分享

鬼针草

 双峰山人 2015-10-18

鬼针草 - 概述

鬼针草鬼针草图册
鬼针草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鬼针草 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中部叶和下部叶对生;柄长2-6cm;叶片长5-14cm,二回羽状深裂,裂片再次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状或鞭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细齿或钝齿,两面略有短毛;上部叶互生,羽状分裂。头状花序直径5-10cm;总花梗长2-10;总苞片条状椭圆形,先端尖或钝,被细短毛;舌状花黄色,通常有1-3朵不发育;筒状花黄色,。发育,长约5mm,裂片5。瘦果长表,长1-2cm,宽约1mm,具3-4棱,有短毛;筠争冠毛芒状,3-4枚,长2-5mm。花期8-9月,果期9-11月[1]

鬼针草 - 药品简述

药名:鬼针草
汉语拼音:gui zhen cao
英文名:Herb of Spanishneedle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dens bipinnata L.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消肿药。
科属分类:菊科
别名: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肝经肺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主治: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早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3100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
资源分布:全国广布。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
采收储藏:在夏、秋季开花盛期,收割地上部分,拣去杂草,鲜用或晒干[2]

鬼针草 -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钝四棱形,无毛或上部被极稀疏的柔毛,基部直径可达6毫米。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长1.5-5厘米无翅的柄,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具5 (-7) 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有时偏斜,不对称,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长1-2厘米的柄,边缘有锯齿,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短柔毛,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有长1-6(果时长3-10)厘米的花序梗。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条状匙形,上部稍宽,开花时长3-4毫米,果时长至5毫米,草质,边缘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外层托片披针形,果时长5-6毫米,干膜质,背面褐色,具黄色边缘,内层较狭,条状披针形。无舌状花,盘花筒状,长约4.5毫米,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形,略扁,具棱,长7-13毫米,宽约1毫米,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顶端芒刺3-4枚,长1.5-2.5毫米,具倒刺毛。
幼苗

子叶长圆状披针形,长约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狭至叶柄,光滑无毛。初生叶2片,2回羽状深裂,叶缘具不整齐锯齿,并具睫毛,主脉被疏短毛;具柄。上胚轴与下胚轴均发达,紫红色。
成株
株高50~10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中部和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2回羽状深裂,长5~14厘米,裂片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粗齿,两面被疏短毛;叶柄长2~6厘米。
花和子实
头状花序直径5~10毫米,花序梗长2~10厘米;舌状花黄色,1~3朵,不育;管状花黄色,能育。瘦果,线形,略扁,有短毛;顶端冠毛芒状并具倒刺毛。

鬼针草 - 生长习性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及粘壤土栽培为宜。

鬼针草 - 分布范围

产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区。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地中。广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鬼针草 - 用药禁忌

《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鬼针草 - 中药化学成分

鬼针草鬼针草图册
全草含金丝桃甙(hyperoside),异奥卡宁-7-O-葡萄糖甙(isookanin-7-O-βDglucopyranoside),奥卡宁(okanin),海生菊甙(maritimetin),水杨酸(salicy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又含微量聚乙炔类化合物(polyacetylene)ⅩⅠⅤ及多种强极性炔类化合物。
另报道全草含总黄酮4.035%,其中叶含6.26%,种子0.84%,茎0.74%,根0.67%;全草还含天冬氨酸(aspat-tic acid)1.86%,苏氨酸(threonine)0.82%,丝氨酸(setine)0.72%,谷氨酸(glucamic acid)2.20%,甘氨酸(glucine)0.96%,丙氨酸(alanine)1.02%,缬按酸(valine)1.10%,蛋氨酸(methio-nine)0.28%,酪氨酸(lysine)0.64%,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0.97%,赖氨酸(lysine)0.95%,粗氨酸(arginine)0.99%,脯氨酸(proline)1.43%等多种氨基酸以及香豆粗,生物碱,蒽醌甙,糖,胡萝卜素,多元酚类和维生素等。根含微量聚乙炔类化合物(polyacetylene)Ⅰ、Ⅱ、Ⅲ、Ⅳ,茎叶含挥发油,鞣质,苦味质,胆碱等,果实含油27.3%[3]

鬼针草 - 药理作用

鬼针草鬼针草图册
将等量鬼针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剂或酒精浸剂,予大鼠口服,剂量为10克(生药)/公斤/天,共五天,对甲醛性及蛋清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消炎作用。豨莶草与海州常山混合制成的水煎剂同且口服,同样有效,说明鬼针草可代替稀英草作消炎药应用。单味鬼针草或海州常山、豨莶草均无明显作用;说明它们之间有相互加强的作用。作好制剂后临时合并应用,同样有效,说明它们混合后作用增强,并非生成新的成分。从复方中分离出的总生物碱及类甾醇虽均有消炎作用,但作用较弱,似非主要成分。其中含大量胆碱,非消炎成分,却可引起副作用如唾液分泌、流泪等。 
鬼针草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菌作用,花、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4]

鬼针草 - 临床运用 

鬼针草鬼针草图册

1、治疗阑尾炎:取鬼针草干品0.5-1两(鲜品1.5两)煎服,或加冰糖、蜂蜜、牛乳同服,每日l剂。治疗35例(并发其他症状者,临时配用对症药物),其中亚急性阑尾炎21例,痊愈16例,有效5例;慢性阑尾炎14例,痊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服药最少1剂,最多40剂,半数以上l-3剂。22例发热,半数以上l-3日退热,最长l例12日后体温始降至正常;右下腹疼痛平均约5天左右减轻或消失,消失率为80%。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2、治疗小儿腹泻:取鲜鬼针草6-10棵(干的3-5棵)加水浸泡后煎成浓汁,连渣倒入盆内,用于熏洗患儿两脚。腹泻轻者每天熏洗3-4次,较重者熏洗6次。L-5岁洗脚心,5-15岁洗至脚面,腹泻严重者熏洗位置可适当提高。民间有熏洗超过内踝将引起便秘之说,有待证实。

3、治疗高血压:使用方法:每天用干鬼针草30克,加水1000毫升,水煎后代茶一日内服完,连服八九天见效或恢复正常,并且长期保持血压稳定。该药的独特之处在于患高血压的病人服药后,血压能降至正常,血压偏低的人可以使血压回升,血压正常的人没有变化,它对防治高血压、脑血栓有一定疗效。[5]

鬼针草 - 常用选方

鬼针草鬼针草图册
1、治疟疾:鲜鬼针草八至十二两。煎汤,加入鸡蛋一个煮汤服。(《闽东本草》)
2、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泉州本草》)
3、治黄疸:鬼针草、柞木叶各五钱,青松针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4、治肝炎:鬼针草、黄花棉各一两五钱至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一日多次服,服完为止。(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5、治急性肾炎:鬼针草叶五钱(切细)。煎汤,和鸡蛋一个,加适量麻油或茶油煮熟食之,日服一次。(《福建中医药》6(2):19,1961〕
6、治偏头痛:鬼针草一两,大枣三枚。水煎温服。(《江西草药》)
7、治胃气痛:鲜鬼针草一两五钱。和猪肉四两同炖,调酒少许,饭前服。(《泉州本草》)
8、治大小便出血:鲜鬼针草叶五钱至一两。煎汤服。(《泉外体草》)
9、治跌打损伤:鲜鬼针草全草一至二两(干的减半)。水煎,另加黄酒一两,温服,日服一次,一般连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10、治四肢无力:脱力草一把。煎汤服。(《江苏药材志》)
11、治蛇伤、虫咬:鲜鬼针全草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渣捣烂涂贴伤口,日如法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12、治气性坏疽:鲜鬼针草全草,用冷开水洗净,水煎汤熏洗。(《福建民间草药》)
13、治金疮出血:鲜鬼针草叶,捣烂敷创口。(《泉州本草》)

鬼针草 - 民间验方

鬼针草鬼针草图册
1、治高血压:鬼针草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着奇妙的功效,并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久服能有效地抑制脑血栓的形成,是一种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良药。
2、治虚劳乏力:鲜鬼针草50g,紫金牛、龙芽草、六月雪各10~15g,红枣7枚,水煎服,崩漏吐血者忌服。
3、治腰痛:鲜鬼针草250~300g,水煎取汁加红枣、红糖、黄酒适量,炖煎,2天服完。
4、治跌打损伤:鲜鬼针草30~60g(干的减半),水煎服,另加黄酒30g,温服,日服一次,连服3次。
5、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与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应用。
6、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与半边莲配合应用。
7、治毒蛇咬伤,用鲜草二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把,洗净,捣烂敷换处。
8、用治脑震荡,可与活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配合应用。

鬼针草 - 文献论述

鬼针草鬼针草图册
1、《本草拾遗》:“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绞汁服。”   
2、《纲目》:“涂蝎虿伤。”   
3、《福建民间草药》:“散瘀活血,消痈解毒。”   
4、《江苏植药志》:“捣汁敷,止血。”   
5、《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6、《泉州本草》:“消瘀,镇痛,敛金疮。治心腹结痛,产后瘀血,月经不通,金疮出血,肠出血,出血性下痢,尿血。”   
7、《闽东本草》:“治肠痈,淋浊,疟疾,黄疸,小便不利,跌打损伤。”   
8、《中国植物志》“ 为我国民间常用草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鬼针草 -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略呈方形,幼茎有短柔毛。叶纸质而脆,多皱缩、破碎,常脱落。茎顶常有扁平备用状花托,着生10余个呈条形、有3-4棱的瘦果,冠毛3-4枚,有时带有头状花序。气微,味淡。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鬼针草 -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粘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11月果实成熟,割回全草,晒干,脱粒,扬将,备用。3-4月穴播,按行株距33cm×24cm,开穴,穴深3-4cm,播后覆土。温度在18-21℃左右,有一定温度的条件下,约经10-15d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6-8cm,时间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并进行松土除草、追施人粪尿。生长旺盛时再施1次人畜粪肥。

鬼针草 - 与“大狼把草”鉴别

鬼针草鬼针草图册
共同点:两药都生长在路边,荒地,水沟边等处,果实皆会粘在人们的衣服上。因其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所以,猪,牛,羊等动物皆不生吃这两种草药。但是,煮熟以后,仍可以喂猪,做猪饲料。花黄色。6——11月采收全草。都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都可以泡在保温杯里,代茶饮服。皆能够治疗感冒,喉咙痛,痢疾等疾病。
不同点:其实,两药之间,只要认真观察,仔细对照,比较,还是可以准确地分辨清楚的。
大狼把草大狼把草图册
 1、茎不同:大狼把草的茎,一般是近圆型的;鬼针草的茎,通常是带四棱形。
2、叶不同:大狼把草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5片,披针形;鬼针草枝梢叶对生或互生,三裂或不裂;
3、花不同:大狼把草无舌状花,但是,花序下有发达的叶状苞片;鬼针草有白色或是黄色的舌状花。
4、果不同:大狼把草瘦果扁平,顶端有2个短刺;鬼针草瘦果细棒状,顶端有3-----4个短刺;
5、功能和主治不同:大狼把草有强壮,养阴之效,故民间中医经常把它单用或是配伍使用,治疗体虚乏力,消化不良,肺结核盗汗,泌尿系感染,肝炎等疾病;鬼针草有活血散淤之效,故民间中医经常用它单用或是配伍使用,治疗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阑尾炎,痔疮,慢性溃疡,冻疮,高血压,高血脂等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喝“鬼针草茶”以后,体力精力会大增,可是,高血压,高血脂却没有降下来的主要原因:原来是有的人误把“大狼把草”当作“鬼针草”来使用了。
至于干品的鉴别:可以从各自的果实特征着手。瘦果扁平,顶端有两个刺者,就是大狼把草。瘦果细棒状,顶端有3----4个刺的,就是鬼针草或是功效,主治和鬼针草一样的婆婆针。当然,也有极少数鬼针草的顶端只有两个刺者。 

鬼针草 - 与咸丰草、大花咸丰草的区别

鬼針草只開黃花鬼針草只開黃花图册
 不管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一定有過這種經驗,經過鬼針草的身旁,一不小心就黏了一身鬼針,隨手拍拍還弄不掉,要花一些時間才能將黑色小針拔完。你知道嗎?過了幾天,隨手拔下的小黑針居然在泥地上冒出鬼針草的幼苗,正因為有如此狡黠的繁殖能力,所以鬼針草隨處可見。
記得兒童時期,務農的家裡經濟貧平,大自然裡隨處都有健康環保的飲料來源,鬼針草便是其中一種清涼降火的青草茶,我的母親經常在悶熱的夏季,隨手到路邊連根拔起一大把的鬼針草,曬乾後熬煮出大桶的青草茶,據說這草茶清肝、利尿、解毒降火氣,有病治病,無病保身。
植物園內觀察時,發現他們有的只開黃花,有的開小小白花,又有的白花很大,仔細觀察及參考資料後才發現,咸豐草家族是一種優勢的外來植物,分別為鬼針草、咸豐草大花咸丰草等三種。
鬼針草
咸豐草白色舌狀花瓣較小咸豐草白色舌狀花瓣較小图册
 小時候常聽大人說,採摘「恰查某」要選開黃花的採,效果比較好,原來指的就是鬼針草。我在寶山國小校園內發現只開黃花的鬼針草,葉形為三出複葉,黃色花為頭狀花序,繖形狀散開的黑色小針每支都帶有小夾子,這帶有夾子的黑針稱為瘦果,一支就是一個瘦果。他們就是利用這倒鉤的刺緊緊抓住人類或動物的身體,將他們帶到適當的地方達到繁殖作用。
咸丰草
植物園山上常會發現咸豐草,頭狀花序呈繖形狀排列,這裡說的頭狀花是指黃色的部分,另外在黃花周圍還有白色的花瓣,稱為舌狀花,咸豐草的舌狀花瓣看起來很小,資料上說不會超過0.5公分,我沒有用尺量過,只不過每次用尾指指甲測量,不超過指甲片的白色舌狀花瓣,幾乎都是咸豐草。咸豐草家族共同的外型是三出複葉,莖四方形,葉枕的地方會出現紫紅色,屬菊科,鬼針草屬。
大花咸丰草大花咸丰草图册
 大花咸豐草
大花咸豐草比另外兩種鬼針草更普遍容易發現,隨處可觀察到,原來鬼針草與咸豐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而大花咸豐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不畏寒冬的大花咸豐草,在冷冽的冬季裡依舊開著小白黃花,供應冬季出沒的昆蟲們吸取花蜜;像蜜蜂、蒼蠅、紋白蝶等。大花咸豐草顧名思義,就是它的白色舌狀花瓣較大,莖幹外形也較高壯,在高峰路旁我還發現高度超過成人的大花咸豐草。
结论
咸丰草家族是一种优势的外来植物,分别為鬼针草、咸丰草、大花咸丰草等三种。
鬼针草:只开黄花,只有中间黄色管状花,没有旁边白色舌状花。 
咸丰草:中间是黄色管状花、旁边是白色舌状花。舌状花的长在0.5公分以内。
大花咸丰草:中间是黄色管状花、旁边是白色舌状花。舌状花的长超过0.5公分以上[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