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潇湘神·斑竹枝》

 乐水无涯 2015-10-19

潇湘神·斑竹枝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译文

  斑竹枝啊,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

       注释
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
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作此词时刘禹锡正值贬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鉴赏】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

        此词写于作者贬居朗州(今湖南常德)期间。词咏湘妃故事,正是调名本意。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疑,其妃娥皇、女英追至,望苍梧而哀泣,泪酒竹上,染竹成斑,后湖于潇湘二水,成为潇湘水神,俗称湘灵。这首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其中却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深情哀思,妙在用湘灵的鼓瑟传出潇湘明月夜的哀怨,千古同悲,情韵凄凉。

        词的开头两句,以重叠的形式写出了心中无限低徊曲折的叹息。潇湘之竹,自从一染娥皇、女英之泪,便增添了一层长存永在的哀伤色彩,成为与众不同的特殊景物。竹上的每个斑痕都含有深意。“点点”二字极写泪痕之多与深,状出情之多与哀之深。由此,湘妃专一之情、贞洁之志便豁然轩露。作者善于移情入景,使情景妙合无痕。

        结尾两句主要写楚客想聆听湘妃鼓瑟以抒发千古哀怨之情。作者难以排遣的哀怨与对帝京的强烈思念,令他希望自己成为善于鼓悲瑟的湘灵的知音。他那种因忠信而见弃的怨愤和在极度苦闷中所产生的无穷的惆怅,同传说中的湘灵的瑟声梦幻般地交织在一起。那韵悲调苦的动人瑟曲,是天籁自鸣,还是作者心灵的悲叹,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无从分说。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主观情绪与客观景致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构成了一种迷惘恍惚、亦幻亦真的艺术境界。可谓寓真于幻、愈幻愈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