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3神话传说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休闲建筑 2015-10-19

第&’卷第(期

*+,-./0+123/.4565./.78/.9:7+.+;57<=.5>8-<5?@

AB-C,&##%D+0C&’E+C(

神话传说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尹晓予

(安阳工学院外语系,河南安阳!""###)

[摘要]中西方神话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根植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本文通过对中国神话故事和希腊神话故事的比

较,从产生神话的民族生活背景、神话内容和神话发展等方面探讨了神话故事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神话;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神话故事虽然千姿百态,但描述的对象往往惊人相似,多是远古时期人们心存畏惧而又无比崇敬的自然神力,它们化身为创造和主宰世界万物的各种各样的神灵、代表邪恶力量的魔鬼、征服艰险创造奇迹的人间英雄等,反映了人们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对自身和世界万物的探索,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慢慢催发的原始文化的精神蓓蕾。不同地域的民族把各自的思维注入各自异彩纷呈神话世界,而这神话世界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原始表象。所以说,神话是培育民族文化的基因。

现代西方文明来源于古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化与文明宝库的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民族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声嘹亮的呐喊。这里震荡着古希腊人冲破羁绊的吼叫,激荡着他们追求个性解放的呼声。希腊神话充满了一种乐天的戏曲化气氛。而古老的华夏民族创作的中国神话却是在一种沉重庄严的气氛中,传播着华夏民族的“中庸性格”。这种性格演变为中国民族文化中崇德求贤的倾向,充满着一种内向的忧患意识和理性的反省思考。在希腊神话中,诸神不仅具有“神性”,而且极富“人性”;而中国的天神地祉是远离人间不食烟火的,他们不但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化身,同时又是圣贤的化身。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一、产生神话的民族生活背景的不同折射出的文化差异在希腊的神界故事中,大海的地位无比崇高———被视为纯净、神圣的力量源泉。许多英雄都以与大海有缘而深感自豪。忒修斯视海神波塞冬为想象中的父亲;英雄阿耳戈面对大海庄严献祭;伊阿宋不辞劳苦地扬帆远航,远征克里米亚盗取“金羊毛”。这些英雄们具有典型的“航海家风度”,他们以娴熟的航海技能,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意志,加上他们的狡诈和暴力的伎俩,最终都如愿以偿。希腊神话这些内容与充满激情地崇拜力量,不择手段地追求力量的古希腊航海民族的世界观极为合拍,而这些又得益于古希腊人的贸易旅行和危险的海盗生涯。

如果说希腊神话好像爱琴海那蔚蓝、明亮的海面和碧空,那么中国神话就是黄河那浑浊扭曲的水流。希腊民族的童年是无拘束而天真的,华夏民族的童年却由于固有的负担而早熟。

中国神话丰富又凌乱,没有也不会出现希腊的“奥林帕斯神统”,然而因其具有“分裂”现状和历史化的典型特征,仍不失在世界神话之林的典型意义。

太古华夏文明的太阳神崇拜阶段,贯穿了自伏羲至炎帝、黄帝的数千年时间。跨越自渔猎文明(传说为伏羲发明)到由采集种植(神农时代),直到大规模畜牧垦植(炎帝、黄帝)的一系列经济时代,从而伴随着太古华夏文明的整个起源。华夏民族以炎黄子孙为称,据考证,华夏民族起源于中国北部和东部一个崇拜太阳的族系。这其中有一原始部落,

万方数据&%$?

即以炎帝———燧人为始祖神,崇拜火神的炎帝之族(神话中的火神就是炎帝)。从典籍记载看,炎帝的部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活动的部落。古神话中有“炎帝人首牛身”的传说,这似乎正道出他与牛耕的关系。另一崇拜太阳神的部落就是黄帝部落。神话中黄帝既是天神又是人王。黄帝在《尚书》《、吕氏春秋》及《庄子》中又记作“皇帝”。所谓黄帝或者皇帝,其本意都是“太阳神”。他是组成华夏民族的各古代民族共同追认的始祖神。炎、黄两大部落的结合,标志着华夏民族的形成。“华”就是“阳光”,“夏”则是“博大”,这概括了身居欧亚内陆的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的那种博大深厚的民族精神。

中国神话中有通天神山和地狱山,就是昆仑山。据考证原本是泰山,后因黄河源出昆仑而在神话中西迁。创世神话有“女娲抟黄土为人”,救世神话有“鲧禹治水”,有关于部落征战的涿鹿之战、阪泉之战等。在对这些神话及当时现世的探源中不难发现,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故乡。孤悬于“远东大陆”的华夏民族所创造的古文化具有典型的内陆性质,传统上虽不习惯于“面向世界”,但面对生存的挑战,却表现出严谨、含蓄、求实的民族个性。

依此看,中西文化的差异可简单归结为:中国属于以农业立国的古老内陆国家,与其他民族相比具有封闭、内向、严谨、求实、稳重纯朴的民族性格;而由古希腊文明发展而来的西方社会则属于航海的商业社会,具有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的传统,其民族性格热情奔放、广采博纳、不拘一格。

二、神话内容的不同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一)“神系”的希腊神话与“帝系”的中国神话

中国古神话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神系及明确的主神,但却有着异常清晰、悠久的“历史传统”,即从黄帝父亲“少典氏”到尧舜禹以及夏、商、周的“帝系”。从《史记?夏本记》等四个朝代的记载中可看出,四个最古老、最显赫的王族祖先都可追溯到古神话中的“皇帝”。尽管有些“神异诞生”型的神话附会在黄帝身上,但作为始祖神,黄帝得到了夏商周秦四代一致认可。在古希腊,神话宗教加强了贵族的统治权力,许多贵族吹嘘其远祖的谱系可以上溯到宙斯。与中国的差别仅在于:宙斯是“众神之王”,他在人们心中唤起的是强烈的“力量崇拜”,其凝聚形式为希腊式的“神系”。而中国的黄帝是“人文始祖”,激起的是“伦理崇拜”的热情,形成了中国式的“帝系”。“奥林帕斯神系”采取了“神话表象”,其主宰“宙斯”是不朽的天神;中国的“少典氏帝系”则采取了“历史表象”,其领袖们是些德高望重的伟人。

中国诸神在秦汉时演变为“五帝神五佐神”系统,实际上是以太阳神为中心而构建了一个神灵系统,五帝神与“帝系”中领袖人物对“天下”普遍统治及其王权形成比照。而“神系”的奥林帕斯诸神各个洋溢着对力量的崇拜,对个性的追求,就连主神“宙斯”也乐于表现自我。

第41卷第!期

K$)C-&*$+L#&-M,N,-&-.@&-<;.$-$%,.’O-,P@C’,:=

EQC/,4II3R$*/41?$/!

中国的“帝系”和希腊的“神系”隐含着一个深刻的启示———他们各自源于不同的民族精神,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伦理至上;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文化注重个性,探究智慧。

(二)崇力求知与崇德求贤西方民族精神中,力量是最受推崇的,是第一位的,反映在神话中,无论天神地祉还是人间英雄,力量是他们发展的一切基础,他们令人倾倒之处也正是“强大神奇、分工细致”的力量而不是“三皇五帝”式的“圣德”。希腊神话中赞美崇仰的不是救苦救难的有“德”者,而是叱咤风云的有“力”者。示了文明初期中西方民族文化景观的不同轮廓。

(四)“尚性意识”与“两性禁忌”在希腊神话中,混乱的两性关系比比皆是,诸神的私生活是放荡不羁的。天神乌拉诺斯与其母地母盖娅结合生下十二位天神;宙斯染指的女性遍及天上人间,众多英雄和神使都是他罗曼蒂克的产物。

然而在中国的风俗中,很早就产生了对生殖神的崇拜,但却实行非婚男女的隔绝,从以下这样一则神话故事可以看出,“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

开拓求知是他们的目的,而“力”则是为达到这一目的所必需的。所以,尽管伊阿宋盗取金羊毛的行为是掠夺性的,然而这位英雄冒险的正义与非正义性淹没在他航海掠夺行为的勇敢之中了。可以说,希腊精神基本要素就是对“力”的崇拜,对智慧的追求。

奥林帕斯诸神很难用“善恶”二字作加以评价,而在中国刚好相反。纵观中国上古神话,不乏善恶两势力的永恒斗争,而善的一方总是能取得明显的优势或彻底胜利。支配这些故事的是一些或隐或现的“伦理原则”,反映着当时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或道德要求。

神话中有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的故事。据记载,蚩尤原是苗黎蛮人的首领,曾称臣于炎帝,后势力强大,“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最终发动叛乱,驱逐炎帝于涿鹿。危难之际,黄帝涉江,与蚩尤决战,擒而杀之。黄帝(即轩辕)尊为天子,代神农氏,建大典。其中还有女娲神助黄帝取胜(即应龙杀蚩尤)的故事。神话也好,传说也罢,为何讲述者要将蚩尤置于败者,缘何女娲助黄帝?故黄帝天神人王也,蚩尤属“作乱”,皇帝当按照“伦理准则”伐之。又如颛顼与共工争帝的行为换来洪水的惩罚,再如启与伯益、汤与夏桀等等无不显示惩恶扬善的“伦理准则”。

随着神话的历史化运动,众多神灵亦或英雄都逐渐取得了人性、人形,化为众多文化英雄和圣君贤臣。中国的故神祉中总有善恶之分,反映在民族意识形态上“崇德求贤”的伦理倾向就自然十分强烈。

(三)命运与天命

神话中洋溢着智性思维之光(起初是原始思维的结晶),带有哲理性或伦理性的意味,是民族文化初始的深刻、细腻的表现。神话包含了合理的(智性思维)与不合理的(原始思维)的固有矛盾。

为解决这个矛盾,希腊神话运用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大英雄赫拉克勒斯为什么一定要为他的敌人欧律斯透斯工作十二年并立下十二件伟业之后才上天为神呢?答案只能是“命运”使然。这一“命运”是神的“预言”规定的。在诸神和巨人族的争斗中,为什么非要一个凡人来帮助呢?原来他(赫拉克勒斯)“奉谕”而来,与其说“神谕”是某一天神的旨意,不如说是“命运”在起作用。尽管人类还要接受“命运”的摆布,但在“命运”的安排下,天神们不再是绝对的,凡人与神灵地位平等,西方文化已经开始出现朦胧的人类智慧的曙光,即人类力量中智性因素的增长在神话中的反映。

然而在中国的神话里,智性思维采取了伦理色彩浓厚的观念。“天命”是不同于“命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但唯独一人才能享有“天命”。至高无上的“命运”观念反映的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现实,而“天命”观念则产生于比较单一集权的现实,那是“博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虽然中国的神祗并非“生来有力”,但它们得益于其“顺天应人”的伦理行为。这就是“天命”与“命运”的差异,这一差异广泛存在于希腊与中国神话中,朦胧显

万方数据

这则神话的大意是太阳生光明,继而生黑暗,继而产生男女相思。人类学的研究发现,远古中华各民族普遍实行过一种奇异的男女两性隔离禁忌制度。这种风俗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神话中有大量的“丈夫国”、“女儿国”,也为“思土思女”神话找到了文化上的解释,即它潜藏着的第三层面———文化隐义层面:部落内两性集团实行隔离制度,因而男不得妻,女不得夫。

开放的海洋文明形成了古希腊人开放的性格,使他们“重力轻德”,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这就必然导致“尚性意识”,与这种不严谨相反,持重严谨的中华民族对性问题颇为严肃,由追求自我完善而形成的伦理倾向自然排斥西方的“尚性意识”,也就不可能产生充满罗曼蒂克的神话。这正是积淀在民族意识中的民族文化差异之一。

三、神话发展的不同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希腊是由洪荒时代的神话故事和实践性不强的英雄传说一下子就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但中国相反,在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之前经历了漫长的传说阶段。这个阶段可以治追溯到文明的起源。中国的古史传说布满神话背景,而希腊神话中却闪动着历史的影子。

不同民族的神话通过不同的道路,形成本民族神话的历史化形式,体现其民族精神,反映其民族文化。

将神话作为对历史的解释,推崇为继承来的“圣书”是希腊式的,即神话中有史迹,神话人物原本就是历史上帝王英雄。而将神话转化为历史传说这是中国式的,即远古的动物神祗变成了古史中的帝王英雄。把神话全盘历史化,这一点上中国人比希腊人更彻底。

通过对神话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任何原始的神话都历经沧桑,其直观表象蕴含着各自古老民族的丰富文化内涵。从中国与希腊远古文化圈中神话与民族文化的诞生,演变来看,其决定因素是经济的(西方)、政治的(中国)。希腊神话及西方民族文化得益于经济的,力量的,智慧的聚合力;中国的则得益于礼仪的、伦理道德的聚合力,从而构成典型的具有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两类神话和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