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战期中】期中,地壳物质运动,最有可能考的习题在这里!

 2013乐悠悠 2015-10-20

  地壳运动过程(process of crustal movement)是指地壳运动的发生和发展的历程。单单给大家讲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同学们是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所以我们要结合题来讲解!

  一、“海底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挟带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堆积成烟囱一样的东西。图K7-1为“海底黑烟囱”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图K7-1

  1.形成“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A.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

  C.岩浆活动和外力作用 D.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

  2.根据“海底黑烟囱”的形成原理,可推测其主要分布在(  )

  ①大洋内部 ②大洋边缘 ③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④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解析

  1.B [解析] 从材料及图中可以看出,海水渗入地下后,经过岩浆的加热作用,在火山口喷涌而出,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在经过岩浆的加热之后形成新的物质,这一过程属于变质作用。

  2.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向两侧运动,裂隙扩大,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图中的海水处于低温状态,并且火山深藏于大洋底部,所以“黑烟囱”位于大洋内部。

  二、天山大峡谷山坡陡峭狭长,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分布,如图K7-2(a)所示。图K7-2(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K7-2

  3.组成天山大峡谷的岩石所属类型主要为图K7-2(b)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形成崖壁下部洞穴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图K7-2(b)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解析

  3.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说明岩石主要是沉积岩。根据图K7-2(b)中的变质作用箭头判断,丁是变质岩,甲是岩浆,乙是岩浆岩,丙是沉积岩。

  4.A [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分布”可知,山体受外力侵蚀作用;结合前面分析判断,①是外力作用,②是冷凝作用,③是高温熔化作用,④是变质作用。

  三、图K7-3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5-6题。


  图K7-3

  5.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

  ①断层的产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 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

  6.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答案解析

  5.C [解析] 根据地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图中沉积岩由老到新为石灰岩、页岩、砂岩。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比石灰岩新,比页岩老;花岗岩把其他岩层切断,花岗岩比沉积岩新;断层把花岗岩切断,断层最新。所以由老到新的顺序为⑤③②④①。

  6.C [解析] 页岩为沉积岩,花岗岩为侵入岩;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侵蚀作用发生于地壳上升以后地势较高时,沉积作用发生在地势低的地区。

  四、澳大利亚大陆中部有一块巨大的独体岩石--艾尔斯巨石。科学家至今未破解这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石的来源之谜。读图K7-4,回答第7题。


  图K7-4

  7. 有学者就该巨岩的形成,用图K7-5示意了其过程。若此图示是成立的,则其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图K7-5

  A.d-b-c-a B.c-a-d-b C.c-b-a-d D.b-c-d-a

  答案解析

  7.B [解析] 该处最初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水平层次的沉积岩;其次地壳做水平挤压运动,使平直的岩层产生了弯曲变形;最后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疏松、破碎,容易被侵蚀,其顶部缺失后,最终形成裸露在地表的大块巨石。

  五、读某河流域地质结构图(图K7-6),完成8~9题。


  图K7-6

  8.丁河谷地貌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堆积-褶皱弯曲-流水侵蚀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河流的支流丁河大致从东北向西南流

  B.甲、乙两村落可相互通视

  C.丙岩层为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D.甲、乙两村落的相对高度不可能超过200米

  答案解析

  8.B [解析] 由等高线数值和弯曲状况可以推知,目前丁处是沟谷地貌,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但是从地层的地质年龄来看,丁处地层地质年龄为中间老两翼新,属于背斜构造;而且由图示可以看出丁处的岩层为岩浆岩。这些说明该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首先经历了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层;然后受到挤压发生褶皱,形成背斜构造,形成山岭;最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沟谷。

  9.C [解析] 由图中的纬线我们可以确定东西方向,进而推导出南北方向,所以丁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甲村落位于河谷地带,乙村落处于山脊上,在甲、乙之间有一个山脊存在,因而甲、乙两村落不一定能够相互通视;丙岩层与其周围岩层形成年代不一致,说明可能是岩浆侵入的结果;甲村落海拔介于400~500米之间,乙村落海拔介于600~700米之间,因而两村落最大高差为300米,最小高差为100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