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剂和还原剂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鲁科版《化学 ·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 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合乎情理,符合学生情况,符合由表及里的学习规律。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以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知识的重要纽带。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使学生从化合价有无变化的角度,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事实和思考,直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2)通过对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分析,使学生建立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通过实验, 掌握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研究方法。了解中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掌握不同价态铁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Fe3+的检验方法; 2、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科学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3)通过了解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过程、方法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已知物质的性质验证未知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2)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证实。 (3)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掌握探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程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还原性;探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运用氧化还原的理论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 (四)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分三个课时: 第一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第二部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及其判断,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 第三部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主要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反应类型;没有形成氧化还原的概念,无法分析如“Fe2O3与CO反应”的反应类型。结合实例说明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分类知识不够全面,不够本质,从而转入从化合价升降和从电子转移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在确定教学方法时,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 1、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不断设置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说学法 (1) 紧紧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如根据“铁元素的化合价”(因)推测“铁具有性质”(果)。 (2)指导他们用多种方法研究问题,达到实验目的。。 (3)指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 (4)指导学生用类比、对比等思维方法,使未知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以增进对探究内容的理解。 (5)引导学生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教学手段:1、多媒体辅助法2、对比分析法3、引导法4、分组实验探究法5、讲解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知识为基础,过程方法为主线,设疑探索,注重师生互动。 共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迁移运用、课后研究 第一课时教学:先展示生活、生产中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图片:电池放电,铁锈金属的冶炼,有氧运动等,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感性认识,指出这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设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指出基本反应类型分类的局限性,需要从新的角度将化学反应分类。设计初中熟悉的四个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让学生从分析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入手,发现有的有化合价的变化,有的没有,发现了新视角,很自然的从化合价有无变化角度引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活动·探究”,形象的演示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定向移动,使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实施STS教育,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 第二课时教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通过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直接定义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设计练习,分析元素的价态与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由元素的价态推断该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由元素的价态判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从而建立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对应关系,并通过KMnO4与KI反应,设计学生试验进行验证。从这个反应中我们得到启发,若判断某物质具有氧化性,我们首先选定一种还原剂(KI溶液、Na2S溶液),看是否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若与还原剂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那么该物质具有氧化性,反之亦然。;最后介绍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课时教学: 设置疑问:新榨的苹果汁颜色和放置久了以后的颜色变化对比,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了颜色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介绍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作用, 引导学生从生产、生活以及人体健康分析。介绍我国铁的使用历史,铁矿石的储量,从1996年我国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但要从知识的深度上去挖掘,更要从知识的广度上去延伸。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资料在线”,并运用多媒体展示了解铁及其常见的化合物(存在及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根据铁及其常见的化合物的价态自然的引入要探究的问题,突破重难点。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探究活动,分析价态、设计试验方案,分组讨论,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单质铁、Fe2+、Fe3+性质及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利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联系实际让学生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六、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化合价变化,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①PCl3+Cl2=PCl5 ③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写出用实验证明Na2SO3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利用铁及其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简要分析课文迁移·运用所提供的两个案例: 4、除杂(1)FeCl3(FeCl2) 七、课后作业 (1)阅读资料在线,铁元素与人体健康;(设计意图:扩展视野) (2)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设计意图:知识运用巩固) 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教学过程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氧化剂还原剂 3、铁及其化合物的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