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值投资者,为何常被嘲笑?

 快乐图书馆8896 2015-10-20

  价值投资者是不是世上最完美的投资方法?自己并不知道,但是,自己知道价值投资从长期看是有效的,而且是最让人踏实安全的,但是在短期之内,有时它又不是有效的,甚至还常常被人所嘲笑。

  近来重读《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这本书(对于经典的书籍自己认为至少应该读两遍,甚至N遍地读才会更有省悟),有两则小故事均是来自于美国科技网络泡沫时期,自己认为颇值得玩味。不妨抄录如下:

  一个是,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社会工作者以前从未买过股票,她认为自己不适合股票市场,但后来她从收音机中听到一个机会,她以每股12美元买了100股世界通信公司。

  “我的钱在两年内就增加了一倍,我很吃惊,你们难道不吃惊吗?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做社会工作根本不可能赚到这么多钱。”

  那位社会工作者如此成功,以至于她将自己的社会工作只放在周末来做,而工作日则用来进行全职股票交易。“我每天都买进几只股票,也卖出一此股票。”她说,她的目标是每年赚取15万美元的交易利润,用来构建一个金融储备,使自己和丈夫在退休的时候能够衣食无忧。

  在投资过程中,她总结出了几条很有效的投资原则,如“顺势”投资已经深入人心——专注于“价值”的股票投资方式已经完全落伍了。“所有那些人都说‘买入持股不动’,”她说,“如果某只股票持续下跌,我认为你最好趁早下船。”

  至于经验,“你必须把赔钱的股票卖掉,并不是因为我是专家,股票就上涨。如果我的股票和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报的不一样,”她补充说,“我不会继续坚守。我把损失控制在10%的范围之内。”

  “学学吧,沃伦-巴菲特!”

  口气不小吧?!这位社会工作者的说的话,今天在我们中国A股市场是不是也很熟悉?!

  当然,这位社会工作者的结局可想而知。特别是她曾经投资的世界通信公司通过做假账设下骗局,几年之后,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企业破产案例。

  另一个故事,是2000年3月10日,其时纳斯达克指数刚刚创下5132点的历史新高,当天的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打出了这样一个标题——“保守的投资者们跃跃欲试,科技股并非昙花一现”。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一位41岁的项目经理,自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遭受打击以来,一直在谨小慎微地建立一个保守的股票投资组合,只投资于一些既可靠又保险的蓝筹股。高价科技股或是交易价格是其收益的30倍速的任何股票,似乎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他回忆说,然后他突然醒悟了。醒悟了什么呢?就是他开始买进科技股,这些可都是他以前还嗤之以鼻的行为。他开始买进科技股,在他现在高达7位数的投资组合之中,这些科技股占了绝大部分。

  据这篇文章介绍,无数美国最普通的投资者在最近几个月发生了转变(想一想中国近两年的创神板吧),他只是其中之一。保守的人们,有些甚至已经80岁高龄了,都要求他们的共同基金或投资组合能够一沾正在腾飞的新经济之光。

  当然,这篇文章也少不了对巴菲特进行一下抨击,因为当时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

  听听这篇文章怎么说:

  他的那套经济理论已经彻底过时了,他的投资组合正在证明这一点。在巴菲特先生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据公司披露,其最大的上市控股公司股票中,有5只从最高点下跌了至少15%。吉列公司下跌51%,华盛顿邮报下跌19%,可口可乐下跌47%,美国运通下跌27%。就连伯克希尔公司,这个被很多人视为股票市场的完美典范,也下跌了48%。

  当然,如后来我们知道的,一年不到,纳斯达克指数就已经跌落悬崖,具体到很多股票可以说完全是血腥杀戮,下跌95%以上。

  每每读到此处,自己常常是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许多人说要学巴菲特,学价值投资,可是当真自己的持有组合下跌48%,几近腰斩之时,自己还会像人家巴菲特那样的淡定吗?!是不是有太多的人面对如此的下跌,甚至对自己的投资理念都产生怀疑,更不要说淡定坚守了?!

  每每读到这两个故事之时,自己就提醒自己,记住:价值投资有时并不总是有效,有时在某些时候甚至还遭受到别人的嘲笑!

  自己准备好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