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与战略重构(深度分享)

 汕头能率 2015-10-20

?国外创新

| 创新 | 创业 | 平台 |

i wanna be me ,只做专业的事,不与别人雷同。






国外创新中小微企业交流群第8期分享

时间:2015年10月16日 21:00-23:00

地点:国外创新中小微企业交流群

主题:中小企业商业模式与战略重构

编辑:米发2005

主讲嘉宾:徐振群 Vincent Xu

徐振群,Vincent Xu,是领先的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集团——和君集团的合伙人,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ICMCI认证,也是中国财经青年学会和New Synergy组织的会员。此前曾在联合利华(中国)任职。

Vincent作为咨询顾问,曾服务数十家企业并担任若干企业的常年顾问,建立了牢固的伙伴关系;同时,基于和君集团的平台,十余年的发展史中积累了超过三千家企业客户,其中接近半数为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

Vincent还担任多家财经媒体的评论人,如《中欧商业评论》、《经理人》、《投资者报》等高档商业刊物;同时也是CCTV NEWS 24hours、新财富夜谈等财经栏目的嘉宾。锐联智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08
徐振群|商业模式与战略重构






大家好。我是徐振群,和君集团|和君咨询的业务合伙人。

感谢Eric提供的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让我思考自己到底沉淀下来了什么。

先say sorry,我估计最长1.5小时,所以前面我会快点,给大家预留互动时间。

自从从内蒙古老家来到北京求学,十余年来我只做了两件事情:(1)研究一个组织如何自我进化;(2)研究组织所处的系统如何影响组织的进化。

为了这两件事情,我完成了自己的生态科学(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个体、种群、组织与系统的关系的学科,属于生命科学大类)的学习,加入了世界五百强联合利华并且在三个直辖市(京津沪)轮岗,离开了外企并加入咨询公司(和君),服务了数十家企业近距离深度观察,提供公司战略、商业模式、品牌营销、组织与文化方面的管理咨询服务(大至央国企,中至民营上市公司,小至成长性企业),现在还在联合创始并亲自操盘一家创业型企业(airpal),已经拿到了融资(天使和A轮)、也做一些投资的事儿……

可是,真的让我在这里充当过来人给大家分享点什么,我却觉得很难。一则由于现在信息爆炸、媒介碎片,绝大多数的知识和技术都是可以自学的;二则国外创新的群友都很优秀,很难分享得出差异化的知识,至于经验更不敢误导。苦思冥想,我倒是觉得以下2则话题,比较适合我的专长和你的需要。

公司经营管理的快速诊断和现场解决方案;新技术、新经济、新规则下,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重塑。

在这里,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达则兼济,以我的行视思考,加速你的企业奔跑!

按照我们的商业逻辑,叫“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所以,任何一个经济体,大到国家和地区,小到企业和个人,都会首先聊聊“产业”。

应该讲,“隔行如隔山”,就是说各个产业的差异很大。但是,在商业逻辑上,大体上还是有对于产业分析的一般性规律。比如,产业周期曲线,有行业规模曲线、利润曲线、玩家曲线等等,比如科技类领域的产业周期,就是非常经典的Gartner曲线。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大家都在讲“两众两创”,在这个时代里,什么行业最好呢?请大家说一说,每人说一个,说了5个之后就停止,我再接下来讲。

“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智能终端设备、创新产业化、电商、农业科技化…”

大家说的都挺对。如果大家对于产业周期的概念敏感,那么“两众两创”吹响祖国大地,肯定第一个火爆的产业就是“创业”业本身啊!所谓创业业,那无非就是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的行业,比如工商注册、代记账、办公租赁、创业辅导、财务顾问……等等。因为,一个引爆点背后一定是一系列的产业机会。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6.26之前是牛市,那么牛市来了炒什么?大家说一说,每人一个,5个关闭。

答:科技股,炒市盈率、地产…

说“券商、银行”那就对了。因为,牛市来了就意为着天量资金,而资金从哪来?肯定是伞形信托、银行、中间机构等等。那么熊市来了呢?肯定是选择那些“员工股权激励、现金周转率高”的企业,因为去金融杠杆了。

我们都知道,牛市来了,那肯定是有资金从各个渠道往股市里面跑,最快的就是券商的杠杆钱和热钱,再然后就是信托、银行,而根本上来讲,券商是出口,银行是入口。如果中国人民银行可以上市的话,那一定是市盈率最高的银行。

所以,产业为本,其实一点也不科班,而是非常实在的概念,而且也非常基本和常识。GDP总量、人口数、年龄结构、生育率、行业规模、净利润、净资产回报率、资产周转……等等,都是需要business man去关注的。

产业的内容很多,暂且抛砖引玉。接下来进行,企业战略的分享。

首先,战略肯定是有价值的。因为:

使命战略化、

战略组织化、

组织制度化、

制度流程化、

流程表单化、

表单系统化。


樊耀:在这里插一句,回头我把大连万达集团的工作方法,流程表单化分享给大家


战略承接了企业使命和组织设计,当然关键。不过,进一步的命题是:战略跟着业务跑?还是业务跟着战略跑?柳传志是一开始就想清楚了联想的发展吗?任正非从战略层面就了解今日的华为格局吗?阿里巴巴是想出来的吗?……

樊耀:在这里插一句,回头我把大连万达集团的工作方法,流程表单化分享给大家

我想,答案不言自明。大脑和手脚,一定是相互约束、相互促进。今天很多群友说“中小微企业战略”,不要给大家画饼,我想也的确是,如果啃着方便面大谈特谈中美的货币战争、吃着馒头却描绘着自己的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估值10亿美金,那么这种人生一定是悲哀的。我管这个叫“境界虚高”,境界虚高的典型特征就是“唯战略论”。

而战略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凡是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说得正确,才能做得明白。如果想都没想清楚,那么莽撞行事,即便成就了货币积累,但也是距离自己的人生理想越走越远。

战略的制定太过复杂,这里不再具体展开了。有时间的话,我们针对具体的案例可以开展。对了,我和Eric申请过,比较大家都想把这个群做好,我就为群里贡献一下吧,我特开放一个免费的企业诊断的名额,限本群、限北京、限企业负责人。所以,如果有群友有合适的案例,我们一起来分析战略的制定和修正。

这个福利我想还是交给Eric来统筹吧。如果大家是企业决策人,有兴趣一起交流的话,欢迎大家和Eric群主联系。也希望我的方式不要破坏了群的统一管理。

再补充一句:对于中小微企业,重要的是发展战略,而非竞争战略。此外,产品优先、营销优先、组织优先、模式优先……都不一而足,可以根据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区别对待。

而发展战略,无非就是:你能不能发得了这个月的工资了?你能不能发得了3个月的工资?你能不能再扩张10%的员工?你能不能再追加产品的投资?……说白了,一是生存,二是扩大。

第三、创新为魂。创新真的是现在几乎所有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了,也是这个国家的希望(因为中国的土地经济、成本优势、投资基建已经殆尽)。对于产品创新太具体了,需要根据行业化定制,比如工业品、消费品、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都各具特色。总的来说,这方面有一个模型可以表述清楚,今天不具体展开了。

除去产品创新,其他领域的创新可以大概率归纳为商业模式创新。比如,小米是从社群营销、产品研发、期货资产的方式进行的创新;国外创新群是从组织模式引领的一个弱社交平台开始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创新。

中小微企业多问几个“why”,为什么、凭什么,往往你纵向问自己五个why,就能识别出你的竞争力是真是假、是想象还是可行。

比如,云南的马女士提到的服装店的问题,在我看来是比较缺乏商业模式的创新基础的。尽管在具体的主意和招术上有很多方式,但是经过实践会发现:大多数都会失效。不是方法和思路问题,而是缺乏商业模式转型的土壤,恕我直言,如:治理结构、转型成本、人才队伍…说白了,马女士面临的问题是人们购物方式的变革、是商业地产的变革、是工业生产的变革,作为一个区域合伙人想撬动资源来转型,难度很大。所以我当时赞同一位群友的观点:只能从精细化上提高运营能力。其他都是不充分的。




在结束这个小节前,我将前面提到的产品创新的模型和大家分享,但不具体展开了。另外,今天和一位群友也聊到IPM(Innovation Procedure Management)创新流程管理的培训,都太复杂,有机会咱们群在线下有组织活动,再和大家分享吧。

最后,金融为器。今天有一位群友说,希望我能够分享分享“创业别这么冲动”,大意如此,原话我不记得了。我觉得说的特别对,现在似乎你不讲讲BP(商业计划书)、估值、种子、天使、VC……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其实,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当前的创业浮躁就是金融推动的,让多少千万青年的青春和时间白白浪费,信心和能力夭折。我所看过的商业计划书,90%是没有做成功的可能的,满足的需求和创造的价值也是“自high型”的,都是伪需求。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O2O吗?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P2P吗?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垂直的社群吗?……

我先提前插播一句:由于我晚上的时间安排,恐怕只有半个小时跟大家解答分享,所以大家尽可能把问题写的详细些,这样减少深入了解而彼此问询的时间。如果大家有想提问的,可以现在就准备问题了,尽量多写一些,请Eric群主帮忙选择后发出吧,以节省等待时间。

但是,金融的利益也的确不容小觑。先说个大的,上市公司所能够撬动在资金那可是能够数以几十、甚至数百倍地推动企业的发展、行业的升级。再说小的,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工具如何利用呢?第一,大家都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那么怎么降低融资成本?方式很多,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是比较常见的,发行中小企业债也是具有资质的企业可行的方式。第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转型阵痛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所有的区域和行业都面临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商二元结构下正在被打破,这其中的稀缺资源不再稀缺,而真正具有持久的盈利能力的一定是人才和资本。如果大家的中小微企业有钱了,就有人了,有人就更有钱了。所以,在所有的要素中,人和钱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

金融在当今的社会有着比传统时代更有价值的地方,这是因为“世界是平的”。以前由于信息、物流、资金等限制,中小微企业都会有各自的生存圈和能力圈,而现在都被“跨界打劫”给打破了。这形成的产业竞争就愈来愈趋近于“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如何成为强者?自然必不可少有资本的支持。所以,现在的金融的价值可不是供研产销的概念,而是市场份额、产业领袖、升级还是淘汰的概念。就“金融为器”来讲,无论对于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其意义非凡。

好了,以上就是泛泛而谈的“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的解读和分享。接下来,大家可以多提一些问题。


问答环节







【提问】感谢您为我们系统化整理知识。尤其在战略是什么,几个流程化,创业业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请问如果不读mba,在哪里可以自学提高整个系统性思维

【回答】我们希望构建的系统性思维是“产业+管理+资本+国势”。这是对于咨询顾问的要求,但是我觉得未必是所有人都需要沿着这个方向走,坦率地说,太累了,也没必要。如果有需要的话,沿着这四条方向,都可以找到足够多的书籍和资料。具体的话,和君有一份书单,大家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沿着方向在里面挑选易读性强的就好。书单大概有数百本的样子。我的建议是三点:1)拥抱经典,远离流行。先构建系统知识,构建T字型结构的一横。2)要深度阅读,不要快餐。这样才能形成T字型结构的一竖。3)多总结案例。over。

【提问】我在做一些工业仪器,目前只做海外市场, 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海外用户对中国的工业产品毫无信任感,连巴西的客户都确定说不能要中国品牌的, 我其实是很想做一个自己的中国品牌的,但目前看来是不太现实的,我的这个应该也不叫什么问题,只算是发一下自己的感叹了。我已打算注册个美国公司和美国品牌来推我们的产品。就想聊聊中国的工业产品的怎么才能比较好的推进在国际的品牌之路?

【回答】首先,我得承认,工业品我是最不擅长的领域,其他消费、金融、服务都算可以,唯有工业品,我经手的案例非常少,只有2个工业品的案例。其次,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困扰不少品牌的问题。但是,这个会越来越好,因为,国力的强大会让世界上的资源越来越向中国靠拢,比如诺贝尔奖最近也不垂青中国几次了嘛,其他的如体育赛事、APEC峰会等……中国强,则品牌强,这一定是的。所以,这位群友,我倒是觉得中国品牌的事情可以启动,比如品牌注册、品牌保护、参加一些展会等,以后应该是优势,而不是劣势。再次,我给大家发个文章,大家一会儿阅读以下。我想说,“金融为器”的思维就是告诉大家,企业家是大于资本的。如果这位群友有实力、有兴趣,迅速利用资本的优势,把自己的企业估值做大,到欧洲去反向收购一个行业内的品牌,这不失为一个办法。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沃尔沃,如果我们想造一辆安全的车,最好的办法是收购它,而不是从头开始造。现在整个欧洲的经济一定是没落的,这个是有全球的资源、货币、以及人口素质和人口数量决定的。与其让欧洲的企业破产,不如让中国的企业收购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如果你能够做到新三板,你绝对有收购欧洲品牌的资本,到时候我愿意为你做免费财务顾问,这多长中国人志气啊!

【提问】如果在我所处的行业中发现了一些商机,我如何去验证是否可行?一般要从哪些方面去判断,谢谢

【回答】这个没法回答,不同行业、什么样的商机……都太泛泛了。请这位群友先行补充吧。至于判断,我觉得可以先做一个竞争分析。插一句话,在验证商机这块,国外创新现在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市场和用户需求调研,正在合作和已经合作过的公司有联想,华为,通讯行业等,有需求的请联系我。

樊耀:插一句话,在验证商机这块,国外创新现在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市场和用户需求调研,正在合作和已经合作过的公司有联想,华为,通讯行业等,有需求的请联系我。


【提问】京津冀一体化给北京周边(特别是廊坊、保定等地区)的中小微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回答】首先,现在已经不提京津冀一体化了,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所以,三地的分工是有明确的定位的。北京是4句话,“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河北和天津也是各4句话,不具体展开了,大家自己baidu吧。北京,现在要疏解四方面的产业,这四方面的产业其实主要是向外扩展,并不是撒胡椒面,其实就是扩展到北京周边,受益最大的就是廊坊保定。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耗能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好了,既然知道了北京的定位,也知道了北京要疏解的产业,那么其实保定和廊坊的新的生意机会就好聚焦了。首先,高耗能的,基本上都跑去曹妃甸了。但是,这一块的商机远非社会资本可以撬动的了。其次,区域性物流基地,这一块是商机,物流配套的产业太丰富了。第三,专业市场,目前应该主要是保定白沟在承接。第四,近郊区的医疗、高校等都是保定廊坊的机会。短期内,保定廊坊的机会在于投资板块。这是我做的一个案例,由于保密关系,覆盖掉了其中的细则。但是,大方向应该是没错的。这份报告已经得到了相当高层次的政府部门领导的认可,我觉得是可以给您提供一点参考价值的。请勿外传(因相关问题,报告就不转发了,请群友见谅)

我补充一句刚刚的《创新课题》:我前两天刚刚看了一篇论文,《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问题研究》,讲得一塌糊涂,还是博士论文,不知所云。所以,可见学术研究多不落地啊!

【提问】所属企业大运,有房产,大运重卡,轻卡,摩托车,请问您制造业转型怎么看?请就摩托车而言,给个转型思路

【回答】摩托车我上半年给宗申那边做过一次研讨会的专家。我依稀记得当时的观点是:1)摩托车品类是走向2个方向,一个是小,一个是大。小则是走向乡镇、便利、省油、贴近电动,大则是走向赛事、发烧、爱好者。此外,摩托车的市场机会应该不大。2)摩托车产品机会不多,但是如果您是大运集团的同仁,不知可否考虑行业的并购整合的思路。因为,摩托车这个行业应该是处于产业的成熟期,甚至几近衰退期。这个时候,行业内的并购、重组以提升行业效率是存在大机会的。比如重卡领域其实基本已经完成了这个格局,我不清楚摩托车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机会,还要再看行业格局、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3)和您分享汽车领域的趋势,以供参考。“三无”——无主、无油、无人。4)海外市场,比如除中国外的金砖四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都应该是需求大国。


福利分享


按照与振群的约定,选择在一家在北京的企业,提供一次偏向企业管理咨询的微诊断服务时间为2小时,仅限群内学员,请大家同我联系,把企业详细情况告知于我。







国外创新中小微企业创业交流群

探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每周2次的主题分享、每周好文推荐

交朋友、谈项目

欢迎有学习需要,在创业路上的朋友。入群费50元。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