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热下寒”的症状

 依海听香 2015-10-20


       上热下寒体质者,虽然下焦寒凉,冬天怕冷,手足冰凉。但由于上焦虚火旺,往往吃些热性的食品或补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如吃羊肉、辣椒后易起口腔溃疡,或牙痛;有的面部或后背起粉刺或痤疮。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种体质者对如何调理一筹莫展。河南省中医院体检﹒治未病中心的赵雅丽说,上热下寒体质者调理有妙招,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在生活中可以从中草药、日常饮食、生活起居、运动等方面来改善。

  中草药:驱寒气,疏肝解郁排三浊,健脾补肾培补气血,然后引气血下行,并配合十指梳头法和热水泡脚,让气血形成大循环。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患者应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而不能用单纯的寒冷药物泻火,否则会伤害身体的元阳。
  日常饮食:要以平性食品为主,如面食类:大米饭、馒头;大米粥、南瓜粥、银耳粥、八宝粥。蔬菜类:白菜、茄子、豆角、西红柿等,少吃羊肉、辣椒、韭菜,以免上火。保证一日三餐吃热、吃饱、吃好,勿过饱而伤害脾胃之气。少食煎炸、烧烤食物,可改为水煮、清蒸等烹调方式。无论冬夏都应少食啤酒冷饮、生冷硬食物。
  生活起居:要注意少熬夜,坚持每晚11点进入熟睡状态,此时的十二经络与十二时辰、十二生肖分别相对应的是胆经、子时、鼠。肝胆负责机体的代谢解毒功能,此时人体进入熟睡状态,有利于肝胆经气畅行。子时一阳初生,不进入熟睡状态的话,人体的阳气不能正常的生发、涵藏,日久则阳气暗耗,下焦更寒冷。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半小时,可以温养五脏六腑,有助于阳气的生发。慎吃西药、打点滴、喝饮料,以免加重肝肾的代谢负担、造成毒素累积。
  经常运动:如快步走、跳绳、爬山等。拍打全身经络、按揉穴位,如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风市(立正时,大腿外侧手中指处)、百会(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的交汇处。在运动中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用心感触大自然,甩掉一身的压抑、烦恼。
  最后,赵雅丽温馨提醒,人们在洗浴后,通过刮痧、拔罐也可以除去体内的湿热、寒邪。空闲的时候,不妨试一试。




       南方地区,平素湿气很盛,加上夏冬两季都比较热,我们说过,天气冷,阳气也回到阴里面,回到人的内脏里面。但南方冬天的温度明显比北方高,所以阳气不能很好地收藏,经常浮在外面,这种状态下阳气就得不到充足的补充,所以阳气比较容易虚弱。还有阳气常常浮在体表,内脏没有足够的阳气,就很容易内脏阳虚,这种表现为很容易疲倦,脸色暗黄,为何很多人觉得北方女孩子的皮肤比南方女孩子的好很多,即使因为南方热平素阳气不足,肤色就青黄暗黄,而北方人因为冬天收藏得很好,所以阳气充足,肤色就好。这些都是根据阴阳变化规律得出来的,因为很多南方的中医不懂得阴阳,不懂黄帝内经,因此才提倡凉茶和滋阴。本来人身体已经阳虚阴盛了,还要喝清热泻火滋阴的凉茶,就会导致身体更加阳虚阴盛了,这时就是用错药了,我多次提到,像这种连寒热阴阳都分不清的用错药,就是对人体有害的。喝了这些清热泻火滋阴的凉茶后,人就脾胃等内脏的阳气就更加虚了。外面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邪气,很难一下子就侵入内脏的,除非病人身体阳气极虚,抵抗乏力,否则它们在刚刚侵入的时候,身体的阳气就剧烈反应,起来抗邪,表现为一系列外感症状。而乱吃东西就不同了,如果过食寒凉,或者燥热,都很容导致邪气直接进入内脏。喝凉茶就是这样,本来人的身体的阳气浮在外面,内脏阳气空虚,这时候寒凉的凉茶下去,内脏既没有热邪,也没有足够阳气阻挡,它们就留在人体内,逐渐造成一系列腹泻,疲乏,嗜睡,腰痛等等的症状,这些阴寒之气如果不及时清楚,人又不懂得如何养生保养,它们就很容凝结成有形的邪气,变成囊肿或者肿瘤。但很多会质疑,喝凉茶的时候有一系列"上火"的症状,例如口腔溃疡、脸上长痤疮等等,所以就觉得体内火气很旺 盛,甚至有些人觉得舌头很胖大容易咬到舌头都是体内火热之气很旺盛的象征。在中医看来,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些症状的确是热症,如果是温病派,绝对是开大量清热泻火的药物,但效果不会明显的。为什么呢?中医辨症绝不是看到一两个症状就觉得是这样,况且这些症状不特殊,它要看全体,配合望闻问切。有些人体内有热的人的确是这样的症状,但脉一定是洪大有力,舌质红舌苔黄,大便硬,口燥渴饮冷,只有这些症状综合起来,才能说明这是真正的热证。而大部分或者说绝大部分病人不是这样的,虽然脸上长痤疮,或者口腔溃疡,但是舌头一看舌质淡,苔白腻,脸色青白或者暗黄,人很疲倦,都是一副虚寒的症状,在这里还要解释一下舌胖大,舌胖大是阳虚阴盛的症状,阳有收摄的作用,如果阳气多,物质就不会过度浮肿,但阳气少了,就很容易造成浮肿等现象,内脏阳气虚了,无法运化水汽,就会造成内脏肿大,例如脾肿大这一类就是。所以很可笑的是很多人把阳虚的症状看成是实热的症状,我不知道这是哪个中医说出来,能在这种大的辩证症状上都辨错寒热,那真的无可救药了。所以我希望它是病人自己总结出来的。

现在特别是南方地区,由于是温病派和滋阴派最早传播的地方,逐渐发展出凉茶文化,还把这个当做是一种中医文化,这和中医真的一分钱关系都没有,最多也只不过是一种用中药出来的水,因为中医提倡的是辨症施治,一定要辨清楚病人体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才能准确的用药,中医从来不是依靠一个万能神方,治疗所有疾病的,而凉茶呢?它本身定义就错了,它是根据温病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来配方的,所以它的药性一定是寒凉滋阴的,作用一定是清热泻火的。

那么阳气虚了,怎么会出现长痤疮、口腔溃疡等症状呢?本来天地阴阳的性质是阳往上成为天,阴往下成为地,但不能无穷无尽地阳往上、阴往下,这样就形不成星球了,最多成为一块陨石,所以阴阳需要相互交融。阳气上到顶的时候,就会下来,这是表现为雨,而阴气也会气化,上到天空,成为云。云行雨施就是阴阳交融的一种状况,阳气变雨则是阳转阴,阴气变云就是阴转阳。而在人的身上,身体的阳气本来往上的,阴气往下的,但是这样下去就会阴阳隔离,因此脾胃就起到运转阴阳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也有心肺肝肾的配合。如果一旦病人脾胃虚寒,这时候脾胃无力运转阴阳气的循环,上面的阳气下不来,下面的阴气上不去,下不来的阳气积聚起来变成热邪,就会长痤疮,而上不去的阴气积聚成阴邪,在腰肾腿的部位累积,就会形成腰痛腰酸,脚无力,人很疲乏的症状,这就是中医里面“上热下寒”的症状。热居于人的头面部的时候,热邪也会燥扰心神,使得人心情很烦,很虚浮,静不下心来,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专心。而同时有感觉很疲惫,这是因为下面很寒。由于舌头、脸色、脉都是反映内脏阴阳状态的,所以不会被那些普通上火的症状所干扰,因此一个好的中医是不会误判的。

        病人在这种状态下,本质原因是脾胃虚寒,这时候如果只吃清热泻火的凉茶或者中药,只会无补于事,因为只有把脾胃功能调整回来,才能重新运转阴阳,身体就很通畅了。当然“上热下寒”的格局已经形成,这时候下手,不仅要治疗脾胃虚寒,还要袪下焦寒,清上焦热,但以治疗脾胃虚寒为主。有些人觉得自己是阳热体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吃一点燥热的东西就上火,这其实不是什么阳热体质,是脾胃虚寒,阳气无法往下走,所以就这样子。如果一个人脾胃很好,经络很通畅,即使吃了很多(但不超过身体承受的量)的燥热食品,身体也会把这些阳热导到小腹丹田处,就不会出现这些长痤疮、口腔溃疡的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