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录音机的发展历程

 星星一点通 2015-10-20
世界上第一台磁性录音机是丹麦科学家波尔森(ValdemarPoulsen)1898年发明的,用钢丝作载音体,其后又用钢带作载体,但使用效果不够理想。人们试图把磁性物质涂敷在纸带或塑料带基上。1935年德国终于研制成功塑料带基的录音磁带以及使用这种磁带的录音机。磁带是德国BASF公司生产的,在醋酸盐带基上涂敷一层羰铁粉作磁性材料,后改涂氧化铁作磁性材料。
  上述磁带录音机是把磁带卷绕在带盘内使用,称为盘式磁带录音机,操作与携带均不方便。于是很多厂商奋力研制符合人们愿望的装卸磁带方便而且体积小的磁带录音机。与此同时,晶体管和优质磁带相继问世,给研制操作简便、易于携带的录音机创作了有利的条件。经人们的潜心研究和设计,1962年,荷兰飞利浦(PHILIPS)公司终于发明成功盒式磁带录音机。该公司发表的磁带盒的标准,1965年被各国厂商所公认,成为各国盒式磁带录音机通用的带盒尺寸(100.4×63.8×12mm),之后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确定为国际统一标准。这个录音系统的标准化一直延续到现今,对磁带录音机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贡献,它标志着录音机发展史上的飞跃。
  7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的盒式磁带录音机工业大发展,均在努力提高磁带录音机特别是盒式磁带录音机的质量和产量,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品种层出不穷。为了用户使用方便,各厂家把收音机和录音机合为一体,称为“收录机”,除部分袖珍机和小型单放机以外,几乎所有的录音机都带有收音部分。
  随着新技术、新电路不断涌现,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正向高性能、多功能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例如,在机芯中使用直接驱动(DD)方式、双主导轴方式,提高了运带性能;采用自动反转机芯、轻触操作机构、倍速复制电路等,完善了录音座的功能和改进了操作性能;利用金属磁带和降噪系统等,提高了录音和放音性能。
  近年来,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诸如选曲系统、数字调谐系统、自动偏磁均衡等新技术在录音座中的广泛应用,使磁带录音的性能和功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