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名制”玩意外闪退 弱女子逆袭铁老大

 昵称22998329 2015-10-21

点击标题下蓝色作者名导弹熊 免费订阅


浙江大学女生陈绘衣把昆明铁路局给告了。

事情不复杂。陈绘衣乘坐K739次列车从杭州昆明。火车票是网上买的,在车站换成了纸质票,检票进站后——再说一遍:检票进站后——把票整丢了。

上车后,乘务员检票,陈绘衣说明情况,前者要她去找列车长补票。陈绘衣自称有个拍车票的习惯,这次也不例外,手机里有她拍的车票照片,上面有车次信息、她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当然她还有12306购票成功的短信和邮件。

结果列车长不为所动,依然要她补票。陈绘衣不得已只能补票。这件事貌似和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不相干,但有一点很神似,那就是无论警察还是列车长,当他们拿着某种规矩铁面无私时,老百姓就只好叫天天不应。



此事炒起来以后,昆明铁路方面在央广做了回应,要点有三:

第一,铁路要防小人。因为曾经发生过如下情节:甲买车票,乙没有买车票,甲把车票交给乙,乙凭车票进站乘车,甲凭购票记录进站乘车。

第二,火车人多,逐一核验旅客身份信息难度太大,而且会给旅客带来不便。

第三,现行措施是:旅客先办理补票、进站乘车,核实丢失车票使用情况后,到站再退回补票款。

这个案子,114号开庭。

但是网上舆论争锋已经是8:28成反对铁路这种先补后退,只有2成认同铁路的说法。反对者最响亮的吐槽就是:购票实名制是吃干饭的吗?



要说还是得承认民间智慧,我们在办公室里吵了半天的事情,人家一句话,就毫不拖泥带水地点穴了。

现在是复盘时间,换句话叫讲道理时间,如果不是道理遇上流氓,总归是可以说清楚的。

首先,铁路搞出12306这个东东,是为了做买卖,也就是卖车票。就像任何一种交易都要有账本一样,这个神奇的系统(虽然斗不过抢票软件),也有一本账,这就是为什么你拿着身份证或车票过闸口时,那个不因为你颜值高就放你进去的机器会在读到你身份证后准许你通行的原因——12306会通过一个神秘的通道告诉闸口:这个身份证号码的人已经买过票了。当然,高铁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车站没有这种设施,12306上买的票,必须换成纸质票。但是无论哪种,12306有底子都是一样的。



注意: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陈绘衣既然网上购票成功,也就意味着12306记账,这次交易已经备案了。换言之,她不是无票乘车这件事,是有电子证据的。

接下来陈绘衣检票进站了,丢票是在检票之后。这个细节的意义在于:检票口是一个权益认定口,犹如一个关卡。检票放行的良民陈绘衣一旦过了这个关卡,就意味着铁路方面认定她是有票的,可以享受她花钱购买的铁路客运服务了。理论上讲:经此认定之后,只要在关卡那边铁路的地盘上,她无论丢没丢车票,都已经拥有上车权。事实上,那些网上购票而不兑换纸质票,只靠身份证上车的人,客观上和进站后丢了票的人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然后是列车上的检票。这是铁路惯例,合理性有历史依据,深层来讲是对中国人爱贪便宜劣根性的防范,也是对过去铁路客运漏洞的一个补丁,但是现在看来可能需要调适。一方面现在逃票成功概率很低,另一方面这带有“有罪推断”意味。我不会拿西方有些火车不查票来反衬中国,但这的确能说明不查票是可行的,有些国家不查票不等于不验票,验过进站后车上不查,这不仅仅是信任国民素质,更是信任验票环节的严密。正如我上一段说得那样,既然检票进站,乘客就是经过认证的。理论上讲,乘客有权利拒绝这种强制性盘查。不放心是吗?不放心自己找检票口核对去呀!如果说过去技术落后没法核验的话,现在在技术上应该是没有障碍的。至于铁路自己强调的那种困难,那是你挣这份钱、做这个生意、提供这种服务必然要面对的成本,你自己得扛呀!


说到这里,就可以来谈谈陈绘衣的证据链。

她向列车长提供了车票照片,喏,就是这个——>



图片清晰无误,能看出车次、车厢、卧铺号和乘车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她还出示了身份证,上面的姓名和号码,当然和车票上的信息吻合。还有,她拿出了购票成功的短信,短信里的信息和上述信息是一致的,而短信装在她本人手机里。

所有这些证据穿起来,链条是闭合的,是足以驳倒让铁路方面放心的。因为第一:这些信息足以证明这个女孩子买过票,至少她本人是没有逃票的;第二,有了这些信息,所谓核验信息困难已经基本不存在,人家乘客自己替你们核验了,如果你们足够敬业,打个电话给12306后台,也足以双保险了。

那么陈绘衣此案中会不会出现铁路方面上面说的那种甲乙二人唱双簧的情形呢?

在实名制背景下,如果出现所谓甲买车票,乙没有买车票,甲把车票交给乙,乙凭车票进站乘车,甲凭购票记录进站乘车。的情况,除了证明有些同胞太卑劣,也同时证明铁路检票系统有漏洞。可以拿纸质票检票进站,可以拿身份证进站,谁说了可以拿购票记录进站乘车?陈绘衣的情况,是用车票进站后,再拿购票记录证明自己买过票,而不是用购票记录混进了站。如果有人拿这种记录居然通过按规定只能拿身份证和纸质票才能通过的关卡,那只能说这个关卡自己出纰漏了。

更何况,陈绘衣除了购票记录,还有一张车票图片。如果她和另一个人耍了花招,那就意味着她的车票就在车厢里某个人手里。可是,即便如此,去找出那张票以便指控她的人也应该是列车工作人员而非她本人。能因为以前有人做过,就证明这个人也会做吗?如果想证明,请自己找证据!



在铁路方面看来,允许先补票,到站后核实信息再退款已经很人性了,已经很有姿态了,但正如网友所言:实名制购票是吃干饭的吗?为什么就不能把核实信息往前提,直接省去补票退款两个环节呢?反过来,乘客为什么不能说:我先坐车,等你们核实信息后,我到站再补票!如果铁路不能容忍这种逻辑,那么乘客为什么要容忍你们的逻辑?难道仅仅因为你们号称企业,却是官字两张口吗?

更为深刻的问题是:无论铁路有怎样的官办权势,它和乘客之间,毕竟还是一对一的交易关系,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关系,凭什么一方要把一种惩罚性的规则强加给另一方?承认不承认铁路客运是一种商业行为?如果承认,商业伦理还管用不?消费体验还讲究不?服务意识还算数不?




12306买了票,双方的交易支付已经完成,服务合同已经达成,12306甚至还用短信和邮件方式强化了签约成功的意思。检票进站且上了车,就意味着合同履约已经开始。乘客丢失了作为合同的纸质票,理论上另一方可以耍赖不承认,但在陈绘衣这个案例里,因为12306的存在,因为证据的存在,因为媒体关注的存在,这种耍赖就太露骨。无视合同的电子文本,强行要求补票,这无异于撕毁合同,再逼迫对方另签一份,而对方两次签约、两次付费,得到的只有一次服务。纵然到站可以退款,但对于无辜者来说,羞辱已经构成了,因为他(她)已经被质疑为作弊。

是啊,那个狗日的实名制购票,它那么一本正经,那么煞有介事,那么年年都要被官媒吹捧,以至于老百姓以为这下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但事实上,它不但没防住票贩子,反倒困住了老实人。

这就好比一个坐标轴,左边是网上实名制购票,右边是实名制乘车过程。当陈绘衣在右边这个阶段遇到麻烦时,她和我们都以为左边那个轴还在,还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依据,但事实告诉我们:那玩意儿闪退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它闪退了!它闪退了!它闪退了!像倩女幽魂一样,像蒸发掉了一样,像从来就没有过有一样。

不是吗?如果不是,怎么就不能帮助一个女孩子讨个说法呢?

实名制闪退了,它让我们领教了铁老大依然威风的一面。在号称放下身段很久后,在从变成总公司很久后,它依然可以在交易中掌握裁量权,将花钱买服务的消费者玩弄于鼓掌,依然可以在不经意间霸气侧漏。



顺便补充一句,据央视报道,陈绘衣到站后要求退款,被铁路方便拒绝了。假如不是这样,也许她不会打官司。

据说这类官司很难告倒铁路,这一回等着瞧吧。

无论判决结果怎样,我的态度清晰无误:

宁肯冒着让一百个逃票者漏网的风险,也不能冒犯一个消费者的尊严。

到底谁养活谁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