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为何急于肢解江南省?

 汉青的马甲 2015-10-21
清朝为何急于肢解江南省? 

满清入主中原,区划上大动干戈的是江南省。

清朝为何急于肢解江南省? 

清初的江南省,即明代的南直隶。南直隶为明朝行政区划两京地区之一,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两省一市相当。南京曾为明朝的政治中心,后为明朝的政治次中心。满清入主中原后,废南直隶置江南省,关键是体现江山易主。摄政王多尔衮曾郑重地召开过御前会议,令“九卿、科道会议江南设官因革裁并事宜”(《清世祖实录》卷18,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会上出现七种主张,全部主张建置高于行省规格,但是都被多尔衮否定了,他下令以明南京的辖区为范围,设省一级地方政权建置。“本朝定江南,改应天府为江宁府,罢南直隶。改设江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驻江宁府。设江南巡抚,驻苏州,领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五府。别设凤庐巡抚,驻淮安,领淮安、扬州、及凤阳、庐州四府,徐州一州。至安徽等五府三州,则又以操江兼巡抚事领之(《清朝文献通考》卷275《舆地考七》江苏省条)。”

清朝为何急于肢解江南省? 

从顺治二年至顺治十八年,江南省仅存在了十六年。满清急于肢解江南省,同样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江南省过于强大,容易形成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有效的加强控制防止江南汉人东山再起,以主管财政的布政使作为主要划分依据成为重要的治理手段。雍正七年诏书即曰:“十三日丁巳内阁奉上谕:‘向来有司官补授之时回避本省,盖因地方密迩,恐其中有嫌疑牵制等弊也。朕思江南之上江、下江(安徽江苏),湖广之湖北、湖南,陕西之西安、甘肃,虽同在一省中,而幅员辽阔,相距甚远,定制各设巡抚、司、道以统辖之,其情况原与隔省无异,则官员补选,不过有同省之名,而并无嫌疑牵制之弊处必须回避。况既系本省,则于彼处人情、风俗较其他省之人更为熟悉,未必不于地方有所裨益。嗣后,凡江南、安庆、湖北、湖南、陕西、甘肃诸处府州县一下官员得本省之缺,不在本籍巡抚统辖之内者,不必令其回避;相隔在五百里之内者,仍照各省回避之例一体遵行。特谕。’”

清朝为何急于肢解江南省? 

满清肢解江南省,为什么纵向而不横向?传统的观点:长江是“龙”,竖分可以割断龙脉。从行政治理的角度,“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不两只的行政区域相互交错,利于互相牵制,地域间的矛盾有利于中央的的稳定,地域实力的衰减亦等于中央实力的递增。

清朝为何急于肢解江南省? 

江南省的肢解,正式实施于康熙年间,并与顺治时代的思路一脉相承。

顺治二年(1645年),清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南京留都地位,设巡抚衙门于江宁府(今南京),后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一分为二:“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苏州;“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宁。

清朝为何急于肢解江南省? 

清康熙六年(1667年),取“江宁”、“苏州”二府首字,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建“江苏省”;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安徽巡抚衙门”、“安徽按察使司”、“安徽都指挥使司”驻安庆,江南省自此被正式肢解为江苏、安徽两省。

清朝为何急于肢解江南省? 

江苏、安徽分析置省,实际过程较为复杂。康熙六年后,由于东南沿海局势尚未稳定,安徽尽管置省但“安徽布政使司”暂驻江宁。而清后期的江苏省,实际管辖范围绝大部分处于长江以南,其它地区则由两江总督(今南京)直辖,南京也设有相应省级使司,江苏名义上的一省实为两省。江苏省清末曾有分立江北省之议,但未正式实施。

清朝为何急于肢解江南省?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江苏巡抚衙门”、“江苏按察使司”、“江苏布政使司”、“江苏都指挥使司”由苏州迁至江宁,江宁正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江苏省会;“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迁至安庆,安庆正式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安徽省会。

清朝为何急于肢解江南省? 

江南省虽在清初即被肢解,但在很长的时间内,“江南”、“江苏”、“安徽”三个称谓同时并存。直到清朝中后期,“江南省”的称谓才渐渐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