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古龙小说的“空白化”和“情感王国” - 古龙小说总论 - 热血古龙

 昵称20499314 2015-10-21
1、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一种文学现象的兴起与衰落总是与一个时代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取向有关,而这正是文学发展的深层次的原因所在。唐诗后之有宋词、元曲,鲁迅后之有金庸、古龙,莫不如是。
  从这个角度讲,所谓“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藩篱实属不必。甚至可以这样说,作为大众接触最多的通俗文学,似乎更能体现出转型时期的大众文化失落与情感追求。
  单就武侠小说的发展而言,从还珠楼主的蜀山神魔斗法、青城飞仙剑侠的神奇,到金庸的笑看风云乍起、壁观中原逐鹿的从容,再到古龙的似是无从入手、却又了然于心的神秘之中,是否就蕴含着当代审美情感与文化取向的重要变化呢?
  阅读古龙的新武侠小说,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他总是试图通过淡化作品的历史背景来突出对人性的终极关注,并由此而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叙事的模式。这使得我们能够透过其作品表层,进而触及到时下大众情感文化的某些本质。
  古龙与金庸、梁羽生不同,他的作品不再有真实的时空背景,不再有纯粹的正与邪、善与恶的理念人物,不再有起承转合、层次清晰的情节发展,有的只是一个个不问原因、不问结果的情绪故事。“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爱就是爱,爱绝不是为了什么;同样,生死相依,“生又何欢,死又何苦”……古龙的武侠犹如一首现代都市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的流行歌曲,永远是飘浮的、没有根基的感动。
  古龙精心设计的种种空白,仿佛表达着某个永恒的人生哲理,最终却不免成为无谓的欲望解构。这就犹如我们阅读卞之琳的《断章》:面对各种各样的诠释,我们无法也不必穷尽知晓,而只需在反复咀嚼的过程中感受诗人所创设的空白及其蕴含的种种深刻与丰富。
  应当说,古龙小说是商业时代的另一种阐释,它显示了后现代“都市神话”的作用与反作用。一方面是欲望的无限放纵,另一方面是“自我”孤独本性的回归。二者在时空、人物、情节等多重空白的预制性展开中,错综了物质消费的狂欢与情感无从寄托的重重矛盾,从而共同铨释着我们这个“情感荒原”的时代。
  
2、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
  ——《老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
  对时间法则的无奈反抗,是中国古典诗词最普遍的主题。历代诗人往往将他们的现实忧愤如惨遭贬谪或家国沉沦等升华为时间忧患——如何于生命的有限中求得无限的超越。譬如屈子,就曾在《离骚》中反复咏叹“日月忽其不淹兮……恐美人之迟暮”;太平宰相晏殊也多次咏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龙作品中的时间往往是空白的,他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从前”:
  “我们这些故事发生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时代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在这个特殊的阶层里,有一些非常特殊的人物。
  这个时代,这些阶层,这些人物,便造就了我们这个武侠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浪漫与激情,充满了铁与血,情与仇,暴力中的温柔以及优雅的暴力。
  铁血相击,情仇纠结,便成了一个个令人心动神驰的传说故事。”
  这不是准确的物理时间,也没有任何历史、政治或文化的束缚,它只是充满了可能性:或唐宋,或金元,或明清。也许是哪一个朝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去时态”的时间概念能带给我们一种怀念的气氛,让我们在这个情感枯竭的时代,记得我们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充满了浪漫与激情”的世界。
  我们再来看看《英雄无泪》的开头:
  “正月十五。
  长安城中千年不变的风雪……”时间的真实意义很快就模糊了,留下的是一缕世事沧桑的怀旧氛围。
  梁羽生曾在接受尤今采访时说:“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它不同的色彩与特点,如果我们将太湖的景致搬到西湖去,把桂林山水移到苏州去,就会贻笑大方了。我个人在下笔时,对于那些不曾涉足的地方,必定找出有关的游记资料来参考,以求真实。”
  而古龙笔下的地点呢,往往会是这样的语句:
  “春夜,春雨,巴山”。
  “杜鹃花开了,远山青翠如玉。一双蝴蝶飞入花丛,又飞出来,庭院寂寂,仿佛已在红尘外”……如此种种,皆有意忽略地点的个性,从而失去空间存在的真实物理意义。综观《天涯·明月·刀》,除了游离于情节之外的九华山,其余如凤凰镇、孔雀山庄、倪家废园、天龙寺等,读者都可以任意对其归属予以确认。
  天涯很远,天涯很近,人在天涯,归程眼前……古龙小说地点的空白化给我们的启示是:这些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亦或许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大大淡化了故事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综观之,古龙小说几乎抛弃了武侠小说所惯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他很随意的用“深秋”“残冬”“古道”“废园”等加以点缀。这一方面表明他对小说故事社会属性的有意忽略,为其小说带上寓言的色彩;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在审美选择上的大众倾向——从对旧日的感怀中寻找情感的最后栖息地。
  这无疑是当前很流行的大众情感补偿方式,它以模糊的时空背景最大限度突出了人类对情感的渴求;同时也象征着一个以伤心记忆代替历史现实的无根时代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