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 | 高考备考应重点关注“新题型”

 心上耕田 2015-10-21

→聚焦2015高考真题,透视2016高考命题


近年高考语文命题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模块的一些题型都沿袭了四五年甚至十多年,积弊很深,将预示着一种变化。这在2015年各套高考命题上有诸多表现,其一便是新课标卷文言文第5题的变化。

2015年高考课标卷Ⅰ第5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015年高考课标卷Ⅱ第5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卷Ⅰ第5题:考查对文中涉及文学、文化常识词语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谥号”“登第”“兵部”“太子”等词语古今意义不同,又带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特征,通过考生的熟悉和理解程度,考查其文化素养以及综合运用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封建时代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而君主的“其他儿子”则不能称为“太子”。

卷Ⅱ第5题:考查对文中涉及文学、文化常识词语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C项错误在于,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这是封建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个原则。

聚焦点

1.从题干要求来看,命题起点在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落点在“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这样仍不脱语境,仍不离实词。这样在“文言虚词”多年缺席不考的情况下,“文言实词的理解”的考点仍然坚守,这给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言文并重”的以良好的导向。

2.题目关涉文学常识的考查,《考试大纲》早年曾经把“文学常识”列为一个考点,要求“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与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一定的作用,后来删繁就简,如今在命题“不求全覆盖”的理念下,恢复这一考点或把文化常识合二为一,增设“文学、文化常识”考点并非不可能——尤其在当下命题要求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

3.该题目定位为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2014年全国课标卷试题分析,2015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在“示例”部分增加文化常识题一道,即为2015年高考命题做了铺垫。当《考试大纲》没有变化的时候,示例的增删往往也预示着一种走向,这个“风向标”作为高三师生要敏锐地捕捉些微的风吹草动。

4.我们的高考命题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先是“知识立意”后是“能力立意”,现在更多的着眼于“素养立意”,该题是符合这一趋势的,它瞄准考生语文素养,旨在语文素养的提高。

5.体现对传统国学的重视,近两年“重视国学教育加强文化认同”已经成为共识,甚至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建议高中设“国学”学科。“国学”虽然没有也无法列入《考试大纲》作为一个具体考点,但在选材、考题设问上,作为一个倾向和导向,这不难做到。


备考启示

1.对于一种新题型,高考命题人总是要经历探索→验证→继承→延续的步骤。2016年将是延续这一题型的一年,也可能是自主命题省份竞相效仿的一年。在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取四个具有古代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反映其中的文化意义,要求考生选择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这一题型去年在全国大纲卷作过尝试,效果较好。

2014年全国大纲卷第9题: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这是2014年稳中求变的一种典型题,四个选项中,既有文言词语的理解又有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原文说“孝敬皇帝未尝南面”是针对前文“祖有功,宗有德”进行的解说。这里是含蓄地表示孝敬皇帝没有足够的资格称为“宗”的名号,“南面”应是“面向南”的意思,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王或诸侯、卿大夫之位。

2.高考的一些题型的出现,也是融合与发展的结果。2014年高考课标卷Ⅰ第4题考查了属文、践祚、励精、荡覆解释,这四个词语,既是双音节词语,同时属文、践祚含有一定的文化信息含量。所以2015年完全选择那些富含文化信息的词语加以考查并不显得突兀。今后二者兼顾,贴一贴富含文化、文学气息的文言实词,强化这类词语的复习是一个方向。

3.高考新题往往是选取了新颖的命题材料,采用了新鲜的呈现形式,创设了新奇的考查角度。有些新题型,乍看似新,其实只是一种回潮再现。之所以新,是与当下受众所熟悉的常态不同,是对现状的否定或者替代。而这种替代,很可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或者存在的事物的回潮再现,以“新”的姿态再次登场,甚至成为新时尚、新趋势。

4.近几年我们学习文言文,过于“急功近利“地强化“内围”知识,而忽视了“外围”知识对于文言文阅读的作用,笔者认为忽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往往读不懂学不好古诗文,所以要重拾文化常识的学习,文化常识涉及姓名与称谓、官职与科举,天文与地理、宗法礼俗、历法刑法、音乐典籍,需要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也需要分门别类的积累记忆。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尤其要关注那些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现在仍有一定的生命力、关涉文化常识的双音节词语,它们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