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苏州,老照片~

 玉韫珠藏 2015-10-21

老苏州,老照片~

2015-10-14 苏州情调
上方^ 苏州情调 ^ 一 键
...苏州最具小资情调的微信自媒体

...小编苏瑞,个人微信号: surui0512 关注我!


在苏州的巷子里居住了半年有余,每每望向那古墙,总是要想象着墙的那边,生出了深秋的冷意。时光斑驳了城墙,那些苏州的旧照片,是否有你我独家的记忆。


那年,你是否在观前街吃过一块糯糯的青团?



民国,1920年代。水乡苏州,水是窄窄的街道,船是行驶的工具。现在,还有这种感觉吗?


1980年代,十全街,繁杂的井台景象。遍布大街小巷的古井,也是苏州老城的一道风景线。


老阊门城墙,是否还能听到记忆的回声。


悠长的弄堂,还想再见一眼苏丽珍旗袍的裙角。



西园寺罗汉堂:在大殿西侧,共3进48间,平面呈田字形。内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四周列坐泥塑金身五百罗汉。重建于清末。


怡贤亲王祠门楼:在山塘街。清雍正年间为纪念康熙帝十三阿哥允祥而建。乾隆十三年(1748)诏赐为“敕建报恩禅寺”,解放后曾改为粮仓。


司前街监狱旧址:清江苏按察司监与苏州府监同设于此。民国年间为江苏省第三分监。抗战胜利后为吴县监狱,解放后成为苏州市监狱看守所。抗战前夕,“七君子”之一的史良曾被关押在此,故亦称“七君子”监。建于清末,由贝季眉设计,狱道成米字放射式,颇为独特。


自1927年起,苏州城内一些小巷陆续拓宽,图为马路工人在景德路开挖修路。


还能听到,当初骑脚踏车无忧的笑声吗?



拱桥上相互追逐着的玩伴,一转眼就各奔东西了啊。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乌篷船摇着的声音啊,像极了午睡时外婆旧蒲扇的吱呀吱呀声。



尖尖塔,少年郎。谁家女子芳菲似,千种风情,更与万人说。



民国,苏州,东吴大学,年轻的女大学生行走在校园里。



文丞相弄:东接西角墙,西接戈家弄。因纪念文天祥(号文山,曾任右丞相)故名,巷内有文山寺。


文山寺山墙与屋脊:图中远处为大殿,右侧为僧寮,近处为庭院。回廊和如山亭。


犹记当年你我,国事天下事,尽诸风流。



孩子啊,你慢些跑,穿过悠悠的时光,可就再也见不到纯真的模样了啊。



老苏州火车站,渡过了多少离家、归家的游子?



代写书信:从前文盲多,常需请人代笔给远方的亲人写信,其中以妇女和老人居多。


灵岩古刹于清咸丰年间遭太平天国战争破坏,照片摄于30年代,满山苍凉,树木都还没有长成,僧人服饰,也都是土布。


灵岩寺:学生在灵岩寺山门前合影,“文革”后,寺庙改称灵岩山寺。1958年。


贝家在狮子林:1956年昆曲家贝晋眉与家人在狮子林。狮子林乃贝润生私宅,解放初捐献给国家。


风衣:进入30年代,妇女装饰之风堪盛,随着外国纺织衣料源源进入,催行起种种时装,如大衣、马甲、披风、西裙等都在沿海成为时尚女装。图为九如巷张元和(左一)极其亲友所穿的风衣。


车站月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沪宁铁路苏州段通车后,客运呈兴旺之势,民国初年,已开行客车9对,30年代初开行客车11-13对,日均上下旅客5700人次。图为九如巷张元和在苏州火车站月台。1935年。


公园湖畔:大公园湖边,九如巷的张允和与周有光一家留影,50年代。


沈从文1956年在虎丘:文学名家沈从文夫人系九如巷张家三女张兆和,沈从文先生说过这样的话: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