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老照片

 苏迷 2012-06-12

  文丞相弄:东接西角墙,西接戈家弄。因纪念文天祥(号文山,曾任右丞相)故名,巷内有文山寺。诗曾云:“正气常存确不移,相出勋业彪当时。汉人岂作降臣子,半壁江山一臂支。”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文山寺山墙与屋脊:明正德十年(1515)为纪念文天祥建忠烈祠于此,嘉靖年间迁祠于旧学前,此处遂改为文山寺。民国十四年(1925)与潮音庵、云林庵合并为文山潮音禅院,1958年改为尼众丛林。图中远处为大殿,右侧为僧寮,近处为庭院。回廊和如山亭。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西园寺罗汉堂:在大殿西侧,共3进48间,平面呈田字形。内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四周列坐泥塑金身五百罗汉。重建于清末。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怡贤亲王祠门楼:在山塘街。清雍正年间为纪念康熙帝十三阿哥允祥而建。乾隆十三年(1748)诏赐为“敕建报恩禅寺”,解放后曾改为粮仓。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司前街监狱旧址:清江苏按察司监与苏州府监同设于此。民国年间为江苏省第三分监。抗战胜利后为吴县监狱,解放后成为苏州市监狱看守所。抗战前夕,“七君子”之一的史良曾被关押在此,故亦称“七君子”监。建于清末,由贝季眉设计,狱道成米字放射式,颇为独特。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修路工人:自1927年起,苏州城内一些小巷陆续拓宽,图为马路工人在景德路开挖修路。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代写书信:从前文盲多,常需请人代笔给远方的亲人写信,其中以妇女和老人居多。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灵岩僧人:灵岩古刹于清咸丰年间遭太平天国战争破坏,民国时期,经真达和妙真法师努力,逐渐恢复。照片摄于30年代,满山苍凉,树木都还没有长成,僧人服饰,也都是土布。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灵岩寺:学生在灵岩寺山门前合影,“文革”后,寺庙改称灵岩山寺。1958年。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贝氏父子:吴中贝氏属于名门望族,自明嘉靖年从浙江兰溪迁吴,至今已历十八世,在经商起家之后文风日盛,延至近代,更向上海、香港、美国等地拓展。图为昆曲家贝晋眉(左一)、建筑学家贝季眉(右一)与父亲贝皖生合影。光绪年间。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贝家在狮子林:1956年昆曲家贝晋眉与家人在狮子林。狮子林乃贝润生私宅,解放初捐献给国家。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风衣:进入30年代,妇女装饰之风堪盛,随着外国纺织衣料源源进入,催行起种种时装,如大衣、马甲、披风、西裙等都在沿海成为时尚女装。图为九如巷张元和(左一)极其亲友所穿的风衣。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车站月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沪宁铁路苏州段通车后,客运呈兴旺之势,民国初年,已开行客车9对,30年代初开行客车11-13对,日均上下旅客5700人次。图为九如巷张元和在苏州火车站月台。1935年。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公园湖畔:大公园湖边,九如巷的张允和与周有光一家留影,50年代。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沈从文在虎丘:文学名家沈从文夫人系九如巷张家三女张兆和,图为沈从文(左)探亲到苏州时在虎丘留影。1956年。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苏州友人在北京:九如巷张家与富仁巷潘家(属大阜潘氏)均系苏州名门后裔,图为张兆和(沈从文夫人)于华北革命大学二部政治学习结业时与来京的苏州同乡潘家晋合影。潘家晋(1919-2003),1936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投笔从戎,1938年去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晚年回苏定居,是苏州籍人士中为数不多的享受红军待遇的老干部。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九如巷张家:安徽合肥人张冀牗,清江苏巡抚张树声之孙,1917年迁居苏州,“五四”运动后,接受新思潮,于1921年变卖家产创办私立乐益女子中学,聘请具有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人士担任校长或教师。张家不仅热心为社会服务,且教子有方。其女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分别嫁给昆曲名家顾传玠,文学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语言学家傅汉思(美籍德国人),九如巷张家由此知名于世。其家庭人员的服饰在民国时期也开启了苏城风气之先。图为家庭照,前排左起:周小平(允和子)、沈龙朱、沈虎雏(兆和子),二排左起:元和、允和、兆和、充和;三排左起: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四排: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1946年7月。

"苏州老照片 <wbr>~ <wb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