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7)九如巷

 吴越尽说 2019-08-22

    苏州街巷众多,随便一条隐秘的小街小巷都极富历史渊源;苏州名人众多,随便一处都有名人故居。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条161米路上的故居。在十梓街与五卅路交界处,向北走,遇第一个小弄走进去,就是九如巷。

    《沧浪区志》记载:“东出五卅路,向西折南通十梓街,向北穿越住宅楼可抵体育场路。清代称钩玉巷,又做钩玉弄,俗讹狗肉巷。民国时改今名。原巷名历来有三说:一说为元末吴王张士诚宫女葬地;二说为张士诚宫女埋玉处;另一说为巷形弯若玉钩。巷长161米,宽4米,弹石路面。”后钩玉巷改名九如巷,取自《诗经·小雅·天保》。

//
3号:张家四姐妹,最后的大家闺秀
//

    和苏州其他小巷没有任何区别,九如巷也是一贯的弹石路面、白墙黑瓦。但是这条普普通通的路却因为民国的一户人家而被世人记住,并惯之以才情、学识。这户人家就是九如巷3号——张冀牖故居。

    张冀,何许人也?他是民国著名教育家,他是苏州乐益女中的创办人。1921年,张冀牖在自家房屋北面创办了这所女子学校,并自购了大量教学器具、图书、运动器械。“乐益”一词取“乐观进取,裨益社会”之意。张冀牖就是这样一位思想开明的人。

    除了教育,张冀牖还酷爱买书、读书和昆曲。据传,张家藏书之多、之杂、之新,在当时的苏州都是有名的。苏州观前街两大书店的老板、伙计和张家都很熟稔。张冀牖爱昆曲,经常请当时的昆曲名伶来家里演出和教学。他的女儿们受其影响,也衷爱读书和昆曲,而且这些爱好也影响了她们的事业和婚姻。

    张冀牖还有一项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就是他的四个才情卓越的女儿。叶圣陶曾经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就是张家的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和张充和四姐妹。

    四姐妹素有才名,其婚嫁也常为后人言说。张家的民主、自由之风也在四个女儿的婚嫁中体现了出来。大姐张元和嫁给了昆曲名角顾传玠先生,后旅居美国;二姐嫁给了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三姐张兆和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四姐张充和嫁给了著名汉学家傅汉思先生。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张兆和和她的夫君沈从文。

    “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情诗中的一首。诗句中缱绻的情思、诗意的柔情,依然荡漾在几十年后九如巷的白墙黑瓦中。不知如今再走九如巷时,还能不能感受到沈从文先生当年踏上这条小路时的紧张和激动呢?

    家世、高官、厚禄,这些都不在张家父母和女儿们的考虑之列,才华、学识才是他们看中的选女婿的条件。张家四姐妹的才情、令人称羡的爱情让这条九如巷历百年而依旧浪漫。

    我去九如巷的时候,正值傍晚时分,各家各户都在做晚饭,一中年男性开门取物。我问他能否进去参观一下,答曰:“可以”。后聊天中知道,他是张家后人,张充和的侄子张以迪先生。如今住在这里的就只有张充和的弟媳周孝华以及她的侄子、张寰和的儿子张以迪夫妇,总共三人。2015年102岁高龄的张充和先生去世前回苏州,都是居住在此。

    门内虽早已不是当年光景,但是一口古井在将近百年的时光里,一直矗立着、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住客。

    九如巷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巷子,但它又是不普通的。在这里,孕育过苏州女中的创始人、著名的教育家,也孕育过民国最后的才女、“装饰了别人的梦”的张家女儿。

    九如巷的才气和福报或许正应了它的名字吧。“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愿你也能来这里走一走,沾一沾九如巷的福寿。



九如巷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五卅路附近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