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犯,谁之过?

 老逊 2015-10-21

今天,看到搜狐一则新闻,1018日下午,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一位52岁的小学女老师在学校宿舍楼被3名留守儿童杀害身亡,3名作案人居然分别只有111213岁。3名孩子,为了抢劫,先以木棒打晕女教师,而后将其拖至厕所,以布条封口,残忍杀害一名即将退休的教师,恶行令人发指。看到这样的新闻,十分痛心,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如梗在喉,浮想联翩。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似乎呈上升趋势,总让人不安。有为一部IPHONE手机行劫杀人的,有为获钱财伙同他人敲诈自己父亲的,有为占座位斗殴致人伤亡的,有为吸毒抢劫财致人死亡的,有因语言不合就合伙将人分尸的,有流浪儿为果腹而抢劫行凶的,还有更多偷窃、抢劫案件,真是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尤其一些研究者统计发现,目前少年犯多呈暴力、低龄、故意的趋势发展,而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

少年犯,早就有这个词。记得20年前,曾有一部电影叫《少年犯》,反映了少年犯罪者的心理和改造少年犯所需要的智慧和耐心。据说,犯罪的人,都有犯罪基因,不知道真假,还需要生物学家的求证。但是,在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说下,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的确有一些人,在人之初,就是性本恶的。不过,这个性本恶未必真的与基因有关,实乃与其家庭和生活环境有关。分析少年犯增多的原因,大致可以有以下脉络。

一是家庭问题。问题少年多出自问题家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不睦、离婚、父母打闹等都将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家长的不当行为,有的会让孩子不当模仿,有的会让孩子丧失生活信心,有的会让孩子产生暴力冲动,有的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温暖感而远离集体。久而久之,都将为心理畸形和走上犯罪道路埋下悲剧的种子。特别是一些年轻父母,孩子生下后,就外出打工,一走了之,对孩子不负责任,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自由流浪,生而不养,更加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

二是教育问题。当前,我们学校都有相应的思想教育课,义务教育阶段乃到高中阶段的这门课程,在实践中出现了极端的做法。一种情况是教师不折不扣地讲授课程,呆板灌输,效果不佳,一种情况是根本就不上,学生自己看看书,把德育课时间用于语数外教学。与此相伴的,只有很少的学校和教师才会运用创新的手段注重对孩子价值观和是非观的教育和引导。实际上,生硬地课堂说教,无助于孩子道德水准的提高,这应当是教育界共识,但鲜有人想去改变。德育教育,本来就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更应当注重言传身教、春风化雨。然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已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蜕变为普普通通的求生者,美其名曰同样食人间烟火。于是乎,变相补课收钱捞钱者有之,放学后多看护一会儿孩子收钱者有之,课后为免责任不让孩子在校园逗留者有之,减少体育课、集体活动的做法大大有之,甚至为谋私利公然强迫学生订关系户盒饭的情况也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让孩子没有物欲、不崇拜金钱,实在是太难,哪里还有是非观?

三是社会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中的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投机倾轧,贫富分化下的为富不仁,道德失范时的是非不清,构成了我人生活时代的宏大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人们的浮躁显而易见。电影、网络、报刊、街道巷议,无法充斥着对金钱的渴望,对暴力的忌妒和恐慌,对道德的的漠视,对刺激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身处其中的未成年人,如果没有及时而正确的引导,出现三观扭曲自是必然。网络上也有消息称,美丽的邵阳,其实也是一个暴力城市。在暴力城市,出现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就不足为怪。

回到事件的本身,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明知有这些留守儿童,学校为什么没有对他们多观察、多关心?本人在陕西调研时,在户县就看到有的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护理,不仅让他们住校,还专辟电脑室,让孩子与远方打工的父母每天可以视频交流,效果就不错。老师们如果在平时教学和学校活动中,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和呵护,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也许悲剧要少很多。

    为失去生命的教师致哀!为少年犯悲哀!希望这些血的教训,能唤起更多良知、更多责任、更多爱心,为青少年成长共建和谐环境,为祖国未来多一分忧虑,让悲剧减少一分!

 

http://news.sohu.com/20151021/n423744124.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