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10-21 20:522010年6月7日
龙亭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两旁店铺林立,这条大道历史上曾是宽阔的御道。现已仿照《清明上河图》改建为“宋都御街”,长约400米,两旁的店铺全部是仿宋建筑,主要出售土特产品、工艺美术品和书画。这条街与龙亭公园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具有宋代特色的游览点。 龙亭的历史,有史可据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适在位时(公元780-805年)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 之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建为皇宫。北宋时的皇城(包括皇宫)亦在此,称之为大内。金代后期,亦以此为皇宫。 元灭金后,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中龙凤政权也以此为临时行营。至明,当时的统治者又大兴土木兴建周藩王府。清初以此为贡院,继改建为万寿宫。 龙亭占地面积1300多亩,其中水域面积710亩。 全园包括午门、玉带桥、朝门、照壁、朝房、龙亭、北宋皇宫宸拱门遗址、碑亭、北门及东门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体,还有潘杨二湖、春园、盆景园、号称中原一绝的植物造型园及长廊水榭等园林景观。 在龙亭前面有一条直通南门的御道,它将亭前的湖水一分之二,东名潘家湖,西名杨家湖,相传为奸臣潘仁美和忠烈杨继业昔日的府址。 两湖东西相邻,但杨湖清澈见底,潘湖却浑浊不堪。 御道前端的石桥叫玉带桥,用汉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长40米,宽18米,高17米。下有五个涵洞,把潘、杨两湖连成一体,湖水相通,可使游船穿行。 关于杨、潘两个湖,还有个民间流传的故事:杨业被害后,余老太君一怒之下,带领全家罢官归隐。突然天降大雨,将潘、杨两府淹成了一片汪洋,当时潘家位于湖东,杨家位于湖西,大雨过后,东湖湖水浑浊恶臭,西湖湖水却清澈如镜,老百姓就认为这是潘杨两家忠奸的写照。 走过玉带桥,可以看到一座装饰华丽的建筑叫“嵩呼”,其意为“山呼”、“嵩呼”。 这座建筑是清代开封地方官员在重大节庆之际到“万寿宫”给皇帝祝寿是三呼万岁的地方,所以建筑规格采用了最高级别的庑殿顶的形式,取其意,名“嵩呼”。 龙亭照壁 石雕水缸 碑刻 远观杨、潘两湖 龙亭大殿高26.7米,基高13米,坐北朝南。远远望去,气势峥嵘,犹如天上宫阙。 龙亭所在原为北宋和金故宫遗址,明代在此修建了周王府,清康熙三十一年在周王府煤山旧址修筑一座万寿亭,作为地方官吏节日朝贺之处,也称龙亭。 雍正十二年又把万寿亭扩建为规模宏大的万寿宫,以后又一度改为道教的万寿观。现存龙亭大殿为清代建筑。 殿周雕栏环绕,殿前蟠螭石雕,嵌在50级台阶中间,雾绕龙盘,气势威严。 龙亭大殿里专门陈列了一组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蜡像。 公元961年,刚刚当上北宋开国皇帝的赵匡胤宴请为赵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借酒意发一番感慨,说做个天子太艰难,整夜连觉都睡不安稳。他的言谈让石守信等将军不明其意。宋太祖告诉他们,一旦有人把黄袍也加到你们身上,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人吓得变了脸色,忙跪地涕泣磕头,宋太祖劝他们不如交出兵权,多买些良田美女以终天年,大家都可以平安相处了。第二天,这些人都称病辞职。赵果然不费力地如愿以偿,而北宋王朝从此也便进入了文人主政的时代。 殿内陈列着开封古城的模型:自北宋灭亡后,元世祖将开封内外城全部拆毁毁,再加上黄河屡次决口,泥沙淤积,古城逐渐淹没于地下。经过勘探和试掘,当年的皇城就淤没于潘、杨湖一带,周长近2500米,与史载“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周回五里”基本吻合。 史料记载,东京城的外城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内城(又称阙城)始建于唐建中二年,共有10个城门,2个水门。东京城的大内,即皇城,始建于宋建隆三年,周长2.5公里,共有6门。 宋政和三年在大门内外北边开始兴建一组园林式的建筑群,计有7个大殿,15个阁楼,名延福宫。 登上龙亭,依栏四望,古城景物历历在目。大殿下左右两组建筑,从前是朝拜皇帝牌位时官员们等候的朝房,现在龙亭历史陈列和宋代著名帝王时代的历史事件蜡像。 巍峨的龙亭面临湖水,水光亭景,交相辉映,十分壮观。 远远可以看见天波杨府,它是为纪念北宋杨家将业绩,于1994年重建的一座仿宋园林楼阁建筑。 据史书记载,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因位于京城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 杨业为国捐躯后,这里改为家庙,名曰“孝严寺”。 为表示对杨家世代抗辽报国的敬仰,宋太宗赵光义曾下御旨:经天波府门,文官落轿,武官下马。 龙亭现已开辟为公园,成为人们休闲的场所。 龙亭公园 还有其他一些仿古建筑,如碑亭 貔貅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