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斯坦独家】临床乳房炎病原流行状况分析二(南方地区)

 田园居士兵 2015-10-22

文章来源|荷斯坦奶农俱乐部网

才灵杰 勃林格殷格翰 诊断服务专员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乳腺组织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组织炎症,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也是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该病病因复杂,涉及多种病原微生物,且不同地区病原菌的流行种类以及流行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别。本文收集并分析整理了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部分南方地区牧场的临床乳房炎奶样病原培养分离检测结果,将通过分析检测数据总结南方地区的乳房炎病原流行情况,帮助牧场更好的进行乳房炎的治疗和防控工作。


南方地区奶牛临床乳房炎病原调查结果

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们对包括湖南、湖北、上海以及广东等南方地区的多个牧场的临床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检测结果如图1和图2中所示,南方地区的优势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为42.2%。其中链球菌和CNS占主导地位,CNS所占比例最高,在56份样品中被检出,占总菌株检出数量的20.4%。在52份奶样中检出链球菌,检出率为18.9%。在所有的274份样品中,检出的链球菌均为环境性链球菌如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以及肠球菌。两图中的“其他”所占比例也相对较高为20%,该类别包含非常见或非乳房炎致病菌,如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解糖肠球菌、鲍氏不动杆菌等。属于肠杆菌科的志贺氏菌在北方的奶样检测数据中并未发现,在南方地区的检出率达8%。所有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如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克雷伯氏菌、肠杆菌属类产气肠杆菌以及沙门氏菌等,这些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40%,革兰氏阳性杆菌如棒状杆菌和芽孢杆菌仅占8.7%,。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仅为2.9%。

图1. 不同病原菌在奶样中的分离结果,“其他”包含非常见乳房炎致病菌以及样品污染所致的杂菌。

图2. 不同病原菌的检出率

图3和图4显示在所有274份临床乳房炎奶样中,有32份奶样(11.6%)经过24小时培养后并未发现有菌落生长(在正常的20%范围之内,该部分内容在北方奶样数据分析中有提及),167份奶样(60.7%)仅有一种菌落生长,59份奶样(21.5%)有两种菌落生长,仅17份奶样(6.2%)中检出3种菌落。由于此次分析的所有临床乳房炎

图3. 每份被检奶样中细菌种类的分布情况

奶样均为单个乳区的奶样,如果严格按照无菌采样流程以及合理的样品保存和运输方式送往实验室,细菌种类应在两种以内,三种菌同时感染导致乳房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我们将在血平板上超过三种菌落生长的奶样定义为被污染的奶样,在此次检测结果分析中被剔除。


南方地区临床乳房炎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乳房炎的发病率与季节的相关性很高,尤其在高温潮湿的夏季,如果没有正确利用风扇和喷淋系统做好降温处理,奶牛自身的免疫系统会由于热应激的影响造成乳房炎发病率明显升高,而由于冬季寒冷干燥不利于细菌的繁殖生长,因此在这一阶段乳房炎的发病率一般处于全年最低。乳房炎的发病率也具有地域性特点,南方地区如广东,上海等地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与北方相比较高,这些因素都为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也导致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


通过临床乳房炎奶样细菌培养鉴定得出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南方地区的乳房炎优势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环境性链球菌,此次检测得所有奶样并没有发现传染性的无乳链球菌。但是肠杆菌类如大肠、克雷伯、肠杆菌属、志贺氏等的检出率也并不低,相比北方地区的数据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菌与非优势菌的差异。

图4. 每份样品中出现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比例分布情况

并且在南方地区的奶样中杂菌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北方,北方地区仅为12.7%(518份样品中检出66份含有杂菌),而南方地区高达20%(274份样品中检出55份含杂菌)。这一结果或许是由于样本数过少导致的,但是并不排除南方地区温度高湿度大导致的多种细菌大量增殖这一原因。我们知道牧场环境复杂,除了导致乳房炎的致病菌,还有不计其数的其他微生物存在,在湿度和温度较高的南方地区,增加了采样时样品被污染的几率。另外根据我们得出的结果,此次所有检测的奶样中,只有一种传染性致病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的检出率仅为2.9%,而其他环境性致病菌的检出率高达80%。但是由于传统细菌培养的方法无法检出支原体,支原体的培养需要使用特殊的选择培养基和无氧环境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因此对于未检出细菌的样品,不排除有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CNS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样属于葡萄球菌属,属于非传染性的环境性致病菌,在临床乳房炎的奶样中最常检出,某些菌种如表皮葡萄球菌可在健康的乳房皮肤上存在,属于机会性感染致病菌,在如产后等免疫力抑制阶段可通过乳头管进入乳腺组织,造成轻微感染,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即便转化为临床乳房炎,临床症状也较轻。CNS在无菌采集的奶样中的检出率最高,很多时候都与其他病原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克雷伯氏菌和金葡菌等在同一份单个乳区的样品中被一同检出。CNS是隐性乳房炎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往往被忽略,最后转变为慢性感染,对奶产量和体细胞数造成长期的影响,为牧场带来经济损失。最近几年,由于对奶产品的需求量和品质的追求不断增高,人们对于CNS类的乳房炎的重视度也不断提升。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无乳和乳房链球菌这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相比,CNS被普遍认为是微效致病菌。从牛奶中可分离鉴定出的CNS达20多种,但是较常发现的只有五种,即产色葡萄球菌(S. chromogenes)、溶血葡萄球菌(S. haemolyticus)、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模拟葡萄球菌(S. simulans)和木糖葡萄球菌(S. xylosus), 其中产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大部分乳腺内的慢性感染都与葡萄球菌有关,即在同一乳区存在相同致病菌的持续感染。CNS的毒力因子可归类为三种,第一种为分泌性蛋白,如细胞毒素、超抗原以及组织降解酶。第二种为细胞表面结合蛋白,如黏附机制分子(Microbial surface components recognizing adhesive matrix molecules- MSCRAMM)。第三种为细胞壁的合成成分如多糖荚膜、脂磷壁酸等。在致病机理方面,CNS产生的黏附机制分子如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可以附着在宿主的软组织上,入侵或抑制宿主自身的免疫机制,或通过酶的作用(如蛋白酶、脂酶等)降解组织细胞。这里还需要强调一下超抗原,据相关研究表明外源性超抗原如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剥脱性毒素等有多种功能,包括对宿主的免疫抑制作用。这些超抗原可在极低的浓度下诱导非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继而导致大量的系统性炎症介质的释放,最后对宿主机体造成严重的威胁。另外,CNS最重要的毒力因子就是生物被膜的形成。一旦形成生物被膜,就可以帮助病原菌在宿主乳腺组织中长期存在,躲避免疫机制和抗生素的攻击,无法达到细菌学治愈率,从而造成复发和慢性感染的发生。并且,不同的CNS对奶牛乳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如模拟葡萄球菌相比表皮葡萄球菌来说,会使宿主机体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表现为体细胞数增加更多等。特伦布莱教授在2014年发现,木糖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在机体内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最强,表皮葡萄球菌最弱。因此,由CNS包含的细菌种类较多,对乳腺感染造成的影响也各有不同,且目前对CNS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因此在制定治疗和管理方案时需参考具体的病原检测结果,针对性的进行分析。


环境性链球菌

环境性链球菌包括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肠球菌,在肠道、粪便以及被感染的奶牛的乳房以及普通的牧场环境中都可发现这些环境性的链球菌,可造成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在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研究中标明,在奶样中最常分离出的链球菌为乳房链球菌。肠球菌属中最常分离出的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肠球菌属于微效致病菌,一般不会对奶牛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奶牛在挤奶过程中、挤奶间隔以及干奶期间都可暴露于环境中存在的病原菌,这与传染性链球菌如无乳链球菌的传播方式不同(仅在挤奶时传播)。环境性链球菌特别是乳房链球菌在垫料、泥土、瘤胃、粪便、奶牛的阴户、鼻唇、乳腺内和乳头部位都有被分离出来。饲料如青贮也是病原菌的繁殖的良好场所。有机垫料是环境性链球菌的主要来源,当乳头和乳房与垫料接触频繁时,乳头末端就会与污染源接触,增加感染的几率。有机垫料的种类与环境性链球菌也有相关的联系,如锯末和与木料相关的垫料一般被认为是滋生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良好环境,与环境性链球菌相关的垫料是褥草垫料。在无机垫料中,沙子被普遍认为是垫料中的黄金标准,因为其无机的环境不适宜细菌滋长,但是也取决于沙料在铺到卧床上后被牛蹄牛腿带入的泥土以及牛排泄的粪便的污染情况。因此,保持垫料的干燥洁净以及及时更换垫料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性链球菌感染的发生。牧场中的设施也应做到将奶牛舒适度最大化,将应激和导致生理创伤的几率降到最小,通风系统尤其对保持牛舍内的干燥和减少细菌滋生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卫生的挤奶操作以及挤奶设备性能是否正常都与环境性链球菌导致的乳房炎相关,要做好挤奶前对乳头的准备工作,确保上杯前乳头干燥干净,挤奶设备正常运行且需定期清洗消毒。另外,前药浴被证明可以有效减少50%由环境性链球菌导致的乳房炎的发病率。后药浴一般被认为对于控制环境性链球菌的感染没有作用,但是一些研究指出使用后药浴的奶牛环境性链球菌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比没有使用后药浴的控制组的奶牛要低,后药浴中的杀菌成分以及润肤剂的成分可能会减少乳头皮肤被细菌感染的情况发生。


环境性链球菌感染对奶牛自身机体的影响取决于胎次、泌乳期、营养状况以及奶牛自身的免疫机制,在干奶期对该菌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有资料指出,有些牧场在干奶期感染环境性链球菌的几率是泌乳期的5.5倍,尤其在干奶后两周和产前两周这一阶段。在干奶后两周感染高发的原因可能是乳腺在这一时期缺少奶液的冲刷,导致病原菌在乳腺内的增殖,另外干奶期乳腺内的分泌物也会促进环境性链球菌的滋长,或者缺少角化栓对乳头管的保护。


在产前两周感染高发的原因与产犊期间的免疫力下降有关。在泌乳期,感染高发期为泌乳前期,有研究指出,新发的由环境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乳房炎在泌乳期的第一个月的发病率比其他泌乳阶段的发病率要高。另外,胎次越高,越易被感染,临床乳房炎在四胎或四胎以上的奶牛中发病率最高。


肠杆菌

在此次南方地区的病原分离检测结果中也显示了相对较高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与奶牛乳房炎相关的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肠杆菌的流行与牧场中牛舍的环境管理有关,如粪便积存、通风不畅、高温潮湿导致热应激、以及使用锯末等有机垫料又没有做到及时更换和保持干燥消毒等因素。因此,对于某些高发的革兰氏阴性肠杆菌的重视也应增强。常见的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已经在北方冰原数据分析的文章中给予了相关信息,在这里就只简单介绍一下在此次奶样分析数据中出现的志贺氏菌。志贺氏菌在南方地区也是可引发奶牛临床乳房炎的一种重要的致病菌。该菌还可引起常见的细菌性痢疾。在显微镜下,志贺氏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粉色的短杆菌,无荚膜无鞭毛,但是有菌毛。在血平板上呈半透明、灰白色、光滑凸起的圆形菌落,一般没有溶血性。该菌也和其他阴性肠杆菌一样可产生内毒素,会对乳腺组织上皮细胞造成影响,引发炎症和溃疡。志贺氏菌的菌毛可附着于乳腺上皮细胞,进入细胞内繁殖生长从而引发炎症。


南方地区乳房炎的管控和治疗建议

根据我们收集的检测结果显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一样,主要为环境性致病菌,而南方地区最常分离出的为CNS、环境性链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以及志贺氏菌等。CNS由于其致病性低,通常都被认为是乳头或乳房皮肤的细菌在采样时混入奶样中的污染物,但若经过多次采样后CNS的检出率依旧很高,则不排除临床乳房炎由该菌所致。一般都是由于挤奶过程操作不当或牛舍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导致的感染,若乳头皮肤受损则会促进CNS的大量繁殖。因此,针对此类病原菌的感染,应注意维护挤奶设备,注意真空压以及脉动频率等日常的检查以及设备的消毒。保证前后药浴的质量以及乳头覆盖面,挤奶前进行乳头消毒,保护乳头防止病原菌的入侵。


在治疗方面,如果能通过细菌培养检测确定是由CNS导致的临床乳房炎,则建议根据临床症状使用相应抗生素进行治疗,治愈率取决于不同的CNS对于所用药物的敏感程度,也与机体自身的因素如胎次、年龄、患病治疗史、对药物的代谢和耐药情况相关。因此在这种情况建议通过药敏试验来判断药物敏感性。如果是隐性乳房炎,只有体细胞数的升高而并没有明显的如奶液发生变化等临床症状,由于CNS自愈率较高,可先观察几周,如果体细胞数居高不下,则需要采集奶样做病原检测并与兽医沟通实施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对于环境性链球菌感染的控制,在牛舍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拥挤,避免在牛舍中积水和路面过于泥泞。在产房要确保垫料舒适干燥,保证产房的清洁防止潮湿。在奶厅挤奶时,做好头三把奶的乳房炎检测,每头牛使用单独的消毒毛巾擦拭乳头,使用具有较好杀菌作用的前药浴,保证药浴与乳头的30秒接触时间,在上杯前确保乳头干净干燥。后药浴要保证较好的杀菌效果和足够的附着面,喷雾型药浴一般不能很好的覆盖整个乳头皮肤。


由环境性链球菌导致的临床乳房炎应给予及时的治疗,减少病原菌对乳腺内泌乳细胞的破坏。可与兽医一起制定一套合理的治疗方案,详细记录疗程及治疗效果等信息,以便日后更准确的对自己牧场病原的流行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停乳链球菌感染的乳房炎治愈率高,大部分广谱乳区灌注类抗生素(如勃林格的产品优孢欣)都对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一般疗程较短。但是乳房链球菌在临床上的治愈率相比停乳链球菌较低,且所需疗程较长,一般需要5~7天。治疗效果也会由于其他奶牛自身机体的因素以及病原本身的耐药性决定。


乳房炎应分级治疗

所有的乳房炎致病菌都会导致临床及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没有任何可肉眼观察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定期进行个体牛体细胞数的检测来进行排查。然而对于可根据临床症状容易揭发的临床乳房炎来说,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与兽医进行及时沟通和讨论,制定适合牧场本身情况的治疗方案,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标准化分级,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


▲一级:轻度乳房炎,乳汁异常,出现凝块、变色等,体温正常;

治疗方案:将被感染乳区的牛奶挤净,患病乳区每4小时挤一次奶,不使用抗生素,除非在2~3天内临床症状没有好转。


▲二级:中度乳房炎,乳汁和乳房都出现异常:乳区肿胀疼痛,但没有体温升高的现象;


治疗方案:乳区灌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优孢欣配合美达佳)。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帮助奶牛尽快恢复产奶性能。


▲三级:乳汁+乳房+全身性临床症状: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大于39.5℃)等治疗方案:乳区灌注抗生素、全身性抗生素(如百福他)、甾体类抗炎药物(如美达佳:有效阵痛退烧,控制炎症)、静脉注射补液(生理盐水)、若出现低血钙的情况,还应补充钙和电解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