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神秘的明代功臣墓藏这里,腿已埋入地下的武士露出诡异微笑

 nzpeach 2015-10-22


很多人知道,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定都以后,选址钟山独龙阜为其陵墓所在地,同时为了表现对手下功臣的恩宠,特地将其中战功卓著者“赐葬钟山之阴”,也就是赐葬在紫金山北麓,形成了明功臣墓拱卫明孝陵的现象。

有这么一处明代功臣墓,长期以来鲜为人知,和徐达墓、李文忠墓相比,不但很少有人探访,更是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墓主是谁至今无解。


目前紫金山北麓的明代功臣墓,主要有中山王徐达墓、岐阳王李文忠墓、开平王常遇春墓、江国公吴良墓、海国公吴桢墓、皖国公仇成墓六座,每一座都有较为完整的陵墓神道石刻。而邓愈、沐英、康茂才、李杰、汪兴祖等开国功臣的墓虽然在南京,但不在紫金山北麓。

蕲国公康茂才墓本来位于中央门外,后神道石刻整体到白马公园,因此探访徐达墓等古迹时,可以一并寻访。

此外,在板仓某部队大院中,散落着一组明功臣墓石刻,属于何人的墓,不得而知。

在板仓苗圃,则有一组保存在原地的明代功臣墓石刻,这就是本文要说的“板仓绿化所明代墓石刻”。


白马公园内的康茂才墓文臣。


白马公园内的康茂才墓武将。


怎么到达我所说的这处功臣墓呢?首先,从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大门对面的一条登山道,向紫金山上走去,穿过一个小区,转了两个弯,再经过一大片竹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苗圃。这座明墓石刻就在苗圃里。

提醒一下,这组石刻周围环境较差,还有园林工人养的狗,探访时一定要注意

这组石刻现存武将石刻两座、石马两匹。

石武士东西相对而立。东边的无须武将保存较完整,武将面露微笑,体态威武雄壮,铠甲花纹雕刻精细。

西边的武将则不易找到。拨开杂树和树叶,可以看到,一位年老的有须武将石刻隐身在树林里,同样也流出诡异笑容,但身体下半部分已经埋入了土中。


无须武将,是个年轻人。


有须武将,是个老年人。


武将石刻背面。


武将石刻以南50米处,矗立着一对拉马侍石刻。石马保存完整,马鞍上的云纹雕刻精美,马尾、马头、马身上配饰等细节雕得也相当精细。

可惜的是,两位拉马人都已经没有了头,颈部断裂处触目惊心。石马和拉马人的脚部、腿部也没入泥土中。

拉马侍石刻周围的环境也非常杂乱,石刻四周有各种垃圾,甚至还有简易厕所,环境与徐达墓园、李文忠墓园相比,有天壤之别。

石马和石马夫石刻。


这组石刻属于哪位明代功臣的墓葬,此前有媒体说墓主是明代开国功臣胡大海,主要依据是民国时期的地图。

笔者也查到,多张老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在“吴坟”(指吴良吴桢墓)和“徐坟”(指徐达墓)之间,的确有一个“胡坟”,显示有个姓胡的明开国功臣葬在这里。


老地图上的“胡坟”。


考虑到明代开国功臣中最有名的就是越国公胡大海,因此有人认为这组石刻的主人就是胡大海。

胡大海在《英烈传》等各种古代小说中,被赋予传奇色彩,在民间广为人知,是一个类似程咬金的“福将”。


胡大海。

不过,地图的标注也可能出错,胡大海是苗圃明代功臣墓墓主的说法可以排除。

首先,胡大海1362年死于浙江金华。那时候,距离大明王朝建国还有六年时间,朱元璋没有称帝,定都南京的想法也未形成,更不可能想到把自己陵寝选在紫金山了。

紫金山北麓的明功臣墓都是朱元璋赐葬的,为的就是拱卫孝陵,所葬功臣都死于明王朝立国十几年以后。这座失考墓的主人不可能是早逝的胡大海。

明清史籍里也提到了胡大海墓。清代人金鳌所撰的《金陵待征录》上说,胡大海墓在南京城南十五里,和紫金山相去较远。而金华地方志则说,胡大海在金华城外。

总之,胡大海墓不在紫金山北麓,那就对了。

明代开国功臣中,除了胡大海。还有三位姓胡的,其中一位是胡惟庸,但读点明史都知道,胡惟庸后来被朱元璋杀了,不可能被“赐葬”紫金山。而另两位,胡美、胡海,墓地也不在南京。


《金陵待征录》

那么,这位功臣究竟是谁呢?

《明史》、明代学者顾起元《客座赘语》、清代金鳌《金陵待征录》、清《同治上江两县志》、民国学者王焕镳《明孝陵志》等史料记载,明代初年,紫金山北麓的明代功臣墓,多达十余座。

民国学者朱偰在《金陵古迹图考》中说,民国时已经查明的明功臣墓,分别是徐达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吴良墓、吴桢墓。

朱偰还提到了当时他见到的四座“不可考”墓。其中,在吴良吴祯墓之北,中山王墓之南有一座墓,“翁仲对立,居道右,断碑残碣,半没土中,乡人筑室其上,据云碣首在墙内基下。

朱棣所描述的这座“不可考”墓,应该就是苗圃失考墓。上世纪三十年代,朱偰来这里考察时,此墓残缺石刻中还有断碑,半埋在土里,农民在上面盖房子,并且将碑帽埋在地基下面。可惜的是,这个碑现在找不到了。


朱偰先生。

综合各种史料,除了已经查明的徐达、常遇春、李文忠、仇成、吴良、吴桢等六座功臣墓以外,文献记载的获得赐葬待遇金山北麓的明代功臣,还有东瓯王汤和、滕国公顾时、许国公王志、芮国公杨璟、燕山侯孙兴祖、安陆侯吴复、汝南侯梅思祖、永国公薛显、静诚先生陈遇、太常寺卿吕本,

不过,经过中山陵园学者的研究,这十个人的名单又可以去除掉四人。

东瓯王汤和的墓其实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郊曹山,保存完整,系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陆侯吴复墓在安徽省肥东县萧圩乡,大部分完好,也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山侯孙兴祖墓在安徽省凤阳县二十郢乡,该墓神道两侧原有翁仲、石兽,可惜在1966年被严重破坏,现墓址难寻。

永国公薛显墓在安徽省砀山县,目前有民国时期立的石碑,现为砀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这四个人都是安徽人,死后归葬故乡,但由于他们的墓在当时来讲地处偏僻,很少有人知道,所以明清南京文人以讹传讹,错认为他们也是被朱元璋赐葬在了紫金山北麓。


安徽肥东吴复墓。(此图来自网络)


安徽蚌埠汤和墓,


那么,剩下来的六个人——顾时、王志、杨璟、梅思祖、陈遇、吕本,他们中的哪一个葬在了板仓这处苗圃里呢?

据《明史》记载,洪武五年六月,朱元璋对官员的“坟茔之制”做了修订,对各级官员死后墓前石刻的种类和数量都作出明确规定:

功臣死后封王,墓前立“石人四,文武各二,石虎、羊、马、望柱各二”;一品、二品官员官员死后,墓前立“石人二,石虎、羊、马、望柱各二”;三品以及四品下则没有资格在墓前树立石人。

板仓苗圃失考墓存有一对石人武将,一对石马(配有马夫),说明墓主身份高贵,至少是二品以上的官员。


朱元璋对官员将领死后墓地的等级严格规定。


首先,苗圃失考墓的墓主不太可能是陈遇或者吕本,这两人品级够不上。墓主范围进一步缩小,他可能是滕国公顾时、芮国公杨璟、许国公王志、汝南侯梅思祖中的一位,这四个人的官位都达到了二品以上。

这四人都是名副其实的明初开国功臣。顾时是朱元璋凤阳老乡,曾跟随徐达平定张士诚,攻下元大都,又随傅友德伐蜀,占领成都。芮国公杨璟是合肥人,曾率军一直打到广西;许国公王志也是朱元璋的凤阳老乡,战功显赫。

当过兵部侍郎;偏将军汝南侯梅思祖跟随徐达,在灭元决战中立下很多战功。他的后裔更有说道,他的侄子梅殷娶了朱元璋次女宁国公主,成为驸马。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是梅思祖的直系后代。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是梅思祖的直系后代。


板仓苗圃失考墓的墓主到底是谁,只能推理到这一步了。如果要解开最终的谜团,为“失考墓”找到墓主,则必须找到带文字的出土文物。


(本文为原创,若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