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官不为当止

 林泓希 2015-10-22

将为官不为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说明了中央领导对“不为”问题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为官不为现象渐显,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为官为何不为?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六项禁令的颁布,厉行节约条例的实施,全面从严治党号角的吹响,使干部头上套上了“紧箍咒”,并且越来越紧,严上加严。有些人因“为己所为”无以为继,所以工作热情骤减,积极主动性不高,无奈之下,大呼“为官不易”,为官不为,其实是“为官不愿为”。

为官不为是“无能”的表现。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快,有些领导干部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不进步,不与时俱进,造成能力退化,落伍于时代的发展,无法胜任工作,竟然还恬不知耻大呼官难当。这里的为官不为其实是“为官没能力为”。

为官不为是新常态下“失态”的表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适时进行政策调整也成为常态,少数干部对于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先做,哪些后做,全然不知,心中无数,在形势变化面前,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为官“失态”,其实是不知如何为。

为官不为当止,那么如何去止呢?

以思想教育打开“有为”开关。思想是行动的源头,少数领导干部为官不为是思想认识出了问题。要使干部“为官有为”,首先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强化宗旨意识,使他们牢固地树立“为民所为,为官必为”“干部就要担当”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司其职就要尽其责”,认识到为官不为是失职、是渎职、要问责,切实解决好“不想为”的问题。

加强学习、实践,提高“有为”本领。新常态需要新本领。领导干部长期的工作实践会积累不少管用的经验,但也有一些老套路、老本领可能会“落伍”,不再适应新的环境。为此,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在学习中提高完善自己,在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尽快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铸就过硬的本领,尽快适应“新常态”,切实解决好“为官没能力为”“不会为”的问题。

着力转变作风,营造“有为”氛围。为官不为作为不正之风,不可等闲视之。要从严从实抓党风,持之以恒改作风,努力营造雷厉风行,有事“立马干,马上干”的良好氛围,让混官、庸官、懒官没有市场,使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有为有位,为因敢于担当而得罪人的干部撑腰,克服庸政、惰政现象,解决懒散“不快为”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树立“有为”导向。治理庸政、惰政,关键还要从机制上下手。少数官员之所以能混“官场”“滥竽充数”为官不为,一方面是他们思想觉悟不高、宗旨观念不强、本领不够等原因引起,也与政绩考核机制有一定的关系。要积极探索,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干部退出机制,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搭建平台,让精神懈怠、能力滑坡、不思进取的庸官懒官受到应有的惩罚,对不为行为问责,使之为不为付出代价。而对那些有“大作为”“创伟业”的干部要通过适当方式予以激励,以提高有为者的积极性,解决有为的动力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