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越说,孩子越对着干| 采用有效方法赢得孩子的合作

 姜624 2015-10-22

文/玛希娅 原名陆玮红,就职于加拿大高校的中国妈妈,从事北美中产阶级家庭教育及早教研究10余年。节选自《家庭亲密育儿法》

有效亲子沟通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许多时候,孩子是否愿意听父母说话常常取决于父母说话的方式和方法。孩子从父母说话的声音、语调之中,就决定是否愿意听父母说话。如果父母讲的话孩子无法理解或者根本不愿意听,那么这种沟通就成了无效或消极沟通。

一天中午,我去朋友珍妮芙家,一进门就看到她9岁的儿子贾斯丁在检查他的羽毛球包。珍妮芙告诉我:“贾斯丁今天下午1点有一场羽毛球赛,我先让他整理羽毛球包,他爸爸一会儿开车送他去赛场。”不一会儿,贾斯丁告诉妈妈:“我已经整理完了,该装的东西都在包里,一切准备就绪。”珍妮芙说道:“太好了,你还有15分钟时间,到时爸爸带你去比赛。” 贾斯丁问:“我看到艾萨克在院子里玩,我是不是可以去和他玩一会儿?” 珍妮芙答道:“行,但记着准时回来哦。”

15分钟过去了,贾斯丁并没有回来,珍妮芙的先生班森去院子里找贾斯丁。很快班森回来说:“贾斯丁不在院子里,也不在邻居家。”10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贾斯丁的踪影,看得出来班森有些烦躁。如果贾斯丁5分钟内再不回来的话,他可能会迟到。正在这时,门开了,贾斯丁回来了。他非常抱歉地说:“对不起,我刚到艾萨克家时,佩吉就请我们去她家玩,我们去了,玩着玩着就忘了时间。”班森正要开口教训贾斯丁时,珍妮芙说:“班森,别忘了。”她看着班森,把两个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唇边,做了一个“闭嘴”的动作。班森点点头,转向贾斯丁说:“你要求去玩15分钟,现在25分钟已经过去了,爸爸希望下次你能说到做到。快迟到了,我们快走吧。”

班森和贾斯丁走后,我问珍妮芙为什么要向班森做闭嘴的动作。珍妮芙告诉我:“以前,如果贾斯丁犯错,班森和我常常会长篇累牍地对他说教,但我们发现,随着贾斯丁一天天长大,他对我们的说教越来越反感。有时我们越说,他越对着干,因此班森和我重新审视了教育贾斯丁的方法。我们教育孩子,其目的不外乎两点:避免孩子犯错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因此,我们决定把教育的重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决定不再长篇累牍地说教,而是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今天贾斯丁因为在外面玩的时间太长而耽误了他的比赛,那么不用我们多说,他会从中接受这个教训。”

有时,孩子觉得父母总是不停地说呀说,一厢情愿、没完没了地说,而从不愿意花时间倾听他们的意见或想法,因此他们往往对父母的话很厌烦。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针对孩子对父母的话产生的听觉疲劳,在这里,我们看看北美父母使用哪些有效的对策。

是“听”还是“听到”

通常来说,父母让孩子“听”自己说话的目的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让孩子“听”自己;二是让孩子“听到”自己说的话,并按照说话的内容执行。“听”和“听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如果父母希望的是孩子“听”自己,那么父母说话的目标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让孩子听,父母通过向孩子说话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么做,父母觉得“孩子听我说话了”。基于这种情况,父母可能不会考虑,也不会介意自己所说的话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换句话说,当父母想让孩子“听”自己说话的时候,父母关注的对象是自己。反过来,当父母的目标是想让孩子“听到”自己,那么父母所追求的是:让孩子明确自己说话的内容,并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也就是说,父母关注的重点是“听到”自己说话的孩子。我们平常所说的和孩子有效交流指的是上面所说的第二种情况。

在和孩子交流时,父母很难强迫孩子“听到”自己说话。而且我们都明白重复的说教不仅不能让孩子“听到”父母的话,反而让他们对父母的话产生反感。因此如果要孩子“听到”自己的话,父母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把自己说话的内容明确传递给孩子。只有这样,父母才能赢得孩子的合作。为了避免长篇大论说教,有效地让孩子“听到”,不妨试用下面的招数。

采用启发式提问,和孩子一起寻找对策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因为父母通常觉得自己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了孩子好,自己有责任通过叮咛,把这些经验不厌其烦地教给孩子,这样才能保护孩子,让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其实父母教育孩子时所说的话和道理孩子大多数都已经听过,很多时候也明白,但这些说教往往起不到任何效果。扪心自问,孩子的行为有多少次真正是因为父母的说教而改变的?

通常,北美父母认为,与其对孩子说教,倒不妨使用提问的方法,在和孩子的互动问答中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和孩子交谈之前,北美父母常常先把自己想要向孩子说明的关键点,需要使用哪些词汇等一一记录下来,用提问的方法问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父母不仅培养了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能赢得孩子的合作。因为这是孩子自己找到的解决方法,和受到父母强制性要求相比,孩子更愿意接受前者。

在朋友劳丽家,我曾听到了她和儿子马丁之间有关写作业的一段谈话。马丁告诉劳丽:有些数学题他不会做。劳丽巧妙地用启发式提问法帮孩子找到了问题所在,并为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正确方法。

劳丽:今天的家庭作业中,哪道题不会做?

马丁:第3题和第4题。

劳丽:为什么会觉得这两道题比较难?

马丁: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做。

劳丽:老师讲课时讲到了吗?

马丁:老师讲了,但我没有听到。

劳丽:为什么没有听到呢?

马丁:老师讲课时,安迪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回答他的问题时,错过了老师的讲课内容。

劳丽:嗯,上课时回答同桌问题,确实会错过听老师讲课。

马丁:所以我这两道题都不会做。

劳丽:让我帮你看看。(妈妈帮孩子讲解了题目,孩子如释重负。)

劳丽:下次同学上课时问你问题,你该怎么做?

马丁: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我让他先记下来下课再问我。

劳丽:对,这样老师讲的内容你都能听到了。

在生活中,当听到孩子说不会做作业时,父母常常会问:“为什么不会做?”当得知孩子是因为上课没有好好听讲而不会做作业时,父母又会长篇大论地说教:上课听讲有多重要,以后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讲,不能开小差……父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说教会有怎样的反应?

而在上文故事中,劳丽并没有因为马丁上课没好好听讲、不会做作业而对马丁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而是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孩子对自己学习上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孩子在和劳丽的问答中,找到了造成问题的原因(上课时因回答同学的问题而错过了老师的讲课内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我让他先把问题记下来,下课后再问我)。这种方法避免了父母不停地单方面向孩子说教,变成了父母和孩子就上课时面对同学提问应该采用的方法而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交谈,父母既了解孩子的情况,也能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启发式提问的注意事项

1.使用启发式提问和孩子交流时,父母应尽量使用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的问题。开放式问题通常以“谁”“什么”“为什么”“如何”等词来发问。由于开放式问题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孩子可以首先就父母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回答,这样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并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以下是一些开放式问题的例子。

你们一起在操场上玩,玛丽突然哭了起来,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米蕊和莎莎什么时候吵架了?

今天你们几个人参观了博物馆?

如果奥利维亚取笑你,你感觉如何?

你告诉山姆大家都不喜欢他的画,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从萨莉应对被人欺负这件事情中,你学到了哪些经验?

如果有人让你不要和萝莉玩,你怎么处理呢?

想要手工做张生日卡,你知道向谁学吗?

怎么做才能弥补你的过错?

为了取得好成绩,你该怎么做?

在派对上大家高兴地玩游戏,一个人早退不容易,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提前离开玛丽的派对的?

2. 提出启发式的问题和孩子展开讨论时,父母希望得到的是真实的回答,但孩子的回答有时可能并不是父母希望听到的。如果是这样,父母也应该保持冷静,避免和孩子争论或辩解。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回答反应过激,不愿接受孩子的真实想法,那么孩子将来可能会隐瞒自己的想法,不会对父母坦诚相告。

3. 提问题时使用的措辞应该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而定。如果孩子还不能理解父母启发式问题所要传递的信息,那么父母应该使用更简单的问题提问。

很多时候,孩子就是不明白父母的话,也会言不由衷地笑笑说“懂了”。因此,如果和孩子说话时父母引入了新的词汇,就应该问孩子是不是理解刚才的话,也可以让孩子解释一下听到的话。如果孩子解释错了,父母不要批评孩子,只要把这个新词的意思给他们解释一遍就行。

就事论事,抓大放小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育儿过程中,父母要记住的是:我们都有过失和缺点,孩子更是如此。在北美,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有选择性地和孩子‘争斗’。”也就是说,管教孩子时,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确哪些事情他们必须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哪些事情是父母放手不管可以自主决定的。针对重要的事情,父母尽可能用简洁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

妈妈给休伯特买了一件新外套。星期一,休伯特穿着新外套高高兴兴地上学了。可是由于天热,休伯特把新衣服脱了下来。回家的时候,休伯特把衣服夹在腋下,和同学一起走回家。可是到家时,妈妈问休伯特:“你的新衣服呢?”休伯特这才想起自己的新外套来,但他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掉的。妈妈非常生气,开始数落:“我一直告诉你,如果天热的话,把脱下的衣服放进书包带回家,可你总记不住。你的记性怎么这么差,前两天上课还忘了带圆规。你的脑袋长哪里去了?走路又不好好走,一定是和同学推推搡搡才把衣服弄掉的。以后一定要记住把东西都放进书包。走路要好好地走,不能和人拉拉扯扯的。回家之后你也只记得看电视,作业一点儿也没有做,你怎么每次都要妈妈提醒。”

休伯特丢了一件外套,这是妈妈需要和休伯特谈论的问题。因此妈妈可以忽略休伯特的其他问题,如怎样走路,回家后先做作业等。但妈妈一下子对休伯特提了太多的要求,休伯特不可能全记住。正确的方法是,妈妈可以在和休伯特了结了如何处理脱下来的衣服这件事之后再讨论其他的问题。

此外,父母还应避免翻旧账,将孩子以前的过错一起拿出来数落。休伯特丢了一件衣服是不对,但这并不是一件大事。现在妈妈把休伯特前两天忘了带圆规的事也一起提了出来,这么一来,丢衣服这个原本不大的问题演变成休伯特总是不长记性等性格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处理孩子的错误时,父母切忌翻旧账,而要就事论事、针对这次的错来帮孩子识错纠错。

要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并不容易,这可能需要父母不断的练习才行。此外,刚开始时,父母可能会觉得说起来很尴尬,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自然做到。而孩子也一定能明白父母的心意,能感觉到父母愿意倾听自己的心声,他们并不是一味说教的父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