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院90后姑娘被请去谷歌,给书呆子们画肖像!太逗了.....

 东方竹马 2015-10-23

如果把谷歌公司的技术NERD(呆子)们变成漫画人物,会是什么样子?反正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丰风的笔下,他们看起来都呆萌呆萌的。

丰风是中国美院2012届插画漫画专业的学生,去年从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插画系研究生毕业后,她来到纽约,成为了一名职业插画师。

最近,这个90后年轻插画师为谷歌员工画的肖像画在网络上流传甚广。

谷歌员工的唯一要求怪一点 丑一点

记者联系上丰风时,是美国时间晚上9点左右。这是常人的休息时间,但对于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的插画师而言,工作还在继续,“我一般睡得都很晚。”

这些谷歌员工的肖像在网络上小小火起来后,丰风还挺诧异。因为在她看来,这只是她日常工作中极为普通的一个项目而已。

十几天前,丰风收到某品牌和谷歌公司的邀请,让她为谷歌的员工画肖像。这其实是品牌和谷歌合作的一次推广活动,丰风猜测,是因为她曾经差点儿接受了谷歌的offer(工作机会),所以谷歌才在诸多插画师中找到了她。

活动的地点是在纽约曼哈顿海边一家复古风格的商店里。丰风和另一个插画师一起,连着工作了两天,每天3个小时,创作了四五十张肖像画。

从最后的成品可以看出,这些肖像画都是走简约风格的,毕竟每张画的完成时间,只有10-15分钟。

时间虽短,但丰风和模特们聊得挺high,小到公司业务,大到人生梦想,无所不谈。

“谷歌的员工们都挺开朗、健谈的,他们对我提的要求是,不用很写实,最好怪一点,丑一点。”

第一单来自纽约时报高兴得在床上打滚

如今,丰风已经能自如地承接来自不同品牌和媒体的项目。但刚从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毕业那会儿,她也度过了一小段兵荒马乱的日子。

那段时间的关键词是“等待”,望眼欲穿地等着客户向她约稿。最后她等到的第一个客户是纽约时报。丰风形容,那个单子的出现“像一道光一样”。

其实,在那之前,纽约时报已经给她发过3次邮件约稿,但都因为她“起晚半小时,晚回邮件10分钟”而遗憾错过。

“第四次,编辑在前一天晚上提前跟我说,第二天会找我画,所以我一大早就起来守着电脑。收到邮件的时候都哭了,在床上高兴得打滚。”

这是一张豆腐块大小的黑白插图,画的是一个在看书和上课的老师。插画并不起眼,丰风也只从中赚得175元美金,但却是一个中国女孩纽约艺术梦的开端。

接到第一单后,丰风的插画事业慢慢走上正轨,各种品牌、杂志的约稿纷至沓来。今年2月,纽约时报发表了关于莫言《蛙》的书评,请的也是这个年轻的中国插画师。

除了商业项目,她的作品也频繁地出现在纽约的各大展览上。今年,她的15幅画作入选美国插画协会SOI年鉴(美国最重要的插画赛事),并在美国插画美术馆展览。

丰风说,纽约的插画圈很小,她在展览上结识了不少优秀的插画师。比如旅美日籍插画家清水裕子、加拿大插画师Marcos Chin、美国插画师Josh Cochran等。

其中Marcos Chin和Josh Cochran还成为她的签证推荐人,让她顺利地以“艺术家”的身份合法地留在美国。

出身于美术世家妈妈也毕业于中国美院

丰风的绘画生涯可以追溯到高二,那时她第一次在老牌青春文学期刊《新蕾》上连载自己的作品,讲的是一个蘑菇头带着一只小兔子的故事。

顺其自然,她走上了艺考这条路。丰风的妈妈也是中国美院的毕业生,现在在海宁市高级中学当美术老师,所以便手把手教女儿画画,陪她备战艺考。

丰风后来专门画了一幅插画来纪念艺考的那段时光。画中,妈妈和她提着画具、打着伞行走在风雪里。她为那幅画配了这样一段文字——

2007年冬天,正好浙江被暴风雪袭击(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年南方雪灾很严重),我和我妈就是踩着雪一步步走去考场的。到现在,已经7年多过去,我已经研究生毕业1年多,也远走地球另一端发展已经第三个年头,但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候那团火。

目前,丰风已经出版了3本绘本,《童》、《打个盹》和《四重奏》,其中《四重奏》是她在中国美院的毕业作品。出版的时候,著名漫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阮筠庭还帮这个得意门生在微博上推荐、吆喝。

发表作品时,丰风一直都用“Lisk”这个笔名,名字没什么特别的含义,选择它的理由是“随便打了一下,然后读得通。”笔名和她的真名一样,个性十足。

到了美国后,署名变成了“Lisk Feng”。她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让“Lisk Feng”这个名字,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