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言行一致”

 江山携手 2015-10-23

“言行一致”的意思是“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与之相近义的成语有:言而有信、心口如一、表里如一。这个成语出自:宋·赵善璙《自警篇·诚实》“力行七年而后成,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我们记住了关于“言行一致”的这些知识当然是必要的,也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这些知识能否成为一个人的信念、做人的原则、做事的风格,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今社会的种种乱象,不和谐的社会生态,并不需要用那些政治家高深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术语来解释,其实,问题的根源很朴素、很简单,就是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人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有的甚至说的和做的完全是对立的。说的时候讲我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让人听起来感觉认识很深刻、理由很充足、讲述也很到位,可是,当具体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却把自己讲的那些“不能这样或不能那样”抛在脑后,心安理得地就这样或那样去做了。试想,当这种言行不一成为一种风气的情况下,哪里还有道德、理想、信念和正义可言?所以,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应该是对人的一种底线要求。

如果单纯地谈论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导致的危害性、危险性,恐怕谁都会讲,并且也都能够列举大量的鲜活的事例,现在的问题是,滋生言行不一的土壤是什么,为什么言行不一的人能够轻易地突破底线并且突破底线之后还毫无羞愧感?很多时候,我都在想,那些坐在台上神情严肃地、有的还充满激情地讲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自己也不相信的话,怎么讲得出口,怎么脸也不红一下。

一是中国人有一个好大喜功的毛病,特别是做领导的,他们检查工作、听汇报,喜欢报喜不报忧,喜欢迎合自己、恭维自己的话。如果你从实际出发讲一些客观困难和要求,领导会认为你在讲条件、打折扣,没有魄力;如果你实事求是地讲一些工作现状和工作上的失误,领导会认为你太机械、不灵活,没有胆识。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做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敢想,是否敢讲。正如有人的讲的,你想都不敢想,说都不敢讲,做的肯定不怎么样。所以,很多人就养成了只练嘴上功夫的习惯,看脸色、看眼色、见机行事,就成了一些人做事的风格,言行不一就慢慢成了一种风气。

二是尊辈长上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位居领导、成了长辈、当了教师都有一种好为人师的心理,认为自己在下属、晚辈、学生面前,主要职责就是帮助他们明事理,主要方式就是讲道理,他们理所当然地就应该听自己所讲的那些东西,并且也应该不讲条件地去按照自己所讲的那些要求去做,至于自己怎么做,这不是他们应该关注的事情,于是就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心理优势。正是这种心理优势,让他们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和权威感,“那些事情是你们要做的,我是管你们的,我怎么能做那些具体的事情?”所以,领导可以要求下属无私奉献,自己却贪图安逸;长辈可以要求晚辈勤劳勇敢,自己却贪生怕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好好学习,自己却讨厌学习。正是这种只有言教而没有身教的影响,让后来者居上,一代更比一代强,言行不一之风愈演愈烈。

三是没有对事业的追求,缺少对自我的期望。很多人,特别是领导者,他之所以要这么讲,要说这样的话,是因为角色之然,在这种场合、这个环境下,他的角色要求他必须这么讲,并非是因为事业,他所讲的话也并非发自内心、深思熟虑的,仅仅认为“不些话我没讲,是我的责任,我讲了,你们没有按照要求来做,出了问题,是你们的责任”,所以,很多时候,他们说的目的,其实也是一种对责任的推卸,从来没有去想自己也应该按照自己所讲的那些要求来做。如果一位领导,他没有对事业的追求,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肯定没有工作的规划和推进工作的主见,也肯定不会思考工作的执行力与有效性问题,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应付上面的工作安排,处在这种状态的领导,从来也不会去思考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如果一名普通人,如果他没有对自己的期望,过着没有方向的生活,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可能都是随性的,高兴了可以随便承诺,至于能否做到,他根本不会在意。所以,言行不一的问题,根本上讲还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一个言行不一的人是没有道德权力的,而一个没有道德权力的人根本没有资格承担教育他人,引导他人和影响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