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玉文化初探

 王建明_cy 2015-10-23

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它持续时间最久,内容也最为丰富。以内蒙古兴隆洼出土的玉器来看,玉已有8000年的历史。正是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的出现和陶器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在把玉石当作工具的过程中认识了玉石之美,而这种对美的认识,也正是人类文明的起源。

数千年以后,丝绸、茶叶和瓷器先后作为世界认识中国的标识横绝大漠、漂洋过海乃至载誉全球,如果说它们传播的更多的是一种经济交流。那么,有着6000年历史的“玉石之路”所承载的就纯粹是一种文化使命。历史证明: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首开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在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远远超过丝、茶和瓷器。可以说,和田玉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开路先锋。

也正是这条古老的“玉石之路”,铺就了中华玉文化的源远流长——横亘于此的巍巍昆仑山,成为了中华玉文化的发祥之地和名副其实的“神玉之山”。《尚书大传》中有:“舜时,西王母来献白玉管。”西王母据历史学家说是昆仑山上一个古老的原始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在《穆天子传》中就有周穆王西巡昆仑山,“穆王八骏渡赤水,昆仑瑶池会王母”,并“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的记载;《山海经》记载昆仑山满山是玉,居住在此的各路神仙琢玉成井,砌玉成台,筑玉成楼;《史记》中:“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田,其山多玉石”,那是西去的采玉人,东往的卖玉人路过的一个关隘,“玉门关”由此而诞生;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诗句;元代维族诗人马祖常也有“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的佳句;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凡玉入中国,贵重用者尽出于阗”……从神话传说到历史记载,昆仑山一直是中华玉文化历史上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就是因为这里盛产精美绝伦的中华瑰宝和田玉。

和田玉由于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特点,决定了其粒度细小,质地细腻,为其他玉石所不及,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和田玉具有油脂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是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另外,和田玉透明度高,色泽晶莹,富有生气灵性,正是古人所谓的“通灵宝玉”。我国著名的玉器专家杨伯达研究员从质地、光泽和音响三个方面对和田玉的特质和标准作了阐述,他认为:“质地温润是和田玉的重要特征之一,并不为其他地区的玉石所具备。玉如肥物所染,呈脂肪光泽,敲之其声清引,若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过:“关于玉的产地问题,曾经有过不少讨论,经过一番深入探讨之后,现在大家都已经同意,新疆的和田和叶尔羌地区的山上和河中,是两千年来主要的也是唯一的产玉中心。”因此也有专家认为,和田玉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玉,玉就是和田玉的专用词。

再看中国玉器文化的发展进程,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特殊时期,和田玉都是“首席”和“御用”的不二之选。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人们在狩猎、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地对玉有了朴素的认识,玉,成了美的化身。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玉器文物中基本上都是和田玉;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意识是鬼神文化,反映在玉器上就是对玉的神圣化和神秘化,人们把玉作为神灵的代表或沟通神灵、祖先的神物,“以玉事神”;周代的统治者吸取殷商灭亡的教训,制订了《周礼》,标志着社会政治化和制度化的确立,礼仪上了轨道,玉进一步被等级化、礼仪化,成为为等级制度服务的重要礼器之一,于是形成了礼玉文化,和田玉已经成为皇家的首选礼器;春秋战国时期,玉被儒家学派赋予了许多美德,已经成为“人格化、道德化”的标准了,玉在人们心目中的精神作用被大大地提升。“君子比德于玉”,指向的就是和田玉。孔子关于德玉文化的学说,把玉纳入一种道德规范,奠定了玉后来的理论基础,成为玉器发展的精神支柱——当玉被赋予德行的时候,当它作为皇家或上流社会非常重要的礼器,它就体现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此后,玉就走下了神坛,开始逐渐走入民间,在上层社会大规模地普及。两汉时期,葬玉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迷信玉能使尸体不朽,人吃玉可以长生不老。因此,玉的随葬品大增,食玉成风。出土的两汉时期的大量的金镂玉衣就是玉器在上层社会得到普及的最好的注解。到了隋唐以后,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基本结束,玉器已经完全走向世俗化,为社会生活服务成为玉器的主流,中国玉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宋代的汉八刀,明代的子冈玉,都能看出当时的工匠们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到了清代的乾隆帝,中国玉器文化和工艺走到了最高峰。乾隆帝好玉如痴,集使用、收藏和研究玉器的爱好于一身,以个人审美观影响了玉雕未来的发展,为玉雕新的形式美打开了广阔空间。可以说,作为主要的推手,清朝玉雕的辉煌离不开乾隆帝。

中国的玉文化,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文人苦心孤诣,把自己的想法做到头,玉匠穷极工巧,把自己的手艺做到头,使玉这样一个物质的东西摆脱了物质的属性,演变为一种精神和道德力量,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共有财富。所以,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今天,大量的考古研究表明,殷商帝王贵族就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和田玉作为礼仪玉器。从此,皇家治玉,首选和田玉。历代帝王服饰用玉,如玉冠、玉带板等,多用和田玉琢磨。帝王御览、御批、下御旨使用的玺印,帝王行大礼使用的玉圭、玉磬等,多用和田玉碾琢,宫内礼仪所需以及内府所藏之玉,也均以和田玉为主。和田玉,成了名副其实的“帝王玉”。

在琢玉行业,和田玉也成为首选用材。中国历史上留传下来的不少玉雕作品,都是用和田玉雕琢的。在中国玉器宝库中,凡是重要的大玉、礼玉、贵玉,几乎都是用和田玉琢制的。和田玉器,已然成为中国玉器的品牌。

在国外,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和大学都收藏中国玉器,视中国玉器为重要藏品。除少数先秦时期的玉器外,其他时代的玉器,几乎都是和田玉。比利时皇家历史艺术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精美的东周玉器,基本都是和田玉的产品。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斯坦福大学博物馆等珍藏的中国玉器,玉料基本都来自昆仑山。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展出的中国清代玉器,全部是用和田玉雕刻的。和田玉,就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使者”。

可以说,和田玉正是以其无以伦比的历史地位和文化魅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艺术、思想道德……都深深地打上了和田玉文化的烙印。和田玉之于中华玉文化的贡献,正如陆子冈、乾隆工之于中国玉雕业的贡献一样。和田玉的历史就是中华玉的历史,中华玉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由和田玉来标定坐标,诉说背景,描述成因,汇成图表的。

我们喜欢和田玉,首先是喜欢和田玉的美德俱全,以及它带给我们的文化底蕴和乐趣。这本小册子集和田玉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意在尽可能地普及和田玉知识,弘扬和田玉文化。只要你对玉器文化有兴趣,读这本小册子你就会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这个乐趣是你所熟知的文化带给你的,而不是我们。

我们能做的就是奇石共赏,以玉会友。金石之交,温其如玉,其乐何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