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RI常规扫描基础知识大汇总

 穆雅丽 2015-10-23


MRI常规扫描的序列是什么样的?横断面长啥样?冠状面又有什么特征?别着急,都有的!


来源: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颅脑半球MRI检查常规


  常规序列


  1.横断面 T1WI


  2.横断面 T2WI


  3.矢状面 T1WI


  4.横断面 DWI


  层厚:8 mm,层间距:2 mm。细小病灶或桥小脑角检查可适当减少层厚层间距。


  鉴别脑室内/周围高信号病灶(如多发性硬化、脑室旁梗塞灶)以及与脑脊液信号难于鉴别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肿瘤及肿瘤周围水肿等可加扫T2FLAIR。


  增强扫描需横、矢、冠三面T1WI,必要时脂肪抑制。


鞍区MRI检查常规


  常规序列


  1.矢状面 T1WI


  2.冠状面 T1WI


  3.冠状面


  常规增强扫描


  1.动态增强扫描(FSE)T1 C


  2.常规T1WI C 冠状面


  3.必要时加做T1WI C 矢状面


  扫描层厚:2.5 mm,层间距:0.5mm。


眼眶MRI检查常规


  常规序列


  1.横断面T1WI


  2.横断面T2WI,加脂肪抑制


  3.冠状面 T1WI,加脂肪抑制


  4.横断面 DWI


  5.T2WI不压脂通过球后脂肪的高信号映衬可以更好的显示眼肌形态和视神经,必要时可加扫。


  需观察视神经管内段及眼上肌群、下直肌加扫斜矢状位(分别与左、右视神经平行)


  层厚:4 mm;层间距:0.5 mm


  如需增强扫描与平扫T1WI相同。


内耳MRI检查常规


  常规序列


  1.T2WI 横断面


  2.T2WI 冠状面


  颞骨扫描可加T1WI


  层厚:1.5-2 mm;层间距:0-0.5 mm


  内耳水成像:3D-FIESTA ;图像重组:MIP MPR


鼻咽部MRI检查常规


  常规序列


  1.横断面T1WI


  2.横断面T2WI


  3.冠状面T1WI 脂肪抑制


  4.横断面DWI


  层厚:4 mm;层间距:1 mm


  如需增强与平扫T1WI相同,需加脂肪抑制。


  注:鼻及鼻旁窦、腮腺MRI扫描亦可套用鼻咽部扫描常规


喉部及颈部软组织MRI检查常规


  常规序列


  1.横断面T1WI


  2.横断面T2WI 加脂肪抑制和(或)不加


  3.矢状面/冠状面T1WI


  4.横断面DWI


  层厚:4 mm;层间距:1 mm


  1.增强程序与平扫T1WI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需加脂肪抑制。


上腹部MR


  横断面


  1.T2使用呼吸触发FRFSE,当病人呼吸急促或80岁以上可以使用SSFSE


  2.T1使用FSPGR(脂肪抑制),但必须去掉 C标识


  3.肝炎病人加做正反相位(摄片只需正相位)


  4.DWI 选择b=800


  5.增强使用LAVA手推动脉期 20S 门脉期 50-60S 平衡期 100-160S


  (摄片10 mm重建)


  冠状面


  1.稳态进动(不需要脂肪抑制)


  MRCP


  横断面:1.T2使用呼吸触发FRFSE,当病人呼吸急促或80岁以上可以使用SSFSE;2.T1使用FSPGR(脂肪抑制),但必须去掉 C标识。


  冠状面:稳态进动(不需要脂肪抑制) MRCP。


双肾上腺


  横断面


  1.T2使用呼吸触发FRFSE


  2.T1 SPGR 加压脂


  3.必须做正反相位(摄片只需正相位,甚至可以不摄片)


  4.DWI 选择b=600


  5.增强使用LAVA手推动脉期 20S 门脉期 50-60S 平衡期 100-160S


双肾


  横断


  1.T2使用呼吸触发FRFSE


  2.T1使用FSPGR(脂肪抑制),但必须去掉 C标识


  3.常规正反相位(摄片只需正相位)


  4.DWI 选择b=600


  5.增强使用LAVA手推动脉期 20S 门脉期 50-60S 平衡期 100-160S


  6.如果临床有高血压病史,必须加做肾动脉3D-MIP


女性盆腔


  横断


  1.T2使用FRFSE


  2.T1使用FSE(脂肪抑制).


  3.临床考虑肿瘤病人加做正反相位(摄片只需正相位)


  4.DWI 选择b=800


  矢状位


  1.T2使用FRFSE


  增强


  1.矢状位 横断 增强使用SPGR(内膜病变可用LAVA)手推 动脉期 25S 门脉期 50-70S 平衡期120-180S T1.T2使用FRFSE?


  冠状位


  2. 怀疑或临床提示盆腔恶性肿瘤 加扫T2FRFSE 必须包括L2椎体,子宫可以偏下


前列腺


  横断位


  T2 FRFSE (压脂)


  T1 FSE (不压脂)


  冠状位


  T2 FRFSE (压脂) FOV上缘包括L3椎体;扫描线基本平行脊柱。


  DWI b=800


  怀疑或确诊前列腺Ca,加做矢状位脊柱正反相位,尽量多包括腰椎。


肩关节


  对于肩关节外伤、退变及肩周炎等患者,扫面前20分钟,常规肘静脉注射Gd-DTPA 20MI,,嘱患侧肩关节活动10-20min再开始扫描。


  体位:采用仰卧中立位,即患侧上肢自然伸直置于体侧,掌心面对躯体。尽量使患侧肩关节靠近主磁场的中心。


  扫描方法:首先进行横断面及冠状面定位相扫描(范围应上自肩锁关节水平下达关节盂下缘),再在横断面上进行斜冠状面及斜矢状面扫描。斜冠状面应平行于岗上肌腱长轴,斜矢状面应垂直于岗上肌腱长轴。再冠状面上进行横断面扫描,应平行于岗上肌腱长轴。


  扫描序列


  斜冠状面: FSE序列T1WI及T2WI(脂肪抑制)


  横断面: PDWI(脂肪抑制),DWI;


  斜矢状面:SE序列T1WI (不压脂)


  扫描参数:FOV:160mm;层厚:3-4mm;


  注意:对于考虑肿瘤性病变、感染性病变患者,应注射造影剂前做上述序列,增强后做FSE序列T1WI(脂肪抑制)横断面及冠状位,必要时矢状位对照。


肘关节


  体位:采用仰卧位,即患侧上肢自然伸直置于躯干旁,掌心朝上,掌背下方适当垫高(使上肢处于同一水平),并适当固定患肢,尽量使患侧肘关节靠近主磁场的中心。如肘关节弯曲僵直或伸直受限时,可采用俯卧位,肘关节伸向头上。


  扫描方法:首先进行横断面定位相扫描(范围应上自肱骨干下端,下达桡骨结节),再在横断面上进行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冠状面应平行于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矢状面应垂直于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扫描序列


  冠状面:SE序列T1WI; FSE序列T2WI(脂肪抑制)或STIR


  横断面:FSE T2WI(脂肪抑制)


  矢状面:FSE T2WI(脂肪抑制)


  扫描参数:FOV:120--160mm;层厚:3-4mm;


  注意:对于考虑肿瘤性病变、感染性病变患者,应注射造影剂前做上述序列,增强后做SE列T1WI(脂肪抑制)横断面及冠状位,必要时矢状位对照。


腕关节


  体位:1.采用仰卧位,即患侧上肢自然伸直置于躯干旁,掌心朝上或朝下。2.采用俯卧位,患肢头上位伸直,掌心朝下固定。


  扫描方法:首先进行横断面定位相扫描,再在横断面上进行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冠状面应平行于尺桡骨茎突连线,矢状面应垂直于尺桡骨茎突连线。


  扫描序列


  冠状面:SE序列T1WI;FSE双回波PDWI及T2WI(脂肪抑制)


  横断面:FSE T2WI(脂肪抑制)


  矢状面:FSE T2WI(脂肪抑制)


  扫描参数:FOV:80-120 mm;层厚:3 mm;


  注意:对于考虑肿瘤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及类风关患者,应注射造影剂前做上述序列,增强后做SE序列T1WI (脂肪抑制)横断面及冠状位,必要时矢状位对照。类风关患者可做双侧对照,尽量使患侧腕关节、腕掌关节及掌指和指间关节伸直在同一冠状平面上(FOV:300 mm)。


髋关节


  体位:采用仰卧位,尽量保持两侧髋关节对称。


  扫描方法:首先进行横断面定位相扫描,再在横断面上进行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


  扫描序列:


  冠状面:SE序列T1WI; FSE序列T2WI(脂肪抑制)或T2*WI


  横断面:FSET2WI(脂肪抑制)


  扫描参数:FOV:350--400mm;层厚:4mm;矩阵:256 x 256


  注意:对于外伤性病人,可做单侧髋关节,增加矢状面FSE序列T2WI(脂肪抑制),或做斜矢状面(垂直于髋臼)及斜冠状面(平行于股骨颈)T2*WI。FOV:200mm。考虑肿瘤性病变、感染性病变患者,可做单侧,并增加矢状面;应注射造影剂前做上述序列,增强后做SE序列T1WI(脂肪抑制)横断面及冠状位,必要时矢状位对照。


膝关节


  体位:采用仰卧位患膝自然伸直,并加以固定。如不能伸直时,则适当垫高并加以固定。


  扫描方法:首先进行横断面定位相扫描,再在横断面上进行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矢状面一般平行于前交叉韧带的长轴,冠状面应平行于股骨内外髁后缘连线。


  扫描序列


  矢状面:SE序列T1WI; FSE双回波PDWI及T2WI(脂肪抑制)


  冠状面:FSE序列T2WI(脂肪抑制)或STIR


  横断面:FSE序列T2WI(不压脂)


  扫描参数:FOV:160mm;层厚:3--4mm;矩阵:256 x 256


  注意:对于考虑肿瘤性病变、感染性病变患者,应注射造影剂前做上述序列,增强后做SE列T1WI(脂肪抑制)横断面及矢状位,必要时冠状面对照。关节软骨损伤可加做T2 FSPGR 3D.


踝关节


  体位:采用仰卧位患侧下肢伸直,踝关节自然放松置于中立位(10°-30°跖屈),并加以固定。


  扫描方法:首先进行定位相扫描,在横断面上进行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冠状面一般平行于内外踝连线,矢状面应垂直于内外踝连线。在矢状面上进行横断面扫面,应平行于距骨顶或胫骨下缘关节面。


  扫描序列


  冠状面:SE序列T1WI; FSE双回波PDWI及T2WI(脂肪抑制)


  横断面:FSE T2WI(脂肪抑制)


  矢状面:FSE序列T2WI


  扫描参数:FOV:160 mm;层厚:4 mm;矩阵:256 x 256


  注意:对于考虑肿瘤性病变、感染性病变患者,应注射造影剂前做上述序列,增强后做SE列T1WI(脂肪抑制)横断面及冠状位,必要时矢状位对照。


脊柱


  体位:采用仰卧位,平躺于检查床上。


  扫描方法:首先进行定位相扫描,一般进行横断面及矢状面扫描,如需要增加冠状面扫描


  矢状面:SE序列T1WI; FSE序列T2WI及脂肪抑制


  横断面:FSE序列T2WI


  扫描参数:矢状面及冠状面FOV:260-360 mm;横断面FOV:160 mm;层厚:3-4 mm;层间距0.5;


  注意:对于考虑肿瘤性病变、感染性病变患者,应注射造影剂前做上述序列,增加冠状面扫描,增强后做SE列T1WI扫描对照。外伤病人及肿瘤、椎体骨质信号不匀时必须加做FSE序列T2WI脂肪抑制。


四肢骨骼及软组织


  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受检肢体自然置于体侧。下肢必要时可双侧对照扫描;上肢也可采用俯卧过头位。


  扫描方法:首先进行定位相扫描,一般进行横断面及矢状面或冠状面扫描,应至少扫描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横断面一般不可少。原则上将病灶置于线圈中心,病灶较小可在局部体表用维生素E胶囊定位。


  扫描序列


  冠状面或矢状面:SE序列T1WI(肿瘤性病变加做T1WI压脂); FSE序列T2WI及脂肪抑制


  横断面:FSE序列T2WI及脂肪抑制


  扫描参数:FOV、层厚则根据病灶大小、部位而定。


  注意:对于考虑肿瘤性病变、感染性病变患者,应注射造影剂前做上述序列,增强后做同序列扫描对照。


乳腺MRI扫描序列


  横断位 FSE T1WI


  FSE T2WI


  T2WI STIR (扫描范围尽量包括双侧腋窝)


  矢状位 FSE T2WI fs (病变侧乳腺)


  横断位 DWI


  增强扫描:(AX)3D fs T1 C


  操作:先扫描10 s,10 s后注射造影剂,扫描总时间约8-10 min。


摄片顺序


  一 头颅


  横断位T2WI→T1WI→矢状位T1WI→DWI→增强


  二 膝、踝关节


  矢状位T1WI→ FSE双回波PDWI及T2WI(脂肪抑制)→冠状面→横断面:


  三 肩、肘、腕关节


  冠状面→横断面→矢状位


  四 腹部


  T2WI→T1WI→DWI→冠状位→增强。


  五 脊柱


  T2WI矢状位→T1WI矢状位→DWI→横断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