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需要“高投入”

 江山携手 2015-10-23

高效课堂它不是课堂概念,而是一种教育概念,它的本质是:以生为本。它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把知识当作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手段。这和我们过去的那种以“教正确、讲明白”为标准的课堂相比,内容更丰富,过程更复杂。过去,我们备课只需要按照考试要点,结合教材内容,有条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我们在课堂上,只需要维持好课堂秩序,按照自己的预设任务讲完、练完就行了。可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知识教学的任务,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以外,还要精心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愿学、会学,这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组织,更多的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去深入细致地研究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认知规律、心理规律和个性倾向。或者,更明白地说,过去我们只要会做题,就可以给学生上课。而现在,会做题只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极低级的要求,而更主要的工作要求是会激励、组织、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从教师工作投入的角度来看,过去,我们只需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懂教材、会做题、讲明白”上面既可,而现在,我们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懂学生、会指导、善激励”上面。所以,我认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们的“高投入”。

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只知道高效课堂建设需要做些什么,比如:预习、合作、展示、评价,但是如何做这些事情基本上没有人去思考和研究,每当在具体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表现我自己想象的有差距后,一般都会把责任推给学生,埋怨我们的学生这不行、那不会,最终又不得不回到自己的老路上。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还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些重要工作中来,工作状态还仅仅停留在原来的那个水平上,只是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把落实知识教学作为自己教学的最高追求。从客观上讲,我们的教师当学生时接受的都是简单、直接的单纯知识的教育,自己在这些方面基本上没有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加上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就目前而言也没有多少让普通教师都能理解和认同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办法,让很多教师无所适从。但是,我们既然要推进这样的改革,就应该努力去克服这些客观原因造成的种种困难,更多地从主观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教师们把时间和精力尽量多地投入到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上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