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 | 90后员工:任性还是随性?

 中关村夫 2015-10-24

 

导 读

相较于长辈和前辈们,90后成长于殷实的年代,生存和生理上的、安全的两层需要被轻易满足,所以基于此的薪酬、稳定等因素已经失效了。社交上的认可、他人和自我的尊重、以及一种自我成就感,才是需要优先考虑的。

又到了一年求职季,新一批学生将要走出校园,这应该是第三到第五批90后将要踏入职场了,90后即将成为工作主流员工,那么对于90后的员工管理,如何能够做到“讨其欢心”呢,本文选取第一财经吴晓波的文章来进行说道说道。


90后工作观:没有不满意,不代表喜欢

90后的员工和富二代、娱乐圈,并称朋友圈三宝,因为他们总是说走就走了,老板们哭着喊着给他们加薪升职,却也只能看到他们的背影和扬起的尘土。

90后,是有争执的一代。从2000过后,第一批九零后成长为青少年,“自私”“个性”“没礼貌”“不尊重他人”“有思想”“创新”各种褒贬不一的标签纷纷落在90后这批少年身上。现在已经2015年了,第一批90后也都25岁了,走出学校,步入职场,建立家庭……90后已经作为后发力量逐步撑起社会了。

而对于工作,90后的员工明显表现出不一样。关注重点不再是钱、工作地点、晋升机会,而是自身体验和热爱。钱、工作环境这些因素只能让他们“没有不满意”,并不能让他们感到“满意”,更谈不到喜欢。


小甄是一位80后的尾巴,本科毕业之后就在一线城市的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

毕业三年后第一次同学会上,别人就发现他的名片头衔上已经带上了“总”字。有相熟的同学半开玩笑地说以后要照应兄弟们。

去年年底,他在微信上公告已卖掉期权,从工作了五六年的公司辞职了。前段时间,他旅游路过杭州,顺道来看我,便聊起了近况。他上半年一直在装修新房子,自己设计、自己买材料、自己做监工,现在一切完毕后出来旅游放个假。

小甄突然离职,且并非被别家挖走,只是单纯地离职在家赋闲,总归让人有一些不解。我就问他为什么不干了?他的回答令人回味:没有不满意,不代表一定喜欢啊。


90后员工的心在哪里

小甄在原来的公司收入很丰厚,岗位层次也不低,管理人性化,总体上办公室政治也在可控范围内。但他渐渐觉得这些应该是一个好公司的必要条件。要让他在工作上更有动力,还需要一些别的东西,他离职的前一年,似乎并没有感觉到。虽然公司的发展还是很快,但他每天在做的事情都变化不大,似乎和公司总体上的大局没有太大关系,有没有他其实不会有决定性的差别。

小甄一直都希望有一套自己设计的房子,正好去年年底房价低,就在市区买了一套大户型,辞职全身心投入到房子的装修设计中去了。

说起房子,他手舞足蹈地给我比划他的想法,一本正经地给我科普:玄关要怎么设计显得大方、客厅的顶灯如何设计才能更好的采光、书房的话摆放在那里比较安静、阳台上的花鸟虫鱼的布置……还拿出手机不停地展示这个他最钟情的“产品”。整个装修过程中他都全情投入,有时候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甚至比此前的工作时间还要长。

看得出来,这是他喜欢的事情,也让他很满足,他说:“装修房子特别好玩,住自己设计的房子这个做法特别酷,以后也许就在这个方面创业,把它作为未来的事业”。

报酬待遇、上司的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这些和工作内容本身没有太大关系的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在工作中属于“保健性因素”。如果工作中这些条件没有被满足,员工很容易产生不满。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安抚员工,维持工作水平,就必须让这些因素维持在使员工满意的水平。不过这些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意,却不能激励员工更热爱这份事业。

而激发员工工作意愿,自发自愿地“喜欢”一项工作的元素,来自于工作内容本身,属于“激励性因素”。这些条件包括:成就感、赏识和褒奖、工作内容本身、责任、升迁和发展等。

在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激励性因素显然不会是稀缺事物,但却可能经常被忽略。很多时候管理者仅仅依靠保健性因素来作为激励手段,而对于工作本身并没有提供激励,才会出现小甄这种“钱给够了,但是心还是委屈了”的离职。




90后员工:可控范围内的最大化自由

“员工以客户为上帝,管理以员工为上帝”

举个例子来说,老叶是一家精品酒店的老板,是一位70后的老酒店人,在多家五星级酒店担任了多年的管理层。现在他手下带领着一个几乎由清一色90后 “小朋友”组成的团队,少数的几位80后高管镶嵌在其中。

在几个旅游网站上,他的酒店评分都是本地最高的,接近满分,看评语似乎有很多回头客,除了酒店的环境很好之外,主要的原因大概是“服务真的很好”、“酒店的员工很周到”。

老叶说服务业终究还是人的行业,服务业一直秉承着“顾客就是上帝”,但是上层管理者知道这个道理,能够做出各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决策,但是落实到细节,终究还是员工来来为顾客服务。最后他发现,还是要先把员工们伺候好了,然后员工们才能把顾客当成是上帝。

员工的管理也需要个性化

不同的岗位和员工类型上,也需要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服务中心的一线员工,比如前台和服务员,工作本身是一套流程,而不是高深的专业技能。他们工资不高,因为在这个岗位上酒店付不起太高的工资。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额外的非物质激励,给予他们被重视的感觉。老叶采取过一些老式方法,比如通过业绩光荣榜来展现对优质员工的重视、经常采取态度真诚的口头表扬,效果也都不错。

不过效果最好的办法是给一线员工授权,让他们在解决顾客的实际问题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服务中心距离顾客最近,所以他把服务中心设置成资源调配中心,有权力调动包括客房、厨房等其他部门的资源,并在考核上加以参考。除此之外,前台员工可以直接调用一夜间房费以内的费用,事后报备,比如某位新入住的顾客,正好是生日,订一个蛋糕还是鲜花,完全由一线员工决定。



自我管理的自由

现在不少公司对于雇用的90后员工,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的办公环境。90后的个性化需要被呵护,让他们自己进行发挥往往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一个人的需求很多样化,有五层,满足的难易程度不同,在行为科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了五层,分别是:

  • 生存和生理需求

  • 安全需求

  •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 尊重的需求

  • 自我实现的需求

当每一层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很难起到任何的激励作用了。

很显然,相较于长辈和前辈们,90后成长于殷实的年代,生存和生理上的、安全的两层需要被轻易满足,所以基于此的薪酬、稳定等因素已经失效了。

社交上的认可、他人和自我的尊重、以及一种自我成就感,才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如果一份工作不能拿出去在朋友圈晒、如果工作成果不能让顾客和老板真诚表扬、如果由于公司或者上司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不能做到最好,那么这份工作对于他们的激励是远远不够的。

90后员工的老板们最好能理解并做到这一点,并用心为此提供一切帮助,否则他们一定会用脚惩罚你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