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可怕了,父母对孩子的干扰无孔不入,趁早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吧!

 杜姚一家 2015-10-24


昊霖亲子教育孩子心理成长,青春叛逆,父母智慧,专家指引一路同行!
有位网友来信说,四岁的女儿做事总是不够专注。比如,她拿出过家家的玩具来只玩了一会儿,差不多也就五分钟,就又去玩别的了。再如,她选出一本书来让妈妈讲故事,还没讲完她又想到别的去了。即便她喜欢的书她也可能听着听着又不集中了。这位妈妈问我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孩子改进,让她做事更专注些。?


我回信告诉她:孩子专注力不够,往往是大人对孩子干涉过多造成的。无论孩子玩也好,看书也好,看电视也好,或者发呆也好,大人都别去打扰她,不要以各种正确的理由去打断她,给她独处的专注做事的机会


孩子专注力不够,往往是大人对孩子干涉过多造成的。不要以各种正确的理由去打断她,给她独处的专注做事的机会。


很快这位妈妈又给我回了一封信,她说:“非常感谢您的回复!您说的我大概明白了,会努力试试。不过想请教下您怎样掌握好管和不管的度?可能我的忍受度比较低,确实有很多事都要管她,又怕接下来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完全不管……关于孩子专注力的问题,我忽然想起她也有精神集中的时候:她特别喜欢玩豆子或者类似的细小东西,就是把这些豆子装到瓶子里再倒出来,如此反复可以玩上整晚。我虽然知道打断她不好,可是一想到那么多别的东西她都没机会玩,心里蛮焦虑的。看着微信、微博上别的家长晒和娃活动的照片,一会儿是画画,一会儿是搞手工,一会儿是玩烘焙,感觉他们好有创意,再看我家这个只玩豆子,好忧伤……要怎样帮她引入新的兴趣呢??”


孩子自己喜欢玩什么,什么对于她才是最好玩的。

父母在头脑中给出的“高级低级”的判断和区别,严格说,是父母的虚荣心造成的。


这个妈妈自己在信中其实已经揭示出了问题的答案:“我虽然知道打断她不好,可是一想到那么多别的东西都没机会玩,心里蛮焦虑的。”问题在妈妈自己身上,是妈妈觉得自己孩子没有别人家孩子玩得高级,很焦虑,所以就去打断孩子玩“低级”的东西可她不知道,正是这样的打断,才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使孩子难以专心持久地做一件事情。


孩子对喜欢做的或者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很专注,这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观察一个一两岁的小孩子,他看东西或者玩东西时会全神贯注,眼睛都不眨一下。当孩子渐渐长大,这个专注力就会变弱了,因为大人对孩子的干扰太厉害了,几乎是无孔不入。


上文的小女娃喜欢玩豆子,豆子对于她来说就是最好的玩具。她反复玩豆子玩很长时间完全忽略了外界环境的时候,正是她发展专注力的关键时刻。如果没人打扰她,她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那么她的专注力就得到了发展,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她以后做事情都会很专注。



妈妈认为孩子眼下玩豆子而忽视了其他好玩的东西。这个“是否好玩”只是大人的主观判断,孩子自己喜欢玩什么,什么对于她就是最好玩的玩具和活动都只是媒介而已,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各种体验,促使她的内在成长。每个孩子通往目的地的媒介不同,有的是画画,有的是跳舞,有的是玩泥巴,对于这个女娃,现阶段就是玩豆子。在促进孩子智力发育上,玩豆子和做手工、画画并没有高下之分,是父母在头脑中给出了判断和区别,严重点说,是父母的虚荣心给出了高下的判断。



从另一方面讲,孩子即使现在不搞“高档”活动,以后依然有无数机会接触到不同的玩具和活动。孩子不可能在几年之中玩遍所有的玩具、参与所有的活动,她的生命很长,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各种美好的东西,并不急在一时。


要求孩子和别人一样,或者比别的孩子强,是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为了让自己安心,这对于孩子很不公平,不仅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父母要做的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把自己的焦虑问题解决掉,才能够做到真正接受孩子,平和淡然地陪伴孩子成长。

父母把自己的焦虑问题解决掉,才能够真正做到接受孩子,平和淡然地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先天具备专注力,大人只要不去干扰和破坏它,孩子自然就会集中注意力持久地做事。


仅仅就专注力这个具体的素质而言,父母在日程生活中如果能做到下面几条,便可以有效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1.孩子讲话时,无论说得多么颠三倒四,都不要打断他,让他自己组织词句,把话说完。等他说完之后大人再用自己理解的意思复述一遍,看看理解得是否正确。


2.孩子玩玩具时,就让他自己玩,无论怎么玩都不要打断他,吃饭、喝水、换尿布这些都可以等等再进行。有很多父母、祖父母,一看到孩子在独自玩,就会上前关心地问:你渴不渴啊?你要不要吃点东西啊?要不要尿尿?或者忍不住过去逗孩子,拿走孩子正在玩的玩具,或者告诉孩子:你这么玩不对,亲自给孩子演示“正确的玩法”。这些都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行为,除非孩子提出和大人一起玩,否则大人不要自己凑上去。屋子乱了也等孩子玩完了再和他一起收拾,不要半途去收拾从而打断孩子。


3.孩子自己看书时,让他一个人静静地看。别去问他书里讲的是什么,或者让他当场复述,这些可以等到睡前陪孩子一起读书时再做。孩子反复看同一本书,不要跟孩子说,你都看过多少遍了,你来看看这本新书,让孩子自己决定看哪本书、看多少遍。


4.孩子在看电视时,不要为他选择频道、帮他换频道,或者建议他去看“更好的节目”。在允许他看电视的时间段里,让他不受打扰地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有暴力色情等儿童不宜的节目除外)。


5.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比如去主题公园,孩子对某个东西或者某项活动感兴趣时,会反复看反复参与,大人要让他尽兴,不要因为他错失了其他的“有趣”项目而逼迫他离开。带孩子去玩就是为了让孩子高兴,不是为了玩遍所有的项目。只要孩子高兴,孩子有收获,即使只玩了一个东西,那么花的时间和金钱也都值了。父母如果能认识到这个关键问题,就会释然多了。很多人拖着孩子走马观花地玩遍所有,孩子只有累的感受,不如让他玩透自己喜欢的项目。


6.孩子有时候会一个人坐在那儿发呆,或者自言自语,他是在思考、在想象,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在他的内心中正在成长。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去问他问题或者建议他、命令他去看书学习。


7.给孩子独处的空间,让孩子可以脱离大人的视线,一个人自由自在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里修爸爸要补充一个前提,就是先确保孩子的安全,尤其是小宝宝独处时候的安全。


对于孩子的专注力问题,父母需要明了的是:孩子先天具备专注力,不是培养出来的。大人只要不去干扰和破坏它,孩子自然就会集中注意力持久地做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