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起了秃鹤

 秋鸿来有信 2015-10-24
       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塑造了一群鲜活的小学生形象。傻里傻气的秃鹤,情窦乍开的桑桑,命运大逆转的杜小康,还有那个因没有父亲而受人歧视的纸月……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教育就是孩子自身的人生体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意料不到的问题,他们自己会寻求走出困境的,父母和教师没必要过多干涉。

       秃鹤是个傻大个,且没有头发,常常会遭到同学的戏弄和嘲笑,这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已经难以承受了;可是还有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歧视更让他焦虑不安。这个环境容不下他,他自然也容不下这个环境。于是他便处处和老师作对(坏孩子就是这样被我们老师培养出来的)。油麻地小学要参加几所小学的会操比赛,校长和班主任以及体育老师担心笨手笨脚,鹤立鸡群的秃鹤会影响成绩就不让他参加训练。你们不让我参加,我就要来捣乱。于是在学校练操时,无所事事的秃鹤就冲到队伍中去了,班主任和体育老师来抓他,他就跑了,你一开练,他又来了。实在没有办法,校长只好答应让秃鹤参赛,但条件是禿鹤必须戴顶帽子。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会操比赛时,在同学们操做到一半时,秃鹤在队列中突然脱下帽子,高高扔在了半空…… 
我们的教育部门,我们的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搞一些集体参与的竞赛,既然是竞赛,就要决出个1,2,3来。有时候我们真不明白,这些竞赛究竟是为了什么。在荣誉面前,学生成了工具。我们利用他们以达到我们的目的,成功了皆大欢喜,不成功就会拿学生出气。在这个时候,教育的目的已被我们忘的干干净净,竞赛的初衷也彻底异化了。于是那些影响了名次的学生就会被老师嫌弃,被同学排斥,无端的落入缺乏集体观念的说法之中,因而变得孤独,变得无奈,从而失去了进取之心。严重的就会形成一种破坏性人格,就象《草房子》中的秃鹤一样。

        幸运的是秃鹤最终因一次文艺演出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改变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看法,走出了困境。但在现实中有秃鹤这种遭遇的学生不在少数,而能像秃鹤那样走出困境的却并不常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