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不争春 关山月
1973年纸本设色 140cmx
98cm 中国美术馆藏
关
山月(1912—2000),原名关泽霈,广东省阳江县人。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后在广州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画。1949年起先后任职于华
南文艺学院、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曾为广州美院教授、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关
山月为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上追前人,并能自出机抒,成就一家。
秋汀野鹭 邓白1942年纸本设色 133cmx
59cm 东莞市博物馆藏
邓
白,字曙光,号白叟。1906年生,广东省东莞人。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历任中大建筑系助教,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图案系讲师、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彩墨画系副主任、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美协浙江分会副会长。邓白的花鸟画视角独特,善于从局部截
景,毫微毕肖地再现自然原物。他笔下的花卉、丛草、水鸟、野禽颇得自然之真,虽刻画细微,但决不使观者有谨毛失貌之感,反而远观近看各有其味,经得起观者
的细细品鉴。《秋汀野鹭》表现秋日到来,一对野鹭正在江边水草丛中暂作休整的情景。两鹭一正一侧,水草枝叶蔓生,饶有兴味,叶片、花絮、花朵正反有致,工
细严谨,自然生动。尤其是设色的典雅清丽以及高大的水草与矮小的野鹭相互对比,更增加了画面的可视性。
群燕来归 杨建侯
1950年纸本设色 283cmx146cm 中国美术馆藏
杨
建侯(1910—1993),曾用名剑侯、白浪,号荷叶村人。193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顾问、江苏省美术家协
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寒冬过后,雪未融尽,春天即将来临,南飞的大雁普天盖地飞了回来。这是画家在《群雁来归》图中刻意营造的热闹场面。此画
作于1950年,建国不久,不言而喻,画家是在通过此作表达自己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热爱之情。表现大雁的题材,自古有之,而像杨建侯这样在一幅画中表现成千
上万的大雁尚不多见。图中大雁满天飞舞,神态各异,刻画细致、生动,可以明显看出,在表现技法上已糅合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则,构图原则和色彩学。令人赞叹
的是:此画仍具有浓厚的东方绘画的神韵和风格。
三友图 陆抑非 1988年纸本设色 83cmx
50cm 家属藏
在
《三友图》中,作者以双钩法画竹,以没骨法画梅,以写意法画松,多种笔法并用,墨色变化丰富,疏密得当,浓淡相宜。画家有意识地将松、竹、梅这“岁寒三
友”在画面中居辅不居主,让它们前呼后拥、相互穿插、簇拥着一块巨石。巨石以淡墨勾勒皴擦,骨气灵秀。画家寓意已十分明确,是在颂扬朋友之间的友谊应该坚
如磐石,才能友谊长青,共创辉煌。
石榴八哥图 王铸九
40年代纸本设色 12.5cmx
47.1cm 辽宁博物馆藏
《石
榴八哥图》描绘一棵石榴树果实累累,吸引着八哥前来寻食的情景。图中取石榴树干一段,以写意的笔法几笔写出枝干,树叶沿枝而生,有聚有散,用笔流畅生动,
表现出了更多的书法意味;石榴以没骨画法,更是浓艳如生,有的熟透待摘,有的裂开如笑,一只八哥停落枝头,正张嘴欲食石榴子,两相呼应,颇富情趣。石榴树
干、枝叶相互穿插,枝繁叶茂,行笔劲逸潇洒,整幅作品表现了画家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人生情趣和生活态度。
水乡春色 郑乃咣
1956年 纸本设色 131cmx68cm 中国美术馆藏
水
仙以其清幽弥远的香气和雍容端庄的造型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郑乃咣的这幅《水乡春色》,一反传统“折枝”花卉的构图方式,借鉴了山水画的布局方法,使繁密
的花叶层层叠叠,繁而不乱,错落有致地生长在水边,体现了画家以线造型的深厚功力。花叶清淡的着色与花下潺潺的水流,在亦静亦动中构成一幅清新幽静的宜人
景色。这种布局,拓宽了形象的情感境界,给水仙增添了野逸的审美趣味。
松阴栖禽 王雪涛
1962年纸本设色 138cmx
67cm 私人藏
50
年代,王雪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致力于寻求中国花鸟画的革新,在大量写生的同时,又研究宋元乃至明代林良、吕纪的作品。60年代初,他的个人风格自成一
家,形成意态生动,清新活泼,逸趣横生的艺术风格。《松阴栖禽》图把客观景物的机趣与主观的情怀很好地统一起来,不论粗壮的古松还是斜倾的顽石、瑟缩的栖
禽都给观者一种宁静致远,深雄博大的感觉,再现了画家出古入新、神与物游的创造力。
松鹰 江寒汀
1961年纸本设色 115cmx
55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江
寒汀尤擅画鸟,无论是家禽野鸟,无不栩栩如生,神形俱备。《松鹰》是典型的寒汀构图,一突兀飞岩,嶙峋峥嵘,上伏苍鹰,低首注视,敛翅翘尾,羽毛直露,铁
爪入石正压住一只壁虎,一个矫健苍逸、粗犷奔放的雄姿跃然纸上。画面上部一根松枝临空而出,填补了上部的空白,使构图平中寓奇,繁简迭宕。表明画家对生活
观察入微,注重写生,并具有精妙高超的表现能力。
苔枝红萼 谢稚柳
1959年纸本设色 134cmx48cm 上海中国画院藏
谢
稚柳(1910—2000),江苏省常州人。生前为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
协会常务理事。著作有《鉴馀杂稿》、《水墨画》。此画一派春意盎然,画中桃花、红萼、彩雀无不透出大地回春的信息。自古画桃花者甚多,且历代不乏高手,然
而能把桃花画好确不容易。因为桃花可以算是春天里最烂漫、最繁盛也最易落红的一种花了,而且它也最亲近人。因为亲近人,所以人们对它熟悉至极,这样要画出
新意来便多有难度。桃花烂漫且鲜活浓艳,传达神韵的功夫就要求很高;繁盛则益显富贵,火候不到便近俗难雅;最易落红,所以自古以来往往勾起人们伤春的情
怀。然而,谢稚柳的此幅桃花,给人的感觉却是娇媚、妖娆、春光无限。
藤萝白头 王渔父纸本设色 49cmx
40em 中国美术馆藏
王
渔父(1909—1974),原名王柳汀,河北省涿县人。曾在北平大学艺术系、北平私立美术学院学习。1949年后曾任贵州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
会会员。《藤萝白头》是一幅绘制精到的小品。乍一看,作者的精力好像全都用在两只白头翁上面,实际上画面处处都苦心经营。从上下两部分的老藤和嫩枝对比中
便可看出,老藤用笔稳重生辣,走势盘曲,落笔有千钧之力而毫不迟滞;嫩枝走笔潇洒,势若流光,发墨呈清淡之象却力透纸背。加之整个画面布局清朗,形象生
动,花枝飘拂,似闻鸟语,如沐花香。
天鹅湖 谢海燕/1982年纸本设色 57.3cmx95cm 家属藏
谢
海燕(1910—2000),广东省揭阳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次年赴倭国留学。归国后曾任职于上海美专、国立艺专、华东艺专、
南京艺术学院。生前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此作表现了静静的湖面,四只天鹅在悠然地游弋,加以睡莲花叶的点
缀,呈现出闲适、宁静和野逸的情趣。天鹅是画面的主体,画家放笔直取,却收放有度,不仅体现了干湿浓淡的笔墨趣味,而且所画天鹅的形神兼备。湖水采取传统
的以虚代实的艺术手法,更使天鹅突出而生动,足见画家对画面处理的高超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