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局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一个关于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专题座谈会,参与人员主要是我们单位的几位同志。之所以要开这个会,是因为目前全县的这项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为了防止这项工作半途而废,遭人闲话。基于这个理由,这个会的主题就是寻找改变目前这种状态的具体有效的措施。三个多小时的会,最后局领导综合大家的意见作出了“抓校长、校长抓”的决定,意思是要将这项工作情况与校长的利益联系起来,给校长一定的压力,让校长们变压力为动力,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真正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 在这个会上,我主要分析了过去的工作情况,讲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非理性思想在高效课堂建设中的五种表现”: 神奇化——非理性的宣传导向 我们宣传改革,目的是引导教师们理解“为什么要改”这个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大多是在宣传高效课堂模式的“神奇功效”,而忘记了教育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让教师们误以为只要按照模式要求的那些程序来操作就会取得好的成绩,可事实并非如此,于是质疑、排斥、反对甚至诋毁的声音就出来了。 其实,“为什么要改”的主要理由并非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是为了改变目前这种“目中无人”的教育现状,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化发展的教育。 技术化——非理性的学习培训 学习培训,主要是解决“改什么和怎么改”这两大问题。 关于“改什么”,我们提供的是“改变观念”、“改变教和学的方式”、“改变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就教师们的话来说“都是一些理论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但不是根本的,根本的是“改变自己”。 关于“怎么改”,我们提供的是“导学案编制”“学习小组建设”“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环节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都是一些“可操作性”的技术。这些东西也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但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学习小组建设”按照“技术”来做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最根本的是“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建立”。 神秘化——非理性的改革实践(略) 表面化——非理性的问题解决(略) 速成化——非理性的心理预期(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