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相对于上而言。巨,巨大;虚,空虚。本穴原名“巨虚下廉”,指本穴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本穴在巨大空隙处之下方,故名。本穴属足阳明胃经,为小肠之下合穴。 【取穴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穴:正坐位或仰卧位,根据骨度分寸法,膝中至外踝尖为16寸,折量出犊鼻下9寸所在,再以中指同身寸即可定位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下巨虚所在。 【穴位解剖】 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胫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功能主治】 1.近治作用 下肢痿痹、膝痛。 2.远治作用 (1)肠胃病证:泄泻、痢疾、肠鸣、便秘等。 (2)乳痈。 【穴位配伍】 配幽门、太白,主治泄痢脓血; 配阳陵泉、解溪,主治下肢麻木; 配天枢、气海治腹痛。 【临床应用】 现代多用以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下肢瘫痪等。 附:肩周炎:下巨虚为小肠下合穴,小肠经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针刺下巨虚能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为治疗肩周炎、落枕等颈项疾患上病下取的要穴,临证可配伍后溪等穴应用,加强通经止痛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