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低热案----【升阳益胃汤加减】------高建忠

 乐山有大佛 2015-10-25

 

赵某某,男,48岁。1999年8月22日初诊。

近1年来发热,自觉身热,摸之肤热,体温波动于37℃左右,一般不超过37.2℃。精神欠佳,纳食欠佳,自汗,嗜睡,大便尚调。脘腹有时不舒。曾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质淡衬紫,舌苔薄腻浮黄,脉虚弦略显迟。证属脾虚气弱,气失外达,湿热内滞。治以补中益气,升清泻浊为法。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

处方:炙黄芪90g,人参30g,炒白术60g,茯苓40g,

制半夏40g,陈皮40g,防风10g,炒白芍60g,

柴胡10g,羌活10g,独活10g,黄连10g,

生薏苡仁60g,生牡蛎40g,焦神曲30g,泽泻40g,

生山药60g,炙甘草40g。

1剂,研末,炼蜜为丸,每丸12g,早、晚空腹各服1丸。

1999年10月28日二诊:药后低热退,自汗止,精神、纳食有所好转,舌苔转薄白。上方黄芪改为150g,人参改为60g,去泽泻、薏苡仁,继服1剂。药后诸症如失,体健如初。

按:本案发热如着眼于精神欠佳、纳食欠佳、脘腹不适、自汗,极易误辨为气虚发热。但苔腻不少,决定了不能使用(单用)补中益气汤方。如着眼于舌苔薄腻浮黄,断为湿热,依先治湿热后治气虚,而用三仁汤方或甘露消毒丹方等,往往无效,甚者因进一步损伤脾气而加重病情。如着眼于嗜睡、神差、脉迟等,极易辨为“少阴病”或“太阴少阴合病”,而选用“四逆辈”加减,可能有效,但远不如升阳益胃汤效佳,因“四逆辈”在解决阳气上升、外达不足时多显笨拙不巧。升阳益胃汤方为李东垣治疗“肺之脾胃虚方”,用药“极杂极乱”,而疗效极佳,本方极可体现李东垣辨治病机复杂病变的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