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的应用案例7个

 369蓝田书院 2017-05-14

按:本文选自《经方临证集要》,本书在研读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论七十余种二千余种二千余册的基础上,按《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收录经方验案三百余例。现代人生病动辙消炎、杀菌、清热......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应用本来极为广泛,而今几被束之高搁。今特分享桂枝汤证7个案例,为便于阅读理解,特将最后的“小结”移至前面作为导读。

桂枝汤是仲景群方之魁,功专解肌袪风,调合营卫,温补脾胃,降逆止冲。临床运用极为广泛,凡症见发热,恶风寒,自汗出,脉浮缓,舌淡苔薄白者,均可服用。以下所录7案虽为不同类型的疾病,但是却有着相类的病理机制。其中125案由风寒中表、卫强营弱而发;4案例27案由风湿留着肌腠、营卫不和而成。致4案例16案,虽同属卫气不足之候,然前者无邪而后者有邪。总之,由于它们都以营卫不和为最后归宿,所以均主以桂枝汤。柯韵伯曾明确指出:“合此病,即用此汤(桂枝汤),不必问其伤寒、中风、杂病也。”是知辨证求因,异病同治是中医学中的一条很重要规律,应遵循之。

1.中风

李某,男,48岁。就诊前1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舌苔薄白,脉微略数,重按无力。

处方:桂枝9g,白芍9g,生姜6g,炙甘草6g,大枣4枚,清半夏9g

1剂复诊:热退,自觉头晕,不思食。

处方:前方减清半夏,加麦芽9g.1剂而愈。(毛云海.程祖培先生临床经验简介.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4521

【按:本案系典型太阳中风证。风寒中表,邪实于卫,卫因邪阻而强,营因卫强而弱,卫强营弱,故发热、恶风寒、自汗出、脉浮缓等症俱见。予桂枝汤解肌祛风,加半夏和胃降逆,1剂收功,续调理而愈。】


2.咳嗽(病毒性肺炎)

张某,13个月,病号7130.患儿咳嗽20天,发热18天。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肺炎”。经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及中药宣化清热剂治疗无效,于196291日转入我院。

入院时症状和体征:体温39℃,精神欠佳,面晄少华,呈慢性病容,不思饮食,微有咳嗽痰声,周身有汗,睡中尤甚,小便不黄,大便3日未行、舌质不红,苔薄淡黄,脉细弱而数。肺部听诊:两肺有散在细雨小啰音。据此见证,是属肺气不足,营卫失和之象。治宜调和营卫,佐以宣肺化痰,药用桂枝汤加瓜蒌皮、紫菀、川贝母、桔梗、冬瓜子。

4剂后发热稍退(38℃左右),呈起伏状,唇周青紫消失,咳嗽减轻;再服4剂诸症悉平,体温正常,肺部啰音基本消失。再以轻宣和中之品调理,于911日痊愈出院。(孙溥泉.桂枝汤的临床运用.陕西中医药,19791137

【按:患儿发热,有汗,面色晄白无华,舌淡,乃一派卫强营弱、营血不足之象,故虽有肺炎之诊,实属中风之证,予桂枝汤加味效如桴鼓。因此,临床之际要以辨证为主,有是证则用是药,切不可拘泥于现代医学的病名而贻误治疗。】

3.低热

朱某,女,41岁。低热2个月,伴头痛,腰酸,全身酸痛乏力。体检无异常发现,胸部X线检查阴性,结核菌素试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均正常。曾试用阿司匹林、巴莆洛夫合剂、合霉素、链霉素等治疗,低热不退,2个月余后,乃转我低热门诊治疗。

辨证及治疗:病已4个月,午后发热(多为37.438.1℃),暮晚恶寒,出汗,头昏乏力,脉细雨濡,苔薄白。证属营卫不和,拟调合营卫法,方用桂枝汤加味,药用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煅牡蛎等。服药20剂,体温正常,诸症消失,体力增强。最后以复方胎盘片调养气血以善后。(林宗广.低烧的辨证施治初步研究,中医杂志,196541

【按:《伤寒论》曰:“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盖卫分有邪、邪正交争则发热,卫强营弱则汗出。故用桂枝汤解肌袪风,加煅牡蛎收涩固表,服20剂,风邪去,营卫和,体温如常。】


4.自汗

1:某男,67岁。经常感冒,往往一二月接连不断,症状仅见鼻塞咳痰,头面多汗,稍感疲劳。曾服玉屏同散,半个月来亦无效果。我用桂枝汤加黄芪,服后自觉体力增强,感冒随之减少。此证同样用黄芪而收效不同,理由很简单。桂枝汤调合营卫,加强黄芪固表,是加强正气以御邪。玉屏风散治虚人受邪,邪恋不解,目的在于益气以祛邪。一般认为黄芪和防风相畏相使,黄芪得防风,不虑其固邪,防风得黄芪,不虑其散表,实际上散中寓补,补中寓疏,不等于扶正固表。正因为此,如果本无表邪,常服防风疏散,反而给予上邪侵袭的机会。(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140

【按:《灵枢.本脏篇》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此例卫气素虚,营不内守,多汗易感,故用桂枝汤调合营卫,加黄芪收涩固表,这样营卫和、表气固,邪气不得复入。此法对卫虚邪恋者,用之亦佳。至于玉屏风散虽亦为虚人感冒而设,然其所主实为气虚卫弱、风寒外加之侯,方中黄芪、白术、防风相合,“散中寓补,补中寓疏”,若虚而无表邪者则当禁用。】


2:林某,青年渔民。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未干,潜入海中捕鱼,回家时汗出甚 ,自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及龙骨、牡蛎、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汤加黄芪,稍愈而复发。嗣后,到某医院诊治,疑有肺结核,经X线透视心肺正常。经过年余,体益被乏,皮肤被汗渍呈灰白色,汗孔增大,出汗时肉眼可见。自觉肢末麻痹,头晕,惟饮食如常,虽未病倒,但不能参加劳动、脉浮缓,重按无力。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量减少。流汗时间午、晚多而上午少,清晨未起床前,略止片刻。此病起于汗出之际,毛孔疏松,骤然入水,水湿入侵肌腠、玄府骤闭,汗污不及宣泄、阻于营卫之间开阖失和。其病虽久,脏气未伤,故脉仍浮缓,应微发其汗以和营卫。

处方:桂枝梢9g,杭白芍9g,炙甘草3g,大枣7枚,生姜9g。水一碗煎六分,清晨睡醒时服下。嘱少顷再喝热粥一碗以助药力,静卧数小时避风。

3天复诊:服药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仍照原方加黄芪15克,服法如前,但不啜热粥。连服2剂,间获全功。其后体渐健壮,7年未复发。(刘少轩.对桂枝汤治自汗的点滴体会.福建中医药,1964535

【按:此例自汗重证,已历年余,屡治罔效。后医者遵仲景意,投桂枝汤并且于药后啜热粥1碗而收功。本案辨证精当,论治无误,将息如法,故收捷效,实为善用经方的佳案。】


5.小儿惊风

柯某之长子,年一岁半。1922年阴历九月初六日晨,寐醒抱出,冒风而惊,发热,自汗沉迷,角弓反张,手足抽搐,目上视。指纹赤而浮,唇赤舌淡白,脉来浮缓。由于风寒阻遏太阳经气运行之机,加以小儿营卫未充,脏腑柔嫩,不耐风寒,以致猝然抽搐而成急惊风证。此为太阳肌表之证,以仲景桂枝汤主之,使中于太阳肌腠之邪,得微汗而解。

桂枝10g,杭白芍10g,甘草6g,生姜10g,小枣7枚。

加粳米一小撮同煎,嘱服后温覆而卧,使得微汗。1剂尽,即熟寐,汗出热退,次日霍然。(吴佩衡.吴佩衡医案.昆明:云南人异出版社,19702

【按:本案关健在急治,倘失治、误治必生变逆。案中方证与脉证相符,故一战成功。】


6.鼻鼽

黄某,女,29岁。小学教师。1975114日来诊。患者自述,阵发性鼻痒,喷嚏连声,流白色清涕,鼻塞,头痛,反复缠绵2年之久,冬季寒风刺激后尤重。曾经中西医多次治疗未效。用桂枝汤加味:

桂枝、白芍各9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5枚。

另加葶苈子15g,蝉蜕9g,二味研末分3次吞服,汤药送下,1日服完。

服后病者自述已痊愈。(朱春茂.桂枝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新中医,1978.114

【按:肺主气属卫,开窍于鼻,本例过敏性鼻炎已延两载,每因风冷刺激而加重,可知其卫气不足。案中桂枝汤和营卫而固本,葶苈子、蝉蜕利肺窍而治标,正复邪去,痼疾得痊。据本文作者报道,以此法治疗本病20例,除2例结果不明外,全部治愈。其中有4例复发,用上方仍效。如气虚者,加黄芪、潞党参、白术;鼻流稠涕色黄者加黄芩、黄柏。】


7.皮肤病(弓形红斑)

徐某,男,28岁,工人。19621210日初诊。自诉3年来每逢冬季两手背面发疹剧痒,二便自调,饮食如常。检查两手背面有散在性丘装疱疹,合膜等处,未发现皮损。舌苔薄白,脉象浮缓。证属风寒上束,湿邪蕴阻,以致营卫不和,治以调合营卫,祛风化湿。

处方:桂枝、苍术皮各6g,炒赤芍、丹参各9g,生姜皮、生甘草各3g,红枣5枚。

4剂后,丘疹红斑接近消失,痒瘥,苔仍薄白,脉象浮缓。续服4剂,两手背面皮损消退后未见新发,脉舌如前。再养血和营,原方去姜皮,加鸡血藤9g,杜红花5g,以巩固疗效。(顾伯康.桂枝汤治疗皮肤病的临床体会.浙江中医杂志,1965.530

【按:本例西医确诊为弓形红斑,据脉证所见,属中医营卫不和之侯。卫虚肌疏,风寒外袭则营卫稽留,卫散营溢而发生本病。“桂枝本为解肌之剂”,故能获效。据本文作者报道,风疹、湿疹、弓形红斑等多种皮肤病,凡证见苔薄白,脉浮缓,或浮滑,秋冬剧,春夏差,属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者,均可用本方变通施治。若挟湿者,加独活、羌活、苍术、防己、赤豆以利湿化湿;兼营血不足者,加当归、丹参、首乌等以养血育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