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穴】印堂穴: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

 大捷龙D9302 2015-10-25

印堂是人体腧穴之一,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属于经外奇穴。印,泛指图章;堂,庭堂。古代指额部两眉头之间为“阙”,星相家称印堂,因穴位于此处,故名。



【取穴位置】



在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穴位解剖】

皮肤一皮下组织一降眉间肌一皱眉肌一额骨骨膜。浅层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功能主治】


功能: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

操作:提捏穴位局部皮肤,采用与皮肤成15°角的平刺法。


1、向下平刺0.5-0.8寸,使产生局部胀重针感或往鼻部放射,此法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


2、向上平刺0.5-0.8寸,使产生局部胀重针感或往头顶部放射,此法多用于治疗前额痛或急性腰扭伤;


3、向左或右平刺0.3-0.5寸,此法多用于面肌麻痹、头痛、眼部病症等。也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穴位配伍】

目痛:印堂、攒竹、丝竹空、四百、太阳(《简易针灸疗法》)。

鼻塞:印堂、迎香、合谷、风府、鱼际(《针灸学简编》)。

鼻渊:印堂、上星、曲差、风门、合谷(《类经图翼》)。

鼻衄不止:印堂、合谷、上星、百劳、风府、迎香、人中、京骨(《针灸大成》)。

头痛:印堂、太阳、风池(《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头重:印堂、攒竹(《医学纲目》)。

眩晕:印堂、丝竹空、头维(《针灸医案集要》)。

两眉角痛不已:印堂、后溪、攒竹、阳白、合谷、头维(《针灸大全》)。

舌尖生疔:印堂、中指尖、百劳、承浆、少冲、少府(《刺疗捷法》)。

中风不省人事:印堂、中冲、百会、大敦、合谷(《针灸便用》)。

角弓反张痧:印堂、百会、天庭、唇中央、中脘(《痧惊合璧》)。



【临床应用】

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血压、小儿惊风等。


【防病健身】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点按。


经常按摩印堂穴,可增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并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