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014高考语用题分析总结暨2015备考建议42

 鲤鱼山九龙门 2015-10-25

华师文学院周国光教授:

1.语言运用题是“高考的试验田 ”  2.语言运用题是制高点 ? 3.语言运用题是“热身”

二、2014年语用题试题解读 与答题分析

(一)22题试题解读与答题分 析

【试题基本情况】 ?22.在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 答后面的问题。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 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 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 ①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 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 ② ,而渡渡鸟在三百年钱灭绝了,因此,大颅 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 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 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 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 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 : ③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参考答案】  ①大栌榄树为什么会消失(大栌 榄树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②大栌榄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  ③如果被证实,则会被接受(则 会成为科学理论)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

1.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第①空 :(1)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对大栌榄树如 今难觅踪影的原因提出疑问,语意连贯 ,得2分; (2)不是针对原因提出疑问,得1分; (3)内容不相关,得0分。

第②空:(1)答出“大栌榄树”和“渡渡 鸟”的依存关系,得2分; (2)内容相关,两者关系表述不 准,得1分; (3)内容不相关,得0分。

第③空:(1)内容与上下文相关,且为假设复句, 得2分; ?(2)内容相关,但不是假设复句,得1分 ;(3)内容不相关,得0分。

 2.语言扣分

 如出现错别字、语病,或字数超过所给空 格数(含标点符号)等问题,1-2处扣1分, 3处及以上扣2分。

【试题解读与评价】

【试题解读】 本题以补写语句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语言综 合运用能力。文段包括补写的语句一共有六句话,主要 讲了三层内容:一是珍贵树种大栌榄树已 灭绝;二是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假说;三是 对“外来物种的入侵”这一假说的评论。出题者在这三层内容中各抽出一个意义关 联紧密的句子(挖一空),要求考生根据 前后意思在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 做到在限定字数内,补写的语句能够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第一处空白考查学生对后面文段的概 括压缩能力。因为空白处后面紧跟问 号,所以考生需要围绕后文科学家的 假说,在此提出一个问题。科学家是 针对大栌榄树的消失而提出种种假说 的,由此推断该处应补写:“大栌榄 树为什么会消失”(或其他对大栌榄 树如今难觅踪影的原因提出疑问的句子)。

第二处空白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连贯 能力。因为空白处后面出现表示转折 关系关联词语“而”,这里应补写与 之相对应的句子,后面还有补充提示 “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 软化也能发芽”,由此推知“大栌榄 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 发芽”(或其他能准确指出大栌榄树 和渡渡鸟依存关系的句子)。

第三处空白考查学生的仿写能 力。因为空白处后面出现分号 ,可推知前后是并列关系,后 面的句子是一个假设复句,由 此推知补写假设的另外一面, 即可得到答案:如果被证实, 则会被接受。

【试题评价】本题有三大特色:1.一题多点,巧妙融合。本题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 各项能力,涉及的考点有:压缩 、简明、连贯、仿写。

 2.多向思维,暗含提示。 本题暗含了较多推断提示,包括副词 、代词、关联词、标点符号。在每处 空白处的前后都设局布下很多眼线, 给考生提供了充分的推断依据。如第 1处和第3处的问号、分号,这些都是 解题的关键所在。再如“科学家对此 提出多种假说”中的代词“此”,“ 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中 的副词“也”,“因此,大栌榄树也 就跟着消失了”中的关联词“因此” ,正是因为这些提示,考生能自然推

3.前后关联,逻辑严谨。  本题侧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并要求学生用严谨的语言表达出当 中的逻辑语意关系。如第二处,仅 仅答出“渡渡鸟和大栌榄树有关系 ”还不够严谨 ,应具体指出“渡渡 鸟的肠胃可软化大栌榄树的种子并 使其发芽”才算是推断准确的表达 。

【考生作答情况分析】

 【得分情况】 ? 本题答题情况良好,平均分4.64 分(去年4.59分,提高了0.05分 ),给分分布情况如下:

 0分卷 1分卷  2分卷  3分卷  4分卷  5分卷  6分卷

18756 11271 26519 54148 137426 245709 211002

2.66% 1.60% 3.76% 7.68% 19.50% 34.86% 29.94%

 【出现的问题】 1.没抓住关键信息,所写内容与文段不相关

 2.语意理解不到位(1)第一空未针对原因提问

(2)第二空未理清“大栌榄树 ”和“渡渡鸟”的依存关系 

 3.句式不对

第三空当填假设复句,所填句子要与分号 后的假设复句构成并列关系,但一些考生 没有注意分号的前后关系,或不理解其含 义,结果不是从一正一反去论述,而填了 与下文不对称的句子。

 4.语言表述欠准确、流畅

(二)23题试题解读与答题分析

 【试题基本情况】

?23. 阅读下面三副图,联系第二幅 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 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每 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 点符号)。

【参考答案】 ① 从低处往高处走,每走一步,就 会站得更高。 ③原来,只有找到平衡点时,才能 站在最高处。

【评分细则】 ? 第一处文字(3分) ? 1.内容相关(1分):有“从低处(起 点)往高处走”之类的话。 ? 2.内容充实,讲清了从低处往高处走的 事理或相类似的道理、哲理(1分): 有“站得更高”、“越走越高”、“越 走越充满希望”之类的话。 ? 3. 逻辑严密(1分):指第一幅图文字 的内容要与第二幅图文字的内容相联系 。

第二处文字(3分) ? 1.内容相关(1分):有“找到平衡点 ”或“回到(站在)平衡点” 之类的 话。 ? 2.内容充实,讲清了平衡点的事理或相 类似的道理、哲理(1分):有“站在 最高处”、“站在最顶端”、“人生的 最高点”、“最高的境界”之类的话。 ? 3.逻辑严密(1分):第三幅图文字的 内容是第一、第二幅图文字的内容的结

语言问题扣分 扣分项最多扣1分。卷面只有1分时 ,则不扣分。扣分项有两个方面: 1.语言表达不当(扣1分) 如果有两个以上(含两个)错别字 ,或一个病句(含一句)以上,扣 1分。 2.字数超量(扣1分) 字数(含标点符号)超过3个空格 (含3个)以上扣1分。

 【试题解读与评价】 ? 【试题解读】 ?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能力层级E。 ? 本题提供了三幅连环的黑白简笔画 ,要求考生依据第二幅图的文字, 给另外

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 内容相关,逻辑严密。

三幅图画可既可以单独表达一个独立的 语意,也可将它们联系为一个整体的过 程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揭示出其中 的哲理,后者即为此题的考查意图。要 解此题,读懂第二幅画的内容尤为关键 。而第二幅画的文字包括两部分,一是 表示过程(时间、状态)的状语,“当 你越过平衡点后”指出当前主人公所处 的位置状态,二是结果部分,“以为还 会越走越高,却惊讶地发现在走下坡路 了”指出当前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及预 测变化结果。

仿照第二幅图的内容,可推知前后 两幅画的匹配文字也应包含这两部 分内容。具体的表述因画而异。仔 细观察第一幅图,主人公所处位置 是“跷跷板”的最低点,他在努力 尝试往高处走。由第二幅图“以为 还会越走越高”推知在第一幅图可 预测到的结果就是“越走越高”。 由此可推知答案为:“当你从最低 点走向高处时,你会发现越走越高 。”(或类似此类表达,包括所处 位置及预测到的结果)。

若能在此处描述出主人公的情绪状态,与 第二幅内容就更加匹配了。如:“当你在 最低点时,你兴致勃勃地走向高处,你会 发现越走越高。”第三幅图亦可由此推知 。主人公站在平衡点上,手舞足蹈,脸上 露出笑容,心情必定是喜悦的,因为他此 时是站在了最高点,也就是实现了他所追 求的目标。凭什么得知这是最高点呢?因 为第二幅图中,他已经迈过了平衡点,感 受到会走下坡路了。所以只有退回到平衡 点才是最高点。由此推知此处的答案为: “原来,只有找到平衡点时,才能站在最

【试题评价】本题亦有三大特色: 1.独立相连,简单多点。本题利用三 幅既可独立又可相连的语意连贯的 简笔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 能力。当中包括“仿写、连贯、图 文转换”等考点。三幅图画要配上 相应的文字,这就是图文转换的一种,比去年的表格转换更为巧妙。 在把握第二幅图的表达路径后,还 要考虑三幅图的联系性,这就很考 学生的连贯和仿写能力了。

 2.巧妙设置,承上启下。 第二幅图的设置非常关键,它是主 人公尝试过程的另一个方向,与第 一幅图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为第 三幅图的结果,即整幅连环画的寓 意奠定了基础。考生若能把握这一 幅图的大意和文字表达,基本上也 就能把第一、第三幅图的寓意揭示 出来了。

 3.推理有据,逻辑严密。因为第二幅图提供了充分的推理依 据,在准确读图和读文的前提下, 是完全可以准确写出前后两幅图的 匹配文字的。这就很考学生的逻辑 推理能力了。

【考生作答情况分析】

 【得分情况】

本题答题情况正常,得分的常态分布很好,平 均分:3.78分(去年4.05分,降低了0.27分) ? 0分卷 9314 1.32 %

1分卷 11074 1.57 % 2分卷 80810 11.47% 3分卷 192866 27.36%4分卷 208488 29.58%  5分卷 132782 18.70% ? 6分卷 70497 10.00%

【出现的问题】

1.对画面内容理解不准确 ? 不少考生对画面内容理解欠准确,关键是考生 不会很好地利用第二处的文字信息,不善于从 第二处的信息中筛选出关键词语,如“平衡点 ”、“越走越高”、“走下坡路”等。例如:第一处文字: 当你失去平衡点的时候,需要重新找一个平 衡点,防止跌倒。 第三处文字: ? 所以退一步便会海阔天空,你才不会坠入万 丈深渊。

 2.逻辑不当 ? 第一处文字:  当你越走越高的时候,你却发现自 己在谷底。  第三处文字:当你立在平衡点时,你却发现这就 是终点。

 3.关联欠紧密

主要体现在第一处文字与第二处文字在语义 上的关联不紧密,尤其是第三处文字未能很 好地利用诸如“因此、原来、退回平衡点” 等词语去紧密承接第二处的文字。例如:  第一处文字: 当你走上平衡木后,发现上面向一边倒,以 为会向下其实是向上。第三处文字: 请保持在平衡点上,那就是我们的最高点。我们不能盲目地一直走,当找到平衡点时, 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最高峰。 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平衡,这样才能一直在 最高点。

 4.语言表达不准确考生答题中出现用词不当、比喻不当、 病句、错别字等,例如: 第一处文字:  人生就像平衡木。 路是多么的坚辛和曲折。  第三处文字:  当你到达平衡点而不再向前走时,你会 处于最高位很高兴。 发现最高点并不是最高点。 寻找到那正义的平衡。

 三、分析和预测

 广东自命题以来(2003——2014)语用题的 命题情况: ? 2003年:23.语段组合(把五个句子组合成语 意连贯的一段话) 24.整合句子(把四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 ) 25.仿写(仿照示例写提示语)  2004年:22.图文转换(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 写结论) 23.概括压缩(用不超过25字概括文段主旨

 2005年:21.概括压缩(用不超过20字概括语段 主要内容)  22.句式变换(长句改写为短句) 23.修辞仿写(比喻句)  2006年:19.概括压缩(提取主要信息,写四个 关键词语) ? 20.图文转换(流程图写话) 21.情境写话(写一段话以激发对四大名著 之一的阅读兴趣) ? 2007年:22.图文转换+修辞手法(围绕图形写 话,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