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补关键是调脾胃

 阿生记图书馆 2015-10-25
按照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秋天人们都习惯于通过进补,来弥补夏季酷暑损耗的养分,但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来说,进补之前必须先调脾胃,才能使进补发挥效果。并且还应根据胃寒、胃热、胃实、胃虚四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调理。
胃寒体质常因过食生冷或脘腹受凉所致,表现为胃脘冷痛、口淡无味、呕吐清水、舌质淡、苔白滑等症状。可采用药膳来温胃除寒,化湿健脾。参枣粥:海参2只、大枣10枚、大米250克,将海参发透后切片,与大枣、大米同煮粥,加盐调味食用,有温胃健脾、补肾养血、暖中祛寒之功效。
胃热体质多因过食辛辣食品,或情志抑郁化火,以致胃热偏盛,表现为胃脘部位灼热疼痛、反酸嘈杂、口臭、牙龈肿痛、舌红少津等症状。可通过练习健胃保健操,来增大氧气吸入量,清胃去火。?挺身直立,两脚慢慢打开与肩同宽,吸气,双手合掌举过头顶,头尽量后仰。?呼气,双手落下至腿旁,向下弯腰,双膝伸直不屈,手往下尽量滑动至脚踝处。?吸气,头自然下垂,尽量向两腿靠拢,保持一定时间。?呼气,慢慢抬起上身,双手由脚踝处向上滑动至胯部,头部向后仰至最大限度。?回复基本站立式。每日重复以上动作10次。
胃实体质常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积不化所致,表现为脘腹胀满、厌食、呕吐酸腐、大便不爽、舌质淡红等症状。可采用按摩点穴的方法来消食除胀。?转乾坤:双手相叠,放在肚脐上,先逆时针,从小到大摩脘腹30圈,然后再顺时针,从大到小摩动30圈。?荡胃腑:坐或卧位,用右手掌按置于中脘穴(脐上4寸) 上,先用掌根稍用力将胃脘向左推荡,然后再用五指将胃脘稍用力向右推荡,来回共做10次。?疏肋间:坐位,两手掌横置于两胁下,手指张开,指距与肋间隙等宽,先用右掌向左分推至胸骨,再用左掌向右分推至胸骨,由上而下,交替分推至脐水平线,重复10次。?理三焦:坐或卧位,两手指相交叉,横放在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两掌根按两乳内侧,自上而下,稍用力推到下腹处,共推20次。?按三里:双手食、中指相叠,按揉足三里穴(髌骨向下3寸,胫骨旁开1寸) 50次。
胃虚体质多因热病耗伤胃阴所致,表现为口唇干燥、饥不欲食、干呕、大便干燥等症状。可采用药茶疗法来养阴生津,理气健脾。白芍乌梅汤:将蒲公英15克、木香6克、白芍12克、红枣10枚、黄连6克、炙甘草6克、乌梅1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300毫升,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过滤,代茶频饮。 

中药汤方驱驱凉意暖暖胃,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组成的四物汤正是秋天滋阴补血的好选择。
四物汤本来就是很容易入口的中药汤方,家中老少接受度都高,可升级加入红枣、枸杞让汤更顺口;若再加入鸡肉或排骨一起熬煮,汤更甘甜,搭配白面线、氽烫青菜,就是养生又美味的一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一天中温差变化大。谚语说“补冬不如补霜降”,闽南也有谚语“一年补通通(意指全年都进补),不如补霜降”,可知秋补比冬补、甚至整年任何时节进补都重要,秋补先打好身体底子,比冬补事半功倍。
俗谚说,“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补得好格外重要。中医师建议,可多补充温热水分,吃有润燥滋阴效果的蔬果,如水梨、柿子、莲藕,可水润度好冬。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一天中温差变化大。中央气象局说,往年霜降时间点都出现在10月23日,今年时间点则落在24日凌晨1时46分41秒,比往年慢一些。
中医师吴明珠表示,节气寒露过后气温下降快,到了霜降就是接近冬天,温度会更往下跑,可能出现皮肤、嘴巴破、心脏、血管或痔疮等毛病,养生要从润燥、滋阴下手,多吃温热食物,不吃冰凉饮,也不要吃烧烤等重口味,要增加水分摄取。
中医的概念中,“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秋天润肺、润燥是希望从体内补充水分到肌肤,减少皮肤粗燥、干裂等状况,也可改善排便。吴明珠说,水梨、柿子、蜂蜜、莲藕、百合、山药等都有滋阴润燥的效果,秋季可补充实用。
时令的白萝卜也很适合秋季食用,但性凉,对气管不好的人会造成负担,吴明珠建议,白萝卜入汤很好吃,可加姜、牛肉、鸡肉、山药等一同炖煮,增加滋补效果又减少凉气。
至于心血管问题,吴明珠说,可多吃红色的食物,如山楂、柿子、蕃茄或洋葱炖汤,都是不错的滋补食材。
进入深秋,早晚气温变化大。早上出门应多添衣,注意保暖,尤其应注意足部保暖,“脚暖身体就暖”,凉鞋不宜再穿,夏天流行的露肚装也应该收进衣橱里。
吴明珠也提醒,膝关节遇到寒冷刺激,可能会酸痛加剧,有关节问题者应特别注意保暖,可使用暖暖包在需加强保暖的地方使用,如大椎穴、肚脐、关节等处。
离冬天只剩一个节气,一定要注意保暖,早起要添衣,出外要携带早晚可添加的外套。尤其要保护膝关节,膝关节遇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陈年疼痛又复发或加重,故在天冷时更要保暖足部。
霜降前后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时期,胃炎和胃溃疡容易复发,还可能出现新溃疡。由于天冷了,大家喜欢重口味的烧烤、麻辣锅等,其实这时节应该少吃烧烤、辛辣、冰冷等食物。秋补宜平补,太过易上火,要注意健脾养胃、养阴润燥,适合的食物有:牛肉、鸡肉、萝卜、玉米、栗子、秋梨、百合、蜂蜜、山药、莲藕等。

伴随秋天而来的秋燥总是令人口干舌燥,秋末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候,可多食粥及其他滋润的食物,宜选择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梨、苹果、白果、洋葱、萝卜等,都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秋季蔬果丰盛,华人都知道“药补不如食补”,吃当令食材对身体就是最好的,其中也蕴含上天的巧妙安排与恩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