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南端亚运点火台:凝聚亚运圣火传递的珍贵记忆……

 清泉Lee 2015-10-25


 

9月16日,在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第34届代表大会上,亚奥理事会宣布杭州成为2022年亚运会举办城市。作为唯一申办城市,杭州成为继北京和广州之后,中国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城市。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综合运动会,当时举国上下齐心办亚运的热潮让不少人记忆深刻。当时,亚运圣火兵分四路传递,西南线从三亚开始传递,留下了不少故事与回忆。



三亚亚运会点火台当年盛况(资料图片)


被遗忘的亚运南端点火台


在天涯海角景区内往西附近的角岭山顶上,一座矗立着的灰白建筑格外明显。天晴的时候,站在远处的山脚下眺望,你能清楚地看到它四周如长城墙般的造型。雨季过后,它又时而遮掩在疯长的山草植被中。对很多年轻的三亚人来说,或许这座建筑没有留下什么太多的印象。但在很多老一辈的三亚人心中,这座建筑却凝聚着人们对于25年前我国首届承办亚运会时圣火传递的珍贵记忆。


这座建筑就是当年著名的第十一届亚运的南端点火台,始建于1990年的4月8日。在全岛关切的瞩目下,城建部门日夜施工,点火台在102天后便竣工建成,一时间成为整座三亚市最新颖的标志性建筑。

  

远望亚运会点火台(资料图片)


在1990年8月3日,主体工程刚刚竣工的南端点火台才刚刚拆除脚手架,马上就成为了四方游客争相游览的对象。当时《海南日报》 的报道中写道:“尽管通往点火台的上山公路正在紧张施工中,点火台内部各厅、室的陈设也还没有布置好,但游客们‘涉沙过石’,争相登临,先睹为快。”


时隔多年,记者在天涯海角景区文化苑高级研究员宋爱军的带领下,再次沿着这条角岭上这条蜿蜒上山的老公路去寻觅这座建筑的遗迹。“这条上山的路,当时也是为了这个点火台的圣火传递修建的。”宋爱军说。


如今这条通往点火台的老山路依旧平整,两旁的绿茵旺盛,人烟稀少,多了些寂寥的意味。而在25年前,亚运会的圣火在山顶被点燃后,就是经由这条路传至更远更多的地方。来到了半山腰的位置时,却被一个新建的大门封了通往点火台的去路。据宋爱军介绍,现在的点火台荒废已久,几乎不会再有游客到上面游览了。无奈记者只能从当年的报道资料中了解这座标志建筑的历史。


据记载,当年的点火台的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分大台阶、圆柱、观赏大厅、点火装置4大部分。主体楼系是筒中筒结构,由外部的方筒和内部的圆筒组成。各层均有宽敞明亮的大厅。第一层为储存室,第二、三层内有旋楼梯,第三层外围是观赏平台,第四层顶部则是点火座盘。


走进点火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上方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南端点火台”十二个大字。在正门的两侧城墙上分别镶着吉祥物“盼盼”和当年亚运会的徽标。站在观赏大厅往外望,能看到整个天涯海角的全景,视野开阔。


在其四周,砌有50多个长方形的方块,整体看起来宛若长城上的烽火台。点火座盘是由当年的广东青年雕塑家潘奋所设计创作,不仅美观大方,还能抗风抗雨耐腐蚀。在正门两侧,是由38级石条铺设而成的台阶,附近配有花池盆景等装饰,既有中国古代烽火台的雄姿,又有当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三亚来说是较为新颖和气派的一大标志性建筑。


25年后,随着当年北京亚运会的落幕,这座当时在人们眼中气派新潮的标志性建筑却逐渐失去了最初的光辉色彩,慢慢地被人们遗忘在记忆中。


“天之涯、海之角”。虽然当年的这座亚运南端点火台风光不再,但是天涯海角作为人们口中的“最南端”一直深受圣火传递的青睐。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时,三亚作为第一个火炬开始传递的内陆城市,一时间也是众星云集。当时的天涯海角也被选作奥运圣火在三亚传递的终点站。在天涯石的见证下,人们完成了圣火的传递,还举办了“凤舞天涯”大型庆祝晚会,成龙、莫文蔚、王力宏等明星现场献唱,热闹非凡。沿途群众将通过万人竹竿舞、千人太极拳等形式为奥运火炬传递喝彩、欢呼庆祝。


如今的点火台大门紧闭。 胡茂君 乔亚楠 摄


首次承办亚运 举国上下齐心协力


亚运会的前身是远东运动会,原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1911年由菲律宾体育协会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中国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举行。远东运动会先后共举行了10届,1937年因日本侵华战争爆发而中止。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洲际国际竞赛。由于当时西亚、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运动水平还很低,因此,“远东运动会”就代表了整个亚洲的运动水平,被看作是后来“亚运会”前身,远东体育协会和远东运动会于1920年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


在前十届亚运会中,中国都未曾做过东道主,1983年的8月,北京向亚奥理事会提交申请,并于1984年9月28日在亚奥理事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中,以投票的方式成功取得承办第十一届亚运会的资格。


第十一届亚运会于1990年09月22日至10月07日在北京举办,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综合运动会,共举办27种运动308项比赛,另外棒球和软式网球两种示范赛。来自36个国家地区的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会员国,4655名选手参加北京亚运会,除伊拉克和约旦外,其余亚奥委会员国全部出席北京亚运会,使得比赛项目及参赛人员,都打破以往各届亚运会规模。


首次成功承办亚运会,让全国人民为之振奋,既是对体育知识与运动精神的普及,也让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申办充满了期待。而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还离不开全民的支持,由于当时国力有限,在亚运会场馆的修建上还存在不小的缺口,亚运彩票、举国捐款就是不少人的亚运记忆。据报道,当时全国上下捐款达2.7亿元,占全部投入的1/10,而参与亚运会的“义务服务人员”仅亚组委和共青团北京市委组织在册的就达20万人,全国范围内粗略估计约有40万人。


不仅如此,在《海南日报》当年的报纸上,专门开辟有亚运会专栏,每天刊登关于亚运会的小知识、亚运会宣传海报、亚运会倒计时以及点火台集资组电话。在专栏中最常见的就是关于民众对亚运会募捐的报道,如中国留美学生为亚运会捐款,在美国举行图片展览、电影、中国手工艺品展销、中国小吃品尝等活动,通过向参观者出售入场券和物品义卖的形式为北京亚运会筹集资金,而不少中国留学生还拿出自己的积蓄捐赠给亚运会筹备组。据了解,在当时三亚南端点火台的修建过程中,也有不少海南华侨、本地民众自发组织捐款、捐物,保证了点火台的修建资金。


而且为了迎接当时的亚运会,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亚运热潮,改善城市市容市貌、文艺汇演、亚运照片征集、猜谜比赛等各类“亚运”衍生活动层出不穷,连当时的某杂技团的演出广告上,都注明了“为庆祝亚运会开幕”而演出。为了迎接亚运火种的传递,海口、三亚等地还开展交通整治、全民卫生清理等工作。


此外,在当年的媒体报道中,最有趣的是一则海南铁路总公司的新闻。当时的西线铁路途径天涯海角点火台,为了方便旅客观光,海南铁路总公司在1990年8月10日至9月10日,在南端点火台设列车临时停靠点,专门停车3分钟,并在点火当日(8月23日)加开临时客车,方便市民现场观看圣火点燃的时刻。



圣火传递当天人们群情激奋 (资料图片)


三亚为亚运圣火西南传递首站


25年前的那次北京亚运会,是历史上我国第一次申办成功的亚运会。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娱乐不如今天的90年代,能够有这样一场举国盛世的大型圣火传递活动在三亚开启,足以成为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大事。随着亚运南端点火台的建设落成,整座小岛的人们都怀着兴奋的心情,无比期待着圣火点燃时刻的到来。


在1990年的8月7日,北京亚运会圣火的采集选择在西藏拉萨市以北100多公里的念青唐古拉山峰之下完成。白雪皑皑,草地如茵,年仅15岁的藏族小姑娘达娃央宗成为采集火种的第一人。在圣火点燃的第二天,被采集的火种就被空运到了北京。15天之后,这颗来自洁白雪山的火种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点燃出了更多的火炬,由飞机分别送往拉萨、乌鲁木齐、哈尔滨和三亚四个城市,并以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四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亚运之光”的火炬传递。


时间来到8月23日,那是个晴空万里的早晨,焦岭山头上人山人海。8点10分,全岛人民满心期待的圣火点燃时刻终于到来,随着熊熊燃烧的亚运圣火被点燃,五彩的气球腾空而起,千羽信鸽展翅高飞,《亚运之光》的乐曲响彻山头,激荡人心。据报道记载,为了让这一时刻显得更加的刻骨铭心,三亚市当时还联合了海口、乐东、昌江等6地的群众性信鸽协会一起协助帮忙,在点火台的上空一同放飞了2000只信鸽,让一股和平祥和的气息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


点燃的火炬最先在天涯海角景区传递。当火炬映入景区人群视线时,一时间人们情绪沸腾起来,成千上万的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群众摇旗呐喊、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沙滩上,来自各地的游客们纷纷举起手里的相机记录下这一珍贵的时刻。


而当火炬进入三亚市区时,整座城市都在用张灯结彩的热闹氛围来迎接亚运的圣光。伴随着20辆摩托车的护送,市民们倾城而出,排满5公里长的解放路。当火炬队伍跑上新风桥时,数千名少先队员身着节日的盛装,挥动着鲜花和彩旗欢呼呐喊。市政府前,锣鼓声声,舞龙舞狮翻腾跳跃,还有武术队方阵的表现。随后火炬经由大东海景区离开三亚,朝别的市县传递。


在整座海南岛,被点燃的火炬被分成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途径陵水、万宁、保亭、昌江、儋州等市县进行传递,一路上都受到了各地居民的热烈欢迎。一把小小的火炬,却如一道强烈的亮光,点燃了整座海岛人民的兴奋激情。25日上午9时,三路传播的圣火最终来到海口市人民广场汇合,至此亚运圣火在海南的传递成功结束。


这场轰轰烈烈的亚运圣火的传递途经了30个省、市和自治区,最终汇集到北京。整个火炬传递的行程约8万公里,参加活动的人数大约在1亿人左右。从祖国最南端发出的亚运圣火,不仅点燃了海岛人民的无限热情,也成为了北京亚运会中的一道独特记忆。




来源:三亚日报(记者 乔亚楠 胡茂君)

编辑:于静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