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都有一个苦恼,就是觉得孩子缺乏自信。为什么会有这种忧虑呢?远的不提,就拿学习来说,不自信的孩子看到稍微难些的题目特别容易自我设限,认为自己解答不了,开始寻求别人的帮助,或者干脆放弃了,更有甚者开始找各种理由证明自己不会。他们想方设法不让自己做出努力来改变不利的现状,这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而自信的孩子不怕困难,积极进取,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也能争取到更好的成绩,这样的孩子让人羡慕,那这自信究竟是怎么培养起来的呢? 1:被忽略的现象 不自信的表现有很多种。有的表现为:说话声音小,不敢说话,平时比较沉默,少和人交往;有的表现为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闪闪躲躲,既使与人说话都低着头;还有的表现为做任何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都是我们做家长的想要极力避免的一种现象。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生来不自信的孩子很少甚至没有,正是家长自己慢慢扼杀了孩子的自信。举个简单的例子:母子两人走在路上,孩子发现鞋带开了,要自己系起来。妈妈不答应,说孩子系的慢,没有她系的好看。妈妈说的是事实吗?是!但那是相对成人而言的,对孩子而言,他被否定了。如果后期这位妈妈一直不给孩子机会来系好自己的鞋带,那么在系鞋带这件事情上,孩子很难建立起来自信。这本来是件很小的事情,但类似的情景发生的多了,会把孩子的这种不自信的情绪泛化到方方面面,一个不自信的孩子就此诞生了,就这么简单。 类似的伤害孩子自信心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 比如说你总在孩子耳边唠叨的别人家的孩子; 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而你非要建议孩子穿白色衣服因为这更好看; 比如说孩子不喜欢吃芹菜你告诉孩子不吃芹菜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比如说孩子十多岁了想要试着自己洗袜子做做家务你告诉他他做不了;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 是不是觉得挺挺可怕的? 的确,没有谁统计的清楚,每个孩子从出生到独立要被否定多少次! 2:原因 那这一切怪父母吗?好像也不能。出于呵护孩子的本能,在孩子要求自己尝试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之所以会不假思索的加以拒绝,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还小,没有到自己做这个的时候。这种看似很有道理的逻辑背后,其实是非理性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传达给孩子的感觉是:你不行,你做这事还能力不够。父母作为成人,行为方式是比较固定的,经过这种细节的长期影响,孩子会形成不自信的反应机制。他们碰到任何事情,哪怕是能够做到的,也会表现出不自信。这时候父母再想去弥补,去改变孩子,使他重新获得自信,就要比一开始培养起来难多了。 3:另一个角度的例子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了,我不否定孩子,我对他提点高要求不就行了。其实不然。我曾经遇见过这样一个初一的孩子:他期中考试考了第二名,却闷闷不乐,一副失落的样子,待在我这里不想回家。我很纳闷,就和这个孩子聊了起来。聊到后来我才明白原因:他父母要求他必需考第一,其它名次都不会给他好脸色。而这次考试,他与第一名只差了2分。我又问到他以往没有拿到第一时他与第一名的差距,他说都在十分以内。这个例子有点极端,可让我印象深刻的见识到了一份不合理的预期对孩子的打击有多么的沉重。可以说世界上有很多职业,只有做父母这一职业是最无私且极少有恶意的。但也恰恰因为这份关爱,父母很容易在无意识之间把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期望、自己未曾做到的、自己的荣誉感等等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对于孩子未来的强烈预期又往往使我们忽略了考虑现在孩子承受的东西是否得当。就像我们都期望孩子是自信且充满活力的,但事实上它会受行为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感唤起等方面影响的,并不会轻易的获得。 (说完了不自信的分析,下面我们说说培养孩子自信的具体方法。我会从家庭、学校、日常行为三个方面来说,介绍每个方面之前,我都会先分享一下我在这方面的理念,我相信我们理念一致了,以众位家长的智慧会找出更多的方法的) 1:家庭方面 a:先说两个理念 第一是要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要培养家庭成员对自己孩子的信任。要想让你的孩子自信,你先得相信你的孩子是优秀的,至少在某个方面是优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自信是靠孩子对自我和自我能力水平的认识建立起来的,你不信孩子能够独立,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他拿什么去建立自信?没有实践体验,天上是掉不下来自信的。 第二是要尊重你的孩子。他是个独立的人,即使他的思想还未成熟。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虽小,但也渴望被尊重。最通俗的来说,你的尊重会让孩子获得存在感,有了存在感他才能慢慢自信的起来。比如说有的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是这样训斥孩子的:'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完了,你把孩子整个人都否定了,他哪来的自信呢? b:家长可以这样做 方法一:父母无条件的爱使孩子自信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对孩子的爱还是有条件的,比如说你要求孩子必须考全校前五名,比如说你要求孩子必须比你朋友的孩子优秀等等。告诉你的孩子,无论他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他,养育他直至他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当然过程中你会纠正他的一些你认为不合适的言行,但这些都不影响你对你他的爱。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对于孩子,尤其是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心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无条件的爱。因为他是父母的宝贝,不是因为他是什么'钢琴神童'或是'数学天才',或者他得到过什么奖。说实话,我相信在听我讲课的家长都能够做到无论什么条件不放弃的爱孩子,只不过,你的一些附加条件阻断了这种感情的传递。记住,是无条件的爱,但它绝不是纵容。 方法二:当孩子自告奋勇的要做某件事的时候,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而不是所有事情包办。你的帮助反而让孩子永远都无法在锻炼中建立自信,获得自信。比如说一个一直是家人帮助穿衣服的小孩要自己穿衣服,你就应该让他自己穿,哪怕花的时间长点,哪怕孩子穿错了。千万别说:'我不让你自己穿,你就不听,就爱逞能。'你可以说:'你已经长大了,是该学着自己穿衣服了',这比你的训斥意义更大。 方法三: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这一点特别关键。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赏识的,自己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有意义的,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的、自我肯定的感觉。孩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如果他经常被表扬,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家长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他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但赞美孩子也是有个度的,关键一点就是不要总说这些'你真棒'、'你是好孩子'的虚词,要到具体行为,比如说'今天你写作业的速度真快,好样的'。这样的赞美会让孩子更努力,千万别总夸孩子的天赋,只会适得其反。 方法四:对孩子有适度的期望。 你想你的孩子成为爱因斯坦、马云、还是周杰伦?你在孩子眼里地位是很高的,你说他能做到,他偏偏老做不到,他可不知道这是你的要求太过离奇,他只会觉得是自己没本事。他再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在父母那里他从来得不到表扬,从来不知道成功是什么滋味。所以,一个常考全班第一的孩子可能会长大成为一个非常没有自信的人,因为他爸妈说他'应该'能考全市第一。给孩子定一个合理的阶段性目标,让孩子去一次次体验成功的感觉,自信自然就来了。 2:学校方面 a:先说说理念 鼓励孩子积极向上,争取展示自我的机会。孩子身体好,多打会篮球耽误不了学习;孩子艺术天分高,参加点校园文艺活动也耽误不了学习。只要孩子在正常的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学校的那些活动耽误不了孩子,学校开了那么多年了,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时间安排,老师都聪明着呢,怎么可能做出耽误孩子学习的安排。但孩子在这方面的成就会让他获得强大的自信!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学校做个积极的人,不只是学习方面,像肯定他的学习成果一样去肯定他的其它成就,都是努力来的,分什么彼此呢? b:家长可以这样做 方法一:鼓励孩子劲量挑前面的位子坐 以你成人的经验,你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教学或教室的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方法二:练习正视别人 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在不特别擅长掩饰的孩子身上更明显。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到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视别人能够给自己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 方法三:鼓励孩子当众发言 大家都有一种感受,就是你无论如何都很难把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和自信联系起来。听过孩子上课的家长可能会有过这样的经验:老师提问,孩子举手时的情形相当的不一样。有的孩子是立刻举起来了,而且还举得老高;有的孩子是缓慢举起来的很正常的把手放在桌子上;还有的孩子是犹犹豫豫的举起来的,而且手还贴着脸的感觉。不用我说众位家长也知道这些孩子谁有自信、谁没信心了。但是,如果最后犹豫的这个孩子回答对了,老师随便鼓励一句非常好,那么老师提下个问题即使他只知道一部分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举起手来。你不用担心孩子当众发言受挫后会不敢再发言,放心,老师会不自觉的给积极孩子更多机会,他会越来越自信。 方法四:教孩子一个技巧:怯场时,不妨道出真情,即能平静下来 这是是研究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内观法。此法就是很冷静地观察自己内心的情况,而后毫无隐瞒地抖出观察结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自己很快平静下来,而且以其真诚的一面特别能够得到现场听众的善意,这种意外情况处理好了的情形,对孩子自信心的养成有很大的价值。 3:行为方面 a:先说说理念 就事论事,把孩子做出的事和孩子整个人格的好坏区分开来。接触了许多家长,我最怕听到的就是:'哎呀,这孩子就知道玩,拿他没救了,肯定没什么出息了'。我就奇怪了,有不爱玩的孩子吗?玩是孩子的天性,他没有平衡玩和学习好教教孩子就好了。没有做好某件事,是在这件事上的失败,不是整个人的失败。钱钟书数学成绩的差和文学成就的高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 b:家长可以这样做 方法一:容许失败。一些小的、不具有较大的失败对孩子自信心的成长也很关键。实际上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经历失败后的成功对孩子自信的建立更有效! 方法二: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作业有道题不会做。'你在外面一时不能辅导他,告诉他具体时间:'你先自己想想,等妈妈回到家给你讲解,好吗?'经常忽视孩子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方法三: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 如果孩子还小,就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游乐园',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他会有这是自己的决定的感觉,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方法四:孩子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 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方法五: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给爸爸倒杯水,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他不会真因为你的询问语气拒绝你的。 方法六:孩子获得的荣誉及证书选择合适的位置大大方方的展示出来,而不是收藏起来。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方法七: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孩子在堆积木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 方法八:孩子犯错误时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众指责。 避开会让孩子尴尬的人群,就孩子犯错的行为进行指导纠正,孩子犯了错误,要让他知道,父母不喜欢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教会孩子从容面对挫折,树立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