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洞房花烛 若新娘没“落红”便会遭毒打拷问-今日头条

 激扬文字 2015-10-25

古代洞房花烛  若新娘没“落红”便会遭毒打拷问

在中国历史上,对女子的贞洁向来非常重视,一方面,男子以占领女子的童贞作为一大乐事;另一方面,在男子们看来,女子失去童贞,不管是什么缘由,都是无法洗清的污点,永世不得翻身。而查验是否贞洁的方法,又是极不科学的,以初夜后是否「落红」来判断。

古代洞房花烛  若新娘没“落红”便会遭毒打拷问

古代文人常以花蕊来描述女性,比方《佛说机密相经》中就以「莲花部」来代表女性生殖器;又或者称「直捣花心」;落红有称「落英绚丽」,等等。古人关于「童身」有许多特殊迷信,认为和童男、童女交媾,就能驻顏养生。在许多朝代,宫廷选美有许多条件,比方年龄、身高、身体发育程度以及种族等等,但最主要的一个条件 是必需是处子。曾有博物馆展出了一个瓷印,上有「守珍印」几个字,是宋代州府选美送往宫廷时,证明某个女子贞洁的证据。

古代洞房花烛  若新娘没“落红”便会遭毒打拷问

在古代,常以初夜能否「见红」来查验新娘是否贞洁。丈夫在和新娘洞房花烛夜之后,要以染上血的手帕以示亲朋,标明所娶的是「黄花闺女」。比方清末的一首俗曲五更调《闹新居》里,写到半夜的「海棠枝上试新红」之后,新郎就喜滋滋地「验红」了:「半夜里明月来相照,奴恰似狂风吹折嫩柳腰。郎爱风骚掉臂奴幼年,忍痛怕羞随他来颠倒。弄出一点红,滴在白绫标,不怕羞丑拿到灯前照。新郎见了喜红,心中多欢跃,说奴是黄花女,喜笑在眉梢。」

古代洞房花烛  若新娘没“落红”便会遭毒打拷问

这种「见红」的手绢,不光新郎要看,连外头的来宾和男方的家长,都要讚赏不已地传看这块代表新娘纯真的手绢。如果新娘没有「落红」,那么其下场会非常悲哀的。比方《醒世姻缘传》中,就有这么一段情节,有个叫魏三封的人,娶了程大姐为妻,初夜不见红,就对她毒打拷问,然后押送她回家。

古代洞房花烛  若新娘没“落红”便会遭毒打拷问

开了街门,只见程大姐蓬头垢脑,上身穿着一条红裤,下身穿了一件青布衫,带上那块白绢,反绑了手。魏三封本人拿了根棍子,一步一下,打送到她门前,把她陪嫁的两个柜子,一张抽头桌,一个衣架、盆架之类,几件粗细衣裳,都堆放在大门口,魏三封在门前跳着,不住地毒骂。 这十足反响出封建时期的男子,非常自私的贞操观。事后,魏三封的所作所为,反而得到眾人的怜惜和讚扬,可见其扭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古代洞房花烛  若新娘没“落红”便会遭毒打拷问

清代《虫鸣漫录》纪录了这么一件事:有个老翁见到几个小女孩在田间玩耍,其中有个小女孩坐在锄柄上,下身流血了,流于锄柄。老翁在她们分手后,就把这个锄柄保管起来。过了五六年,这个小女孩出嫁了,初夜不见红,被疑为不贞,将被赶出家门,老翁持锄柄为证,才洗清了她的委屈。

古代洞房花烛  若新娘没“落红”便会遭毒打拷问

清代康熙年间有个叫蓝鼎元的文人,写了一本《女学》,此中写道:「 妇道从一而终,岂以生死改节?夫死不嫁,固其常也。不幸而遭蛮横之变,惟不足荣焉。若畏死贪生,至于失节,则名虽为人,实与禽兽无异矣!」他说的话,代表着封建统治者男子对于女性贞节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