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武林大会”特邀嘉宾王氏女科

 lin-lian 2015-10-25

更多中医高手绝学请戳蓝色字体 ??

小二导读

月经的“月”字,意指它“一月一行”、“月月如期,经常不变”。又叫“月信”,在日子上是很讲“信守”的,可是,现在大部分女孩子的月经却常常失约,而女孩子大多不以为然。这便是女性病高发的一个重要线索……今天,小二和大家分享田原老师和王氏女科的对话。


田原:你们特别关注月经的时间。

王氏女科:对。“经调则无病,不调则百病丛生”,女孩子的经期准了,经色、经量正常了,病就好了。这是个很关键的标志。

田原:女性的这个月经,一天都不能错吗?

王氏女科:那倒不是,关于月经周期,也不是一天都不能差。现代医学认为,在7天以内的前后波动都算是正常的,但在我们看来,差七八天太长了,差三五天还算是没问题的。差三到五天的,只不过是她的开放期不太规律。

  除了各人体质的差异,大规律还要看年纪,看她的生活内容,这是主调。

* 初潮期

  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最早出现的还不是月经,而是白带,说明子宫已经苏醒了,这是一个前奏,给女孩和做母亲的一个准备期,月经初潮随后就到来了。在初潮后的半年到一年里,很多女孩子对月经很是头疼,因为它的周期不太稳定,说来就来,有时三两天就干净了,有时候拖上十天才结束,经量的波动也就很大。这种不规律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

  如果饮食清淡有营养、睡觉充足,学习上没有太累的话,这现象是正常的,不用太担心。子宫刚发育,要用上半年多的时间和它的“邻家”磨合,调整好步伐,就像一个孩子刚学走路,步子不稳,甚至摔跤,都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用药物去干扰月经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月经会慢慢形成规律的。

  如果这孩子爱吃生的、冷的、辣的东西,学习太辛苦,作息不按时,会加重月经的失调,在上学的孩子当中,上学越累的孩子,她的月经就越容易失调。为什么学习累了以后月经就失调了?因为肾气发育还没有健全,肾主髓、主脑,主生育,生育就包括这个经水的问题了。她老是动用大脑,气血都往上边走,下面就不足了,西医说的是脑垂体功能失调,咱们中医讲脑是“诸阳之会”,那地方用得过多了,它自然就失调,身体也跟着失调,治疗的时候要考虑肾脏。还包括“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问题,谈起来就多了。

  总之,初潮期是女性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像怀孕、分娩和绝经一样,都是一个体质转折的路标,大家在怀孕、生子时很重视保胎、坐月子,但对初潮和绝经这两个时期重视不够,尤其是初潮,只知道说打这以后,女孩长成女人了,对她身体的根本性转变没有太多关注。

  初潮是女人生殖阶段的开端,身体还没完全适应,比较脆弱,初潮后两年,是长高的关键时期,两年以后就很少再长了,做母亲的要及时教孩子一些保护身体的方法,准备一些补养的食物。最基本的,在行经期要多休息,不要过度运动,别举重物。中学里给女学生设置了“例假”,不少孩子觉得不好意思,硬撑着上体育课,母亲要帮孩子打消顾虑。还要注意从里到外的保暖,不要喝冷水,不要吃冷食,更不要游泳,特别要注意脚底保暖,“寒从足下起”,穿好鞋袜,不要受寒着凉。经期里,学习不要太紧张。

初潮一年以后,如果月经还没有规律起来,就要找中医师进行调理了,最好不要单纯用西药,西药调经、调排卵以雌激素和孕激素为主,对于身体的成熟独立没有太大帮助。

在民间,主要是南方吧,还保留了不少食疗的小方法,用于孩子初潮后的调理。

蛋汤

「食材」水1杯(约280毫升)、红糖1汤匙(约15毫升)、鸡蛋 2只、米酒3汤匙

「做法」在中等大小的锅里倒入一杯水和红糖,用中高火煮开。水开后打入两个鸡蛋,再煮开。加米酒,关火。趁热盛出。

  注:如有冷感,或小腹不适,可加入3片黄姜或生姜与水同煮。

「功效」加强血液循环,滋补身体,使身体保持温暖。


糯米粥(4人份)

「食材」水6杯、黑糯米1杯、干桂圆1/2杯、红枣10枚、红糖2汤匙、生姜(切成1厘米厚的薄片)适量。

「做法」在大而沉的锅中加入6杯水、黑糯米、干桂圆和原蔗糖,用中高火煮开。把火关小,再炖两个小时,时而搅动一下。煮好的粥比较黏稠。盛到碗里,撒上姜片。

「功效」糯米旺肝,桂圆行气补血,红枣养血健脾。

乌鸡四物汤

「食材」乌鸡500g,当归10g,熟地10g,白芍10g,知母10g,地骨皮10g,食盐、料酒、葱、姜、味精适量。

  「做法」将乌鸡宰杀后去毛、内脏,剁去鸡爪,洗净;将药料放入鸡腹,加清水适量及佐料;先用武火烧沸,去泡沫,改文火炖至烂熟;服肉饮汤。

  「功效」补血调经,除烦退虚热。

参归补益汤

  「食材」母鸡1000g,人参15g,黄芪15g,当归15g,姜、料酒、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内脏,洗净,切成寸块;将药物装入小纱布袋并扎口;一并置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烧开,改用文火炖至烂熟。

  「功效」补益气血。

* 青年~中年期

  女孩子到了21岁以后,月经规律了,如果这段时间又提前来了,是“经水先期”,按照经量的多少,要分两种类型。

经量较多的,一般来说是血热,是实证,傅山先生的原话,这是“有余之病”,肾阴(水)肾阳(火)都很旺,说明气足血也足,这种情况如果只是持续一两个月,提前的日子在两三天里,不用治疗,这说明她身体里的经络很畅通,气血走得好,是件好事;如果持续了半年以上,就怕这火气会过于烘烤子宫的环境,影响怀孕,用清经散稍微清一下火热,经血就平静下来了。

清经散(请遵医嘱)

「方药」丹皮,地骨皮,白芍(酒炒),大熟地(九蒸),青蒿,白茯苓,黄柏(盐水浸炒)。

「服法」水煎服,连服二剂即可。  

  

如果月经先期但量比较少,就那么一点,是肾火旺,而肾水(经血)不足,达不成一种平衡。这个时候,一定不能用凉药来泄火,伤了阳气反而会增添其他疾病,只要专门把肾水补足就好,水足了,火气也就被敛住了,月经自然就正常了。方用两地汤。


两地汤(请遵医嘱)

「方药」大生地(酒炒),元参,白芍(酒炒),麦冬肉,地骨皮,阿胶。

「服法」水煎服,连服四剂即可。

和“经水先期”相反的是“经水后期”,这是体内有寒,产生了血瘀,阻滞了经血的及时汇合与及时泄洪。如果经水量正常,说明身体中血的“库存”还是充足的;经水量少,是气血不足了,脏腑自己都不够用,血海花了比平时更长的时间才“攒”够“一池水”,溢出来的也就没有多少。

   月经来得晚,又来得少,有的女孩子就特别着急,心想我吃点儿什么能把月经催来?如果是单纯的有寒有瘀,肾气充足,可以喝点姜枣红糖茶,温经散寒;如果是不足,硬是用催经的药,强行让月经来了,反倒不好,因为这是催来的血,是从脏腑那里“抢劫”来的好血,不是“满则溢”的余血,可能会进一步破坏身体的一种自保和自我平衡,这种情况需要较长时间的中药调理和生活调养。

  所以说,中药是个宝贝,但是呢,就像一杆好枪,能不能干好事,得看谁来使它,怎么使。上面这些方子,可以说是傅山先生一生研习中医所感悟到的精髓。但是呢,人的身体机能复杂,病也复杂。在这些方子的基础上,就要随体质,甚至随年龄进行一些用药的调整,和剂量的增减。这一点很重要。


(未完待续……更多请阅读《子宫好女人才好》系列图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