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不一定要好看

 文化馆馆馆 2015-10-26

我前一阵子建了个群,大家偶尔聊聊过去。也在天色将晚回住地时听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慢慢地,我越发觉得聊得彻底的大部分都是已成家、有小孩的那类人。大概是要等到年岁真的远离,才不愿意端着、去维持那些无以名状的动人模样。
L先生说第一次有人告诉他“你很有女人缘”时,他被这个论断扎扎实实地吓到了。
他说他生性怯弱,不爱热闹,长得还很一般。生活里,做个安静的男子,大前提若是不美,安静不安静几无影响。
他的故事是一些沉默的合集,像是一张张默片。
初中暗恋过一个谈钢琴的女孩子,清秀、有才艺,终没鼓起勇气有几多对白。
高中喜欢过一个成绩很好的女生,也没有什么交集。
后来那个女生高考不如意和他去了一所大学,大学分南北两个校区,两人分在一南一北。
到了后来他们终于有了一次聚餐的机会。她坐在L先生旁边。
起先开头的是她,她说:“你是L啊!”
他说他当时就觉得心跳加快了,在那个年纪暗恋的人一直都还记得你得是件多大的事情呐,那天他们两聊了一个多小时。
L先生强调他是个沉默的人,谈那么久却心里无比舒服真是印象深刻。
我问后来,他淡淡地回:“没有后来了啊。散了之后我也没有气力再去联系她。”
“大概是以为配不上人吧,不知道。”他又说。
L先生的青春是一路坚持不懈地暗恋,他说他从没有轰轰烈烈地爱过谁。
等到他讲完,略微有些歉疚地跟我说,我的故事平淡不好看。
我却在事后最先想起了这些默片,好像是一场春雨过后,没有人可以发觉那些竹笋、那些花、那些细小的草,何时忽然萌了芽,吐出了新绿、何等迅猛地成长。
平淡如水的那些人,更多的如同雨水,以一种别样的模样伴随着成长。
而了无声息里的那些,有时候,更具有生命力。
D小姐的故事则显得直接,夏天的热度一般没有太多过渡感受。
她说在她留学前,她父母总以为她会找一个外貌极佳,或是极有才华的人配她。
她算不上多好看,性格却是极好,恰到好处的温暖。
在电影里她的种种更像是那个陪着女主,帮她出谋划策,陪她肆无忌惮在青春上奔跑,然后看着女主幸福地如愿以偿,还是一副懂事模样的可人儿。
D小姐说,她毕业后一两年都没有伴,家里虽不催促,总归是一副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外人的模样。她也只好彪悍地静候在青春的尾巴上。
转折在于同一家单位的男同事忽然跳进了D小姐的故事里,他们住的楼离得很近。
工作偶有接触觉得人还不赖。交集不多。老家一南一北隔着大半个国土面积。
D小姐说她的爱情没有什么你情我浓,没有什么浪漫,非常直接。
某天那个男同事冷不防地跟她说希望和她住在一起。
她看了天色说,我们现在去放风筝,如果可以放上去,我们就试着在一起好了。
然后他们真的跑去煞有其事做这样的事情,像是一场寓意深刻的膜拜。
风筝飞上了天,他们随后也在了一起,直至结婚成家有了小孩。
她生小孩那会我去看她。
D小姐开玩笑说:“我最不希望孩子的鼻子像我老公了,这样会不会不够好看啊。”
那个男人温暖地回到:“不会啦,不好看又有什么关系,你看我不也不怎么好看,还不是可以娶到一个这么好看的老婆。”
众人都在狭长的医院病房里哈哈笑,这是现实,不是青春电视剧,没有前十几集铺垫要发生什么,以及慢慢让他发生。
他们如同在年纪里的大雨天,出门时候嗦地撑开了一把伞,就此踏进了雨中,本能而简单。
很多事情不见得有多么复杂,不是么?
学车的沉闷里。电台在放一档节目。
我常模仿他们的语气在群里说一些似似而非的话,他们的细语有时候也蛮好听,所以我在一些24小时便利店里听见店家干脆把背景音乐换成了广播,倒也不赖。
女主持人捏着嗓子分享着她一个朋友的故事,那天主持人和一个男士去喝下午茶。
结账的时候忽然遇见了一个气色出众的女子,男子立刻站起来,两人交换了名片,闲聊几句告了别,女主持人只觉得有故事,逼问他。
男主人公说是很老套的故事,无非是以前喜欢过她,只是年份有点多而已。
最先的几年是男闺蜜,纯情陪伴,不告白是因为害怕那样连朋友也可能做不了,他就沉静在其中的一些些暧昧里,以为这样就够他活着。
后来他还是抵不过年纪,询问结果以及可能,对方倒是觉得真的朋友就已是很好。
随后两人就渐渐越走越远,最终失去了关联。
主持人在末了说,细心观察之后她发觉对面那个气质出众的女人手里没有佩戴戒指,而这个外形出众的男人已为人夫,两人的交流充满了商业气息以及并不留恋的感觉。
随后广播里放了一支歌曲,陈奕迅的《好久不见》。
这样的故事倒真是很容易听见,不够吸人眼球,备胎也是生活里的一类常见人,他们的惯用技能就是等。我改了一句某电影的宣传语:等对了是爱情,等错了是青春。
至于见面,我觉得真有不少人期待重逢,大部分时候无非是想告诉对方,如今没有你我倒也过的很好。希望对方过得好已是稀缺念想。
不管哪一种,似乎都有一种落红化作泥的感觉。
忘记在是在哪里看见了一段文字,作者感叹了很多种青春和爱恋,我唯一记得他说,浓烈是青春,电影里的那些配角也是他们各自青春里的主角。
如今的青春电影各种层出不穷,他们的桥段里,非要出现小三、堕胎、打架、狂奔、歇斯底里、一堆放置酒瓶的画面等桥段,好像青春里一定得是容得了这些才算圆满。
而更多的时候,青春是看着极少数人或是电视、小说里的主人公激烈地散发着略有叛逆的冲动,而后循规蹈矩地接受自己的过程。
更多真实的场景里,青春的脸庞,都并非电影画报里那些类型化的脸。
我也会觉得青春电影里时常出现的阳光打在树上发成出模糊光晕的模样很好看,我还是觉得那个无声默片的故事像是收到的一张许久年前寄来的明信片般亲切,我依旧会听见更多常见的人常见的回忆,故事似乎不够好看。但谁说青春里的这些人那些事情一定要多么好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