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万张老照片,带你感受10年间淮安城的人情冷暖……

 zzm1008图书馆 2015-10-26

3万张老照片,带你感受10年间淮安城的人情冷暖……

2015-09-16 淮海晚报

一张照片可以记录一个瞬间,可以讲述一段历史,而3万张照片,10多年的积累则足以拼凑出一座城市发展的轨迹。淮安华能电厂一名普通的职工蒋宁在10多年的时间里,满怀着对淮安这座城市的深情,用镜头记录着淮安的城市变迁与人情冷暖,并从3万多张照片中精选了174张图片,在今年的8月整理出了一本摄影集《这座城》。


《这座城》



烟波里



琴师



雨后



看报



新村



杂货店老板



夜巷

“摄影”如影随形

“与摄影的缘分,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在那个年代,大家的工资都不多,一个月也就大几百元。而一台卡片机的价格却要价3000元,当时真的是咬着牙,跺着脚才买下了第一台相机。”蒋宁笑着说,卡片机身价这么高,当时就觉着要把它给用好了,所以,出去游玩时,那肯定是要随身携带。


蒋宁


久而久之,从只是单纯的“摆弄”相机,变成了一种“兴趣”,慢慢的它就成了生活的“必须”。蒋宁说,拍照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会在不经意间不断提醒你:今天该带上相机出去转转了。


候场


“在这十多年的拍摄间,绝大部分我都是在扮演一个旁观者,在一边默默的记录。”蒋宁说,只要闲暇,他就会在城市之中游走,所拍摄的人与物,都没有经过刻意设计,是最真实的一面。拍摄时,一般被拍摄者并不知情,最真实最自然才是真正的寻常生活。“如果一旦提醒,整个画面的气质与氛围就会变得不同。”


抽烟斗的老人


相机对于蒋宁是什么?他形象的比喻为“手枪”。为了携带方便,蒋宁通常把卡片机放在腰间。“在路上,不经意发现有景象特别适合拍摄时,我就会立刻从腰间掏出相机。”蒋宁说,这个动作特别像是在掏一把手枪。


民工的孩子


“拍摄到那种稍纵即逝的图片,就像抓捕到随时可能溜走的嫌疑犯一样。那种满足感,会让自己特别的有成就感,有喜悦的感受。这种体会,是其他任何事物都不曾带来的。”“这些年不是我在坚持摄影,而是摄影在无声的陪伴着我。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依旧……”蒋宁如是说。

小角度大延伸

蒋宁一直有将自己拍摄的图片传到淮安本地一些网站,与摄影爱好者们分享的习惯。“传的图片多了,日子久了,我也拥有了一批兴趣相投的‘粉丝’。”蒋宁自豪地说,有时一有图片上传,就会迅速拥有上千的点击量,有些人还会给他留下很多鼓励的话语,这些都让他的体会到了一种“甜丝丝”的味道。


书店


“有这么多朋友支持,其实并不是说图片的质量有多高,画面呈现得有多美,这么多人关注,只是因为都是土生土长的淮安人,这些图片都是他们身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些就足以引起大家的共鸣。”


买菠菜么


但是,拍摄有时也会带着些酸楚的滋味。2007年的深冬,蒋宁无意中来到了洪泽县一处渔民小学,拍摄了一张名为“洗脚”的图片。


洗脚


“那是一座民营的渔民小学,深冬的淮安真是冷的刺骨,寻常的家庭都会用热水泡脚的方法来驱赶寒冷。而这所小学里渔民的孩子尽管也在洗脚,却是7个孩子共用一个大脚盆,里面的水也只是温温的,7双小脚丫在水里揉搓,但完全没有温暖的感觉。”蒋宁告诉记者,当时的那所小学条件非常艰苦,孩子都是渔民家的。当他在拍摄时,鼻尖有一丝酸楚,对孩子们充满了心疼。


“回来后,我将这组图片传到网上,没多久就受到了很多市民的关注,不少人自愿前去探望,送钱送物。目前,这所小学在众多热心市民与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条件改善了很多,也从民营小学变成了公办。这组图片角度很小,但反响很大,我也从中感受到了淮安城市里浓浓的人情味。”说到这,蒋宁原本有些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


淮海晚报记者:戴庆苏

编辑:胡适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