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吟诵着苏东坡的诗,不知不觉春已来到。 春天到了,淮安改变了颜色,小城焕发了青春。早晨起床,开门,门外小雨霏霏,新雨初来之时,花草沾湿了衣裳。 走出家门,早茶社早已开门营业,热气腾腾的锅炉,传来一阵阵香味。早茶社里什么都有,小笼汤包、清蒸水饺、豆花汤、八宝粥、手磨豆浆、胡椒辣汤,还有加了香菜和虾皮的豆腐脑。上班族急匆匆地点几样小吃,大快朵颐,十块钱可以吃一顿丰富的早餐,临走之时,老板客客气气地说一声“您慢走,下次再来”。在淮安,早晨的空气就是这样充满了关怀。 行人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赶着上学的学生冒着雨挤着公交车。 菜市场里嘈嘈杂杂,人声鼎沸,新上市的大青鱼、大黑鱼、黄鳝吸引了许多顾客前来围观、购买。卖牛羊肉的小贩子大声吆喝:“刚宰的黄牛肉,六十块钱一斤。”用卡车从乡村运到城里来的蔬菜,叶子上还带着露水。新鲜的青菜、萝卜、豆角、黄瓜,就像水洗过一般。刚从果园里采摘的大苹果、红草莓,从外地进口的樱桃、芒果,黏住了小朋友们的脚后跟,芳香的气味拽住了大人的衣角。 公园里的桃树仿佛穿上了新装,像十几岁的少女。枝条上抽出嫩芽儿,枝干变绿了,麻雀、喜鹊争相飞进草丛里啄草籽吃。杏花和梨花,好像身穿羽衣的仙女,白莹莹地开放在枝头。 春天的雨水来了,就标志着过了清明,“清明谷雨”正是农忙的大好时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拖拉机的“突突”声传到了天边,劳动的歌谣唱遍了大地,温暖了四方。 我提起笔来,在纸上用笔为美丽的小城淮安写一篇小品文,欢呼春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