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愚弄至死

 pyszgwww 2015-10-27

       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得意时儒家,失意时道家,绝望时佛家》的文章,我很反对,觉得中国的文人很没希望,对自己对国家都很不负责任。


    儒家是主张入世的,子贡问孔子:“有美玉于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者而沽诸?”孔子心急地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以美玉喻己,渴求任用赏识,入世的迫切之气扑面而来。从社会发展、治国施政的角度出发,这对统治者选才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明君贤才之世,这是非常理想的社会状态,可中国知识分子不总是那么幸运,要么是明君缺贤才,要么是贤才无明君,这种尴尬使得朝代更迭、历史跌宕起伏。于是乎,赶上的人春风得意,错过的人归隐山林,倒霉的人怨声载道,所以才会有开头读到的那个题目。
      对儒家作为统治者的思想,一直想不明白,此时突然觉得这个说法太对了,儒家文化是主张为君所用的,出世嘛,“学而优则仕”,有才能不出去做官,不去光宗耀祖你干嘛?但是君主是不希望有人反对他的,君可以混蛋,臣不可叛乱,说白了,就是君无论好坏你都得听他的,否则滚蛋,再否则就杀了你,而君什么时候都是没错的。这就是后来的混蛋演绎出来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其时,这已经偏离了孔子的思想了,愚忠并不是儒家的本意,这从早期的文献里可以看到。但是儒家的思想里也从来没有造反这个词。
      统治者不主张平等,等级是天生的,皇帝不是人生的,那叫“天子”! 就是说他长个人样,其实不是人,是那种像蛇一样,头上长角,身上长爪,布满鳞甲的“龙”,生来就是做皇帝的。这样说的意思很明白,让芸芸众生别存妄想,也是皇帝们允许儒道佛三教育机构并存的原因,有利于统治,这毫无疑问。你要是有才并且高兴呢,就出来给我做事,要是不高兴呢,自己找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发发牢骚,别碍事,实在想不明白生气,青灯古刹里敲个木头疙瘩读读经书,别挑事。所以,陈胜吴广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天下的人都惊愕地张大嘴,不知道说什么好。我认为,陈胜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他把王侯将相们打回了原形:皇帝将相他妈的也是人,而且有的长得还不如我们好看,也不如我们有才!

       皇帝是被打回原形了,但是在官场,文人却并没有摆脱奴气,除去在山水边自己玩的和那些敲疙瘩的人外,说中国的文人高度自卑不知道有人信不?中国的文人从来就没有站直过,卑躬屈膝是常态,以至于现在也站不直。鲁迅把中国分成两个时代,一个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有人把这当成一个笑话,但不知,鲁迅当时是咬牙切齿地说出来的。大多数人希望找个主子,能找个好单位跟个好领导,多发点工资资金,一生幸矣,而且只要自己幸了,他人幸不幸都不管了,有的人还幸灾乐祸。按照鲁迅的说法,中国人做官是从奴才到小奴才再到大奴才的升迁过程,都要按主子的想法去做,和主子的想法不一样,或有自己做主子想法的都是大逆不道。
       但我觉得,人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的,尤其是中国的文人,有有自己想法的一群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才是对自己负责。我一直这样认为,人生不能让别人来安排,必须有自己的追求,不管别人是否理解,因为你首先是为自己活着。我们既不委屈自己,也不讨好别人,这样才算是活得对。自己活对了,自己幸福的能力有余,就不妨把大众的幸福作为己任,幸福自己也幸福别人,这也是人尽其才,于国于民族有益。遭到不公正时不要放弃争,如果争不到,不要放弃斗,如果斗不赢,不要放弃活,活着就有机会!对手是很希望你一边玩去,或者颂经念佛的,但如果你不高兴,为什么要让他高兴呢?
       如果文人们有了这种骨气,过去那些做皇帝的人就不会那么心安理得,不会那么肆无忌惮,不会那么不思进取。或许历史上,就不只几个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了,是因为人们太奴才,皇帝才会太得意。体制是人制定的,也是人可以打破的,没有破立就没有进步,没有更替就没有发展,从秦以前的分封制,到秦统一后的郡县制就是好的例证。而传统的儒家文化,尤其是后世奴才们演绎的儒家文化,是真正的愚民,是制造奴才的真正帮凶。
      历史已经风化成灰,今天的教育更要让孩子有不甘于奴才的骨气,孩子的人生、国家的未来才会真正有希望。从负责的角度讲,我们绝不能告诉孩子:听我的就让你高兴,不听就一边玩去,有怨气就自己去心死!那我们就真正死了,民族也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