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

 东夷人士99999 2015-10-27

伏羲故里在山东   
   —— 韩广峰   
  伏羲先是传说中的上古部落首领,至战、汉方载入史籍。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从黄帝叙起,不为伏羲作传,然历代公认,伏羲确有其人。东汉班固《汉书》突破《史记》局限,将上古帝王从黄帝推至伏羲。《汉书·古今人表》首叙伏羲,次列炎黄,以伏羲为历史源头,正本清源。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言伏羲“继天为王”、“作八卦”“造书契”、“制嫁娶之礼”等,居功甚伟。伏羲是中华民族比炎黄更早的人文始祖,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肇始于伏羲。然而,这位伟大始祖出生地、发迹地却是一个迷。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对此也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有甘肃说、陕西说、河南说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伏羲故里应是山东。清代王子襄《泗志钩沉》、近代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力主是说。   
   伏羲其人   
  伏羲,各类典籍中又作伏牺、伏戏、包羲、庖羲、庖栖、炮牺、宓戏、泰帝、太昊、太嗥、春皇、木皇,等等。   
  伏羲,风姓,其后世九夷中的风夷与伏羲有着非常直接的传承关系,风夷在夷人部落中居于首要地位,因而伏羲又是所有夷人中想象中的祖先。伏羲之所以有这么多称谓,主要是由于上古没有文字,先民事迹多赖后人口耳相传,出现转音。后来见诸文字,按音署字,便出现不同称谓。伏栖、伏戏、包羲、庖羲、庖栖、炮栖、宓戏等均属音同音近相代,泰帝、太昊、太嗥三称谓是说伏羲是泰山附近的部落首领,而春皇、木皇则指伏羲氏出自东方。因为五行之说,东方属春、属木。《易系辞传》:“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也。”《释文》:包,本作庖。郑玄云:取也。又作伏。牺,郑云:鸟兽全具曰牺,又作戏。伏者,服也;戏,化也。”《白虎通义》:“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羲始制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戏也。”汉刘歆《世经》:“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栖氏。”《拾遗记》:“以木德称王,故曰春皇。其明睿照于八区,为之太昊。昊者,明也,位居东方,以含养蠢化,叶于木德,其音附角,号曰木皇。”实际上远古人类没有那么复杂,学问知识也不像后世学者高深。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独辟奚径,认为伏是氏族名号,出自于风姓,伏、包、虑、庖四字均出自风;羲,雄也,皇也,推尊之呼号也。伏羲,尤言伏氏之雄,呼羲呼雄当为一事。为伏羲研究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伏羲的发明创造   
   先古“帝王”只所以能成为“帝王”,或阐明事理,或有所发明,造福人群,裨益人类。伏羲发明事物很多,可以说是“大发明家”。对此,嘉祥武梁祠汉画石刻《远古帝王图》作出了历史性概括:伏羲仓精,神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众多的历史书籍也都作了不同的记述。   
  始制律历:《路史》注引《历书序》:“伏羲推策作甲子。”又引《随志》:“古时庖栖立周天历度。”《春秋内事》:“伏羲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爻应气。”《广博物志》引《物原》:伏羲初置元日。”《三坟》:“伏羲命臣潜龙氏作甲历。”   
  始作八卦:《史记·太史公自序》:“伏羲性纯厚,作易、八卦。”《易·系辞下》:“伏羲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尸子》:“伏羲始画八卦,别八节,而化天下。”  
  始治天下:《史记》:“泰帝兴,神鼎一。”《易坤灵图》:“伏羲立九部,而民易理。”《始学篇》:“人皇九头(首领),兄弟各三百岁,依山川土地之势,裁度为九州,各居一方。   
  始驯家禽:“《路史》伏羲豢养牺牲,服牛乘马,革鞭皮蒙,引重致远,以利天下。”《尸子·君治》:“宓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抱朴子》:“太昊师蜘蛛而结网。”《易·系辞下》:“作结绳为网罟,以佃以渔。”《汉书》:“伏羲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潜夫论》:“结绳为网以渔。”《古书考》:“伏羲氏作网。”实际上,根据现代考古发现,人类训养家畜、家禽的时间要远远早于伏羲时代。   
  始定婚姻:《白虎通》:“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伏羲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陆贾《新语》:“民始知有父子之道,夫妇之亲,长幼之序。”《古史考》:“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盖之前人民群聚群婚,伏羲定夫妇之道,变群婚为对偶婚。定婚姻一事,也有说是女娲氏,无论何人都是伏羲一族。   
  始造书契:《拾遗记》:“蛇身之神,即羲皇也……于时未有书契,观天为图,矩坦取法,视五星之文,分晷景之度,使鬼神以致群祠,审地势而定川岳。”《三坟》:伏羲“命臣飞龙氏造六书。”即利用象形、假借、指事、会意、转注、谐声六种方法创造文字。现代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已有多种刻划符号。   
  始兴医药:《帝王世纪》:“伏羲尝药百味,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孔从子·连丛子下》:“伏羲始尝草木可食者,一日而遇七下毒,然后五谷乃形。”   
  始制衣服:《皇图要览》:“伏羲化蚕。”《路史》注引《白氏六贴》:“伏羲作布。”老子《文字精诚篇》曰:“虑牺氏之王天下,枕石寝绳,杀秋约冬,”约就是结,杀秋约冬就是秋割葛麻之属,冬则为绳为布     始制乐器:《拾遗记》:伏羲“丝桑为瑟,均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世本》:“伏羲作琴瑟。”《史记·封禅书》:“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始制音乐:《辨乐论》:“昔伏羲以时生利,教民畋猎,天下归之,时则为网罟之歌。……伏羲渔猎,故歌网罟。”  
   伏羲故里在宁阳东部、泗水北部   
   伏羲的称谓虽多,但分析不外两类:一类是伏羲、伏戏、伏牺,包牺、炮牺、庖牺、宓羲、宓戏、虑牺等。为转音署字造成的。二是春皇、木皇、泰帝、太昊、太嗥,均属于因事立称。虽然称谓不同,但却带来远古的大量信息。如春皇、木皇,说明伏羲出自东方。《帝王世纪》:“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太即古泰字,泰帝、太昊、太嗥三称明显带有泰山之信息,泰山又在东方,伏羲之故里应泰山一带寻求。  
  泰山之南,为泰安(原泰安县)、宁阳、泗水、曲阜等,东为莱芜、新泰,西为肥城,以上各地均有伏羲遗迹。然以地名(山名、水名)、封禅地、城名、氏族后裔名证之,伏羲故里当在宁阳东部,泗水北部。   
  先说地名。宁阳有伏山,有东疏镇、西疏村,疏字有多个署法,过去有一段时间署述,明代《兖州府志》署蜀,在往西的汶上县有蜀湖,这些疏、述、蜀当是伏羲之伏的不同署法,当地人读若“府”。泗水也有伏山,有陪尾山,当地人也叫伏尾人,是泉林泉喷涌之地。往东平邑有伏首山。据查山东有伏羲庙的县区不少于七个,如宁阳、泗水、微县、山亭、峄城、邹城、鄄城等;有伏(凫)山(湖)的县区不少于六个,如宁阳、泗水、平邑、邹城、山亭、汶上等;以伏(疏、蜀)名村的至少有两个县区,如宁阳、山亭等。宁阳有华丰镇,丰即风字别署,华丰,应是华胥族风姓的聚居地。泗水有风后岭,也叫丰厚岭。泗水还有华胥山,现在叫黄山寨,下有华渚,现为华村水库。伏羲母华胥,实际上应称华胥族女,风姓。《春秋世谱》说:“华胥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路史·太昊记》:“伏羲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匿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诠之,意有所动,固生伏羲。”《诗含神雾》、《孝经钩命诀》及《帝王世纪》均有是说,虽荒诞不经,但地名人名应为不伪。查华胥、华渚全国各有三处,但居东方者只此一处,其他二处皆由华胥族迁徙后族迁名随形成的。如英国一到香港后,将香港湾命名为维多利港湾。俄罗斯人侵占库页岛、海参崴后更名为萨哈林岛、符拉迪沃斯托克一个道理。更何况远古时净些无名山无名水。华胥履大迹的传说在当地流传甚广,所履大迹在南华胥村的神仙府沟。华村水库之南还有伏羲山一座,上遗留有元代延祐五年重修伏羲庙石牌一通,可见此处伏羲庙的历史多么悠久。   
  再说封国、后裔。西周分封列国,伏羲的山东后裔有四国列封,即:任,在济宁附近;宿,在东平县宿城村,后迁至江苏宿迁;须句,在梁山县寿张集;颛臾,在平邑县城北。这些封国都在曲阜、泗水、宁阳周边,并没有封到伏羲发韧的核心区域,那是因为曲阜、泗水、宁阳等县、市作为少昊之墟,封给了文王之弟周公旦,封国就是鲁国。实际上少昊之墟,就是太昊发迹的核心区域。有周王室核心成员与封,伏羲的后裔也只能封到周边。鲁国公室是周王宝的近亲,但其治下鲁国的人民确不乏伏羲后人。宁阳县至今尚有伏羲庙一座,所在村庄多傅姓;泗水风后岭上,残存风后庙遗迹。丰虽不是大姓,但在宁阳、泗水、平邑一带确有不少丰姓居民。当然西周分封列国时,甘肃也有一枝伏羲后裔叫密须的列封,那是伏羲后裔西迁的一枝。这也是伏羲故里有宁夏说的原因。   
  三说封禅。《史记·封禅书》:“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然后管仲列举他所知道十二家,都是封泰山,禅云云、亭亭、社首。之后《史记·封禅书》又记载:秦始皇、汉武帝均是封泰山、禅梁父。封禅是古代的大事,易姓而王,都要告天祭地。《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怎么封禅?《史记·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祭告上天封泰山好理解,泰山乃东方大山,众岳归宗、五岳独尊。祭地为什么要禅梁父(云云、亭亭、社首)?天下的小山多矣,为什么其他都不禅,只禅梁父(云云、亭亭、社首)?只能说梁父(云云、亭亭、社首)是家乡的小山,祭地就要祭家乡的土地,故无怀氏、伏羲氏,以及古代诸氏都会自然而然的在泰山报天之功后,在家乡的小山报地之功,以至后来远处发迹的帝王不明就里,也都延续禅梁父的传统。查梁父在宁阳县华丰镇汶河南岸,现有村庄叫南梁父村,当然,汶河北岸还有东良父村、西良父村。社首也在宁阳县,《史记·集解》晋钓曰:“在钜平南十三里。”钜平故城在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社首在其南十三里,应在宁阳境,然不可考。云云、亭亭一事也,在与汶河一河之隔的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现在叫云亭山。   
  四是伏羲氏族以“成”名地,宁阳古代有“成”。  
  《帝王世纪》:“伏羲生于成纪。《遁甲开山图》:伏羲生成起。起、纪通用。成纪在甘肃省秦安县北,为我国西部,伏羲不可能在此出生。有此传说的原因是伏羲族开疆至此,是其族人密须部族的聚居之地,后裔祭祀先祖,遗迹传说,年久失真。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这个伏羲族聚居地名“成”。   
  又伏羲生于雷泽。雷泽全国有多处,山东泗水有,菏泽有,山西有,河南有,陕西有,这里记载的雷泽在成阳,为山东濮县,也就是现在的鄄城县。《水经注》:“雷泽在城阳故城西北,昔华胥履大迹处。”城阳,也就是成场,是成地之人迁徙之后的居住地。因为有此记载,所以也有伏羲故里菏泽说。但是要考证一个上古之人的故里,必须综合去考虑,不能仅靠一个地名、一些记载来确定。菏泽有雷泽,却无华渚,更不在伏羲文化所属的大汶口文化核心区域,而且是低洼区。这个记载只能说明伏羲后裔的一枝迁徙到这个地方,以“成”名地,用它来说伏羲出生于此缺乏更加有力的佐证。王献唐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认为菏泽说是不可能的。   
  第三,据传伏羲胞妹女娲居于承匡山。承匡山在济宁市微山县双城镇,现在叫凤凰山,承即成也。  
  第四,太昊都陈,陈在现在开封附近。陈也是成。为其音转。   
  有很多的例子都说明伏羲氏族以“成”名地。  
  “成”是什么?“成”就是“城”的原字,即城也。上古时期,人们为防御故筑墙为垣,内中居之。防御什么,野兽、其他部落氏族的侵扰,都是可能的。西安附近半坡氏族挖沟为御,伏羲氏族却是筑墙为御,城之初文为成,后来因为古“成”多土筑,故又以土为城。“成”之本意为盛,因“成”中居住人多,故为盛。《说文解字》就说“城以盛民也。”   
  由以上可以看出,我们古代最早出现的“城”也是伏羲族发明和命名的。“成”是人类构建的城垣的名称,久而久之成了地名,成为伏羲族的地望。   
  泰山区域有“成”吗?有。在宁阳县东庄乡的西界,与华丰镇比邻。此处有古遗址一处,叫“郕城遗址”,距泗水华胥山(黄山)三十多公里,距梁父村三公里,距大汶口遗址中心的堡头村十公里。此城春秋时仍名“成”。《左传》昭七年,“晋人来治杞田,季孙将以成与之。”《春秋》襄十六年,“齐侯伐我北鄙,围成是也。”又为孟氏采邑。汉代称为盛乡。不知“成”何时加邑,变为郕。大概春秋时人们见当时所有“城”都有名,而“成”虽为城,却无名,便把“成”作为地名,加邑变成 “郕”,“成”便成了“郕城”。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成”作为“城”的原始之处。也就是伏羲时代人们从这里开始创造了一件伟大的工程构建物——城,命名为“成”。于是,为了区别此“成”,后来再造之城都以地名命之,如宁阳之内的刚父城、梁父城(禅梁父处也建有城)。而“成”从伏羲至春秋时代都只为“成”,这当中可能屡毁屡建,其名不变——这里作为中国城的发源地、命名地可见端倪。   
  这也是伏羲族的以“成”名地的由来。伏羲族为纪念自己伟大的创造,在这里建“成”,到那里就以“成”名地,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地名、地望。   
  五是泰山作为古人类的播迁原点,已深化在历代先民的灵魂深处。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魂归泰山”之说,久而久之,泰山便成了地府的所在地。我们都知道,传说中人死之后灵魂都要到阴曹地府,地府和人间的分野就是“奈何桥”,而泰山市里确有一条河叫“奈河”。从奈河也可佐证泰山便是地府所在地,也就是要魂归泰山。为什么要魂归泰山?因为泰山是他们的老家乡,他们生前播迁到各地,死后不能归葬桑梓,只能魂归。因为泰山是他们迁徙的起点,就同明代移民记忆中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一样,是灵魂记忆深处的一个符号,辈辈相传,永不忘记。后来伏羲族人越迁越远,感到可能灵魂也找不回来了,又在迁徙的某个结点,新建地府,前有奈河桥——这个地方叫“丰都”,这应该就是丰都鬼城的由来。而“丰”为“风”音,“风”是伏羲之姓。由此可见连“丰都”也是伏羲氏族之人所建。   
  以上从地名、山名、水名、封国、祭祀、封禅、母族、传说可以看出,伏羲的出生地在泗水,事业发迹之地汶河、泗河流域的宁阳东部、泗水北部——这里也可以叫山东的“两河”流域。   
  伏羲族系   
   伏羲时代绵远,其族系是否可考?综观众多古籍,虽不确切,但也有蛛丝马迹可寻:   
  一是“三皇”说。古称三皇:一曰天皇,二曰人皇,三曰地皇。关于三皇有多种版本:一为司马贞《索隐》、《三皇本纪》说:三皇为庖犠,女娲、神农;一为《尚书大传》、《礼含文嘉》说:三皇为燧人、伏羲、神农;一为《白虎通》说:三皇者,谓伏羲、神农、燧人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潜夫论》:“世传三皇,多以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   
  燧人氏:古书记载无多,只说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   
  女娲氏: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女部落首领。《帝王世纪》:“女娲氏亦风性,承庖牺制度。一号女希,是为女皇。”《史记·补三皇本纪》司马贞《索隐》:“女娲氏亦风姓,蛇首人身,代宓牺立,号曰女希。”希牺同音,署字不同,女希也就是女羲,女雄的意思,雄皇一事,故为女皇。女娲为伏羲之妹,《风俗通》曰:“女娲伏羲之妹。”女娲氏对人类贡献也良多:如婚姻制度,有说女娲氏立。如治水,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实际上在大禹治水之前,尚有多人领导治水。洪水之始,可能始于伏羲时代,可能与西方的诺亚方舟大洪水处于同一时期,《淮南子》:“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洪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大概的意思就是当时洪水为灾,女娲氏曾治水:炼五色石补天,也就是用各色石头作石坝;芦灰止水,也就是以土灰作土坝。当时治水是有效果的。于是《淮南子》又说:“冀州平。”河北人民为纪念这位圣母的功德,在邯郸为女娲氏作祠。   
  祝融氏,史书记载更少,只有其后裔的记载,谓黄帝时有火正为祝融。   
  神农氏,为中华民族又一人文始祖,其对人类的贡献更大。  
  二是“九皇”说。《始学篇》:“人皇九头,兄弟各三百岁,依山川土地之势,载度为九州,各居一方,因势而区别。”《易坤灵图》说:“伏羲立九部,而民易理,九部之立,以兄弟九头,各理一方,故及其数。”上述二书记载相同,一说九州,也就是九州之说在伏羲时已经发韧;二说九州易理,就是《史记》所说:“泰帝兴,神鼎一”也,谓黄河流域成为一统天下。也就是黄河流域各氏族、部落,均为伏羲族系。   
  三是“十五氏”说。《帝王世纪》谓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次有柏皇氏、中皇氏、栗陆氏、骊连氏、浑沌氏、赫胥氏、尊卢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皆袭庖牺之号。按这个说法就是伏羲后十五氏相继为天子,而后神农氏起之西方。也有古书说十五氏乃伏羲命官,为伏羲佐治之臣,各君一方理民,如后氏诸侯立国也。上述两种说法别管哪种,都说明十五氏乃其族系。  
  四是“九夷说”。当然“九夷”的称谓远远晚于伏羲时代,但九夷后裔均主伏羲为其始祖。夷是黄帝部族对原来居住在黄河流域各部族的说法,“夷”还有贬意的色彩。“九夷”按照《后汉书·东夷传》的说法为:“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玄夷、黄夷、白夷、赤夷、风夷、阳夷。”统称东夷、淮夷。后来由于黄帝部族的入侵,九夷散布四方,化为蛮、夷、戎、狄。因而现在四方少数民族多以伏羲、神农为人文祖先。   
   伏羲文化就是大汶口文化   
   既然知道伏羲文化发韧于宁阳东部、泗水北部,泗水、汶水流域,那么在后世的考古发现中有没有相应的文化类型与之相对应联系?这个问题在一九五九年就得到回答。在当时国家修津浦铁路复线时,在汶河南岸的宁阳县磁窑镇堡头村发现一处公共氏族基地,对此有关部门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五千多平米,发掘墓葬一百多座,出土文物一千八百多件。其中,有红、白、灰、黑、彩等多色陶器、石器、骨器及玉石器,骨、牙雕器,制作精巧,现存有山东省博物馆。这一个考古发掘显示出的全新的文化面貌,在当时考古届引起轰动。起初考古人员曾想把这类文化类型定名为“堡头文化”,后来考古人员又在堡头对岸的泰安大汶口也发现同时代的文化,因为用大汶口名称更能代表这一文化的地理特征,考古人员遂将这一文化类型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其起止年限始于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400年。上接北辛文化,下转龙山文化。   
  关于大汶口文化的社会性质,一般认为大汶口文化的早期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晚期为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族社会过渡或确立为父系氏族社会。   
  伏羲文化为史籍承传的文化,而大汶口文化是考古发掘而命名的文化,二者在同一区域,时间点重合。因此,大汶口文化涵盖伏羲文化,伏羲文化应为大汶口文化后期。郭沫若《中国史稿》说:“伏羲画卦,已经是父系社会的事了。”因此,大汶口文化后期业已完全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伏羲时代的上古社会   
   伏羲所处的社会为原始社会,即所谓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以氏族作为纽带,共同劳动、狩猎、捕鱼、采集野果,共同分配劳动果实。那么那时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根据大汶口文化的考古发现,伏羲时代已进入农耕时代,主要农作物为粟、黍、水稻等。虽然粟、黍作为农作物已经淘汰,但其名称却保留下来,我们山东很多地方,如宁阳等地,对高梁穗不叫高梁穗,而叫粟黍苗,玉米不叫玉米,而叫玉粟黍。当然,由于山东处于我国东部,地势低洼,彼时又洪水横流,弥漫各地,社会虽进入农耕时代,但渔猎还是人类的一大生产部门。山东各地的汉画像,如嘉祥武梁祠、长清的孝堂山汉石祠中,伏羲的形象均为人首蛇身,究其由来,当是人首鱼身。盖当时人类为了渔猎,常常露体,为了美观,常常纹身,以鱼鳞纹饰身体,出没风波之中,有如鱼龙一般。后世不察,误将“鱼龙之体”画作“蛇体”。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伏羲时代渔猎的重要性。也许由于伏羲发明网罟,改进了当时捕鱼狩猎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发明,溥利全族,而成为山东一带,进而成为黄河中下游一带的部落首领。   
  伏羲时代初步实现了中华部族的一统,故有司马迁:“泰帝起、神鼎一”之说,所谓“九部易理”的“九部”就是后来的九州,它涵盖了东到海边、西到甘陇、南到长江、北到河北的广大区域。而作为神州文化策源地的山东地区,更是领当时中华文明的先河,为人淳厚平和,淳淳好礼,仁义厚道,与世无争,与人无竞,嫁娶以礼,处事以拱,讲文修德,文质相宣,彬彬郁郁,朴风茂美,泱泱大风,亘古如斯。古代典籍咏叹上古社会风俗美者,数不胜数。《风俗通》:“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子思子》:“‘东方之民’之熙攘也,拱默而九寰承流,禽兽成群,竹木遂长,道上颜行而不拾遗,其歌乐而不淫,其哭哀而不声,皆至德之世也。”几百年后,黄帝部族崛起于蒙古高原,并侵入中原,将山东原住民族鄙为东夷,终以良心之驱使,不得不曰:“有君子国”、“夷俗仁也”。   
  这里附带说一句,伏羲之风姓,并非得之于风,而是得之于“凤凰”的“凤”。这种传说中的神鸟,古代是真实存在的,是东方部族吉祥鸟,伏羲部族以凤为图腾,故姓风。后来,这种神鸟灭绝了,灭绝的原因,是后来入侵中原的黄帝部族,喜食凤卵,故有帝喾次妃吞玄鸟之卵生殷的始姐契的记载。从凤凰的灭绝中也可以反衬出原来我们的东方部族,民风纯朴,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伏羲时代已进入洪水时期,与传说中的西方诺亚方舟时代情势略同,也许由于躲避水灾,也许是由人类自身繁衍的需要,伏羲部族开始向各处播迁,向西、向南、向东、向北......。一路走来,留下了一串串鲜为后人所知、后人所解的符号,如上古遗留下来的地名和姓氏中,风、封、丰、伏、包、密、蜀、巴、成、来、荣、牟、蒙、芜、无、冰、冯……,等等名称,都是伏羲氏族族迁名随留下的印记。如果有一天,你到少数民族地区去旅游,导游告诉你:他们是伏羲的后代,你可不要吃惊,这是真的,他们只是没有参加华夏民族融合的兄妹。我们确实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伏羲。   

羊祜 2014年04月1710:22:13
【转帖】泰山之阳的大汶河流域古国考略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太山寻源
  大汶河流域的古国(本文转自泰山赵波平的新浪博客)
   大汶河又名汶水,简称汶河,流域面积9069平方公里,全长208公里(东平湖以上),绕泰山之阳,流经莱芜、新泰、岱岳、泰山、宁阳、汶上、肥城、东平等市、区、县。大汶河有柴汶、牟汶、赢汶、石汶、泮汶等支流,史称“五汶合一”。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清河入海后,大汶河成为黄河下游最末一条大支流。原始社会末期直至周代,这一带在大汶口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古国。   
   遂国(遂本作隧),是虞舜后裔。遂国是大汶河流域最早的古国之一。
  《汉书·地理志》中“泰山郡”条下有“蛇丘”,注曰“隧乡,故隧国”。商朝初年,虞舜之后虞遂就建立了遂国,在西周初年的大动荡时期,遂国继续存在下来。古老的遂国经历了殷商和西周一千多年的岁月。
  (《汶河流域多古国》)《春秋·鲁庄公十三年》有“夏六月,齐人灭遂,齐人迁阳”的记载,即在公元前六八一年,遂被齐国灭掉了。民国版《辞海》注曰:“山东省宁阳县西北有遂城,即古遂国地。”   
   牟国,不知何姓,故址在汶河支流牟汶河的右岸。《春秋·鲁桓公十五年》载:“邾人、牟人、葛人来朝。”又有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夏,公孙兹如牟”的记载。《汉书·地理志》“泰山郡”条下有“牟,故国”注。其都城遗址在今莱芜市城东二十里的赵家泉村。故城西北角现残存一段城墙,面积达32240平方米,有商、周文化遗迹,也有汉代文化遗存。“系春秋时期牟国、汉代牟县故址”(1991年版《莱芜市志》)。其故址北面和西面都临牟汶河,牟汶河就是因为古代牟国而得名。
   赢国,东夷人的部落首领“少昊之国”。少昊的后人伯益(翳)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而受赐赢姓。《史记·秦本纪》载:“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赢。”宋·罗泌《路史·后纪七》也说伯益“始食于赢,为赢姓”。由以上可推测出:《史记·秦本纪》中“故有土”中的“土”就是赢国。(柳明瑞《赢姓溯源》)今位于赢汶河右岸的莱芜城子县村“赢城遗址”即古赢之都。此处曾出土石斧、石纺轮等新石器时代文物及青铜爵、斝等商周时代文物。赢汶河即因赢国而得名。
   杞国,姒姓,夏禹后裔所建。商代杞国在现在的河南杞县。《汉书·地理志》云:“先春秋时涉鲁东北。”《春秋·鲁庄公二十七年》有“冬,杞伯姬来”和“杞伯来朝”的记载。清咸丰四年(1854年)在新泰出土“杞伯”青铜器群。(青铜器铭文见图)清代学者许瀚在《周杞伯敦铭跋》中说:“近岁新泰某地掘得古铜器多品,铭首皆‘杞伯’二字,知为杞国物。……杞国东迁,书史不详其地,以此器证之,知在新泰一带”。(《新泰文化大观》)据新泰李明煜先生考证认为:杞国故都在今新泰市人民医院西北五、六华里方圆之内。此处位于柴汶河右岸。
   铸国,任姓。周武王克殷后,封黄帝后裔于铸,建立铸国。春秋时期,铸国介于齐鲁两国之间。《左传》载:鲁大夫臧宣叔娶铸国君的女儿为妻,生子臧贾和臧为。春秋后期,铸国被齐国灭掉。(《山东通史·先秦卷》)清·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中“泰安县”条下载:“周,齐博邑;又鲁龙邑;……又铸国。”“铸国的辖区大约包括今肥城县南部和泰安市西南部分地区,即大汶口以西和大汶河北岸‘汶阳田’一带”(苏廷光《汶河流域多古国》)。   
   肥子国,在肥城。汉·应劭在《汉书·地理志》“肥城”条下注“肥子国”。据考证,在原始社会末期,有个“肥族”生存于今肥城市的北部地区,到夏朝时期就建立了肥子国。后来,迁往河北省的肥乡县,后又在藁城县建立肥国。故汉初在今肥城设县时,因此处是古代肥子国的所在地,所以起名为“肥城县”。(《汶河流域多古国》)
   郕国,姬姓。始封之君是周文王姬昌之子叔武,始封地在今陕西省一带。“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时,郕国被迫东迁于山东”(《山东通史·先秦卷》)。《左传·鲁隐公五年》载:“郕人侵卫。”民国版《辞海》注曰:“《史记》称郕叔武,后世无所见,惟文十二年郕伯来奔,则郕国伯爵也,今山东宁阳县北有郕乡即其地。”现今此处有“成城故城址”,位于大汶河左岸,在灵山乡北故城、西故城、东庄乡南故城三村之间。城址东西约630米,南北约850米,东北角城墙保存较好,有12米高,为黄土夯筑。在今田家林区域出土有带回形纹、乳丁纹地砖和云纹瓦当等周、汉遗物。(1994年版《宁阳县志》)郕国后来被鲁国吞并。
   鄣国,姜姓。齐太公姜尚的支孙,在西周时封为鄣,始有鄣国。《春秋·鲁庄公三十年》载:“秋七月,齐人降鄣”。鄣国是紧靠汶河北岸的一个古国,位于现在东平县接山乡东部的鄣城村。故城址南北长650米,东西宽1300米。近年出土大量瓦当、瓮、罐等秦汉遗物。(1989年版《东平县志》)
   宿国,风姓,为太昊后裔所建。《春秋·鲁隐公元年》载:“九月,宋人盟于宿”,这是春秋中第一次提到宿国。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宿国仍存在。公元前六八四年,宿国被宋国灭掉,宋国把宿人迁到今江苏省宿迁市。原宿国的土地又被齐国占领,改为无盐邑。宿国故都在今东平县城以东二十里的宿城镇宿城村,此处北距白佛山2.5公里,南距大清河1.5公里,故城址东西宽1560米,南北长1234米,文化遗存丰富。(1989年版《东平县志》)1977年,此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中国成立后,宿城之名,渐以方言讹称为须城,1988年8月恢复原名。(《东平县地名志》)
   厥国,故址在今汶上县,不知何时所建。春秋时,汶上一带是鲁国的土地,大概西周时,厥国被鲁国所灭。(《山东通史·先秦卷》)
   须句国(句同朐),风姓,属太昊之后,为夏、商时期的古国。《春秋·鲁僖公二十二年》载:“春,公伐邾取须句。”须句国原都“须句”,在今东平西南三十里安山东边的张家庄;后迁都“须昌”,在今东平金山东南的前埠子村。(《汶河流域多古国》)公元1000年(宋咸平三年),河决郓外,城圯于水,现须昌故城址淤在东平湖底。民国《东平县志》载:“沦没陂泽中,旧址无存。埠子头东岳庙其东关也。西南陂中有石刻‘南门’二大字,为南门遗址。”
   泰山之阳的大汶河流域曾是以“火为图腾”太阳图腾的远古东夷族首领少昊的部落中心,是山东古代文化地域的发展中心。所以在我国古代,曾以“汶泗”与“齐鲁”并称山东。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提出:中国的文化来自炎、黄二支,炎族出于东夷,而远古东夷文化的中心就在山东。张书学、李勇慧在《山东古国考整理说明》中也指出:东夷文化是夏、商文明的直接来源,齐鲁文化是周文化和东夷文化相结合的结果,而这些文化的创造者主要是东夷各部族和由其发展而来的古国。事实证明,在古代文明发展最早女陶男玉远古时代,以母系世族(大汶口文化中的“陶尊文字”是最早文明的曙光。)的汶河流域,存有更多甚至不见于《春秋》和早于春秋的古国。大汶河流域的土地是古老的,此处曾上演了很多古国文明。汶河汤汤,悠悠古国情。   
羊祜 2014年04月179:59:39
【转帖】泰帝太昊发祥大汶河历考略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太山寻源
  原文地址:岱下望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rlxiang
   泰帝太昊
   太昊  在位起讫:公元前7569—前7527年。
    生卒年:公元前7593—前7527年。
    出生地:泰安(今山东泰安市大汶口)。
    立都: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
    年号:太昊元年(癸丑,前7568)。
    亦作太皞,风姓,号伏戏氏。以木德王,是为春皇。一云伏羲氏,一云宓牺氏,一云包羲氏,一云庖牺氏,都陈。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五任帝。在位百十一年,一云百六十四年。
    太昊,古籍中或记为“太皞”,是上古东夷部族的祖先和首领。东夷是上古在中原可堪与华夏抗衡的部族,它与华夏的交往十分频繁,并创造了灿烂的殷商文化。对此,学界已无疑义。东夷部族世居之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一带。《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皞之虚也。”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淮阳今存太昊墓。周代以后,其后裔属地渐次东移,《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顼,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东夷各支才逐渐被鲁、齐、越等国吞并,融入华夏。《后汉书·东夷列传》:“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也就是说,这时东夷各支已不再以独立的实体存在,成了华夏族的“编户”,与华夏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华、夷的交融和合,东夷的祖先和首领太昊、少昊等也纳入到华夏的古帝序列中。
    太昊,又名:大嗥、太嗥(古时大、太,昊、嗥通用);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主要文献《左传》P112“大嗥,即太睬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嗥亦作吴”(《十三经论》)。之后战国初期的《山海经》的世系记载,上起太吴,下至商周,包括了上古史大部分帝王和首领:炎帝、黄帝、少吴等;“随着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民俗学研究的深入,这些世系将成为信史的组成部分。”(王立:谈《山海经》的人神差异)。而《汉书·律历志》将太吴、少昊列入中国古史最完各的按五德相生顺序编排的帝王系统,为后来的各朝各代封建高层所认可,并遵奉不违。
     1.太昊——历史上真实人物:东夷先祖
    《汉书》“太吴帝宓羲氏,宓者伏”,此后各种典籍、文献中又有:包牺、庖牺、伏戏、宓戏、牺皇、雄皇氏等等同音、同义、近义及通假字。应该说太昊确有其人,先为东夷部落联盟酋长,后与西来东进的伏羲氏东西合璧,融为一体,并称太昊伏羲氏,为华夏文化的共祖。据严文明先生考证:“东夷的祖先有太吴、少昊,而太吴时代应该在大汶口文化晚期”(《东夷文化的探索》);另据何光岳先生考证:“古书中的凤鸟即长尾鸟鸡也即皋鸡,太昊(嗥)以皋鸡为图腾”、“凤之象也,燕颔鸡啄,五色各举,出于东方君子国。”(《淮夷史考》)。
    这些文史资料告诉我们:太昊是一个生活在东部沿海或海中岛国以鸟为图腾的部落酋长。据历史学家奕丰实教授考证:“太昊和少吴是传说时期东方夷人的较早阶段,太吴部族最初活动于鲁东和苏北地区”。(《太吴和少昊传说的考古学研究》),出过多部海岱文化论著的奕丰实教授,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现象:“皖北豫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存最有可能是从苏北地区迁徙而来的。同时,鲁东沂、沭河上游一带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其中一部份也有可能来自苏北地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迁徙呢?奕教授推测有两个因素,一是大汶口文化人口增多,势力膨胀而进行的向外扩张(《海岱地区考古研究》)。但也并非完全如此,处于海岱文化南缘、良渚文化北渐的苏北地区,一直存在着两大文化区系的交往与联系(奕丰实《良渚文化的北渐》),最终采用了战争形式,导致两败俱伤。二是水患,低洼的苏北加上黄河改道至淮河下游人海,当时还不可能有大规模人力来治理河道,导致大量人口外徙。由此可知,太吴系部族最初活动于鲁东和苏北地区,后来迫于良渚文化的压力和水患,才举族西迁至皖北、豫东和鲁西南地区。而留居原地的太昊系的其他支系(j{口少吴),尽管也创造了较高的文化,因偏居海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渐被西迁中原的人们所淡忘,或因史书文字的疏记,故较少提及;后世一直尊太昊为东方之帝,是与太吴最初居于东方有关。至于说太吴后裔较少,少吴后裔较多,是因为太吴西迁后与中原乃至豫南、鄂北、直达陕甘,溶人并同化于华夏文化有关。这对偏居海隅的少吴部族得以在东方独立地繁衍,便有了合理的解释。
    伏羲是上古创世神,历史上未必确有其人,那么他又是如何进入历史,被列入上古帝王世系,并被推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呢?这就要从伏羲与太昊的并称和太昊的身份论起。
    在先秦可靠的典籍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太昊与伏羲并无任何瓜葛。荀子当生于战国之末,他在《正论篇》中提及“太昊”,在《成相篇》中又言“伏羲”,两名共见一书,自非一人。
    太昊,古籍中或记为“太皞”,是上古东夷部族的祖先和首领。东夷是上古在中原可堪与华夏抗衡的部族,它与华夏的交往十分频繁,并创造了灿烂的殷商文化。对此,学界已无疑义。东夷部族世居之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一带。《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皞之虚也。”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淮阳今存太昊墓。周代以后,其后裔属地渐次东移,《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顼,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东夷各支才逐渐被鲁、齐、越等国吞并,融入华夏。《后汉书·东夷列传》:“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也就是说,这时东夷各支已不再以独立的实体存在,成了华夏族的“编户”,与华夏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华、夷的交融和合,东夷的祖先和首领太昊、少昊等也纳入到华夏的古帝序列中。
    在可靠的史籍中,最早将太昊与伏羲并称为一体的,乃是西汉末年刘歆的《世经》。刘歆与其父刘向俱为西汉学者,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世经》存录于《汉书·律历志下》。在《世经》中,刘歆从西汉末年的政治需要出发,突破传统的以黄帝为历代帝王之首的体系,以伏羲与太昊并称,炎帝与神农并称,列于黄帝之上,建立了一套新的上古帝王世系。
    上古帝王世系的建立,始于战国。战国时阴阳家邹衍按照五行说以五帝配五方,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之序来解说王朝更替,此之谓“五德终始说”。《史记·历书》:“是时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自此以后,人们都以这种学说作为王朝建立的合法依据。按照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吕氏春秋·应同》和《史记·封禅书》都如此推演王朝更替:黄帝得土德,夏禹得木德,商汤得金德,周文王得火德,秦得水德。但是这个推演顺序到了汉代出现了问题:一是从邹衍所构建的古史帝王世系看,所叙述的只有黄帝、夏禹、商汤和周朝四代。而其后直到西汉,人们的古史观念已发生了很大改变,认为在黄帝之上还有伏羲氏、神农氏和炎帝等古圣帝王,三代以前“三皇”、“五帝”依次代立,《吕氏春秋·应同》和《史记·封禅书》只叙述黄帝以来的四代,未能全部涵盖,因而需向上推演,重新排序。二是邹衍是按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相胜之序来解说王朝更替、排列帝王世系的,五行相克相胜,则在政权更替上倾向于革命。而刘歆所处的西汉末年,刘汉皇室政权危机,外戚王莽势力强大,因而有“异姓受命”和同姓“更受命”的争议,禅让说一时兴盛。刘歆与王莽关系至密,任王莽“国师”,是禅让说的主要支持者。为了给王莽代汉提供合法依据,刘歆提出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新五德终始说。从《世经》可知,刘歆排列的帝王世系如下:太昊伏羲氏为木德,炎帝神农氏为火德,黄帝轩辕氏为土德,少昊金天氏为金德,颛顼高阳氏为水德;帝喾高辛氏为木德,帝尧陶唐氏为火德,帝舜有虞氏为土德,伯禹夏后氏为金德,成汤为水德;周武王为木德,汉朝为火德。刘歆在排定这个世系次序时,是先否定汉兴之初依五行相胜说所定汉为土德的说法,确定汉为火德,那么代之者应为土德,王莽自称为虞舜苗裔,帝舜土德,故王莽宜为土德,这样王莽代汉而立成为必然。
    那么刘歆为什么要将伏羲与太昊并称呢?
    刘歆根据当时人们的古史观念,将古帝的代序从黄帝向上推,认为最古的帝王应是伏羲。同时按照他的五行相生的五德终始理论,帝王应从木德始。于是他从两个方面找到依据,一是《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来朝”,昭子问少皞氏鸟名官,何故?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刘歆据此而推:“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以太昊为古帝之首。二是从《易传》中找到依据,《易传》曰:“帝出乎震”,震为东方之卦,五行属木。按五行相生之序,首为木,且太昊为东方之帝,“东方曰夷”,故太昊配木德。又《易·系辞下》有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所以刘歆接着说:“炮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伏羲就是太昊。“稽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太昊伏羲氏继天而立,神农、黄帝皆继太昊伏羲而立。
    东汉班固的《汉书·郊祀志赞》和荀悦的《汉纪·高祖纪》对刘歆创立五行相生的新五德终始说的过程均有记述,荀悦言:“及至刘向父子,乃推五行之运,以子承母,始自伏羲;以迄于汉,宜为火德。其序之也,以为《易》称‘帝出乎震’,故太昊始乎震,为木德,号曰伏羲氏。”
    刘歆从其政治目的出发,将伏羲与太昊相附而并称,推之于古代帝王世系之首,其后班固引之于《汉书》,后世史籍相继采从此说。但是,刘歆此说并非是完全无据的妄说,今天来看,对刘歆的说法应有如下认识:首先,它是当时人们历史意识的表现,随着人们历史意识的丰富,司马迁从黄帝开始排定帝王世系已不足以反映当时人们所认识的上古帝王,因而需要再向上推溯,重新安排上古帝王世系。其次,如上所述,伏羲传说本始于南方楚地,而太昊是东方夷族的先祖,随着战国、秦汉时民族血脉和文化大交流融汇,伏羲与太昊的传说合流成为可能,司马迁仅以华夏先祖黄帝为全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已不能完全反映当时民族和合、文化融汇的实际情况,而以太昊伏羲为百王之祖,表现了当时民族统一、文化主脉已经形成。其三,刘歆排定的古帝王世系宣扬了“圣王同祖”的思想,将先王古帝同纳于伏羲一系,有利于民族凝聚,文化一统。
  
  
  四
   (源来于龙龙论坛)伏羲,羲和:一神二名及其日神之物证     
  一)神话传说   
  1、在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为人文初祖,分别为太阳神和月亮神。其形象为人首蛇身双手擎日、擎月者。 
  在《楚帛书甲篇》所记载的传世神话中,伏羲、女娲为生于混沌之中的阴(月亮)阳(太阳)二神。在汉墓壁画、画像砖石中,伏羲手捧太阳或日规,代表阳;女娲手捧月亮或月矩,代表阴。”
  2、羲和,为日神之母与日之御者及历法的制定者。
  传说羲和是帝俊的妻子,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金乌),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羲和也是她儿子们的车夫——御者。《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也就是说,羲和国中有个女子名叫羲和,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个太阳。这是关于羲和为“太阳之母”的传说之一。
  “帝俊”就是伏羲。在炎黄世系排列中,炎帝属于五行之火,位列第二;黄帝属于五行之土,位列第三。那么,位列第一的古帝就是东方木帝伏羲。  
   羲和又是太阳的车夫。《楚辞·离骚》说:“吾令羲和弥节兮,望崦嵫而无迫。”(弭:平息;崦嵫:yānzī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诗句的意思是:我令羲和停下车,不要看到太阳快要落山了就急着赶路。  
  羲和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载着太阳前进。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历法的人。《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于是指示羲和,密切注视着时日的循环,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给大家制定出计算季节时间的历法。
  3、日,又称金乌。金乌又名太阳鸟。
  有此可知:1、伏羲、羲和实为一神(日神)之二名。2、其职责为日之御者(伏羲擎日、羲和御日巡天)3、其功绩为制定历法(伏羲手持日规)。4、其形象为金乌(太阳鸟)。
  二)字义考证
  1、伏,有服侍之义。与御日之义相同。《说文解字》释伏为:伏,司也。段注:司者,今之伺字。伏伺即服事也。
  2、羲,皆为伏羲、羲和之简称。《汉典》:1. (伏~)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和“女娲”、“神农”并称太古的三皇。简称羲,如“~皇”。2.(~和)a.神话中太阳的母亲。b.神话中驾日车的神。c.传说中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
   3、伏羲,亦称皇羲、太昊。皇,从白,从王。白,意为光明,象光芒四射的太阳;王,意为斧钺,部落首领军事权利的象征。昊,从日,从天。天字的原意为正面而立的“大”人,特大其首,指示其“颠”,天,颠也。那么,“昊”字就是头上有太阳,或戴太阳冠的大人。唐兰先生对“昊”所代表的“太阳人”的解释也是这个意思:在“古代人的想象中,大人就是巨人,是真的顶天立地的人,所以他的头就代表了天,而大字下面画一画来代表的就是立字,也就是位字,昊字本来作日大(上为日,下为大),象正面人形而顶着太阳,也可以说他的头就是太阳,所以古人把天叫做昊天----那么,东方民族称他们的君长为太昊、少昊,就是因为他们是代表上天的太阳神”。少昊名挚,挚通鸷。鸷,乃凶猛的鸟。东夷人以凶猛的鹰隼作为自己的图腾,称呼自己的军事首领,自有一种强大凶猛的豪情蕴含在里边。太昊为风姓,风通凤。凤者,乃百鸟之王。这说明凤夷在东夷部落中是处于首领地位的,因为太昊为所有东夷人公认的祖先。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伏羲、羲和实为二名一体之神,即太阳神。
  太阳崇拜,乃世界各地远古文化中的普遍现象。太阳神,也是诸神中被最早崇拜的神和级别最高的神。中华远古之文化,自然也不例外。
   汉代巴蜀画像石伏羲擎日图的前面,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金乌崇拜(图1: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金乌负日线图),特别是该类型“鸟首蛇身”鸟龙的存在(图2: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鸟龙”逐日纹彩陶盆及该盆“鸟龙”逐日纹展开图),还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黑陶鸮形鼎(图3),红山后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鸟形鬶(图4-1-2-3-4),金沙遗址金乌环日飞翔图(图5),汉代巴蜀画像石金乌负日图(图6-1),汉代帛画金乌-太阳一体图(图6-2)等等,线索清晰,一脉相承,且与远古神话中太阳神的传说若合符节。这说明,在中华远古及历史文化中,鸟始终是太阳的化身。在远古,鸟蛇合体,这正是太阳与人文初祖合二为一的形象。在历史时期的汉代,人文初祖还是蛇身,但头却从鸟变成了双手所擎之日(图7:汉代巴蜀画像砖伏羲擎日图)。其演变轨迹,来龙去脉,是相当清楚的。
  因此,我认为:伏羲、羲和,从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文化早期开始,就是我们中华先民们最为崇拜的太阳神;其尊名为伏羲、羲和;其形象为鸟首蛇身的“鸟龙”;其最伟大的功绩,则是为我们这个绵延万年的农耕文明,创制了赖以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历法。
      
      羊祜 2014年04月171:56:10
神农炎帝,国名大庭,建都淮阳,后迁曲阜。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梁父山寻源
  “史莫古于泰山”。泰山是中国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泰山周边发现了距今四五十万年的“沂源人”化石和距今五万年的“新泰人”化石,距今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距今四五千年的龙山文化在此诞生。泰山不仅给了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庇护场所,还给他们提供了精神驰骋的广阔空间。早在远古时期,泰山就被视作“天”的象征,传说无怀氏、伏羲皇,神农氏、炎帝、黄帝、尧、舜、禹等72位远古君主都曾到泰山柴望祭天,以表达对天神佑护的感恩。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12位皇帝相继亲临泰山举行封禅、祭祀大典,是历代帝王借神权巩固政权、演绎“君权神授”的唯一神圣地   
  三皇五帝时期
  曲阜(3张)曲阜,三皇肇启,五帝龙兴。
  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在此感悟万物,临水沉思,发明渔网;望天冥想,创设八卦。太昊伏羲画卦纪四时之天德以正泰月卦,三羊开泰,吉亨之象。正月泰卦,卦三阳生於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吉亨之象,"三羊开泰"。日新惟良,三阳交泰之候,万物出震之时。天地交泰,后以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尊循自然环境,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教化古先民进行变革。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氏焉”。“华山之阳”的“华山”,在此泛指秦岭,“阳”是指秦岭的南面。
  《春秋纬·元命苞》记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 农,始为天子。”这是流传千载的创世传说,
  《路史·后纪三》:“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一曰石年,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烈山之石室。”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系辞下卷八《帝王世纪》:神龙首感女登於[尚羊],生炎帝。
  百度百科华夏始祖之一:炎帝.名石年,姜姓,《羊图腾》号神农氏。   
  神农炎帝,国名大庭,建都淮阳,后迁曲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耕作,播种五谷。又以日中为市,让民交易,商品交换,始之于此。今曲阜犁铧店村,即神农试耕处。汉代此地曾有一坊,上书“粒食之源”,即粮食的发源之地,是为纪念神农试耕而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南方火,其帝赤(炎) 帝,其丞祝融(朱明), 第三章火星   南方火,其帝赤(炎)帝,其丞祝庸(朱明),其神上为〔荧惑〕。 《山海经.海内经》.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讠夭】生炎居,炎居生节 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 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 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史记》卷四穷桑在鲁北,或云穷桑即曲阜也。又为大庭氏之故国,又是商奄之地。 《志》云:曲阜有大庭氏之墟,鲁于其上作库。晋谯周曰:曲阜城东有大庭坡,炎帝所居。。《传》云:鲁少┲虚也。《世记》: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徙于曲阜,颛顼始都穷桑,徙帝丘。或曰:穷桑在县北。 
  神农氏世衰(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蚩尤古天子孔子三朝记曰:蚩尤庶人之贪者)炎帝欲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行之气)傥逯郑ì偈饕病J云:僦荏菽《周礼》曰:弦宋逯种P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抚万民度四方(度四方而安抚之)教熊罴貔貅ァ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阪泉地名也。在上谷)
  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涿鹿山名在涿郡。又曰:在上谷)遂禽杀蚩尤
  皇览曰:蚩尤蒙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尝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疋绛帛名为蚩尤旗肩髀蒙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蒙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
  《归藏》辑校.归藏·启筮经:蚩尤出自羊水,巨洋水为小汶河羊公河,即现在新泰羊流河! 
  轩辕黄帝,少典之子,其母附宝应雷而生,降于寿丘,日角隆额,龙爪龙趾。吞并蚩尤,融合神农。建都新郑,号曰“有熊”。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推本世系,遂祖轩辕”,迁曲阜县于城东。造金字塔,纪念始祖。建造景灵巨宫,规模宏大,房间千楹,岁时祭祀。后毁于战火,仅存“万人愁”和“庆寿”等巨碑,现矗立在曲阜城东“寿丘公园”。
  曲阜有虞帝舜,其名重华,躬耕于历山,人皆能让畔(田埂);渔猎于雷泽,人皆能让居(自己渔猎的地方);制陶于河滨,人皆勤劳吃苦;作什器于曲阜,人皆做事认真。一年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什器即日常用器。
  玄嚣少昊,皇帝长子,受封东海,继承太昊,在穷桑即位,后迁都曲阜,以鸟命官,以金德王天下,在位八十四年,岁达百岁,崩于云阳山,葬于曲阜寿丘。
  在曲阜文物发掘中发现的大量 “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即是上古帝皇在曲阜活动的考古证明。
  曲阜,文采郁郁,礼乐之都。
  尧舜时代,曲阜属九州之一徐州。商朝前期,曲阜名奄,第十八任商王南庚,迁都于此。
  商周时期   
  曲阜风景1(36张)武王灭商,将胞弟、宰辅周公旦封于曲阜,立国为“鲁”。 《礼记.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 “曲阜”二字,始见于史籍。周公制礼作乐,业绩卓著,成王赐予鲁国大批典章文物。周公死后,准许鲁国建立太庙,郊祭使用天子礼乐。鲁国一向恪守周礼,重视保存古代文化,春秋末期古代礼乐仍然完整地保存着。吴国公子季札访鲁,曾“请观于周乐”;晋国正卿韩宣子访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感叹曰:“周礼尽在鲁矣!”周公辅佐成王,即“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为千古人臣典范,史称“元圣”。 现曲阜城东北角,就是祭祀周公的周公庙。
  周代为鲁国都城。这时期的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当时除周朝东都洛阳外全国文化较发达的城市。鲁国文化高度发达,所以,人们至今仍用“鲁”作为山东省简称。
  春秋战国时期
   曲阜[6]
  春秋末期,孔子出生在鲁国陬邑昌平乡。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在鲁国创办私学,聚徒讲学,传授“六艺”,“诲人不倦”,传播文化,鲁国俨然成了全国的教育中心。他适齐仕鲁,周游列国,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晚年,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重仁尚礼”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高峰。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论语·雍也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其中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羊祜 2014年04月171:16:9
“泰山羊氏先世”纪其氏族;火德金行之代,荣其寿位。源出神农炎帝主火德!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梁父人羊思源
  第一部分“泰山羊氏先世”,考证了羊姓之源出神农炎帝主火德!   
  按: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  
  南方火,其帝赤(炎)帝,其丞祝庸(朱明),其神上为〔荧惑〕。
  唐故囗大夫羊君墓志铭
   府君讳荆璧,泰山南城人也。昔屡辞此事之书,纪其氏族;火德金行之代,荣其寿位。十二代祖尚书附马都尉囗囗,即荆州都督囗祜之堂弟也。囗衣冠代称,其父祖囗一叙有囗囗,北平衡水县令。父峻密,王府执仗。初避免囗来化囗囗。松盛夏而先零,兰方春而萎囗。府囗英囗囗囗囗囗孤举直上於烟云。素履严凝,清景囗通囗囗囗。囗人自吉,长思高尚之风,逸士清囗,藻想尘囗之囗。囗囗八千之载籍,诵三百之篇章,可谓志远才高囗囗王侯者矣。府君以蕴玉之姿,有泣珠之囗。囗囗西山之药,奄归东岱之视。以开元之九载四月十五日殁于私第。春秋五十七。夫人囗北寿囗囗囗清,真秦晋之嘉谒,齐殷周之合祗祔。同囗以天宝四载八月廿三日葬于鲁城西北二十七里龙囗囗原。长囗囗泣囗囗囗崩心, 悲积楹书, 恋深林泽。蒙囗继伐之美, 必囗公侯;伐石制铭之人, 何忧囗囗。敢囗短翰, 囗囗铭:
  严严岱岳,滔滔汶河。禀示灵秀,历代才多。宗囗初祢,切磋琢磨。硕苗滋叶,茂族分柯。慼慼双棺,囗囗二子。父母全生,心神兹死。种植桧坟,囗囗薨囗。公一二囗,以变用此,千秋合礼。   
   本志载于骆承烈先生编《石头上的儒家文献(曲阜石刻)》第二卷《隋唐宋金碑》。关于此志情况,《孔子故里志》著录云:“羊荆璧墓志:无撰书者及年月,从铭文得知,墓主葬于唐天宝四年(745)。石宽56厘米,高46.5厘米,厚10厘米。文楷书,23行,满行18字。1957年发现于(曲阜)姚村黄家屯,同年移入孔庙,现存东庑。”志石今移入曲阜汉魏碑刻博物馆北屋。
   志云:“十二代祖尚书驸马都尉囗囗,即荆州都督祜之堂弟也。”考其人当即羊瑾,《晋书》卷九三《外戚传·羊琇》云:“兄瑾,尚书右仆射。”瑾与羊祜为堂兄弟,与志石合。又志称荆璧之祖“囗囗,为北平衡水县令。”考其人当即羊元珪。《新唐书》卷三九《地理志》云:“冀州信都郡。……衡水,上。南一里有羊令渠,载初中,令羊元珪引漳水北流,贯城注隍。”此事在诸书史书中多有道及,视之为唐代一大水利工程。但于主工之羊令族系与乡贯,皆未能明悉。今荆璧志出,遂得一清此疑。
   复据志石:“(荆璧)以开元之九载四月十五日殁于私第,……天宝四载八月廿三日葬于鲁城西北。”可知李唐一朝中,泰山羊氏中一支已迁居鲁城(曲阜),窀穸亦营于兹所。羊氏至唐世,族渐式微,故传世文献极少。荆璧一石,为仅见之唐代羊族墓志,且为《唐代墓志汇编》诸书所失载,其存史价值,益足珍视。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
  东方木,其帝大浩(昊),其丞句■(芒),其神上为岁星。岁处一国,是司岁。岁星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其名为摄提格。其明岁以二月与东壁晨出东方,其名〕为单阏。其明岁以三月与胃晨出东方,其名为执徐。其明岁以四月与毕晨〔出〕东方,其名为大荒〔落。其明岁以五月与东井晨出东方,其名为敦牂。其明岁以六月与柳〕晨出东方,其名为汁给(协洽)。其明岁以七月与张晨出东方,其名为芮(涒滩)。其明岁〔以〕八月与轸晨出东方,其〔名为作噩〕(作鄂)。〔其明岁以九月与亢晨出东方,其名为阉茂〕。其明岁以十月与心晨出〔东方〕,其名为大渊献。其明岁以十一月与斗晨出东方,其名为困敦。其明岁以十二月与虚〔晨出东方,其名为赤奋若。其明岁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复为摄提〔格,十二岁〕而周。皆出三百六十五日而夕入西方,伏卅日而晨出东方,凡三百九十五日百五分〔日而复出东方〕。□□□□□□□□□□□□□□□视下民公□□□羊(祥),廿五年报昌。进退左右之经度。日行廿分,十二日而行一度。岁视其色以致其□□□□□□□□□□□□□□□□□□□□□□为相星□□列星监正,九州以次,岁十二者,天干也。营室摄提格始昌,岁星所久处者有卿(庆)。〔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名曰益隐。其状苍苍若有光,其国有〕德,黍稷之匿;其国失(无)德,兵甲啬啬,其失次以下一若〈舍〉二若〈舍〉三舍,是胃(谓)天维〈缩〉,纽,其下之〔国有忧、将亡,国倾败;其失次以上一舍二舍三舍,是谓天〕赢,于是岁天下大水,不乃天列(裂),不,乃地动;纽亦同占。视其左右以占其夭寿,□□□□□□□□□□□□□□□□□□□□□□□□□□用兵,所往之野有卿,受岁之国不可起兵,是胃(谓)伐皇,天光其不从,其阴大凶。岁星出〔入不当其次,必有天袄见其所当之野,进而东北乃生彗星,进而〕东南乃生天部(棓),退而西北乃生天銺(枪),退而西南乃生天{今山}(欃);皆不出三月,见其所当之野,其〔国凶不可举事用兵,出而易所,当之国受〕央(殃),其国必亡。
    天部在东南,其来〈本〉类星,其来〈末〉锐长可四尺,是司雷大动,使□毋动,司反□□□□□□□□□□□□□□□□□□□□。
    {彗木}(彗)星在东北,其本有星,末类彗,是司失正逆时,土□□者驾(加)之央(殃),其咎大□□□□□□□□□□□□□□□□。
    天銺在西北,长可数丈,左□锐,是司杀不周者驾之央,其咎亡主。
    天{今山}在西南,其本类星,末庸,锐长数丈,是司□□□□□□□□□□□□□□□□□□□□□□□□□□□□□□□□□□□□□□其出而易立(位),□□□□驾之央,其咎失立。    
   第二章金星
    西方金,其帝少浩(昊),其丞蓐收,其神上为太白。是司日行、{彗木}(彗)星、天夭、甲兵、水旱、死丧、□□□□道以治□□□侯王正卿之吉凶。将出发□□□。〔其纪上元、摄〕提格以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二百廿四日晨入东方;■(浸)行百二十日;〔夕〕出〔西方,二百廿四日夕〕入西方;伏十六日九十六分日,晨出东方。五出,为日八岁,而复与营室晨出东方。太白先其时出为月食,后其时出为天夭及彗星。未〔当出而出,当入而不入,是谓失舍,天〕下兴兵,所当之国亡。宜出而不出,命曰须谋。宜入而不入,天下偃兵,野有兵讲,所当之国大凶。其出东方为德,举事,左之御(迎)之,吉;右之倍(背)之,凶。〔出〕于〔西方为刑〕,举事,右之倍(背)之,吉;左之御(迎)之,凶。凡是星不敢经天;经天,天下大乱,革王。其出上遝午有王国,过未及午有霸国。从西方来,阴国有之;从东方来,阳国有之。□□毋张军。有小星见太白之阴四寸以入,诸侯有阴亲者;见其阳三寸以入,有小兵。两而俱见,四寸〔以入〕,诸侯遇。在其南,在其北,四寸以入,诸侯从(纵)。在其东,〔在其〕西,四寸以入,诸侯衡。太白晨入东方,■(浸)行百二十日,其六十日为阳,其六十日为阴。出阴,阴伐利,战胜。其入西方伏廿日,其旬为阴,其旬为阳。出阳,阳伐利,战胜。□□未出兵,静者吉,急者凶,先兴兵者残〔后兴兵〕者有央(殃),得地复归之。将军在野,必视明星之所在,明星前,与之前;后,与之后。兵有大□,明星左,与之左;〔右,与之右〕。□□将军必斗,坸(苟)在西,西军胜;在东,东军胜;坸(苟)在北,北军胜;在南,南军胜。垢一闬,夹如铫,其下被甲而朝。垢二闬,夹如釶,其下流血。〔垢三〕闬,夹如参,当者□□□□□□□□□□□奋其厕(侧),胜而受福;不能者正当其前,被将血食。大白小而动,兵起。小白从其下,上抵之,不入大白,军急。小白〔在〕大白前后左右,□干□□□□□,□□□□□大白未至,去之甚亟,则军相去也。小白出大白〔之左〕,或出其右,去三尺,军小战。小白麻(摩)大白,有数万人之战,主人吏死。小白入大白〔中,五日乃出,及〕其入大白,上出,破军杀将,客胜;其下出,亡地三〔百里〕。〔小白来〕抵,大白,不去,将军死;大白期(旗)出,破军杀将,视期(旗)所乡(向),以命破军。小白□〔大〕白,兵是□□〔其〕趮而能去就者,客也;其静而不能去就者,〔主也〕。凡小白、大白两星偕出,用兵者象小;白若大白独出,用兵者象效大白。大白□□亢动兵□□□〔色〕黄而员(圆),兵不用。□□□□□□凡战必击期(旗)所指,乃有功,御〔之左之〕者败。已张军所以智客,主人胜者,客星白泽;黄泽,客胜。青黑萃,客所谓□□□□□□□□曰耕(?)星□□□。岁星、填星,其色如客星□□也,主人胜。太白、荧惑、耕星赤而角,利以伐人,客胜;客不〔胜〕,以为主人,主人胜。大白稿□□□□□□或当其□□□□将归,益主益尊。大白赢,数弗去,其兵强。星赵甬趯,一上一下,其下也籴贵星如巿阝(孛)□□□□军死其下,半巿阝(孛)十万□□□□□□□□□□□□其下千里条。凡观五色,其黄而员(圆)则赢;青而员(圆)则、忧凶,央(殃)之(至)白(迫)。赤而员(圆)则中不平;白而员(圆)则福禄是听。□黑〔而圆刚〕□□□□□□□□□□〔黄〕而角则地之争,青而角则国家惧,赤而角则犯我城,白而角则得其众。四角有功,五角取国,七角伐〔王〕。黑而〔角则〕□□□□□□。〔大白其出东方〕为折阳,卑、高以平明度;其出西方为折阴,卑、高以昏度。其始出:行南,兵南;北,兵北;其反亦然。其方上□□□□□□□□□□□□□〔星高用〕兵入人地深;星卑,用兵浅;其反为主人,以起兵不能入人地。其方上,利起兵。其道〈逆〉留,留所不利,以阳□□□□□□□□□□□□□□□□者在一方,所在当利,少者空者不利。月与星相遇也,月出大白南,阳国受兵;月出其北,阴国受兵。□□□□□□□□□□□□□□□扶有张军,三指有忧城,二指有(此处约缺五○多字)而角客胜。大〔白与岁星遇,大白在南,岁星在〕北方,命曰牝牡,年毂(谷)〔大熟;大白在北,岁星在南方,年或有或无〕。月食岁星,不出十三年,〔国饥亡;食填星,不出〕□年,其国伐而亡;食大白,不出九年,国有亡城,强国战不胜;〔食荧惑,其国以乱亡;食辰星,不出〕三年,国有内兵;食大角,不三年,天子〔忧,牢狱空〕。凡占五色:其黑唯水之年,其青乃大几(饥)之年。□□□□□□□□□□□□□□□□□□□□□□□□。岁星与大阴〔相〕应也,大阴居维辰一,岁星居维宿星二;大阴居中(仲)辰一,岁星居中(仲)宿星三;□□□□□□□□□□□□□□□□□□□□□□星居尾箕,大阴左徙,会于阴阳之界,皆十二岁而周于天。地。大阴居十二辰从(?)子□□□□其国□可敛入其□□其白□□□□□□□□□□□□狱,斩刑无极。不会者驾之央,其咎短命。    
   第三章火星
    南方火,其帝赤(炎)帝,其丞祝庸(朱明),其神上为〔荧惑〕。□□无恒不可为□,所见之□□兵革出二乡反复一舍,□□□年。其出西方,是胃(谓)反明,天下革王。其出东方,反行一舍,所去者吉,所居之国受兵□□。荧惑绝道,其国分当其野〔受殃,居〕之〔久殃〕大益;亟发者央(殃)小;溉(既)已去之,复环还居之,央(殃);其周环绕之,入,央(殃)甚。其赤而角动,央(殃)甚。营惑所留久者,三年而发。其与心星遇,〔则缟素麻衣,在〕其南、在其北,皆为死亡。赤芒,南方之国利之;白芒,西方之国利之;黑芒,北方之国利之;青芒;东方之国利之;黄芒,中国利之。
    □□营惑于营室、角、毕、箕,营惑主。司天乐,淫于正音者□驾之央□□。
    〔其时〕夏,其日丙丁,月立隅中,南方之有之。    
   第四章土星
    中央〔土〕,其帝黄帝,其丞后土,其神上为填星,宾填州星。岁〔填一宿,其所居国吉,得地〕。既已处之,又(有)〔西〕、东去之,其国凶,土地■,不可兴事用兵,战斗不胜;所往之野吉,得之。填之所久处,其国有德,土地吉。填星司天〔礼〕□□□□□□随?丘?不可大起土攻(功)。若用兵者,攻德变伐填之野者,其咎短命亡。孙子毋处。中央分土,其日戊巳,月立正中,中国有之。    
   第五章水星
    北方水,其帝端玉(颛顼),其丞玄冥,〔其〕神上为晨(辰)星。主正四时,春分效〔娄〕,夏至〔效井,秋分〕效亢,冬至效牵牛。一时不出,其时不利;四时不出,天下大饥。其出蚤(早)于时为月食,其出晚于时为天矢〔及彗〕星。其出不当其效,其时当旱反雨,当雨反旱;〔当温反寒,当〕寒反温。其出房、心之间,地盼动。其出四中(仲),以正四时,经也;其上出四孟,王者出;其下出四季,大耗败。凡是星出廿日而入,经也。□□廿日不入□□。〔与它〕星〔遇而〕斗,天下大乱。其入大白之中,若麻(摩)近绕环之,为大战,趮(躁)胜静也。晨星厕(侧)而逆之,利;厕(侧)而倍(背)之,不利;日大蓥,是一阴一阳,与□□□□□□□□□□□□□□候王正卿必见血兵,唯过章章。其行必不至巳,而反入于东方。其见而速入,亦不为羊(祥),其所之(至,候王用昌。其阴而出于西方,唯□□□□□□□□□□唯过彭彭,其行不至未,而反入西方,其见而速入,亦不为年,其所之(至)候王用昌。曰失匿之行,壹进退,无有畛极,唯其所在之〔国〕□□□□□□□□甲其长。其时冬,其日壬癸,月立西方,北方国有之。主司失德,不顺者……。
    □□莙扁,将战并光。方战,月啗大白,有〔亡〕国;营惑〔以乱〕,阴国可伐也。月□□□□□□弱,其行也,主人疾急。合□恶不明,□败其色,□而□□用,大白犹是也。殷为客,相为主人,将相遇,未至四、五尺,其色美,孰能怒,怒者胜。□□□□殷出□相□殷□□□左,□定者胜。殷出相之北,客利;相出殷之北,主人利。兼出东方,利以西伐。殷与相遇,未至一舍,殷从之却,客疾,主人急。□□□□□高□必□□□□□□□□主人急,客窘急。    
   第六章五星总论
    凡五星五岁而一合,三岁而遇。其遇也美,则白衣之遇也;其遇恶,则下□□□□□□□□□□□□□□毋兵不吉。视其相犯也:相者木也,殷者金,金与木相正,故相与殷相犯,天下必遇兵。殷者金也,故殷〔与〕□〔星遇,兴兵举〕事大败,□〔春〕必甲戌,夏必丙戌,秋必庚戌,冬必壬戌。大白与荧惑遇,金、火也,命曰乐(铄),不可用兵。营惑与辰星遇,水、火〔也,命曰焠,不可用兵〕举事大败。〔岁〕与大〈小〉白斗,杀大将,用之搏之,贯之,杀偏将。荧惑从大白,军忧;离之,军〔却〕;出其阴,有分军;出其阳,有〔偏将之战〕。〔当其〕行,大白遝(逮)之,〔破军杀〕将。凡大星趋相犯也,必战。大白始出以其国,日观其色,色美者胜。当其国日,独不见,其兵弱;三有此,其国〔可击,必得其将〕。不满其数而入,入而〔复出〕,□□其入日者国兵死:入一日,其兵死十日;入十日,其兵死百日。当其日而大,以其阳之日利。当其日而阴,以阴日不利。上旬为阳国,中旬为中国,下旬为阴国。审阴阳,占其国兵:太白出辰,阳国伤;〔出巳,亡扁地;出东南维,在日月〕之阳,阳国之将伤,央其阴〔利。〕大白〔出戌入未〕,是胃(谓)反(犯)地邢(刑),绝天维,行过,为围小,〈有〉暴兵将多。大白出于未,阳国伤;〔出甲,亡扁地;出西〕南维,在日月之阳,阳国之将伤,在其阴〔利。大白〕出于戌,阴国伤;出亥,亡扁地;出西北维,在日月之阴,阴国之将伤,在其阳利。〔出辰入丑〕□□□。大白出于丑,亡扁地;出东北维,在日月之阴,阴国之将伤,在其阳利;出寅,阴国伤。大白出于酉入卯,而兵□□□□在从之〔南,阳国胜;在从〕之北,阴国伤。日冬至,〔大白〕在日北,至日夜分(春分),阳国胜;春分在日南,阳国胜;夏分〈至〉在日南,至日夜分(秋分),阴国胜;秋分在日〔北〕,阴国胜。越、齐〔韩、赵、魏者〕,荆、秦之阳也;齐者,燕、赵、魏之阳也;魏者,韩、赵之阳也;韩者,秦、赵之阳也;秦者,翟之阳也,以南北进退占之。大白出恒以〔辰戌,入以丑未〕,候之不失。其时秋,其日庚辛,月立失,西方国有之。司天献不教之国驾之央(殃),其咎亡师。 第七章木星行度
    相与营室晨出东方  秦始皇帝元 三  五  七    九      〔二〕与东辟(壁)
    晨出东方   二  四  六  〔八〕  〔十〕   〔三〕与娄晨
    出东方    三  五  七  〔九〕  〔一〕   〔四〕与毕晨
    出东方    四  六  八  〔廿廿〕 〔二〕  〔五〕与东井晨
    出东方   五   七  九  汉元  孝惠〔元〕 〔六〕与柳晨
    出东方   六   八  卅  二    二      〔七〕与张晨
    出东方   七   九  一  〔三〕   〔三〕   〔八〕与轸晨
    出东方   八   廿  二  〔四〕   四     〔元〕与亢晨
    出东方    九   一  三 五    五      二与心晨
    出东方    十   二  四  六    六     三与斗晨出东方    一   三 五  七    七      与婺女晨
    出东方   二   四  六  八    ?代皇    
    秦始皇帝元年正月,岁星日行廿分,十二日而行一度,终〔岁行卅〕度百五分,见三〔百六十五日而夕入西方,伏〕卅日,三百九十五日而复出东方。〔十二〕岁一周天,廿四岁一与大〔白〕合营室。   
   第八章土星行度
    〔相〕与营室晨出东方  元?秦始皇  一     二与营室晨出东方    二      二     三与东壁晨出东方    三     三    四
    与畦(奎)晨〔出〕东方  四      四     五与娄晨出东方     五      五     六与胃晨出东方     六      六     七
    与茅(昴)晨出东方   七      七     八与毕晨出东方     八      八?张楚  ?元与觜角晨出东方    九      九     二
    与伐晨出东方     十      卌     三与东井晨出东方    一      汉元   〔与东〕井晨出东方   二      二     
    与鬼晨出东方     三     三     与柳晨出东方     四      四      与七星晨出东方    五      五      
    与张晨出东方     六      六      与翼晨出东方     七      七      与轸晨出东方     八      八      
    与角晨出东方     九      九      与亢晨出东方     廿      十      与氐晨出东方     一      一      
    与房晨出东方     二      二      〔与〕心晨出东方    三     ?孝惠元      〔与〕尾晨出东方    四      二      
    与箕晨出东方     五      三     与斗晨出东方     六      四      与牵牛晨出东方    七      五      
    与婺女晨出东方    八      六      与虚晨出东方     九      七     
    与危晨出东方     卅      ?高皇后元      
    秦始皇帝元年正月,填星在营室,日行八分,卅日而行一度,终〔岁〕行〔十二度卌二分。见三百四十五〕日,伏卅二日,凡见三百七七日而复出东方。卅岁一周于天,廿岁与岁星合为大阴之纪。
   
   第九章金星行度
    正月与营室晨出东方二百廿四日,以八月与角晨入东方。〔秦元〕 〔九〕 〔七〕 五  三?汉元 九  五  六浸行百二十日,以十二月与虚夕出西方,取廿一于下。
    与虚夕出西方二百廿四日,以八月与翼夕入西方。
    〔二〕 〔十〕 〔八〕 六  四  二   十  六  七伏十六日九十六分,与轸晨出东方。
    以八月与轸晨出东方二百廿四日以三月与茅晨入东方,余七十八。浸行百廿日,以九月与〔翼夕〕出西方。三 〔一〕 九  七  五  三 一  七  八
    以八月与翼夕出西方,二百廿四日,以二月与娄夕入西方,余五十七。伏十六日九十六分,以三月与茅晨出东方。
    四  〔二〕 廿  八  六  四  二  〔高〕皇后?元以三月与茅晨出东方二百廿四日,以十一月与箕晨〔入东〕方。浸行百廿日,以三月与娄夕出西方,余五十二。
    〔以三月〕与娄夕出西方二百廿四日,以十月与心夕入西方。五  〔三〕 〔一〕 九  七  五  ?惠元 二  二〔伏〕十六日九十六分,以十一月与箕晨出东方,取七十三下。
    以十一月与箕晨出东方二百廿四日,以六月与柳晨入东方。六  〔四〕 〔二〕 〔卅〕 〔八〕 六  二  三 三浸行百廿日,以九月与心夕出西方,取才十四下。
    以九月与心夕出西方二百廿四日,以五月与东井夕入西方。七  〔五〕 〔三〕 〔一〕 〔九〕 〔七〕 三 四伏十六日九十六分,以九月与舆鬼晨出东方。
    以六月与舆鬼晨出东方二百廿四日,以正月与西壁晨入东方。余五。浸行百廿日,以五月与东井夕出西方。八  〔六〕 〔四〕 〔二〕 〔廿廿〕 〔八〕 四  五
    以五月与东井夕出西方二百廿四日,以十二月与虚夕入西方。〔伏十〕六日九十六分,以正月与东壁晨出东方。
    秦始皇帝元年正月,太白出东方,〔日〕行百廿分,百日上极〔而反,日行一度,天〕十日行有〔益〕疾,日行一度百八十七分以从日,六十四日而复遝(逮)日,晨入东方,凡二百廿四日。浸行百廿日,夕出西方。〔太白出西方始日行一度百八十七分,百日〕行益徐,日行一度,以待之六十日;行有益徐,日行廿廿分,六十四日而西入西方,凡二百廿四日。伏十六日九十六分。〔太白一复〕为日五〔百八十四日九十六分日。凡出入东西各五,复〕与营室晨出东方,为八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143-青囊序-唐-杨筠松 下一页 145-鬼谷子神奇相法全书-- 回顶部
  
  
  
羊祜 2014年04月170:52:33
转帖:《齐鲁晚报》“家教·家孝·家文化——百姓故事”征稿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访客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特别注重家教、家孝以及家训的养成和传承。“家教”意味着父母长辈对子女儿孙的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关爱和引导,家孝则是儿女小辈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赡养,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回报和感恩。不管是家教还是家孝,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理念意识和行为方式,优秀的家教和家孝代代相传,就会成为引领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不断向上的家文化。
    家教和家孝有千百种,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人的家文化也在与时俱进。但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其中传承的核心要义,正直善良、节俭勤劳、礼让谦恭、仁爱诚信、孝顺忠厚、勤奋向上等等,都应该成为家庭中言传身教的道德共识。请您从自己的身边事说起,以讲故事的形式,与读者一起感悟传统文化在自己或他人成长、发展中的影响和意义。征文来稿可长可短。   
羊祜 2014年04月70:43:6
《诗经》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访客
  诗经-  
  诗经--  
  国风 王风 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国风 王风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国风 王风 中谷有蓷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国风 郑风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国风 齐风 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国风 齐风 载驱
  载驱薄薄,蕈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々。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々。鲁道有荡,齐了游敖。
  国风 唐风 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国风 陈风 东门之杨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国风 豳风 东山
  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々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国风 豳风 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 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 六月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々,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小雅 鸿雁之什 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々。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小雅 节南山之什 节南山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小雅 节南山之什 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惸惸,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々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哿矣富人,哀此惸独。
  大雅 荡之什 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々。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鲁颂 駉之什 閟宫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犠,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犠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商颂 那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商颂 烈祖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商颂 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商颂 长发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纟忽。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商颂 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僣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羊祜 2014年04月1623:38:6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访客
  > 10-史记-汉-司马迁 > 21-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
  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
  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
  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
  禹遵之。后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渎,二龙去之。其后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后八世,至帝太戊,有桑穀生於廷,一暮大拱,惧。伊陟曰:“妖不胜德。”太戊修德,桑穀死。伊陟赞巫咸,巫咸之兴自此始。
  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惧。祖己曰:“修德。”武丁从之,位以永宁。后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后三世,帝纣淫乱,武王伐之。由此观之,始未尝不肃祗,后稍怠慢也。
  周官曰,冬日至,祀天於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
  自周克殷后十四世,世益衰,礼乐废,诸侯恣行,而幽王为犬戎所败,周东徙雒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於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其语不经见,缙绅者不道。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孙饮马於河”,遂都雍。
  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於鄜畤。作伏祠。磔狗邑四门,以御蛊菑。
  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四年,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
  其后十四年,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
  秦缪公即位九年,齐桓公既霸,会诸侯於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俈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於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於是桓公乃止。是岁,秦缪公内晋君夷吾。其后三置晋国之君,平其乱。缪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其后百有馀年,而孔子论述六蓺,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馀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或问禘之说,孔子曰:“不知。知禘之说,其於天下也视其掌。”诗云纣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爰周德之洽维成王,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及后陪臣执政,季氏旅於泰山,仲尼讥之。
  是时苌弘以方事周灵王,诸侯莫朝周,周力少,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貍首。
  貍首者,诸侯之不来者。依物怪欲以致诸侯。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苌弘。
  其后百馀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秦始与周合,合而离,五百岁当复合,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
  其后百一十五年而秦并天下。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於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驺峄山,颂秦功业。於是徵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巅,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於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祕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於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於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於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於泽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
  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
  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於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於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
  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海南,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章始皇之功德。其秋,诸侯畔秦。三年而二世弑死。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
  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於是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
  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渎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冉阝;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异。
  而四大冢鸿、岐、吴、岳,皆有尝禾。
  陈宝节来祠。其河加有尝醪。此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故加车一乘,骝驹四。
  霸、产、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
  汧、洛二渊,鸣泽、蒲山、岳山胥山之属,为小山川,亦皆岁祷塞泮涸祠,礼不必同。
  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之属,百有馀庙。西亦有数十祠。於湖有周天子祠。於下邽有天神。沣、滈有昭明、天子辟池。於杜、亳有三社主之祠、寿星祠;而雍菅庙亦有杜主。杜主,故周之右将军,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
  唯雍四畤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故雍四畤,春以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祠,五月尝驹,及四仲之月月祠,若陈宝节来一祠。春夏用骍,秋冬用骝。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通权火,拜於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
  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岁时奉祠之。至如他名山川诸鬼及八神之属,上过则祠,去则已。郡县远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领於天子之祝官。祝官有祕祝,即有菑祥,辄祝祠移过於下。
  汉兴,高祖之微时,尝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也,而杀者赤帝子。”
  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因以十月为年首,而色上赤。
  二年,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於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
  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祝官,复置太祝、太宰,如其故仪礼。因令县为公社。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
  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谨治枌榆社,常以四时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属;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属;秦巫,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属;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九天巫,祠九天: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於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各有时日。
  其后二岁,或曰周兴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於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常以岁时祠以牛。”
  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二月及腊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财以祠。
  制曰:“可。”
  其后十八年,孝文帝即位。即位十三年,下诏曰:“今祕祝移过于下,朕甚不取。自今除之。”
  始名山大川在诸侯,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领。及齐、淮南国废,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故。
  是岁,制曰:“朕即位十三年于今,赖宗庙之灵,社稷之福,方内艾安,民人靡疾。间者比年登,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诸神之赐也。盖闻古者飨其德必报其功,欲有增诸神祠。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西畤畦畤禺车各一乘,禺马四匹,驾被具;其河、湫、汉水加玉各二;及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而祝釐者归福於朕,百姓不与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
  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是时丞相张苍好律历,以为汉乃水德之始,故河决金隄,其符也。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内赤,与德相应。如公孙臣言,非也。罢之。后三岁,黄龙见成纪。文帝乃召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色事。其夏,下诏曰:“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於民,岁以有年。
  朕祈郊上帝诸神,礼官议,无讳以劳朕。”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亲郊,祀上帝於郊,故曰郊”。於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见雍五畤祠,衣皆上赤。
  其明年,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
  於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
  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以郊见渭阳五帝。五帝庙南临渭,北穿蒲池沟水,权火举而祠,若光煇然属天焉。於是贵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
  文帝出长门,若见五人於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坛,祠以五牢具。
  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寿”。平又言“臣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卻复中。於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於是上使使治庙汾阴南,临河,欲祠出周鼎。
  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气神事皆诈也。下平吏治,诛夷新垣平。自是之后,文帝怠於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往焉。
  明年,匈奴数入边,兴兵守御。后岁少不登。
  数年而孝景即位。十六年,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故,无有所兴,至今天子。
  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汉兴已六十馀岁矣,天下艾安,搢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
  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皆废。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徵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明年,今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勌屖瞎邸I窬者,长陵女子,以子死,见神於先后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其后子孙以尊显。及今上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穀道、卻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主方。匿其年及其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
  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馀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生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尝从武安侯饮,坐中有九十馀老人,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於柏寝。”
  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为少君神,数百岁人也。
  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於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
  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於忌太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乾鱼;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於忌太一坛旁。
  其后,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以发瑞应,造白金焉。
  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於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锡诸侯白金,风符应合于天也。
  於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乃上书献太山及其旁邑,天子以他县偿之。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於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
  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馀,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於是诛文成将军,隐之。
  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无忧病。
  病少愈,彊与我会甘泉。”於是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寿宫神君。寿宫神君最贵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后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以言,行下。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心独喜。其事祕,世莫知也。
  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二元以长星曰“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狩”云。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
  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栗。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於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於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丘,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其先祀焉。”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泰山矣。
  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无子。康王死,他姬子立为王。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相危以法。康后闻文成已死,而欲自媚於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顾以臣为贱,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与方。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奄口,恶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
  子诚能脩其方,我何爱乎!”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於神人。
  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於是上使验小方,斗棋,棋自相触击。
  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馀,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制诏御史:“昔禹疏九江,决四渎。间者河溢皋陆,隄繇不息。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乾称‘蜚龙’,‘鸿渐于般’,朕意庶几与焉。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轝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命其邑曰当利公主。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供给,相属於道。自大主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於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於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颇能使之。其后装治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於众鼎,文镂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曣鲿j,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
  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穀。今岁丰庑未报,鼎曷为出哉?”有司皆曰:“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
  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吴不骜,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大享。
  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於祖祢,藏於帝廷,以合明应。”制曰:“可。”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亲郊之”。
  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
  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宛朐,问於鬼臾区。鬼臾区对曰:‘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於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能仙登天矣。
  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断斩非鬼神者。百馀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须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乃拜卿为郎,东使候神於太室。
  上遂郊雍,至陇西,西登崆峒,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祠坛放薄忌太一坛,坛三垓。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太一,其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貍牛以为俎豆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醊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已祠,胙馀皆燎之。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字始郊拜太一。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太一如雍郊礼。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亨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
  公卿言“皇帝始郊见太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坛以明应。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其秋,为伐南越,告祷太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太一锋,命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随验,实毋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上乃诛五利。
  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也。”
  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其春,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尚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於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太一。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齐人丁公年九十馀,曰:“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於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上接神仙人蓬莱士,高世比德於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又牵拘於诗书古文而不能骋。上为封禅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禅事,於是上绌偃、霸,而尽罢诸儒不用。
  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
  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上即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宿留海上,予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
  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祕。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礼。兕牛犀象之属不用。
  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於是制诏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不任。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脩祠太一,若有象景光,如有望,震於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太山,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博、奉高、蛇丘、历城,无出今年租税。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复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又下诏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天子既已封泰山,无风雨灾,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若将可得,於是上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反至甘泉。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其秋,有星茀于东井。后十馀日,有星茀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填星出如瓜,食顷复入焉。”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
  其来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太一。赞飨曰:“德星昭衍,厥维休祥。
  寿星仍出,渊耀光明。信星昭见,皇帝敬拜太祝之享。”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於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是岁旱。於是天子既出无名,乃祷万里沙,过祠泰山。还至瓠子,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沈祠而去。使二卿将卒塞决河,徙二渠,复禹之故迹焉。
  是时既灭两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慢,故衰秏”。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楼居。”於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仙神人之属。於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夏,有芝生殿房内中。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见有光云,乃下诏:“甘泉房中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其明年,伐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春,至鸣泽,从西河归。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礼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脩封焉。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阯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複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及五年脩封,则祠太一、五帝於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祠后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祕祠其巅。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山上举火,下悉应之。
  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毋脩封禅。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太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敬拜太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
  十一月乙酉,柏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冀至殊廷焉。
  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
  於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馀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幹楼,度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为太初元年。
  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其明年,有司上言雍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乃令祠官进畤犊牢具,色食所胜,而以木禺马代驹焉。独五月尝驹,行亲郊用驹。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禺马代。行过,乃用驹。他礼如故。
  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执期,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命曰明年。上亲礼祠上帝焉。
  公玊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夏,遂还泰山,脩五年之礼如前,而加以禅祠石闾。石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故上亲禅焉。
  其后五年,复至泰山脩封。还过祭恒山。
  今天子所兴祠,太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脩封。薄忌太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凡六祠,皆太祝领之。至如八神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过则祠,行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不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於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之迹为解,无有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羁縻不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於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於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若至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
  
羊祜 2014年04月1614:45:10
羊氏历史文化传承寻源小考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太山羊思源
  羊姓起源:按《春秋左传》氏族本源【羊太山】考唐朝朝朝太山羊氏墓志铭:太山南城人.纪其氏族.火德金行之代.荣其寿位。   
  火德主阳,按《三皇纪》考五德之火德代表人文祖炎帝神农氏!   
  《诗经》考炎帝之后人姜嫄之子达.为羊子,姜与羊宗脉同源。   
  夏代羊氏: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卷十六考证:夏桀时有大臣名羊莘,“是夏世即有羊氏”。
   商代羊氏:发祥太山南部其族主要活动在今山东兖州曲阜一带。清朝山东诸城人刘喜海收藏从山东出土【商代羊父丁方鼎】。【商代羊父丁方鼎】曾经馆藏山东省博物馆,称为中国十大古商鼎后转藏北京故乡博物馆。   
  近年在兖州嵫山出土商代铜觯,内底有“羊父辛”三字铭文,又爵的把手内有一“羊”字,说明铜器为羊族遗物。商代羊族铜器在古代金石著述中已有载录,但出土地点均付阙如,这次在兖州嵫山出土的诸多羊族铜器,证明这一带正是这一商代大氏族的生活故地(据商顺华等《历史悠久的兖州》,载《人文与自然》2000年第3期),及《兖州人网》商代羊族铜器羊父辛铜觯馆藏兖州博物馆。
   周代羊氏:羊姓中的一支出于周官“羊人”之后。羊对中国人而言,从太古时起,即是很重要的家畜。三千三百年前,曾在黄河三角洲繁荣一时的殷朝,在其使用的占骨上也刻着”用羊十牛二”的文字,这意思是指在占卜事情凶吉的祭典中,用十只羊与两只牛作为牲品。到了周代初期,畜牧业更加发达,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用于作战的马和用于生活的羊,是畜牧业的两个支柱。因此,周王室专门有马官和羊官司掌其事。其中管羊的小吏称为“羊人”,羊人的后代便以官为姓。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七考证,《春秋左传.宣上》曰:华玄杀羊食士,其御宋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 此为当时有名的事件。按羊斟说法【畴昔之羊子为政】可以证明宋国羊斟先代是政客,其世居史臣有功。按宋国商殷微子国。   
  同时又有邾人羊罗,出仕邾国。勇猛善战,曾参加攻打鄅国之役,一举破城,立有首功。今出土西周青铜器有“羊卣”及“羊口戈”,为周代羊族文物之遗存。   
  《说文解字·羊部》中云:“羌, 西戎, 羊种也。”指明羌人的祖先为古中原西部的羊种人, 也即以羊为图腾的民族。羌人从殷商时起, 便以牧羊为生, “羌”字即系由“羊人”两字合成, 乃是一养羊而获利的游牧民族, 故后裔有的便以羊为氏。甘肃羊姓出自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的广河县, 后分迁于省内临洮、兰州、天水、民勤及陕西西安、汉中等地。
  《春秋左传》闵公羊舌只记述:昔有攘羊者,以羊遗叔向,叔向母埋之,不食。後三年,攘羊事发,追捕向家,检羊骨肉都尽,惟有舌在。国人异之,遂以羊舌为族矣。 晋顷公羊舌氏造“六卿灭族羊舌氏,祁氏。”有子孙逃避出晋国后改杨.羊.阳.扬。但羊舌氏第几代改单羊四库全书历史无记录!各地羊氏谱无记载是羊舌氏第几代!注【有历史遗憾问题有待考证】   
  古高密国历史上还有一支羊氏,为姞氏所改。姞氏亦为黄帝之后, 后易姓为羊。   
  另外宋代名族三槐堂王姓一支也曾改姓羊氏。据清人王先谦《平江王氏谱序》记载:北宋三槐王氏王旭之子王质,曾任荆湖北路转运使,居平江县(今湖南平江)南四十里王家坊,他的一支后裔因留居于此。王质的这一支子孙最初改王为羊,是为羊氏。至南宋绍兴年间,本支始祖王孟举始恢复王姓,但所居地仍称羊家坊旧名(参达良等撰《中华姓氏通书·王姓》)。
   在数千年的民族大融合之中,羊姓也融入民族大团圆的血统。
  东汉时期,在零陵(今湖南永州)生活着一支少数民族,被称为“零陵蛮人”。其族中就有羊姓。汉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秋,千余蛮民在首领羊孙的率领下,揭竿而起,他们头著赤帻,焚烧官府。羊孙自称将军,威震一方。州郡官吏仓皇纠集部众,多方进剿,方将这场起事镇压。羊孙是最早见于史册的羊姓少数民族。
   明代女真族也有以羊为氏者,据张鸿翔《明代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载:明代有二羊哈,一为海西考郎兀卫女真人, 永乐四年内附, 授三万卫指挥佥事, 故后子莽汉嗣(《三万卫选簿》二十); 另一人亦为女真人,归化明朝后, 官至广宁卫都指挥佥事, 故后子羊守忠于正德二年八月袭封指挥使。   
   在今甘肃境内,也有一支羊姓族人, 据民俗学家考证, 其族可能系古代羌人的后裔。 据兰州市城关区71岁的羊德顺先生追述,兰州羊氏系清代同治年间, 为避“回乱”(指同治二年河州八坊回民反清起义), 由临夏县的太子寺(即今广河县)逃亡至兰州城关拱星墩一带。其命名行辈有“玉德泰子”等字。另外永登县中川镇芦井水村也有羊姓一族, 有可能与河州之羊同出一源。
   在当今的各地少数民族之中,也有不少以羊为姓的族人。据《回族姓氏与源流》一书记载:回族中的羊姓,源于地名。为元代名臣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之孙伯颜察儿的后裔,因世居“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之羊市,故改羊氏”(《回族人物志·明代》)。元朝被推翻后,其后裔为避战乱与政治迫害,迁居山东益都(今青州市)并改羊为杨姓。(一说改姓羊氏乃迁来山东之后,山东青州《杨氏世谱》云:明太祖攻克元大都后,下令“都人”[元仕宦后裔]一律南迁,其中有回族杨氏一家居于大都羊市角头,亦遵照律令迁往山东。谱中云:“大明洪武元年[1368]兵取大都,大将军徐达令都人南迁,六世祖遂携莫苏及二女奔青州。……以尝居羊市,易姓为羊。”)以羊为氏的回族还有西域回回虎林比失一支,虎林比失于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入附,授官德州卫百户。其子姓羊名羔儿,羔儿之后改羊为杨,“遂成德州回回望族”(《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
   又据邓廷良《白马人的姓氏》一文中介绍:生活在青海地区的白马人额珠家,其汉姓中有羊氏(原文载《民族文化》1984年第6期)。除了上述之外,今天的白族、彝族、傣族、黎族、东乡族、僳僳族中都有羊姓。其中白族羊姓主要聚居于云南剑川县一带,著名人物有当代舞蹈家羊雪芳等。羊姓虽在各族所占比例不多,但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着广泛的分布。
  
十一
羊祜 2014年04月1613:39:10
山东境内古国小考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太山寻源
  商奄 。在今山东兖州至曲阜。  
  遂阳国,春秋齐人歼遂迁阳。齐迁遂阳国后改为阳国,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的阳国,属于诸侯国,封侯爵。阳国国都在今山东沂南县砖埠乡黄疃村。鲁闵公2年,公元前660年,齐国逼徙其民而取地。
  还有一说在今青州市东南,齐国逼迁于此。
  公元前600年,鲁国,逼阳国,妘山东。东周惠王时,遂阳国被齐国灭掉,齐人迁入其都[1],原遂阳国君主的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遂成阳姓。   
  高密古国,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地处山东半岛东部胶东地区。,春秋称夷维邑,属莱国。公元前567年,齐灭莱后,地属齐。战国时,始有高密之名,亦为齐地。据《水经注》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
  邹本作邾,亦作邾娄。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山东费县、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地。建都于邾(今曲阜东南南陬村)。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邹城东南纪王城)。春秋为楚所灭。
  
  寺(SHI) 妊姓。在今济宁东南。春秋时为鲁所灭。
  
  成 亦作盛。姬姓。始封之君为文王子叔武,在今宁阳东北。
  
  郜 始封之君为文王庶子,故都在山东成武东南。春秋为宋所灭。
  
  倪 亦作小邾。曹姓。开国君主为邾文公之子友。在今滕州东。春秋为楚所灭。
  
  郯 少昊后裔,在今郯城北。战国灭于越。
  
  禹 云姓,建国于启阳,在临沂北。
  
  鄣 一作“章”,任姓,一说姜姓,在今平阴,一说诸城。前664年降于齐。
  
  奄 在今山东曲阜。
  
  谭 在今山东章丘西。前684年为齐所灭。
  
  纪 西周金文作“己”,姜姓。在今山东寿光南纪台村。前690年为齐所灭。战国称剧。
  
  莒己姓,一说曹姓。开国君主兹舆期,建都计斤(今山东胶州西南)。春秋初年迁于莒(今山东莒县)。有今山东安丘、诸城、沂水、莒、日照等地。前437年为楚所灭,后归齐,后又入楚,楚灭鲁后,迁鲁君于此。
  
  杞 姒姓。相传开国君主为夏禹之后东楼公。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杞成公迁缘陵(今山东昌乐东南),杞文公迁淳于(今山东安丘黄旗堡镇)。前445年为楚所灭。
  
十二
羊祜 2014年04月1611:49:10
【羊】《说文》曰:羊,祥也。《易经说卦》曰:兑为羊。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太阳里思源
  《太平御览》-宋-李昉 >-卷九百二 兽部十四   
  卷九百二 兽部十四
  羊
  《说文》曰:羊,祥也。像四足角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
  又曰:羔,羊子也。肽,五月生羔也。骛(亡具切。)六月生羔也。{大羊},七月生羊也。胝祝(雉矫切。)羊未足岁也。,牝羊也。牍,(扶分切。)牡羊也。胍模(音夷。)乘羊也。敕,(扶员切。)黄腹羊也。羟,(楷间切。)羊名也。
  《广雅》曰:吴羊,牝一赎曰胝祝三岁曰羝。牡一赎曰,三岁曰柩颉N庋蟒牒Γň影饲小#┰箕氙,(蒲各切。)傺蟒牒υ箕腙隆{大羊}、骛、、胭悖(思宪切。)羔也。
  《尔雅》曰:羚,大羊。(似羊,大角员锐,在山岩间。)朐,如羊。(音玄,似吴羊。)羊,牡敕郑(音汾)牝。夏羊,(黑冼肜。)牡胗幔(音榆,黑羝。)牝佟=遣黄耄(一短一长。)角三[B13A],胭荨#╗B13A],卷三匝。)敕羊,黄腹。未成羊,肽。绝有力奋。
  郭义恭《广志》曰:大尾羊,细毛薄皮,尾氏旁广,重且十斤,出康居。
  又曰:驴羊,似驴
  《字林》曰:膻怼ⅲㄅ奚切。)胄瑁(女沟切。)胡羊也。肟眨(口弄切。)羊腊也,似羊,四耳九尾,目在背。牖迹(音还)似羊,无口。氘,(乙间切。)群羊相积。一曰羊羼,(初苋切。)羊相膊病e瘢羊臭也。(羼,式延切。)
  《玄中记》曰:千岁之树精为青羊。
  崔豹《古今注》曰:羊,一名美髯须主簿。
  《礼记□曲礼下》曰:祭庙,羊曰柔毛。
  又曰:大夫无故不杀羊。
  又《月令》曰:孟春,天子食麦与羊。
  又《内则》曰:羊,冷毛而毳膻。
  《诗□小雅□无羊》曰: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又曰:尔羊来思,其角戢戢。
  又曰:《羔羊》,《鹊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俭节正直,德如羔羊也。羔羊之皮,素丝五纟它。
  又曰:羊贲首,三星在ニ。郑玄注曰:“羊牝曰。贲,大也。”
  《易□说卦》曰:兑为羊。
  又《大壮》曰: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周礼□夏官上》曰:羊人,掌羊牲,凡祭祠,饰羔。(羔,小羊也。《诗》曰:四之日其早,献羔祭韭。)祭祠割羊牲,登其首。(登,钜病I首,报阳也。升首于室。)凡祈珥,共其羊牲。(共犹给也。)宾客,供其法羊。(法羊,晔橱踊膳之羊。)凡黍辜、候禳、衅积,共其羊牲。(积,故书为眦。郑司农云:眦,读为渍,谓畔国宝,渍军器也。玄谓:积,积柴潇簦酋燎实柴。)
  《周礼□天官□食医》曰:凡会膳,食羊宜黍。
  《左传□宣上》曰:华玄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
  又《宣下》曰:楚子围郑,郑伯肉袒牵羊。
  《论语》曰: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又曰: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攘,盗。)
  《史记》曰:武王克殷,微子持其祭器,肉袒面缚,左牵羊把茅,膝行而前。
  又曰:卜式者,河南人。式入牧百馀羊十馀岁,羊致千馀。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乃拜式为郎,布衣草乔而牧羊。(乔音脚。)岁馀,羊悉肥。上过其羊,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如是也。”拜缑氏令。
  又曰:秦襄公始用羝羊祠西畴。
  《汉书》曰:楚怀王孙心在人间为人牧羊,项梁立为怀王。
  又曰:苏武使匈奴。匈奴知武不可降,使北海上无人处牧羝,羊乳乃得归。武在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草ぼ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持节,节旄尽落。
  《东观汉记》曰:甄宇,北海人,为州从事,徵拜博士。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称分其肉,宇曰:“不可。”又欲投钩,复耻之。甄博士宇先自取其最瘦者,犹是不复有争讼。後召会,诏问瘦羊甄博士。
  《後汉书》曰:更始二年至长安,尤嗜酒,不听政事。所任皆贾竖、膳夫,庖人。长安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又《广陵思王荆传》曰:光窝袄,大行在殿。荆哭不哀,而作飞书令苍头诈称东海王强、舅况书,与强构为大逆。其辞曰:“当为秋霜,无为槛羊。”(秋霜,肃杀于物;槛羊,受制于人。)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录》曰:羌抑摩献羊,六角二口,四角八口。
  《北史》曰:隋汉王谅为并州总管,潞州有官羊生二角相背。以为谅之咎征。
  《帝王世纪》曰:汤问葛伯何故不祠,曰:“尾怨┪牲。”汤遗之以羊。
  《穆天子传》曰:犬戎胡觞天子于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天子使孔牙受之,曰:“雷死戤平,爰有黑牛白角,爰有黑羊白血。”
  又曰:天子饮于文山,乃献豪牛。(四节有豪。)
  又曰:舂山大羊食鹿豕。
  《山海经》曰:钱来之山有兽,如羊而马尾,名曰钅咸羊。
  《周易是谋类》曰:太山失金鸡,西岳亡玉羊。(郑玄注曰:金鸡、玉羊,二岳之精。)
  《春秋说题辞》曰:羊者祥也,合三而生以养王也,故羊高三尺。
  《杂五行书》曰:悬羊头门上,除盗贼。
  《春秋繁露》曰:凡贽,卿用羔。羔饮之其母,必跪,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祥,故以为贽。
  《庄子》曰: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亡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事业不同,其亡羊均也。
  又曰:善养生者如牧羊,后者鞭之。
  《墨子》曰:齐庄公之臣王国卑、中里檄者讼,三年而狱不断。恐失有罪,使二人共一羊盟齐之社。二子相从,以羊血洒社。读王国卑之辞已尽,中里檄之辞未半,祭羊砌狞触中里檄。齐人以为有神验。
  《列子传》曰: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王曰:“先生有一撇绘而不能治,三亩之园而不能芸,言治天下,何也?”曰:“君见夫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一羊,舜荷而随之,则不能前矣。”
  《孙卿子》曰:仲尼为鲁司寇,沉犹氏不敢朝饮其羊。
  《试萦》曰:羊不任驾盐车,椽不可为楣栋。
  《龙鱼河图》曰:羊有一角,食之杀人。
  《周书》曰:夏桀德衰,夷羊在牧,飞蛤满野。
  《韩诗外传》曰:鲁哀公使人穿井,三月不得泉,得一玉羊焉。公以为玉羊,使祝鼓舞之,欲上於天,羊不能上。孔子见曰:“死戤精为玉,土之精为羊。愿无怪之,此羊肝土也。”公使杀之,视肝即土矣。
  《国语》曰:季桓子穿井,获如玉缶,其中有羊。
  《符子》曰:魏文侯见宋陵子,三仕不识,文侯曰:“何贫?”钟曰:“王见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常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富者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我成百,则牧数足矣。’邻者与之。从此观焉,富者非富,贫者非贫也。
  《吕氏春秋》曰:百里奚未遇时,亡虞,饭牛於秦。传鬻以五傺蛑皮,公孙直悦献诸缪公。缪公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淮南万毕术》曰:阿羊九头而更食,国乱乃出。
  扬雄《法言》曰:敢问质?曰: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王充《论衡》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乃令羊触之。
  《山海经》曰:胂萄蛭踩缏恚出钱来之山胂獭#胂桃粽搿!队衿》作古咸反。)
  《瑞应图》曰:锺律和调,则玉羊见。
  《白泽图》曰:羊有一角当顶上,龙也。杀之震死。
  《博物志》曰:胡蕙,蜀中本尾病B逯杏腥饲羊入蜀,其子着羊毛,蜀人取种。因名禾羊负来。
  又曰:阴夷山有淫羊,一日百遍,脯不可食,但着床席间,已自惊人。又有作淫羊脯法。取佟胱指饕唬别系,令裁相近而不使相接。食之以地黄、竹叶,饮以麦汁米潘。百馀日後解放之,欲交未成,便牵两杀之,膊以为脯。男食伲女食胱郑则并如狂,好丑亦无所避,其势数日乃歇。治之方,煮茱萸、菖蒲汁饮之,又以水银宫脂途阴,男子即痿。宫脂,鹿脂也。
  《杜预奏事》曰:臣前在南,闻魏兴北山有野羊,大者数百十斤。试令固求,今者各得一枚,并头角蹄,案其形,不与土羊相似。然是野兽,世所希有。
  《新言》曰:初年悬羊头、磔鸡羊以求富。余以问河南服君,服君曰:“是月草木萌,羊能啮草,鸡啄五谷,故悬二物助阳气。今人杀羊、鸡,自作不祥。”
  《凉州异物志》曰:有小羊称若斥,颇热,峭山如壁,上下无跌。
  又曰:有羊大尾,车推乃行,用累其身。
  又曰:封羊,蒲俺如驼。
  宋永初《山川记》曰:九真都龙县有羚羊,大如枨嘏!
  《春秋後语》曰:张仪谓楚王曰:“夫为从者,尾烨群羊而攻生虎。虎之与羊,不格亦明矣。(格,斗也。羊与不能与虎斗明矣。)今王不与虎而与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
  《卫伪鸫》曰:紊偈背税籽虺奠堵逖簦市共观,咸曰:“谁家璧人?”
  《述异记》曰:羊而不角呼蛟羊,一名胡髯郎,一名青乌。
  又曰:周成王时,东夷进六角羊。周厉王玄年,外国贡三角羊。
  《尹喜内传》曰:老子与喜别,曰:“寻吾於成都市青羊之肆。”喜後求而得之。
  葛洪《神仙传》曰:皇初平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良谨,将至华山石室中,四十年不误念其家。其兄初起行索初平,见道士,引至山。与弟语毕,问平羊何在,平曰:“近东。”初起视,不见羊,但见白石,却谓平曰:“山东无羊。”平曰:“兄自不见尔。”与兄俱往,平乃叱之,白石一时皆起,成羊数万头。初起曰:“弟得仙道以如此。”遂弃妻子,服松柏伏苓五万日,遂得仙,易姓为赤松子。
  又曰:曹公收左慈,慈走入群羊,识萑之所在。追者疑化为羊,乃令人数羊。羊本千口,简之长一口。知化为羊,乃谓曰:“若是左公者,但出无苦也。”有一羊跪言“讵如许?”址者欲执之,於是群羊皆长跪曰:“讵如许?”址者乃去。
  《搜神记》曰: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正当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家有黄羊,因以祠之。
  又曰:南阳宗定伯,少年夜行,忽逢一鬼。鬼问为谁,定伯乃欺之曰:“我亦鬼也。”遂相与为侣向远。行妓悃,相担。问鬼曰:“鬼何所畏?”曰:惟不喜人唾。”欲至宛,便担鬼着顶上,径诣宛市,化为羊。恐蒲颁,亟唾之。卖之得钱千五百。买者系之,明视之,但绳在。时人名:“宗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
  《列仙传》曰:葛由者,羌人。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骑羊而入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在峨嵋山西南,高无极。随之者不得还,皆得仙道。山上有桃,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
  又曰:昔有攘羊者,以羊遗叔向,叔向母埋之,不食。後三年,攘羊事发,追捕向家,检羊骨肉都尽,惟有舌在。国人异之,遂以羊舌为族矣。
  《续搜神记》曰:顾沛者,吴之豪士。送就於钇酵ぃ时有一沙门在坐,是流俗道人。主常欲杀羊,羊绳断,便走来入此道人膝中,穿头入袈裟下。道人不能救,即将去而杀之。既行炙,主人先割以啖道人。道人食炙下喉,炙便自走行道人皮中,痛毒不可忍。呼医来针之,以数针贯之,炙犹动摇。乃破出之,故是一脔肉耳。道人於是得病,作羊鸣、吐沫。还寺,少时即死。
  刘义庆《幽明录》曰:洛下有涧穴,妇欲杀夫,推下。经多时,至底,乃得一穴,宫馆金饰,明逾三光,人长三丈。如此九处。最後至告饥,长人指树下一羊,令跪将羊须。初得一珠,长人取之。次亦取,後令啖,即疗饥。请问九处名,求停不去,答云:“君不得停。”
  《续异记》曰:吴兴俞亮,以永明八年补护军府史。於常眠者闻有羊声,疑为神怪。窃於户窥之,见其床下有一羊,可高二尺,毛色若丹,光耀满室。
  《金楼子》曰:修羊公於华阴山以道干景帝,礼遇之。数岁,道不可得。有诏问修羊公能何,发语未讫,於床氏化为白石羊,题其胁曰:“修羊公谢天子。”後置石羊於通灵台。
  《岭表录异》曰:常有人自青杜泛海闽,为恶风所飘,五日夜,不知行几千里也。至一岛,忽见群羊,人向之亦不惊避。初疑人所牧放,而绝无人迹,乃知野生者。舡人方馁,因取食之。
  
十三
羊祜 2014年04月1611:37:1
诗地考【曰商是常】常,或作羊,在薛之旁。商奄源之泰山!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太山寻源
  诗地考【曰商是常】常,或作羊,在薛之旁。 【传】常、许,鲁南鄙、西鄙。商奄源之泰山!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传】詹,至也。龟,山也。蒙,山也。荒,有也。【笺】奄,覆;荒,奄也。大东,极东。海邦,近海之国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传】凫,山也。绎,山也。宅,居也。淮夷,蛮貊而夷行也。南夷,荆楚也。若,顺也。【笺】诺,应辞也。是若者,是僖公所谓顺也。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传】常、许,鲁南鄙、西鄙。【笺】纯,大也。受福曰嘏。许,许田也,鲁朝宿之邑也。常,或作羊,在薛之旁。
  《春秋》鲁庄公三十一年“筑台于薛”是与?周公有常邑,所由未闻也。六国时齐有孟尝君食邑于薛。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黃发兒齿。【笺】燕,燕饮也。令,善也。僖公燕饮于内寝,则善其妻,寿其母,谓为之祝庆也。与群臣燕,则欲与之相宜,亦祝庆也。是有,犹常有也。兒齿,亦寿征。
  《说文解字系传》-宋-徐锴   
  -说文解字通释卷第七
  说文解字通释卷第六    
    说文解字通释卷第七
    文林郎守秘书省校书郎臣徐锴传释
    朝散大夫行秘书省校书郎臣朱翱反切
    三十五部文六百四十重百十二
  文四
    
   羊祥也从□(类艹)象四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凡羊之属皆从羊臣锴曰说礼者云羊吉祥也犹臭反
    
   芈羊鸣也从羊象气上出与牟同意臣锴曰牟半气上出也故云同意此古楚姓也面侈反
    
   羔羊子也从羊照省声家豪反
    
   羜五月生羔也从羊宁声读若煑臣锴曰诗曰既有肥羜直与反
    
   上敄下羊六月生羔也从羊敄声读若雾勿赴反
    
   羍小羊也从羊大声读若逹同臣锴按诗曰诞弥厥月先生如羍羍羊小羔也末反他
   □羍或省
    
    左羊右兆羊未卒岁也从羊兆声或曰夷羊百斤左右为□(左羊右兆)读若春秋盟于洮声臣锴按夷羊怪兽史记曰殷之衰夷羊在牧他沼反
    
    羝牡羊也从羊氐声臣锴按易曰羝羊触藩的齐反
    
    羒牂羊也从羊分声臣锴按尔雅羊牡羒注曰吴羊白羝也扶云反
    
    牂牡羊也从羊丬声臣锴曰当言羊□(左丬右术)省声诗曰牂羊坟首走张反
    
    羭夏羊牡曰羭从羊俞声臣锴按尔雅注夏羊黒羖□(左羊右历)也羭黒羝羊朱反
    
    羖夏羊牡曰羖从羊殳声昆覩反
    
    羯羊羖犗也从羊曷声臣锴曰羊形也鸠歇反
    
    左羊右夷騬羊也从羊夷声徐姉切
    
    羳黄腹羊也从羊从畨声臣锴按尔雅曰羳羊黄腹也复喧反
    
    左羊右巠羊名也从羊巠声恳耕反
    
    上执下羊羊名也从羊执声汝南与有挚亭读若晋子印反
    
    羸瘦也从羊羸声臣锴曰六畜之中骏马多瘦牛亦瘦狗亦细形鸡之瘦不至于劣唯羊瘦则羸也逹垂反
    
    左羊右委羊相积也从羊委声臣锴曰羊性好□(左羊右委)□(左羊右责)也藴瑞反
    
    左羊右责□(左羊右委)也从羊责声替寄反
    
    羣辈也从羊君声臣锴曰羊性好羣居也具分反
    
    左羊右垔羣羊相也一曰黒羊□(左羊右责)也从羊垔声鸟闲反
    
    上此下羊羊名□(左足右类虎)皮可以割□(类黍)从羊此声臣锴曰言皮利也千思反
    
    美甘也从羊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羙与善同臣锴曰羊取大者也羊羙物也故以为挚会意免鄙反
    
    羌西戎从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羗从羊此六种也西南□(上棘下火)人僬侥从人盖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惟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秉桴浮于海以也臣锴曰东方行方也会意立香反
    □古文羌如此
    
    羑追善也从羊乆声文王拘羑里在汤阴臣锴曰若言诱善也慱物志曰殷名狱曰羑里汤阴在毫州夷酒反
    
  
十四
羊祜 2014年04月162:11:53
考诗地【商之先后】,《尔雅》曰:后,乃古君王也,商朝可能源之后稷羊子也。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太山寻源
  《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传】诞,大;弥,终;达,生也。姜嫄之子先生者也。【笺】达,羊子也。大矣后稷之在其母,终人道十月而生。姜嫄之子羊子也。
  《尔雅》曰:后,乃古君王也!
  鲁颂 駉之什 閟宫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犠,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犠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徂徕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商颂 那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商颂 烈祖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商颂 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旂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商颂 长发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纟忽。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商颂 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僣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十五
羊祜 2014年04月161:19:34
诗地考姜嫄之子羊子是西周文王老祖宗。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访客
  《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传】诞,大;弥,终;达,生也。姜嫄之子先生者也。【笺】达,羊子也。大矣后稷之在其母,终人道十月而生。姜嫄之子羊子是西周文王老祖宗。  
  《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传】生民,本后稷也。姜,姓也。后稷之母,配高辛氏帝焉。【笺】厥,其;初,始;时,是也。言周之始祖其生之者,是姜嫄也。姜姓者,炎帝之后,有女名嫄,当尧之时,为高辛氏之世妃。本后稷之初生,故谓之生民。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传】禋,敬;弗,去也。去无子,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受以弓矢,于郊禖之前。【笺】克,能也。弗之言祓也。姜嫄之生后稷如何乎?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能者,言齐肃当神明意也。二王之後,得用天子之礼。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传】履,践也。帝,高辛氏之帝也。武,迹;敏,疾也。从于帝而见于天,将事齐敏也。歆,飨;介,大;攸止,福禄所止也。震,动;夙,早;育,长也。后稷播百穀以利民。【笺】帝,上帝也。敏,拇也。介,左右也。夙之言肃也。祀郊禖之时,时则有大神之迹,姜嫄履之,足不能满,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而肃戒不复御,後则生子而养,长名之曰弃,舜臣尧而举之,是为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传】诞,大;弥,终;达,生也。姜嫄之子先生者也。【笺】达,羊子也。大矣后稷之在其母,终人道十月而生。生如达之生,言易也。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传】言易也。凡人在母母则病,生则拆副菑害其母,横逆人道。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传】赫,显也。不宁,宁也。不康,康也。【笺】康、宁,皆安也。姜嫄以赫然显著之徵,,其有神灵审矣,此乃天帝之气也,心犹不安之,又不安徒以禋祀而无人道,居默然自生子,惧时人不信也。
    
     《诗经集传》-宋-朱熹 > 6-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
      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
      大雅三。(说见小雅。)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传】诞,大;寘,置;腓,辟;字,爱也。天生后稷,异之于人,欲以显其灵也。帝不顺天,是不明也,故承天意而异之于天下。【笺】天异之,故姜嫄置后稷于牛羊之径,亦所以异之。誕寘之平林,会伐平林。【传】牛羊而辟人者,理也。置之平林,又为人所收取之。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传】大鸟来,一翼覆之,一翼藉之。人而收取之,又其理也。故置之于寒冰。鸟乃去矣,后稷呱矣。【传】于是知有天异,往取之矣,后稷呱呱然而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音原。叶鱼伦反】。生民如何,克禋【音因】克祀【叶养里反】,以弗无子【叶奬里反】。履帝武敏【叶母鄙反】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叶相卽反】,载生载育【叶曰逼反】。时维后稷。(赋也。民,人也。谓周人也。时,是也。姜嫄,炎帝后。姜姓有邰氏女。名嫄。为高辛之世妃。精意以享,谓之禋祀。郊禖矣。弗之言,祓也。祓无子,求有子也。古者立郊禖。盖祭天于郊,而以先媒配也。变媒言禖者,神之也。其礼以玄鸟至之日,用大牢祀之。天子亲往,后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履,践也。帝,上帝也。武,迹。敏,拇。歆,动也。犹惊异也。介,大也。震,娠也。夙,肃也。生子者,及月辰居侧室也。育,养也。○姜嫄出祀郊禖见大人迹,而履其拇。遂歆歆然如有人道之感。于是卽其所大所止之处,而震动有娠。乃周人所由以生之始也。周公制礼,尊后稷以配天。故作此诗,以推本其始生之祥,明其受命于天,固有以异于常人也。然巨迹之说,先儒或颇疑之。而张子曰:天地之始,固未尝先有人也,则人固有化而生者矣。盖天地之气生之也。苏氏亦曰:凡物之异于常物者,其取天地之气常多。故其生也或异。麒麟之生,异于犬羊,蛟龙之生,异于鱼鳖。物固有然者矣。神人之生,而有以异于人。何足怪哉。斯言得之矣。)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音门】。不坼【音拆】不副【音劈。叶孚迫反】,无菑【音灾】无害【叶音曷】,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叶养里反】,居然生子【叶奬里反】。(○赋也。诞,发语辞。弥,终也。终十月之期也。先生,首生也。达,小羊也。羊子,易生无留难也。坼副,皆裂也。赫,显也。不宁,宁也。不康,康也。居然,犹徒然也。○凡人之生,必坼副灾害其母,而首生之子尤难。今姜嫄首生后稷,如羊子之易。无坼副灾害之苦。是显其灵异也。上帝岂不宁乎,岂不康我之禋祀乎。而使我无人道,而徒然生是子也。)
  
十六
羊祜 2014年04月161:13:2
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新者,姜嫄庙也。姜嫄之子先生者也。【笺】达,羊子也。伏羲故里在山东历史考略访客
  《毛诗故训传》-清-段玉裁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传】詹,至也。龟,山也。蒙,山也。荒,有也。【笺】奄,覆;荒,奄也。大东,极东。海邦,近海之国也。来同,为同盟也。率从,相率从于中国也。鲁侯,谓僖公。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传】凫,山也。绎,山也。宅,居也。淮夷,蛮貊而夷行也。南夷,荆楚也。若,顺也。【笺】诺,应辞也。是若者,是僖公所谓顺也。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传】常、许,鲁南鄙、西鄙。【笺】纯,大也。受福曰嘏。许,许田也,鲁朝宿之邑也。常,或作羊,在薛之旁。
    《春秋》鲁庄公三十一年“筑台于薛”是与?周公有常邑,所由未闻也。六国时齐有孟尝君食邑于薛。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黃发兒齿。【笺】燕,燕饮也。令,善也。僖公燕饮于内寝,则善其妻,寿其母,谓为之祝庆也。与群臣燕,则欲与之相宜,亦祝庆也。是有,犹常有也。兒齿,亦寿征。       
      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传】徂徕,山也。新甫,山也。八尺曰寻。松桷有舄,路寢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传】桷,榱也。舄,大貌。路寝,正寝也。新庙,闵公庙也。有大夫公子奚斯者作是庙也。【笺】孔,甚;硕,大也。奕奕,姣美也。修旧曰新。新者,姜嫄庙也。僖公承衰乱之政,修周公伯禽之教,故治正寝,上新姜嫄之庙。姜嫄之庙,庙之先也。奚斯作者,教护属功课章程也。至文王之时,大室屋坏。孔曼且硕,万民是若。【传】曼,长也。【笺】曼,修也,广也。且,然也。国人谓之顺也。   
  《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传】生民,本后稷也。姜,姓也。后稷之母,配高辛氏帝焉。【笺】厥,其;初,始;时,是也。言周之始祖其生之者,是姜嫄也。姜姓者,炎帝之后,有女名嫄,当尧之时,为高辛氏之世妃。本后稷之初生,故谓之生民。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传】禋,敬;弗,去也。去无子,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受以弓矢,于郊禖之前。【笺】克,能也。弗之言祓也。姜嫄之生后稷如何乎?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能者,言齐肃当神明意也。二王之後,得用天子之礼。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传】履,践也。帝,高辛氏之帝也。武,迹;敏,疾也。从于帝而见于天,将事齐敏也。歆,飨;介,大;攸止,福禄所止也。震,动;夙,早;育,长也。后稷播百穀以利民。【笺】帝,上帝也。敏,拇也。介,左右也。夙之言肃也。祀郊禖之时,时则有大神之迹,姜嫄履之,足不能满,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而肃戒不复御,後则生子而养,长名之曰弃,舜臣尧而举之,是为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传】诞,大;弥,终;达,生也。姜嫄之子先生者也。【笺】达,羊子也。大矣后稷之在其母,终人道十月而生。生如达之生,言易也。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传】言易也。凡人在母母则病,生则拆副菑害其母,横逆人道。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传】赫,显也。不宁,宁也。不康,康也。【笺】康、宁,皆安也。姜嫄以赫然显著之徵,,其有神灵审矣,此乃天帝之气也,心犹不安之,又不安徒以禋祀而无人道,居默然自生子,惧时人不信也。   
   《诗经集传》-宋-朱熹 > 6-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
    诗经卷之六朱熹集传
    大雅三。(说见小雅。)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传】诞,大;寘,置;腓,辟;字,爱也。天生后稷,异之于人,欲以显其灵也。帝不顺天,是不明也,故承天意而异之于天下。【笺】天异之,故姜嫄置后稷于牛羊之径,亦所以异之。誕寘之平林,会伐平林。【传】牛羊而辟人者,理也。置之平林,又为人所收取之。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传】大鸟来,一翼覆之,一翼藉之。人而收取之,又其理也。故置之于寒冰。鸟乃去矣,后稷呱矣。【传】于是知有天异,往取之矣,后稷呱呱然而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音原。叶鱼伦反】。生民如何,克禋【音因】克祀【叶养里反】,以弗无子【叶奬里反】。履帝武敏【叶母鄙反】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叶相卽反】,载生载育【叶曰逼反】。时维后稷。(赋也。民,人也。谓周人也。时,是也。姜嫄,炎帝后。姜姓有邰氏女。名嫄。为高辛之世妃。精意以享,谓之禋祀。郊禖矣。弗之言,祓也。祓无子,求有子也。古者立郊禖。盖祭天于郊,而以先媒配也。变媒言禖者,神之也。其礼以玄鸟至之日,用大牢祀之。天子亲往,后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履,践也。帝,上帝也。武,迹。敏,拇。歆,动也。犹惊异也。介,大也。震,娠也。夙,肃也。生子者,及月辰居侧室也。育,养也。○姜嫄出祀郊禖见大人迹,而履其拇。遂歆歆然如有人道之感。于是卽其所大所止之处,而震动有娠。乃周人所由以生之始也。周公制礼,尊后稷以配天。故作此诗,以推本其始生之祥,明其受命于天,固有以异于常人也。然巨迹之说,先儒或颇疑之。而张子曰:天地之始,固未尝先有人也,则人固有化而生者矣。盖天地之气生之也。苏氏亦曰:凡物之异于常物者,其取天地之气常多。故其生也或异。麒麟之生,异于犬羊,蛟龙之生,异于鱼鳖。物固有然者矣。神人之生,而有以异于人。何足怪哉。斯言得之矣。)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音门】。不坼【音拆】不副【音劈。叶孚迫反】,无菑【音灾】无害【叶音曷】,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叶养里反】,居然生子【叶奬里反】。(○赋也。诞,发语辞。弥,终也。终十月之期也。先生,首生也。达,小羊也。羊子,易生无留难也。坼副,皆裂也。赫,显也。不宁,宁也。不康,康也。居然,犹徒然也。○凡人之生,必坼副灾害其母,而首生之子尤难。今姜嫄首生后稷,如羊子之易。无坼副灾害之苦。是显其灵异也。上帝岂不宁乎,岂不康我之禋祀乎。而使我无人道,而徒然生是子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