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妻制管窥

 老老树皮 2015-10-27
共妻制管窥
  梁发芾
  针对日趋严重的男女性别失衡,经济学教授谢作诗认为男子可以出钱合伙娶妻。这种异想天开的说法自然遭到人们的痛斥。
  合伙娶妻无疑就是共妻制。这种婚姻制度,不但历史上存在,现在一些地方,包括中国某些地方,仍有零星存在。男女性别失衡确实是不久的将来必须面对的大问题,但是否会导致共妻制,事涉国家大计,不可“妄议”。不过了解一下这种婚姻习俗或婚姻制度,还是有些必要的。
  人类的婚姻形态五花八门,一妻多夫习俗所影响和覆盖的人群非常少,主要实行地区是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当然,其他地方也多多少少曾经有过这种现象。世界最负盛名的婚姻史专家,芬兰的韦斯特马克在其三卷本皇皇巨著《人类婚姻史》中花两章的篇幅,专门讨论共妻制问题, 他认为古希腊的斯巴达也曾存在过共妻制,那里常有几个兄弟合娶一个妻子,所生的子女由大家共同抚养,他还引用哲学家色诺芬的话说,“在斯巴达,做妻子的并不反对承担两个家庭的责任”,他还介绍说,爱尔兰的古代传说中也有兄弟共妻的事。
  据学者研究,兄弟共妻的习俗,在中国古代也存在,《诗经》中就有诗篇,歌咏一个妻子和几个兄弟丈夫之间的事,如诗经的《郑风·蘀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这首诗被朱熹认为是“淫女之词。”但现在的研究者则认为,这是一个妻子要求他的两个丈夫,也就是作为兄弟的叔和伯一起唱歌。还有如诗经的《郑风·丰》:“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意思是一个女子对一家的弟兄们说,我穿上婚礼服, 你们驾上马车来, 我嫁给你们。(见易思平:《诗经》远古婚俗透视)。这就是说,中国古代,也有过兄弟共妻这样的事。
  虽然在斯巴达和古代的中国这样的文明个发祥地,都可以发现有兄弟共妻的传说或习俗,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形形色色的共妻习俗和现象,但研究者们认为,兄弟共妻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青藏高原周边,喜马拉雅山山麓,以及印度半岛等地。
  藏系民族的兄弟共妻,现在仍然存在,虽然并不普遍。不久前看到中日韩合拍的纪录片《茶马古道》,其中一个常年在外长途贩运茶叶等物资的藏族同胞,提到他外出贩运时,他的兄弟在家中持家,而他和兄弟是共妻的。他提到这是藏族的一个风俗。他说这些的时候,似乎有一点难为情,但不是特别明显。
  兰州商学院的刘军君博士,对甘南藏族游牧民传统婚姻文化进行研究,通过在安多一玛曲县、迭部县进行实地田野调查采访,在2015年的《青海民族研究》杂志上发表《安多玛曲游牧藏族“兄弟共妻婚” 刍议》。从这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藏族地区兄弟共妻的一些具体情况。
  刘博士的课题组于2013年夏季在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县县城、奇哈玛乡、阿万仓乡、欧拉乡、马场展开了“ 地毯式” 査访, 找到了8例当代“ 兄弟共妻”婚的田野个案,对婚内当事人进行了观察与个案访谈。这8户家庭的夫妻均值中年以上。有2户是祖籍奇哈玛乡,目前生活在县城的国家干部, 其中1户的两兄弟甚至都是行政官员;1 户是阿万仓乡的行政干部; 还有1户是祖籍曼日玛乡, 现生活在县城的公务人员, 夫妻三人均已退休; 另有3户则是世代生活在奇哈玛乡的牧民;还有1户是生活在马场的牧民。
  刘博士的论文提到几个她亲自采访的案例。第一例,是对一位40岁的藏族女干部的采访。这位女干部出生在兄弟共妻家庭中,她的母亲嫁给了兄弟俩,原因是这兄弟俩的父亲,也就是这位被采访的女子的爷爷,希望两个儿子能够“牵手”而不要分开,于是 包办了一家的女子,成为兄弟俩的共同妻子。这兄弟俩中的一个总是在外放牧 ,一两月才能回家一次。这位女子回忆说,她小的时候,牧场的阿爸回来的时候,她妈妈的窗台上就会挂一双鞋,那时候她还小,不知道其中的奥秘,长大后才知道 ,是牧场来的父亲与母亲同房,鞋子是一个标记。这个共妻家庭有两个孩子,两个父亲把他们拉大,但到底谁是哪个父亲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深究。
  第二个案例,是马场牧民干部三兄弟的妻子,61岁。这位妻子在18岁的时候嫁给了兄弟俩,后来三弟也加入进来,于是她有兄弟三个丈夫,共生了5个子女。这位女子倒是能够清晰地说出每个孩子的生理父亲,因为兄弟三人轮流外出,因此孩子属于谁,当母亲的心中有底。对于这种婚姻,这位当事人女子说了一段话:“我们这种婚姻换成你们汉族人一挂闲话说死了!可我们不这么看,我们觉得这就团结得很,好得很!”。显然,这位女子生活在与汉族有交流的地方,知道汉族人对于他们婚姻的看法,受到一定压力,但是她对这种婚姻是赞同的,肯定的,坚守的。
  第三个案例,是一位36岁的女干部,她的丈夫是一对兄弟,均在县上行政部门工作,年龄分别是46岁和40岁。这位女子也是被老人为兄弟“牵手”而包办嫁给兄弟俩的。出嫁前父母叮嘱一定要对兄弟俩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婚后她感觉非常幸福,生了两个女儿。她说他对兄弟俩的感情是一样的,绝无对哪位有所偏爱。至于房事,长期形成默契,一个来了,另一个就到别的房子睡觉去了。至于两个孩子,不会去区分谁是谁的。她感觉婚姻是幸福美满的,但是她也有困扰。因为她被朋友劝说接受采访时,她遇到两个未成年的女儿的反对。“我刚出门的时候我的两个丫头还埋怨着‘ 阿妈你为啥要去接受这样的访问? 你把我们家庭这样的事情告诉别人了, 我们在学校还有什么脸面? 同学们都不知道我俩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这位女子对于这种日子从没后悔过,但把这种关系说出来,她觉得很害羞,很难为情。显然,与共妻制婚姻不同的婚姻观念已经影响到更多人,尤其上学的孩子,所以,尽管婚姻当事人觉得非常幸福美满,但与另外可能更为强势的婚姻形态和婚姻观念的对比,使得当事人产生压力和羞怯之情。
  刘博士的课题组的调查发现,当地百姓对于共妻家庭维护家业、优育后代给予正面的评价和褒奖。

  兄弟共妻是共妻制的最为典型的形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共妻的形式。广州体育学院许韶明博士(2005 -2007)在西藏昌都地区的江达、贡觉、左贡等县和云南迪庆州等地的藏族社区所做的田野调查显示, 当地社区如果流行一妻多夫制, 绝大多数均以兄弟型为主, 少数有父子、叔侄和甥舅共妻的现象, 朋友共妻只发现了一例。
  据说青藏高原有个《俄曲河边的传说》:一个牧马少年和一个牧羊姑娘青梅竹马, 日久生情, 但姑娘之母却嫌贫爱富, 将姑娘嫁给一个商人。后来商人外出经商, 姑娘形单影只, 思念少年;那少年也牵挂姑娘, 常来幽会。公婆发现他俩的私情, 告知儿子, 母子商量之后, 决意留下少年, 从此两夫一妻, 一夫经商, 一夫牧羊, 家庭美满。据许韶明博士调查,实行朋友共妻的家庭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原来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加入了第二个男子, 这位以朋友身份加入性生活的男子后来被这个家庭所承认;二是原来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由于没有子嗣, 经双方商量, 共享一个妻子, 后来的男子实际上承担了繁衍后代的责任;三是原来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由于男主人残废, 家中缺乏劳动力, 又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 于是让另一男人加入。很少存在两个朋友同时合娶一个妻子的实例。在朋友共妻的家庭中, 妻子的第一个丈夫通常是家长, 只有当第一个丈夫老年或死亡以后, 家长的职责才轮到后来的丈夫。但这位参与共妻的朋友, 一旦加入进来, 便成为家庭的主人之一, 享受着与前一丈夫的同等权利。他可以对家中的一切事情发表意见, 平等参与性生活, 以及继承家中财产。

  形成共妻制尤其兄弟共妻制的原因是什么?这可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说是为了应对性别失衡,如一些地方风俗杀害女婴,使得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女性少男性多,自然只有共妻了。据说在实行共妻制的印度旁遮普省的加卡儿人,有一种习俗:女孩子一生下来,家人就把她抱到门口,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刀子,喊道:“谁要娶亲,就赶快把她带走。要不,我马上把她杀死了。”没有人要,就会这杀死。如果溺杀女婴造成人口性别失衡,为什么不能发展一种习俗,不再溺杀女婴呢?当然,以现代中国而论,计划生育下,溺杀女婴的,尤其通过B超分辨性别而引产打胎的,都造成了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如此想来,或许因为溺杀女婴而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又通过共妻制予以补救,或许有道理?
  共妻制的另一种原因,被认为是由于青藏高原周边的严酷自然环境,可用的资源很少,生活生产资料非常稀缺有限,共妻制能够保证家产不被儿子分家而分割分散。这种状况下,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能生育的女性是最佳选择。共妻制也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将人口增长控制在极其微弱的程度。有资料显示,19 ~ 20 世纪时,实行共妻制的 尼印巴人的人口似乎保持着相当的稳定; 而在这个时期, 尼泊尔的人口统计数字呈现出爆炸的趋势。
也有人认为兄弟共妻是由于贫穷,实行共妻的穷人明显多于富人。穷人的兄弟们出不起娶妻的聘礼,就兄弟合一起凑一份聘礼,娶一个妻子,就是本文开头所引的谢作诗教授合伙娶妻的建议。当然,对于女子来说,多夫带来地位的上升,妻子具有协调各位丈夫关系的重大的权力。有些穷人娶不起媳妇,当哥哥的心疼弟弟,把妻子与弟弟共享的也有。一些娶了共同妻子的穷人家兄弟,为了生计也常年在外奔波,兄弟们很少有团圆的时候,因此对于妻子来说,其实仍然是一夫一妻,在同一个时期只有一位丈夫而已。
  但也有人认为限制财产分割和外流导致了兄弟共妻制,兄弟共妻制导致对女性的需求数量减少,女性成为多余,因而引起溺杀女婴之类现象。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一些地方形成共妻习俗,无从判断。但将来人口性别严重失衡,难保这样的现象出现,即使这样的现象不能被法律所认可,以一种地下状态的方式存在。所以,我觉得还不应该嘲笑谢教授的建议。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工号: liangff19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