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初六大家王翚作品欣赏

 云溪书屋 2015-10-27

清初六大家 王翚作品欣赏

(2012-06-30 20:34:27)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祖上五世均善画,父王云客专画山水,画风秀雅。王翚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先拜同里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后受王鉴赏识,被其收为弟子,教他读书和学习书法。又从师王时敏。其山水画虽以临古入手,但并非专摹一家,王维的雪景、李成的寒林、董源的平峦远渚、巨然的秋山萧寺、王诜的渔村小雪、米氏父子的云山烟雨以及元代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的作品,都是他摹绘的对象。他于传统技法有很深的功底,而且能融会贯通,合众长于一手,但又不完全为成法所束缚,比较注重写生。他贯通诸家,以南宋笔墨,运北宋丘壑,创造出秀润多姿的风格和面貌。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康熙三十年奉诏绘制《康熙南巡图》,3年完成,得到皇帝的褒奖,被视为画之正宗,追随者甚众,因他为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人合作)、《秋山萧寺图》、《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等传世。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山村雨霁图  立轴绢本 浅绛设色
    王翚存世作品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临仿古代名家画迹,多是长篇巨制之精品,一般为皇宫王府收藏。如现藏首都博物馆的《万壑千崖图》和上海博物馆的《仿关仝溪山晴霭图手卷》,都是拟古精品。另一类是即兴写实小景,笔墨简洁清新,内容生动活泼,多为友人相互馈赠,或应遨酬请的作品。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仿古山水册页》十二开。虽然题识大都写着“临仿某家”的字样,但明显看出是以古人技法、自家笔墨来图画生活现实中自然景物的。
    除上述两类比较典型的风格之外,尚存一部分介乎两类之间的作品,它们既是摹写古人名迹,同时又是述说自己的理解、图画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类作品由于情动而援笔,并且有古人成法在胸,因此轻车熟路,所以画来神畅笔活,在不经意中,往往出现很多逸品。《山村雨霁图》就属这一类。此图以宋元笔墨,画作者游历过的山川村落:时雨才过,山水澄鲜,树木翠绿,空气清新,屋舍明丽,白云飘忽,令人心旷神怡。它与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楚山欲雨图》、《夏山烟雨图》、《溪山晴霭图》同为姊妹篇,是描绘山中从“欲雨”、“雨中”、“雨停”到“雨后”的四种不同的景色,生动逼真,表现了石谷的高超技巧,这就是所谓“从古人处得构景雄奇与林麓掩映而强其骨,以墨染云气与吞吐之势而增其韵”。他自己也说:“每下笔当思古人玄妙处,意在笔外,悟此,当能善画,所谓笔简意到者是也!”
    《山村雨霁图》与《万壑千崖图》同在嘉庆时期入宫,上钤“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以及“宜子孙”等玺印。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万壑千岩图  立轴 壬寅(1662年)作 首都博物馆藏

    款识: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圭寅腊月既望,虞山王晕。钤印:王翚之印( 白文 )

    此画构图取深远法,仰望主峰高耸,众山环抱,呈高山仰止之势。同时又以不同的视觉展示大自然的幽深壮阔,几条画眼皆向纵深导入,引人入胜。画面宏观取势,细品有致,景观繁复,脉络却清晰地予以艺术再现。王翚的画画善于取前人之法,然而并不拘一家之体。此画颇富新意,堪称取深远法构图的绝品。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巨然山水  立轴 纸本水墨 1653年作              秋山访友图  设色纸本 乙未(1655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庐山听瀑图  立轴 纸本墨笔 1655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庐山听瀑图。乙末冬仲赠能翁老先生。凝董北苑五墨法于天潭邃谷。石谷王翚。钤印:王翚图书、石谷

    此图作于王翚二十四岁,正随王时敏游大江南北遍观各家收藏。图中景物略近董源《溪山行旅图》,墨色温润。题字有近于董其昌处,画法也可见松江派影响。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山水镜片 1658年作                                溪山雨霁图  立轴 壬寅(1662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竹坞幽居图  绢本
    王翚创作此画时年仅30岁,但布局与构图却独具匠心。其构图严谨工整,虚实相间,整个画面显得十分紧凑,神完气足,真可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后部山腰的气口、竹丛之中以及几块坡石间的留白处理,既为作品留下透气点,又为整个画面拉开了层次。再加上画面中部点缀的片片竹林,郁郁葱葱,烟气迷蒙,一老翁策杖缓行,徜佯于青山绿水之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泉水淙淙,跌宕起伏,给画面平添许多生机。使所画山水能做到可居可游,更具优美的意境。

    作者在画中自题为仿刘松年笔法。实则是熔南北二宗于一炉。小斧劈皴、牛毛皴、披麻皴等技法交替运用,使皴擦晕染层次分明,生动活泼。在充分表现山石质感的同时,于刚劲之中融人几分婉转,不仅没有剑拔弩张之势,而使笔法显得更加遒劲细腻、爽利清新。整个画面给人以笔墨精妙、清丽怡人之感。正如其自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更为难得的是,“四王”之首的王时敏在画中题曰:“松年画秀美绝伦,然扰未脱蹊径,一入石谷手便超逸高妙乃尔此真艺林绝致,今古罕二,安能不令人倾心叹服耶。特题其端以志得观之幸。”以此盛赞王翚其画之精妙。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绢本山水  立轴 1660年作                                   仿范宽奚谷山行旅图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北苑夏山过雨
    王翚早年,因得到王鉴、王时敏赏识与誉扬,得纵观并临摹大江南北各家所藏宋元名画,为日后称雄画坛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此图拟北宋人,用笔沉雄,气势壮伟。皴擦点染无一懈怠处,故虽粗豪而风韵自佳。从款字及画法观,应为其较早年师古力学时所作。盖其时受王鉴影响,笔底有圆融苍浑景象,书法亦似之。若与其三十余岁所作字画同观,即可知其同出一辙。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绢本山水  立轴 1661年作                         山堂雨过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古山水册  纸本水墨 1662年作  纵25.6厘米 横20.5厘米 四川博物馆藏
    《仿古山水册》共计十二页,其中设色二页,水墨十页。仿董源、巨然、米芾、赵大年、赵孟頫、吴镇、倪瓒、王蒙、黄公望、管道升、曹知白、陈汝言等而作。每幅均自题七律一首,末开款署“壬寅六月王翚”,册尾有顾复初题跋。前选一图,系仿曹云西山水,写柳汀板桥、芦荻孤舟,晓风残月,雁影徘徊。笔墨疏秀,意境苍莽迷蒙。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寒塘鸿鶒图  纸本墨笔 1662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作于王翚三十一岁,描绘的是江南随处可见的池塘一角,有稀疏的草木、零散的荷叶苇草,以及在当中玩耍的水鸟。近景向中远景延伸,墨色渐渐转淡,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景物,相当朦朧虚幻,彷彿隔着一片薄雾,富有诗意。所作一曲秋柳、莲塘,与唐寅《采莲图》相近,说明此际己接受唐氏影响。而鱼藻一回法,一如恽寿平。王、恽在顺治十三年(1656)已有交往,彼此参酌一曲法是很自然的。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山窗读书图  纸本墨笔 1666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山窗读书图。奉贺藻儒先生秋荐之喜。时丙午九月九日,虞山王翠。钤印:王翚之印(兼文)

    此图系王牵三十五岁为祝贺王时敏第八子王挨中举所作,以王蒙致密而松动的笔法画层峦叠瞰。取法巨然又略参荆(浩)关取势。长松茂林、山阁流泉、草堂读书。在山川葱郁草木华滋中若有空气流动,是石谷早期的精到之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石磴林泉图  纸本墨笔淡色 1668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石瞪盘纤山木稠,林泉如此足清幽。若为飞莺千峰外,筑诛芳自取上头。戊申十月四日,王翚戏墨。钤印:玉牵私印( 朱文)

    此图亦王辈三十七岁所作,取径唐寅而上溯李唐、范宽,画石用小斧劈皱颇得石分三面之美,严整而笔致灵活。上诗堂有乾隆丙寅( 1746)用石谷原韵御题七绝。图上钤乾隆八笠及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续编》著录。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虞山枫林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668年作

    款识:戊申小春既望,伊人道长兄过虞山看枫叶,枉驾荒斋,述胜游之乐,临行并属余图其景,因成此幅奉寄,时长至后三日也。虞山弟王翚。

    此图是王翚应朋友顾湄之嘱,绘家乡虞山的秋景。王翚创作《虞山枫林图》也仿照黄公望画法,运用圆润的中锋笔法勾、皴、点、染,并施以轻淡而鲜丽的色彩,力追《秋山图》之神韵。同时也较真实地刻画了家乡的胜景。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长江万里图  手卷 戊申(1668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江南春图  纸本设色 1668年作
  题识:惠崇,宋时僧也,以笔墨为游戏,流传人间者绝少。往于金沙观江南春及早春二图,率皆湖乡景物,位置天然,全得右丞逸韵,至今犹在目前也。因用其意为之,未知能似一二否。戊申中秋,王识。钤印:王之印、上下千年、太原
    此图作于清康熙七年戊申王年三十七岁,是其盛年极经心之作。写雨过春涨,泉急潮涌,柳绿禾青,众禽飞鸣,云树苳茂,溪岸萦回的江南秀色。其景虽繁而境却空灵,色虽清而韵却浑成;而树生百态,石各异状,水口泉脚,飞鸟浴禽,种种不同;坡陀曲径,掩映无尽而处处可通,未着一人而人迹都在画中。至于用笔之轻重聚散,用墨之浓淡枯湿,用色之冷暖相间,在在都见匠心,见立意,见功力。此卷后有翁方纲、钱大昕、吴湖帆诗跋,皆极推重。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李成雪霁图  己酉(1669年)作     溪山雪霁  设色绢本                   仙山浮岚图  设色绢本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溪山红树图  纸本设色 1670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王翚仿黄鹤山樵王蒙的一件极具特色的代表作,描绘的是遍生红树的一片秋日山林景色。画中以圆转重叠、突兀高耸的山峰为主体,山溪逶迤前行,涟漪阵起,秋波荡漾,两岸林木,红翠相间,整个画中意境深幽,秋气袭人。画家拟王蒙笔意与布局,构景繁密,山势云动,境界深奇。山石画法以墨笔牛毛皴和解索皴为主,干笔皴擦,浓墨点苔,既显浓密厚重,又鲜艳夺目,光彩熠熠。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桃源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670年作

    题跋:人间盖有两桃源焉,皆仙灵游翔最奇宕处也。然自古图绘家多好为武陵桃源,以为闻其说宛然在心目间,若可游索而惝恍变幻不可知,故往往借笔墨而问津焉。昔赵千里(北宋画家赵伯驹)曾作大卷,十洲仇氏亦有临本,皆能得惝恍变幻不可知之意。宛然如在者可按索而游故足传也。余为图时若与羽人相遇于冷风之上,图中一阖一开别有世界,千里、十洲惝恍奇幻之意庶几得之,意庚亦未敢谓呼吸可通仙灵也。庚戌寓白云精舍,乌目山人王翚画并题。钤印:王翚之印(白文)、字石谷(白文)

    此图绘山岭巍峨耸峙,深山幽谷,巨崖险峻。远处峰嶂矗立,云岚环绕,小桥流水掩映于苍松茂林之中,增添神秘之感。近处,水波不惊,松柏挺秀;远处山麓之后,竹林通幽,水气淋漓,有三三两两的草舍横列于这派山水之侧。目光逆近处的水流而上,如一人拾阶而遁入山中,不知踪影,而在环绕着云气的山谷之中,观者依势而上,自有一番风趣。两边是根根扎入山岩的松树,山间另有株株豪放的桃花,移情换景中,丝毫没有视觉的疲倦,直至山颠崖顶的迎客松方止。

    本画与其一般的山水画风不同,以较为浓重的青绿组成画面的主要色调,山石的画法和整体构图不以南宗山水笔法和位置营造,而是以不常见的北宗青绿山水画法为之,山石取势圆浑,不置腘头,而在层层烘染之中,间施中锋轻轻皴擦,显得厚重华滋。树木的画法多样,无论是蟹爪树、松树、桃树、竹林等,以及点苔都不厌其烦的细致加以描绘,显示出作者娴熟的技巧和深厚的笔墨功力。青绿设色本非王翚擅长,但是浓重而深邃的色彩和景物的逼真写实都说明了他临习、钻研古人山水画风格的深度和广度。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山阴霁雪图卷  设色绢本 1671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山阴雪雾。岁次辛亥冬日,乌目山人石谷子王翚仿右承一笔。钤印:王翚之印(白文)石谷( 朱文)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岩栖高士  纸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高士岩栖趣自幽,白云天半读书楼。银河落向千峰里,长和松涛万壑秋。石谷王翚画并题。

    题诗:高卧何须万户侯,人间别有一林丘。云中泉瀑流无尽,壁上松涛听未休。和江上先生题画诗,恽寿平书于枫林舟次。

    据记载唐寅曾有《岩栖高士图》,王翚此画在唐寅的风格上加以变化,参入了元人的笔墨。所画山石用元人的干笔皴擦,兼有唐寅仿南宋“院体”的斧劈皴,秀润中见苍劲;墨色也干湿相济,变化多端,体现了其追求“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创作宗旨。图中未署年款,笪重光题跋书于壬子年,即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此图应作于当时或稍前。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巨然夏山图  立轴 壬子(1672年)作
    此图山峦重叠,危岩险峻,丛林茂密,松绕寺门,瀑布摺叠,小涧曲流注入清溪。山石树木。淡皴浓点,用大小被麻,树木收枯枝蟹爪之效,各尽其趣。笔墨纯熟,华滋苍润。自署:“壬子闰月二日惠山舟次,仿巨然夏寒图,请正承公有道先生。鸟目山中人石谷子王翚。”有恽寿平长赞两则。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山水图  1672年作                                       仿燕文贵设色  立轴 设色绢本 1673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王蒙秋山草堂图  纸本设色 1673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王叔明秋山草堂图师法右丞,其设色只用浅绛,皴染点缀与流俗所见不同,为董宗伯所鉴赏者,吴中杜东原、文五峰诸公专以此幅为师,始知古人各有源本,不敢杜撰一笔,遗识后世也。癸丑十月既望,虞山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文)、一生好人名山游(朱文)

    王翚对王蒙《秋山草堂图》极为推重,一生中曾屡次临仿,此为其一。而将此幅与王蒙传世的《秋山草堂图》真迹相比较,可以看到二者无论构图还是画法都多有不同,是画家自初机杼之作。但此图却又准确地传达出了王蒙原作的神髓,画法工稳,用笔苍秀,林壑繁复而又不失明爽之致,是王翚师古而不泥古的佳作。作者时年四十二岁。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巨然夏山清晓图  癸丑(1673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烟波浩渺,群山绵延的江南风光,烟江茫茫,水村错落,林木葱郁。用笔以中锋为主,勾染皴擦,苍苍茫茫,山石与树木浑融一体,很好地表现了江南山峦土石相间的特点,以及江南水气迷漫的特有景致,是王翚绘画趋于成熟的作品。卷尾自识:巨然夏山清晓图。康熙癸丑初冬,抚于维扬之秘园。乌目山中人石谷子王翚。钤“又字石谷”白文、“王翚之印”朱白文印。另钤“书楼真藏”、“秘园”、“韩荣光印”、“珠船翰墨”、“虚斋审定”等鉴藏印。作者时年四十二岁。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水竹幽居图  纸本墨笔 壬子(1672年)作   苏州博物馆藏
    此图以平远法展开江南泖塘小景。湖面平静,岸边茅屋、小桥远处岭巘隐现,溪水迂回,绕坡入湖。前景坡岸上植柳多棵,随风轻拂,后坡上修竹一字排开,与柳枝相掩相映。透过竹林溯溪而望,可以目送平坡直到无垠,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款署“壬子八月”,当时王翚与笪重光同在常州作客,又与恽寿平见面,谈书论画,十分投契,并作此图。恽氏亦在画幅上题七首绝句,阐述画意,推爱倍之。作者时年四十一岁,其画艺已达炉火纯青,又是画友聚会即兴之作,故而分外精彩。全用墨笔淡描表现,端雅洗炼,饶有韵味,本幅钤王氏“上下千年”、“王翚之印”、“正叔”、“寿平”、“茅庄”、“笪在辛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北苑山水  立轴 纸本 1673年作

    款识:癸丑九秋,摹娄东王氏所藏北苑真迹。请正江上侍御先生。虞山王。钤印:王翚之印

    1672年前后,石谷有武进之游,与笪重光、恽寿平等人相聚。其时笪应同年好友杨兆鲁之邀,下榻毗陵近园。几人谈书论画,十分投契,石谷先后为笪重光作《水竹幽居》、《云溪高逸》诸卷,为恽寿平作《仿曹知白西林禅寺》等。

    同期所作《仿北苑山水》,本为王翬日前在王时敏斋中临本。王翬于作《水竹幽居》的次年“癸丑九秋”,与恽寿平在宜兴作别,赴扬州与查士标会,旋赴润州再见笪重光,并在笪重光读书的鹤林寺杜鹃楼多有所作,如现藏浙江省博物馆的《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及现藏普林斯敦大学附属美术馆的《杂仿宋元小品册》等。《仿北苑山水》当系石谷得意之作,故随身相携,此时重题以赠笪重光。几幅的题材不尽相同,但其精彩程度则大同小异,《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画雪景山水,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山石少皴,仅在凹陷处稍用小披麻皴,以突出质感;《仿北苑山水》则绘夏日山水,以一条曲折山径将重山、密林连接起来;画幅近景则是一前一后两对行人,似在山路上对答,身形虽小,而动作、神态宛然,隐隐寓有“渔樵耕读”意,颇得生趣;而其结构、层次,与《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相较,不遑多让。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西林禅室  横幅 纸本墨笔 1673年作

    题识: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写倪迂西林禅室。乌目山中人石谷子。铃印:石谷子( 朱文 ) 、王翚之印( 白文 )

    此图所作竹树小亭虽本之倪氏,而于室前磨盘、石灯、盆草不遗其细,更写策杖幽入,或已将生活感知注入其中。可视为其后所作书斋园亭一类实景山水的滥筋。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倪高士狮子林图  手卷 水墨纸本 (264.5万元,2012年6月中国嘉德)
    引首:狮子林图。頔生仁兄属题,古无狮字汉书西域传之作子。曲园俞樾并记。钤印:德清俞樾(白)、荫甫翰墨(朱)
    款识:倪高士自题子林啚,谓得荆闗遗意,非王蒙辈所能梦见。黄鹤山樵与云林在当时已各自名家,何得形诸笔墨,可见古人道艺互相磨砺,不复阿私乃尔,虞山石谷王翚并书。钤印:王翚私印(朱)
    跋文:1.石谷老人画学极博,凡宋元来南北两宗诸名迹,无不临摹而得其神似,惟于倪高士遗迹最难着手而又不肯弃置,故时复于仿古册中偶见一斑。此卷摆落一切,专志于云林用笔之先,来踪去迹,笔势悠长。斯画成后,仿倪书,录倪语,以见古迹之矜贵;而石谷隐隐自负之心亦藉以流露也。予奔走风尘,见此老真迹不少,而欲得如此神妙者,不屡见。然亦幸得,归家后数月,萧闲时刻展阅,乃能领略。明吾姻兄有此世宝,勿以短小薄之。盖世间长笺大幅类,以气力成雄伟之观,而足以娱独坐者,反在于一二尺轻描澹写中得之。然轻描澹写而有精采,非具子搏象力则不可得观止矣。艺进乎道,于此可征矣。丙辰四月,吴江陆恢题。钤印:陆恢(白)、话雨楼主(朱)
    2.石谷此帧大有云林古澹天真之意,题字四行乃酷橅倪书,脱尽本家笔法。所见石谷仿古卷册甚伙,从未有似此者。想见当时视此亦自以为极得意之作也。南田便面非题此画,而与此巧合亦自难得。丙寅九月,钝叟吴郁生。钤印:钝斋(朱)
    3.明末清初山水画支派甚多,大多是吴派支流,而以董其昌一派势力最大。石谷先学于王鉴,后拜王时敏门下,在临摹古人上下过苦工。虽受时代影响,对山水未有革新,然其绘技渊博,以至形成虞山派,而与娄东派共享盛名。此王畊烟仿倪高士子林图,疏淡闲逸。云林山水以平淡雅洁胜,素不着人,唯龙门独步等图作衲子。石谷此帧专志云林用笔,录倪语,仿倪书,深得其神理,允为其代表之作。此卷经金传声鉴赏,金字兰坡,秀水人,精鉴别。卷后原装南田便面,后为重装者裁去,然与石谷仿云林子图卷无涉也。乙丑中秋,中山欧初题。钤印:欧初(白)、五桂山人(朱)
    4.四王吾独爱耕烟,笔墨还从生活源。架屋迭床因袭死,神通倪瓒倍鲜妍。乙丑秋,漠阳关山月拜观并题。钤印:关山月
    5.云林飞仙姿,石谷铸铁笔。两贤相契合,形神融胶漆。昔见狮林本,乃写因公室。修竹个个匀,迭石层层出。视此尺幅中,景殊气同逸。宗师富万壑,岂复用一律。懒者学倪多,能踈不能密。新安与莱阳,枯瘦势壹欎。妙墨不唐施,一点金千镒。虚往而实归,披图屈双膝。一九八九年三月,启功获观因题。钤印:启(白)、启功之印(白)、元白无恙(白)
    6.落纸精华已百年,王郎笔墨自英妍。传神不写狮林貌,泉下倪迂定莞然。王恽同心道艺交,钗分真盼凤还巢。高风都入王郎卷,似是南田自解嘲。右第一首首句、第二首腹句,均用南田题石谷画诗句。王恽同为清初大家,交称莫逆,此卷原与南田便面合装,后为人割去,故次首及之。己巳春日,苗子望湖楼记。钤印:苗翁(白)、小虎尾轩(朱)、嗜好与俗殊酸咸(白)
    《仿倪高士狮子林图》效法倪瓒简澹画风,同时具有王翚与恽寿平往还切磋、相互影响的风格特质。从风格上推断是其中年时期作品。前辈收藏家根据王翚题跋中述及倪瓒自题《狮子林图》中论画语而名之曰“仿倪高士狮子林图”。此图所画的疏林茆舍与苏州的狮子林中颇具代表性的狮形假山并不相类,而传为倪瓒的《狮子林图》正是以此假山为描绘对象。如卷后启功题诗云“昔见狮林本,乃写因公室”,黄苗子诗云“传神不写狮林貌,泉下倪迂定莞然”,均已意识到此画未直接描绘狮子林假山。
    王翚康熙十二年(1673)所作的《西林禅室图》,构图几乎与此幅一样,其上题云:“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写倪迂《西林禅室》。乌目山中人石谷子。” 王翚时年四十二岁。就此可以推断王翚作《仿倪高士狮子林图》约在同一时期,原系仿倪瓒《西林禅室图》,现在的题名是前人因王翚题款而误定。对比《仿倪高士狮子林图》与《西林禅室图》,前者横向尺幅略长,较之后者左侧多出一段溪水坡石之景,构图显得更为完整,视域开阔。倪瓒所作《西林禅室图》上题云:“惟寅征君命写西林禅室。倪瓒。”可知倪瓒画《西林禅室图》是应好友陈汝秩(字惟寅)之请而作。王翚作品中有《仿曹知白西林禅室图》(上海博物馆藏),并且文献中有载他于康熙十一年(1672)曾以同题之画赠予恽寿平。将王翚《仿曹知白西林禅室图》、以上两幅作品与倪瓒的《西林禅室图》对比,可以发现王翚三图中疏林、禅室、石灯、仙鹤、高士等内容与之均有类似之处。王翚赠恽寿平《仿曹知白西林禅室图》的时间更左证了《仿倪高士狮子林图》成画时间或在同一时期。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狮子林  立轴 水墨纸本 1676年作
    款识:仿天游生狮子林图。丙辰三月六日,吴门客馆为御陛长兄。太原王翚。钤印:王翚之印

    题跋:香满池南紫翠浮,如闻鸣鹤下丹丘,何从得此间林壑,戴笠来寻物外游。丁巳八月,在衣香阁观此图叹赏。竟日因题。南田恽寿平。钤印:寿、南田

    此图作于康熙十五年,是他创作极为严谨的时期,故画得极为认真而精到。繁密的树林,高处的小山,树荫下的村舍,以及屋舍中的人物之状,山间沙汀的静然之气,都一一毕具,神形皆肖。虽绘师子林而无静谧茺寒的气氛反有郁茂汽雄。堂而皇之的景象,虽说仿天游生,实际上全是自家面目,是王石谷盛年时代的精品,罕为难得。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唐寅竹溪高逸图  水墨金笺 甲寅(1674年)作

    图为含翁祝寿时含翁七十岁,作于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时年43岁。图中一高士溪边策杖缓行,一鹤伫立,茅屋二椽,风竹数杆,令人有出尘之想。虽尺幅盈盈,而笔墨意趣横生,乃石谷中年妙笔。纵观石谷一生,其天资极高而摹古尤其特擅也。王时敏曾在他的作品上题道:凡唐宋元诸家,无不摹仿逼肖,偶一点染,展卷即古色苍然。其时吴中明四家风流所及,从者甚众,而石谷临仿唐六如也其所好也。曾见石谷四十一岁时仿唐六如云溪高逸卷,亦如此幅仿唐之法,而画山石用笔恣肆,既讲法度,又得法外之趣,是贯通古法之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四季山水图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李咸照山阴雪霁图  立轴 丁巳(1677年)作          郭熙溪山雪霁图  立轴纸本 1678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许道宁溪山访友图  立轴 1676年作
    题识:苍苍笔力似荆关,白緑图书老示闲。未许羊昙乞西墅,画中分与旧溪山。丙辰秋日,仿许道宁。海虞石谷子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太原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巨然法  设色纸本              青山隐居图  立轴绢本         唐解元秋山读书图

    款识:芙蓉天半冷春阴,湿翠横空千树林。过桥路向清溪转,入此云几许深。仿巨然法于来青阁。钤印:王翚之印(半朱文半白文)、石谷子(朱文)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霜林晚泊图  立轴 水墨绢本 戊午(1678年)作
    题识:霜林晚泊。戊午闰月十八日坐雨山楼松圆墨,为峙宗世兄仿唐解元笔。乌目山中人王翚。

    诗堂:一、余思复题:唐君画有宋元风,石谷拈豪兴趣同。似我与君晨雪后,溪烟岸树小船中。庚申(1680年)岁二月四日,与峙宗同舟自唐市还双凤里,过宿其家,出此画,因题之。余思复。钤印:余思复、不远父、布衣

    二、恽寿平题:如闻寒雁唳霜天,点笔能生深树烟。他日苍葭相访处,隔林应唤渡溪船。腊月八日残雪凝寒,时在玉峰客馆,南田恽寿平题。钤印:南田、寿平、百花斋

    三、崔永安题:天高秋气清,疏林木叶脱。远浦未归渔,弥望转寥阔。系缆暮烟横,水声流活活。癸亥仲春,止园居士崔永安题于杭垣。钤印:永安、知止

    王石谷早岁特别钟爱唐伯虎的画,经常对临写照,而能得其神,颇为时人称誉。本品即为王氏47岁时仿唐六如之作。该图满幅弥漫荒寒之气,萧索而清逸。线条尖劲爽利,而不失浑厚拙朴,亦具元文人画之冲和平直之气,堪称王翚中年时极精之作。从王翚的题识和余思复的诗堂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此图是王翚画赠“峙宗世兄”。这位峙宗先生,不可考,只知道在两年后的春寒料峭中,请同舟共渡的余思复到家中做客,并请他在诗堂题字;又在该年的寒冬腊月请王翚的好友恽南田再题诗一首。后又有崔永安、褚德彝、黄宾虹题记,刘恕、陈景陶、朱勤荪递藏,亦可称流传有绪了。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万壑松风  手卷 1679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大痴山水  手卷 水墨纸本 1679年作   (550万元,2006年4月中贸圣佳)
    款识:大痴画法超凡俗,咫尺山河千里遥。独有高人赵荣禄,赏伊幽寂近清标。山庄清夏,午睡初起,捡古人法书名画鉴阅一过,极人间清旷之乐。随兴临仿,至弥月始竟。己未六月廿四日,王翚识。钤印:王翚之印(半朱文半白文)、耕烟(朱文)

    引首:耕烟笔髓。方纲

    题跋:画稿八尺许,经营乃匝月。时于午睡余,弥觉天机活。斯其中年作,精气正勃发。却借旧人迹,使我真意豁。枯笔亦有情,点墨非焦渴。一坡一石间,天匠郁神骨。皆以无意为,讵可流派说。朱老后来题,容易审仓卒。拟以张颠草,未喻舍津筏。十卷清晖言,几个探禅窟。箧有奉常帧,肯居弟子列。此稿凭何起,秋霄莽空阔。嘉庆元年冬十月廿有一日,北平翁方纲。

    王郎手摹一峰画,宛似张颠作草书。鼠尾皴山点树,只今能事有谁如。帝城日日足风霾,眯眼黄尘涨六街。对此溪山最清绝,便思冲雨踏棕鞋。康熙庚午孟夏观于再亭给事斋,题此博笑。秀水朱彝尊。

    乌目山人画入神,闲窗点笔绝纤尘。经营匝月留真迹,王宰于今有后身。千里溪山一卷中,踏雪草树景无穷。拟扶九节采风去,峭壁疏松立此翁。辛未小春观于燕都并题为,再亭老先生一笑。孙岳颁。

    从三十岁开始到六十岁,是王石谷一生中充分显露其才华的颠峰阶段。这幅《仿大癡山水卷》,正是石谷盛年时期的作品,代表了他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的典范面貌。王石谷在大量临摹学习的古人画作时能博采众长,融合贯通;把古人的长处为我所用,构筑起在深厚传统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时代新貌。
    这幅标题为“仿大癡”的山水手卷,石谷自称“弥月始竟”,可见是下了极大功夫的精心佳作。并且他又是临仿了黄公望的经典名作《富山居图》卷。其中背摹了黄画中的“披麻皴”和常见的点苔方法,颇有“神似”之处。但如果把两者细作比较的话,石谷画还是有他自己的个人风格的。黄公望的山水画的艺术风格,用王原祁的评语来说,是“萧疏淡荡”,而石谷此画中的“笔墨”却如此洒脱流畅。可见,石谷画中所谓“仿”、“临”等,绝不是“复写古画”而“不会自家创作”。前人所说的“临”、“仿”之类,往往只是“取其一点,不及其馀”,是借古开今,一种借题发挥而已。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黄鹤山樵秋山萧寺图  纸本设色 1680年作               江深草閣圖  立轴 设色绢本 1680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巨然楚山欲雨图  绢本设色 庚申(1680年)作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款识:巨然楚山欲雨图。庚申润月廿六日为虞翁先生,王翚。

    题诗:秋窗日日晴云里,何事烟岚暗不开;看到墨华零乱处,楚山天半雨声来。重九前三日题于枣华斋。毘陵恽寿平。

  《仿巨然楚山欲雨图》,是王翚49岁时的杰作。图中,远山层次变化微妙,烟云迷离。中部松竹杂树并茂,错落有致,水阁内一人眺望。近处叠叠山泉流入平湖,水中小艇游鸢,湖边杂树丛生,掩映水阁数座,阁内人物虽小,其姿态清晰可见,桥头一人行走,整个画面湖光、山色交互辉映。山石作牛毛皴,以淡墨色皴擦,浓墨点苔,墨色滋润、明洁。丛树竹林,用点叶法,墨色浓淡分明,增强了画面远近、前后的层次感。布局疏密相间,妥帖自然,整个画面工整细密、风格秀润,是王翚早年作品的典型面貌。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临赵孟俯西溪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681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梅花道人夏山欲雨图  绢本 1683年作    深山欲雨图  立轴                   王右丞丹台积雪  立轴 1684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丹台积雪  水墨绢框 甲子(1684年)作             仿赵大年山水  设色绢本 癸亥(1683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秋山草堂  立轴 甲子(1684年)作
    石谷擅长临摹古画,对各家技法都谙熟於心,认为对南北二宗应兼收并蓄,此幅为其仿王蒙笔意之作,山以披麻皴出之,树以细点出之,能见山之轮廓。山的外形有宛转连绵意,而皴点则刚硬有力。相较於山,山脚村舍、柳岸颇为工细,意境亦佳,疏处则疏,密处则密,可见布局精心。清王应奎《柳南随笔》谓“石谷作画,一落笔便思传世。故即八十以後之作,亦无一懈笔。”此作为其52岁所作,正当壮年,自然可见水准了。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云起高逸图  纸本水墨
    王翚曾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此图把青绿重色设得浑厚而典雅,确实达到了他所说的“体要严重,气要轻清”的境界,是王翚青绿山水中的代表作。画中的山石以墨笔画成,以牛毛解索皴,淡墨干笔擦染,再以浓墨点苔。点画离披,郁茂沉古,笔法松秀,墨色滋润,干净明洁。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桃花渔艇图  册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藏

    此幅画溪岸夹桃,落英缤纷,一渔舟沿溪行来,山峦层叠,绿树苍翠,白云涌起,水际空灵。作者自题临元代赵孟俯「桃花渔艇图」,全图以青绿设色,布墨施绿,古雅妍丽。用笔精工,构景得疏密动静之妙,画面明净雅逸,如绘陶潜《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之景。自然界色彩之妙,全出于笔下。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溪山离隐图  1684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碧梧村庄图  手卷 设色纸本 甲子(1684年)作  (313.6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上元甲子中秋,客秦淮水槛为荇文道社兄写碧梧村庄图。石谷王翚。钤印:王翚私印
    “碧梧村庄”的主人叫顾荇文,字在湄,号维亭,昆山人。他是元代名士顾瑛的后裔,也是王翚的弟子,此卷即王翚为其弟子顾荇文所作。

    王翚所绘“碧梧村庄”,烟水接天,修竹连云,高梧疏柳间有山庄临溪,即顾氏别业也。五六知己汇聚一堂。和风徐徐,清幽宜人。院前一鹤,甚是瞩目,它昂然回首,像与熟人在打招呼。尺幅之间,能把动物与人、人与环境,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非高手不可为,而王翚的笔法古雅松秀,意境淡远,常令人回味无穷。此图构思之巧,绘技之高,不输故宫旧藏的《晚梧秋影图》,堪称双璧。这种经营构图,在王翚作品之中并不多见,只有赴京绘《南巡图》前后的时期用此法创作。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六境图》卷、广东博物馆藏《溪林散牧图》卷等,皆以此种笔墨手法绘制。

    画以疏秀取胜,与石谷长于严整者趣味有别。作时五十三岁,其时与恽南田交往最密,画亦相互影响,故笔底有疏朗逸宕气象。此后石谷名愈盛而应酬愈多,画中难免燥率气,未若此卷之清楚有静境也。后纸有同时代人陈启贞、许道元、周而衍等十三家诗题,贉尾有罗天池等晚清鉴藏家三题,很难得。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青溪送别图卷  绢本设色 1685年作  烟台市博物馆藏

    款识:闇公老先生旌斾还朝,为写青溪送别图以代折柳并正。乙丑秋仲,古虞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范华原武夷叠嶂图  镜心 设色绢本 1685年作
    款识:范华原武夷叠嶂图。乙丑清和月,王翚临。钤印:王翚之印(朱白文)、石谷子(朱文)
   
“四王”的“复古”山水,是清代画坛的一个重要时代标志。尤其是王翚,致力于临仿宋元诸家,可谓登峰造极。故乃师王时敏慨叹:力追古法者:“亦不过专学几家,岂能于历代诸名迹尽入其阃奥,且形似者或神不全,神全者形多未肖。求其笔墨逼真、形神俱似,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者,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我石谷一人而已!”王翚的山水,学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为40岁以前;中期为40-60多岁;晚期为68岁回乡以后直至去世。观存世作品,可知中期作品技法最为精湛而且全面。

    此《范华原武夷叠嶂图》为王翚54岁所作,时值中期盛年。其画面虽然篇幅较大,却极尽工致,无一丝懈笔。画中危岭叠巘,绿树青嶂,云霭峻岭,虚实得当,清溪隐约蜿蜒其间。江山深远,极目难尽。虽款式自言以北宋范宽法写武夷山水框架,却参用南宋院体画家的青绿染色。整图基调淡色轻染,夹叶树、茅房等主景施以重色,华丽清新,古雅厚重。王翚曾于《清晖画跋》自语:“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可见其在设色的探索与投入,可谓用尽心智。同为清六家的恽寿平,素以用色擅长著称,仍对王翚青绿山水推崇备至。曾言:“青绿设色,至赵吴兴而一变。谷子廿年静悟,始于密妙处爽然心开,独契神会。观其渲染,直欲令古人歌笑出地,三百年来所未有。”细品此作,信非虚言。王翚山水虽存世不少,但青绿细笔的作品却是翎毛凤角。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王右丞山庄雪霁图  设色纸本 丙寅(1686年)作       拟李成山庄雪霁图  立轴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巨然烟浮远岫  绢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仿巨然烟浮远岫图》画层峦叠嶂,杂木长松,构图繁而用笔简,华滋苍润,山石淡皴浓点,用大小披麻皴,树木兼取枯枝蟹瓜夹叶,各尽其妙。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夏麓晴云图  立轴 纸本 1686年作                    黄鹤山樵秋山萧寺图  设色纸本 1686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晚梧秋影  轴 纸本 墨笔 1686年作
    题识:晚梧秋影。丙寅七夕后三日,王翚秉烛戏墨。钤印:王翚之印(朱白文)、石谷子(朱文)

    本幅上有恽寿平行楷书七绝一首并长题。有乾隆、宣统内府印“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十二方印。诗堂上有乾隆行书诗题。丙寅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王翚时年五十五岁。《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著录。从恽寿平题识来看,此图应为写实之作。图中墨笔绘池上高梧疏柳掩映书堂,坡头二人对语。笔法松秀,意境淡远。在王翚众多的摹古、仿古的宏篇巨制中,此种写实的园林小品犹显清新可喜。王翚常与恽氏相往还,“商论绘画”,是以王画再加恽题身价倍增。正如恽氏在给王翚的一封信中所说:“先生之珍图,不可无南田生之题跋,敢云合则双美,庶非糠秕播扬耳”。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溪山晴翠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686年作                 青绿山水 设色绢轴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洞庭秋色  手卷 水墨纸本
    款识:江皋雨过秋客老,一声飞雁新霜早。洞庭缥缈两峰青,雨黛烟鬟翠如扫。丹枫叶烂春花明,白沙鱼游潭水清。洒家高挂青旗远,回首江山无限情。行人待渡矶头主,隔岸相呼归兴急。鸥边柔橹过江东,欲问仙源何处入。余昔曾游云水乡,紫蒪风起钓丝凉。于今景物依然在,听彻吴歌思断肠。闲窗挥洒兴何好,幽趣无穷知者少。眼前披玩倚江亭,一碧平湖镜光晓。昔白石翁题画诗也,今录一过合于是图,此仿董巨笔意而率兴点染,江山苍霭云悠悠,不敢自称为画。第遣怀却念是耳。海虞王翚。钤印:王之印(白)、石谷子(朱)
    题跋:昔余尝见王石谷溪山霁雪卷,陈葑叟题句有太仓画手数三王,留得耕烟擅独场之句。其当时名流推重如此,况距今百数十年哉,观此快极。蒙山社长属题,莆田郭尚先。钤印:臣尚先(间)、兰石(朱)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江村田渚  镜心 1687年作                           黄鹤山人林壑欎密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太行山色  手卷 设色纸本 1687年作  (1100万元,2005年12月中贸圣佳)
    款识:岁次丁卯端阳前四时,拟关仝笔。

    引首:太行山色。乌目山人作安麓村旧藏。桂复指书。钤印:渎井后民(白文)、六十后书(朱文)、文学深酒(白文)

    王翚的艺术才华其实高于其它“三王”。他是当时最善于博观厚积的集大成者。但凡前朝历代大师的优长,他都能巧妙地继承以为己用。

    此幅《太行山色》,画面富有强烈的疏密虚实对比。丁卯年王翚55岁,正值壮年,他的艺术此时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王翚对包括关仝在内的北派山水各家都有过精深的研究与摹拟。北派画家荆、关、范、李诸辈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太行、秦岭、终南、王屋等最具北方特色的山区。语云:南线北皴。北派素以较短促的笔触刻画山石之坚硬、粗糙及干燥特征,北方山脉因植被贫乏而石骨毕露,故而不宜施放柔润的长线。《太行山色》一图充分显示了王翚对北派画风的深刻理解与娴熟表现。太行乃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其山势雄阔险峻,天下称奇。他将“三远”中的深远与平远并现于图中,两端平之悠远,主体则深之幽远。画中之群峦重叠、密林幽深使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山峰高处可接云天,山谷狭处仅容一线,山与山依傍牵连,形成了恢宏磅礴之势,岩壑间溪流泉瀑或湍急或舒缓奔流宣泄。王翚对景物的描绘,特别在山石的造型上尽呈千变万化之姿,或雄壮如浩荡之旅,或奔涌如怒涛狂澜,或盘桓如巨兽,或峭拔如剑戟……至于树木,繁茂处密不透风,满目森然,疏朗处,豁然临风,神清骨爽。树的画法不拘一格,双勾、夹叶、亦圈亦点。王翚此图的云水无多,虚处有限。空灵之水只在山之尽头方轻泛微波,散漫出淡远之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溪山行旅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688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赵仲穆笔意  立轴 绢本 戊辰(1688年)作              董北苑溪山行旅图  立轴 绢本 1690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杏花春雨  立轴 绢本 1690年作
    此《杏花春雨》创作于庚午二月,时年59岁,是其创作最佳时期。王石谷35岁至60岁阶段的作品最为精彩。这个时期,他广为吸取前人技法,融会南北诸家之长,形成面目众多,技法精湛,作品明快生动的风格。此图写云山曲水,屋舍村落,池塘边杏花围绕。整幅画设色淡雅,题材新颖,用笔秀逸脱俗,比之拟古之作更具生活气息,画面股平静雅致、清丽工秀、似有世外桃源之感。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良常山观图  立轴 绢本 庚午(1690年)作          九龙山人竹趣图意  绢本 庚午(1690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松溪茅屋图  立轴 庚午(1690年)作
    题识:水国秋来少见晴,夕阳忽映小窗明。西风飒飒林间叶,乍听犹疑是雨声。王翚。松溪茅屋,丹丘生与勾曲外史作,笔趣不凡,得荒寒之致。石谷王翚。庚午重九前三日,奉赠维在先生博笑。耕烟散人王翚又识。钤印:王翚之印、石谷、王翚之印、石谷、耕烟散人、意在丹丘黄鹤白石青藤之间
    苍松独立,翠竹数竿,矮屋一椽,围短篱,绕清流,一士人在绿筠、碧水、青山映照间启户读书,屋外孤鹤徘徊,回顾主人,仿佛若有所待。俗客不到,松竹之声皆寂,天空水阔,意境清远静寂,故笔墨亦清淡无燥色。唯松叶与鹤尾一点浓墨相照应,于是精神跃出。淡宕而有生动之致,在石谷画中并不多见,晚年尤乏此清逸之趣。作者是年五十九岁,图上题之再三,是其盛年佳制。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右丞山阴雪霁图  手卷 水墨绢本 庚午(1690年)作
    题识:庚午长夏,仿右丞山阴雪霁图。虞山石谷王翚。钤印:上下千年、石谷子

    王翚长于摹古,几可乱真,但又能不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写生意趣,构图多变,格调明快。王石谷40岁时,已经在王时敏和王鉴的扶植和指导下二十年,期间观摩和临写古人名迹无数。其中不乏有很多仿王维的作品,此幅《仿右丞山阴雪霁图》就是其画风已臻于成熟完善时期的一件,看其款题虽然为仿王维,实为揉合了王维和李成两家所长,并掺以己意。图中王翚用实笔绘出群峰的同时,又用湿笔淡墨烘托出远处的山岭,隐隐约约,布局繁密,再加山顶皑皑白雪,制造清冷空灵之境,令人遥想无限。整幅画面,松声如涛,回荡不绝,飞泉直泻,峰高崖险,山深岭邃,绵亘无尽,万壑千崖的雄奇景观跃然纸上。笔墨雄美中见雅致,严谨而又不失生动。王翚山水画,有早、中、晚三期的变化,25岁以前为早期,主要摹仿古画,笔墨尚未成熟,显得有些幼稚,他35岁到60岁为艺术创作的中期,这时期他广泛吸取前人优良技法,融汇诸家之长,作画专心精意,作品最为精彩。60岁时,他由王原祁推荐,被康熙召幸进京了。此幅《仿右丞山阴雪霁图》正是进京前的黄金时期所作,时年58岁,堪为佳构。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李成寒林雪景图  上海博物馆藏                        仿王右丞山阴霁雪  设色绢本 1692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溪堂佳趣图  设色绢本 1692年作  (2185万元,2012年7月朵云轩)

    款识:溪堂佳趣。黄鹤山樵有此图,彷佛香山池上之意,幽澹天真,全以右丞为师,盖叔明早年杰作也。壬申夏六月,长安客窻对橅大槩,呈敦翁老先生教正。虞山晚学王翚。钤印:王翚之印(朱白)、吴山石谷(朱)、意在丹丘黄鹤白石青藤之间(朱)
    《溪堂佳趣图》作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是年王翚六十一岁。题款所说的“长安”即都城北京,与他六十岁应诏进京主持《康熙南巡图》巨幅长卷的时间相对应。根据款识,可知此图是因在京城看到了王蒙早年的名作《溪堂佳趣图》,受此启发而画成此图,虽云临摹,实际借了王蒙的画意而自出机杼。

    远景山峦隐约,中景溪堂宽敞,林木掩映,堂上主人席地而坐,旁有童子侍茶,兴起观庭前双鹤起舞,近处溪桥上有朋曳杖来访,童子追随其后。山脚下溪水潺潺,岸边秋林环绕。穿过小桥,有数间茅舍于路边,再顺着这条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村舍错落分布在山腰间。再往上行,山石变得高耸,而小路也渐渐被隐没。纵览全图,仿佛置身真山水。山色如黛,林木繁阴,溪水萦绕,荇菜参差,隐者在此饮酒品茗,谈经论诗,狎鸥玩鹤,一派清高、达观、恬静、闲适的文人士大夫情趣,令人无限神往。
  此图山石以淡墨干笔皱擦点画而成,显得苍茫深厚;树木则以深黄、赭石等点染,再加以浓墨、石绿色衬托。他化用了王蒙的牛毛皴,以苍润松秀的笔调来营造丘壑林泉那苍翠欲滴的生机;同时巧妙地将唐代李思训、李昭道,宋代赵伯驹、王希孟等人为代表的青绿山水技法引入元明文人水墨趣味的山水画之中,用浓丽的傅色来表现自然界绚烂多姿的色彩。王翚虽然受教于董其昌的嫡派传人王时敏、王鉴,却不囿于南北宗论所偏袒南宗文人画风,既得元明文人水墨画的法乳,又广采唐宋以来特别是青绿山水之所长,“撷唐宋之精英,漱元明之芳润”,造就了他熔冶南北于一炉,集古今之大成的个人面目。王翚娴熟地糅合古今大家的技法为我所用,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最全面、最完整地展现。
  此图虽称山水,实则是山水、人物、花鸟三科的综合性巨作。图中有松、竹、槐、柳等十数种草木,或直或曲,或荣或枯,形态各异,应有尽有;山峦层叠,太湖石秀润,坡岸葱郁;流水与池塘动静皆宜;其中的房屋均不借界尺,徒手画成;人物神态悠然自得;仙鹤姿态优雅,或行或鸣。总之包罗万有而能各臻其妙,无愧其画圣之名。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黄鹤山樵笔意  设色纸本 1692年作               仿黄鹤山樵夏山图  设色绢本 1692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松壑隐居  立轴 设色纸本 1692年作
    释文:老来自觉笔头迂,写画如同写隶书。黄鹤一声山馆静,道人正是午参余。康熙岁次壬申腊月,仿黄鹤山樵笔,并录题句。乌目山中人石谷子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意在丹丘黄鹤白石青藤之间
    王翚一生临古无数,功力之深有清一代画家无人可与比肩。宋元诸家中,以拟范宽、王蒙二家最得神趣,传世佳作甚多。此帧拟王蒙,构图繁茂,境界幽远,精神团结,气势壮伟。其上众峰拱围一主山巍峨独出云天,尤得北宋人雄宽崇高气象。用笔松秀缜密,直抉王蒙神髓,用墨则沉沉有铁色,精光扑人眉字。是其画中上品。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山水图  设色纸本 1693年作                           临王蒙山水  立轴 绢本 甲戌(1694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秋山行旅图  立轴 1694年作                         拟范宽溪山行旅图  水墨绢本 1695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临安山色  长卷 设色纸本 1696年作
    题识:临安山色。丙子秋七月,仿巨然笔。海虞石谷子王翚。钤印:海虞(朱)、耕烟散人(白)、王翚之印(半朱半白)

    引首:临安山色。钱大昕书。钤印:我书意造本无法(朱)、钱大昕书(白)
    尾跋:山深雨气收,谷邃溪流曲。松风适引过,竹韵时相续。有客爱烟霞,坐眺独幽瞩,应思落笔间,神会忘尘俗。余每喜石谷粗笔山水卷,较之石谷他作实为杰出者也。甲午六月题于清书屋,瑶华道人。钤印:瑶华道人
    此幅《临安山色》是王翚同类题材山水手卷中的宏伟巨制,作于丙子秋(1696年),正值王翚65岁,当属王翚绘画创作的鼎盛时期。在这幅仿巨然粗笔之风的画作中,作者十分讲究用笔之粗细轻重、干湿浓淡之变化,在明暗对比层次把握中讲究体、块、面,主次控制极有分寸,以短促的批麻皴、粗笔皴擦,笔精墨妙。山石的突出部与边缘处笔简墨淡,真切地表现出山峦的层次感和质感。设色以淡赭为主,色调温和深沉,以卷首处平坡、山峰“起”势,画法与南京董源、巨然为主,长、短披麻皴并举。王翚参合二者圆润之笔,以简洁、潇洒的皴法层层擦写,构建平缓厚润的山脉。山间丛林用侧锋画出,画法不拘一格,双勾、夹叶,亦圈亦点,神清气爽,满目森然,与山体皴法融为一体,尽得山峦浑厚苍茫。山间以留白与简单烘染表现缥缈的云雾和远水,使观者随山势、树木、平坡、房屋而依次递进、延伸。密集繁实处似不透风,疏朗虚空处并无滞碍,远山近水浑然一统。皴笔不多,而传神恰恰在以少胜多的地方焕发出来,从容有度,真可谓“应思落笔间,神会忘尘俗”。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深山求诗图  立轴 丙子(1696年)作                    茅亭赏春  水墨纸本 1696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春谷幽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帆樯柳外出,鸥鸟镜中飞。两语点缀无限佳景,余每想象其意,都未得之。暇日试为此图,殊觉有会合处。
    王翚对“帆樯鸥鸟”这一画题,根据绘画经验和亲临山村水乡的感受,画成了这幅《春谷幽居图》,颇为满意。对这种画的题材,王翚并不陌生。他一生中临仿赵大年的作品很多,江南渔村,溪水环绕,岸柳低拂,生活意味非常浓厚。赵大年,名令穰,北宋神宗时人。善画,喜作小幅,甚清丽。雪景类王维,汀渚水鸟,有江湖意。王翚曾在一幅仿赵的山水画中题诗道:点点沙鸥下渚田,荒荒渔舍隐溪烟。夕阳柳岸收鱼网,秋水萍花放鸭船。题完之后,意犹未尽,又写了一段跋语:“赵大年画,平远绝似右丞,秀润天成,真宋之士大夫画!此一派又传为倪云林,云林工致不敌,而荒率胜矣。向在晋陵唐氏获见真迹,而尺幅之中,备极渺茫之致,使人玩之不穷,味外有味。闲窗追忆,偶为摹此,未识风规有合否耶?”这段话也可以说是给《幽居图》作了个注脚。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云壑访友  立轴 水墨纸本 1696年作                  仿洪谷子山水图  立轴 1694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溪山幽谷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96年作
    题识:上方楼阁压层峦,万壑千岩入座看。我亦醉吟归去晚,满身空翠逼人寒。看云疑是青山动,云自忙时山自闲。我看云山亦忘我,归来洗砚写云山。丙子初夏,海虞王翚。钤印:王翚印、石谷
    此图画于丙子年(1696),时年王翚六十五岁,后入藏于清内府,乾隆皇帝在画上钤盖五方帝玺,为“五玺全”的藏品。
    此图仿元代王蒙画法,墨色滋润松秀,呈现出一种素净、雅洁而庄重的美感。画中作长松巨岭,山间白云缭绕,一道飞瀑如白练从山顶直泻而下,落入山间松林中,云雾中一座楼阁隐现林间。山石主要以牛毛皴兼解索皴画成,淡墨干笔皴擦再加浓墨点苔,离披郁茂、莽莽苍苍,这是王蒙常用的绘画风格。树干染以淡赭,松针略染以花青,中间夹杂少许点朱砂的夹叶树,与山石的墨色相衬托,在色彩上的对比既鲜艳又和谐,生动地再现了初秋的山岭,显得清新脱俗。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乐志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697年作
    题识:康熙岁次丁丑中秋,恭祝历翁太老先生八十荣寿。海虞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清晖
    这是王石谷画于康熙丁丑(1697)的一件“重要应酬作品”,赠送给“历翁太老先生八十荣寿”的。此图与首都博物馆所藏的《乐志图卷》画法一致,异曲同工,各具特色。此图崇山积翠,山庄环绿,溪涧屈曲,岚气蒸腾,环境幽美,屋宇宽畅,人物安适。康熙丁丑为康熙三十六年(1697)王石谷时年六十六岁,此图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图中淡设色绘峰岚超伏,云雾迷蒙,其中间以瀑布、杂树、山庄、竹亭,山石以浓密的雨点皴出之,是仿关仝、范宽一路北方山水画法。全图工整谨密,秀润苍浑,深得关仝“笔简景少,气壮意长”之旨。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独乐园图  手卷 水墨纸本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倪瓒山水  手卷 水墨纸本 丁丑(1697年)作
    题识:锡山无锡是无兵,怪得云林不再生。但有烟霞填骨髓,须知我法本同卿。剩水残山好卜居,差怜院体过江緇。谁知尔雅鱼虫笔,一一毫端百卷书。仿倪元镇山水,因书董文敏题句。丁丑长夏,海虞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王翚之印、苍江白緑、澄怀馆印

    后纸:马曰璐录元明人绝句十首,款署“耕烟山水无美不臻,而仿云林一派尤极萧疏之趣。此卷临董仿倪,更为耕烟画中之致佳者,因书元明人绝句十首于后,不敢别赘题词也。戊辰(1748年)清和月,半槎主人马曰璐识于七峰草亭。 钤印:马曰璐、七峰草亭、消受扬州廿四桥、半槎
    此画是王翚晚年时仿倪瓒的作品,技法精巧,工整秀丽。马曰璐(1711-1799年),字佩兮,号半槎道人。安徽祁门人,久居扬州,与其兄因收藏而被称作“扬州二马”。经营盐业,但雅好书画、典籍,所筑“小玲珑山馆” 藏书号为江北第一。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溪山霁雪图卷  设色纸本 丁丑(1697年)作  南京博物院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庐山白云图卷  纸本淡设色 1697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关仝庐山白云图为海内名迹,林壑位置迥出意匠之外。余二十年前偶于金陵友人斋中展阅数过,卷尾有董文敏题识,至今追忆恍在目前边。古香主人以藏纸属画,聊仿其意,万不及一,当不值方家一哂也。董跋并录于右。康熙丁丑暮春望后三日,虞山王翬。钤印:王翬印、石谷、耕烟野老、上下千年

    此图绘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作者时年66岁,是其晚年诸多仿古作品中的代表性画作之一。据王翬自题,因30年前曾观北宋关仝《庐山白云图》,故今用其法绘制此图,以遵“古香主人”之嘱。王翬曾与其师王时敏遍游大江南北,尽得观摹收藏家之秘本,故其摹古功力极高。王时敏称赞他:“集古人之长,尽趋笔端,故能妙绝千古。前诸制作,固足乱真,此则更为脱化,每仿一家曲尽其致,而超逸之趣则又过之。”这幅作品恰恰印证了王时敏对王翬的评价。 “古香主人”即爱新觉罗·岳乐,王翬为其创作极为精心。画面上峰峦起伏,云雾迷茫,其中间的瀑布、杂树、竹亭、山石以浓密的雨点皴出之,正是仿关仝一路北方山水画法。全图工整谨密,秀润苍浑,深得关仝“笔简景少,气壮意长”之旨。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古山水册  水墨纸本 册页(十开) 1695、1696、1697年作
    款识:1.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斜昜(阳)犹满地,片月早中天。策策鸦飞急,冥冥树影圆。西山元自好,那更着云烟。写范石湖诗意,耕烟散人。乙亥。2.云林学关仝用侧笔,如东坡学徐浩用偃笔。仿云林笔,王翚。3.落落长松夏寒。仿黄隺山樵笔,海虞王翚。4.帆樯柳外出,鸥鸟镜中飞。两语点缀无限佳景,余每想象其意都未得之,暇日试为此啚,殊觉有会和处。5.山庄啚,临江贯道笔。石谷子。6.挮云石磴羊肠遶,转壑飞流碧玉斜。一段风烟春澹薄,数声鸡犬野人家。偶见朱晦翁手迹若有当此图,囙临以为题画。丙子三月廿日。7.仿大痴道人层峦晓色。8.戊申七月盛秋叶写此图。董玄宰。写树以北苑法,故与黄隺差近。沙石则全仿倪高士,余意如此不能辄工也。玄宰。是岁十月之望,黄隺山樵有一梧轩,倪元镇有双梧馆,余此图之自出,玄宰又题。9.滩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月出势如弓。王翚仿巨然笔。10.小阁临溪晚更嘉,绕檐秋树集昏鸦。何时再借西窻榻,相对寒灯细品茶。唐解元诗意,王翚。丁丑端阳前二日奉赠颛翁老先生并求教正。剑门樵客王翚雨窻识。钤印:王翚(朱,三次)、王翚之印(白,三次)、王翚印(白,六次)、石谷(白,二次)、石谷子(朱,二次)、沧江白发(白)、清晖(朱)、澄怀馆印(白)
    《仿古山水册》是王翚北上京城主笔《康熙南巡图》时期的作品,是一件难得的王翚传世佳作。十开册页以多家面貌绘各式山水,虽为小幅,却用笔放逸,皴染随心,展示了王翚全面的艺术才华。这本册页不是一气呵成,而是逐幅积累起来的,这从十开册页中有三开署有不同纪年可以得到证明。王翚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在四王中,他是唯一一位既没有家庭背景,又没有功名履历的职业画家,因此从年轻时候开始他就对机遇格外敏感,渴望出人头地。所以在京城主笔《康熙南巡图》期间,他喜欢交往,尤其喜欢与达官贵人和文化权贵们交往,他的许多精彩作品就是在交往中作为礼品送给权贵们的。王翚做事态度严谨,绝大多数作品不是一挥而就而是投入大量时间后才完成的,所以他的画案两端常常绢素盈几,一有空闲就作画。而小幅作品画起来相对便捷,满意的就积于一端,所以他画得特别多,需要时则从中挑选,这本册页就是其中之一。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杏花春雨江南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江南春景,画中山巒层迭,树木青翠,烟雾环绕,村舍屋宇错落,湖面上渔船水鸭泛波,一派雨后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致。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载竹图  卷 设色纸本 1698年作

    款识:载竹图。康熙岁次戊寅四月八日书于燕台耶舍。虞山王翚。钤印:王翚印、石谷、上下千年、耕烟散人
    《载竹图》卷作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四月八日,王翚画赠索额图长子索芬。索芬喜好收藏绘画,并广交画家,王翚与其交往颇多。索芬十分喜好竹子,曰:“余性最爱竹,每过荒原废寺,凡载数枝者,必相对终日,怡然神乐而忘归,……”。王翚投其所好,为其绘《载竹图》卷以赠,有索芬、博尔都、赫奕等人记其事,卷后原有索芬等人题跋,现已不传。图中画一叶小舟,载满翠竹,驶向岸边,岸上林木茂密,别墅清幽,一派宜人风光。笔墨清润,设色淡雅,是王翚自家面貌。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竹趣图  手卷 水墨绫本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竹石图  镜心 水墨纸本
    本幅恽寿平(1633-1690)题:立池闻乐醉初醒,拔地捎云嶰谷清。截取伶伦青玉管,云边吹作凤凰鸣。乌目山人写竹深得文湖州篔筜偃竹遗意,非近代画手所能梦见也。南田寿平。钤印:正叔、寿平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竹屿垂钓图  1699年作
    此为唐代孟浩然“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诗意。康熙二十七年王翚六十七岁时为陈元龙作,是一件带有肖像画性质的山水画。通幅除肖像面部略施赭色外,全以水墨写成。两段式构图,下段竹树间隐现茅屋板桥,茂林下陈元龙倚石盘膝而坐,手执渔竿垂钓,意态安详闲适,旁有两童子侍立。上段远岫迤俪,竹溪幽深,烘托主题宁静气氛。萧疏苍秀,无一懈笔,前人谓“石谷一落笔,便思传世”,从这件作品也可看出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图中陈元龙像画得很小,但轮廓清晰,富有神情,兰叶描衣纹也见功力。王翚山水画中人物、舆轿都请他人代笔,本幅肖像很可能出自禹之鼎之手。陈元龙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备受宠遇,康熙四十三年告归。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秋山觅友  设色纸本 庚辰(1700年)作

    题识:士大夫留心翰墨文采风流表见一世者,董宗伯后不复再见。麓台老先生家学渊源,而于画理无不轶宋超元,克绳祖武。盖得之奉常公者为多。先生其继宗伯而超者乎?庚辰夏,文旆还朝,余过金阊奉饯,而仙舟遄发,不及晤别,为怅然者久之。怀我故人,寄此以当折柳。老耄粗疏,去古滋远,览之可博一笑也。海虞王翚。钤印:王翚之印、耕烟外史、上下千年

    此为王翚赠友人王原祁之作。石谷曾题其《夏山图》云:“麓台给谏笔墨妙天下,一扫秾纤刻画之习,盖由家学渊源遂至穷神入化。”可见敬重之深。此图作于康熙三十九年庚辰,时原祁服阕还朝,石谷至苏州送行未遇,遂作图以寄别怀。当时石谷已完成《康熙南巡图》载誉归里,名满天下。此为方家知友作,故谨慎而为。其时石谷年已六十九岁,笔底已露苍拙之态。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抚赵仲穆法  立轴 设色纸本 1700年作                秋山访道  立轴 1701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虞山山水卷 手卷 设色纸本 1701年作  (1950万元,2012年12月北京保利) 

  题识:关仝《秋山暮霭》长卷,向为娄东王氏秘藏。余曾数四借观,真人间稀有妙迹也。石田(沈周)更拓为大本,尽其势。几不容於缣素,雄劲过之而纵横余习,似有未除耳。闲窗追拟,不免乎捕风之诮。时辛巳重阳前一日,并识於清晖阁,耕烟散人王翬。钤印:上下千年、石谷、王翬之印

  《虞山山水卷》,纵32.5厘米,横330厘米,画於辛巳(1701年),时年69岁,属於人画俱老的晚年作品。画中景观丰富,丘壑多姿,草木丰茂,点景精细,墨色清润,笔法苍秀,或综合诸家化为己有,或阐释诸家之法,使其晚年面目十分显著。王翬在题跋虽说是“追拟”古代大画家关仝《秋山暮霭》的,其实是专门去画家乡虞山的风景,以展示他“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集大成笔法。王石谷在七十岁至八十六岁(1691~1717)的十馀年里,是他艺术精进不息、老而弥笃的晚期。他倦游归来,便息影家园,希望摆脱那些身不由己的应酬,以笔墨娱老。

  本卷充分展示出王石谷晚年集古人笔法之大成、精致细润的笔法:有荆浩的墨淡云轻、关仝的气象森肃、巨然的不装巧饰、董源的烟淡浅渚,让人们体悟到那种放情林壑、独处烟霞的自适,这也许就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最高文人画境界!

  统观王翬晚年的艺术,有一点是不应忽略的,那就是这位以摹古乱真起家的职业画家,直到七十岁以後仍然进行着这种近乎乱真的摹古工作。也许是积习难除,也许是温故而知新,也许是向後人炫示这一血战古人的本领。

  全卷绘虞山(今常熟)充满大自然的韵味,山峰雄浑恢宏,气壮山河,山峰下远眺,碧水尚湖,美丽山水尽收眼底,奇石晴岩,嶙峋怪异,这里的一切不仅是自然风景,更因涉及人文,变得风雅,摇曳出万种风情……虞山秋天的山乡,暮色将临,夕阳余辉映照着农舍,片片树林笼罩在霭霭暮色和云烟之中,缓缓飘移的袅袅炊烟渐渐升华,和山中积云融为一体,山间溢漫着静谧和闲适。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太白观泉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701年作   (792万元,2004年12月中贸圣佳)
    款识:康熙岁次辛巳中秋画于清晖阁。海虞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文)、年已七十矣(朱文)、石谷子(朱文)、澄怀馆印(白文)、耕烟散人(白文)
    题跋:△庚午春日,镇海李祖,韩祖夔,秋君同敬观,韩记。钤印:郑斋(朱文)
    △是卷为耕烟本来面目,天真平淡,弥见功力,不许俗子窥其门径。所谓看来容易却艰辛,是岁石谷年政七十,正由深厚而趋于苍老,观其是年所作画数帧,大都类此。赏鉴家不可不知,故特为拈出以质世之真知灼见者。甲寅夏夜,瓢叟题记。钤印:鸥闲(朱文)、颜世清印(白文)
    △石谷画当时极为推重,观清晖赠言,略见一斑迹。迨嘉稍稍厌薄,而画道微矣。道咸以降,戴文节突起,始力振宗风。深佩耕烟六法,以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一生得力亦正在清晖老人也。晚近十馀年,斯风益堕,大都耳食者居多。光绪一朝,吾乡张樵野侍郎出重金以求石谷,且以百谷名其斋。张燮钧侍郎继起,名与之埒。而乌目山人之声价一跃而超宋元矣。当光宣之际,辛仿苏以八百金与张公争购石谷仿荆浩青绿山水立幅,而厂肆乃以此为准价。庞莱臣、关伯衡及余追随其後,所获竟较二张一辛为优。年来数收藏石谷画者,吾三人必列前席。余子莫敢望肩背,后之来居上或当大有人在,因叙石谷二百年来升降,俾後之览者,知此一段故实。乙卯首夏,瓢叟再记于寒木堂。钤印:则隐(白文)、寒木堂(朱文)
    △是卷余宝秘有年。嗣为一权要所知,展转讬人,志在必得。余知某叶公之好龙耳,不过因门客揄扬,未必真知此画精妙。而某炙手可热,若不割舍或竟如上河图故实。未可逆料,遂忍痛予之。果也,不一载,某政治改革失败逃亡,书画均风流云散。此卷复落盲从之手。关伯珩乃设法购归,余一见不觉失色。然物得其所,何论彼我。越明年,余请于伯珩,仍归寒木堂。竟慨然允诺。因记其离合缘起,并志老友之高谊云尔。丁巳十月五日,寒木老人记于京邸。钤印:孔铸(朱文)
    △京师开第一次书画展览会在丁巳十月杪。荟萃古今书画六百馀种。如入鸿都为游山**上,蔚如大观。百年来所无,董斯役者叶玉父恭绰、关伯珩冕钧、郭世五葆昌及余四人。而已。此卷亦在陈列,重装因记。飘浮叟丁巳十二月。
    △四年鬼寐费相思,尺璧今欣入手持。何似富春山色好,延津剑合已无时。寒木庋藏几变迁,山邱华屋总成烟。书生结习难忘却,小印红泥钤卷边。董思白富春大岭王石谷太白观泉二图既璧返于吾友周叔廉。叔廉复以王卷属予,画佳值昂,取舍两难,不得已摒挡得之。因题二绝句于右。辛未十一月破梦居士孙祖同。钤印:孙祖同(朱白文)、虚静斋(白文)
    △前年从叔廉处假观董卷,曾题数字。近闻以七千金割爱贾胡。辗转大约已入伧夫手矣。恨我囊空,徒资叹惋而已。辛巳二月破梦居士记。钤印:虚静斋(朱文)
    △倾箧宁为易米谋,半生藏庋一朝休。自家得失君毋怪,只恨频年不断愁。娱老堪无长物留,巍然双卷(此卷及沈石田坐遨图)我何求。评书读画凭眸子,更莫搜罗学俊流。辛巳五月十有六日感赋即题王石谷太白观泉图卷後破梦居士孙祖同。钤印:伯绳(朱文)
    △耕烟山人此图作于七十之年。墨笔滋润,神彩夺目,应是隽品。至万竹参云、群松罨壑,而山人素所喜为之境也。卷之侧理甚佳,故同时王司农之画精者,必在宣德纸上。语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然信然。乙卯冬十二月徐邦达时年九十。钤印:孚尹(朱文)、徐邦达(白文)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江山卧游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702年作

    题识:江山卧游图。壬午闰夏,仿黄鹤山樵兼师巨然遗意,耕烟外史王翚。钤印:王翚之印、来青阁、海虞、耕烟外史时年七十有一

    尾跋:1.余生平所见石谷画卷凡十馀本,均不若此卷神妙秋毫也。此卷作时,石谷年七十一,脱尽少年疥癞,未入晚年枯涩,方神境、化境合到时也。辛未六月大暑节,赵楼吾兄出石谷江山卧游图卷属题,假归数日,不觉置身岩壑间,心脘俱凉,谩书于尾,吴湖帆。钤印:吴湖帆 2.辛未六月晦,群碧邓邦述获观于吴氏梅景书屋。钤印:群碧翁 3.庚辰立秋后十日,七十七叟虚斋获观。钤印:莱臣眼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荆关山水  设色纸本 壬午(1702年)作                赵伯驹笔法写杜工部诗意  设色绢本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秋山行旅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702年作

    款识:壬午夏六月,仿范华原笔,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文)、石谷(朱文)
    所谓清代“四王”,其绘画水准及成就,并不是绝对的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一般公论,还是认为王翚(石谷)的作品明显地高于其它三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名曰师法“元四家”,而一旦挥毫落墨,总是黄子久的迹象和味道。石谷则不然,他能以黄、倪、吴、王为基础,上追宋人,将南北二宗的皴法杂揉于笔端,铺展于纸上,斧劈、折带、披麻、豆瓣,往往兼容并蓄。枯笔淡墨也是他习以为常的惯用手法。故而,王石谷笔力或许不如宋人那般刚硬尖锐,但劲健中不乏柔韧,显示了一种洒脱的气度。《溪山卧游录》称王石谷“资性超俊,学力深邃,能合南北宗于一手”。他的绘画理论亦不囿于董其昌之说,比如,董氏一直强调: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拨雾塞是也。意思是用笔不可太刻露,要含蓄内敛。王石谷则认为:画有明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明暗兼到,神气乃生。可见,他对艺术的认知,并没有盲目遵从前贤的论点,而是注重在实践中发展、深化,形成自己的理念。王石谷最喜出游,恽南田曾回忆道:“庚戌夏六月,与石谷同游虞山,各为图记之,写游历所见。”石谷善于以简练之笔作写生画稿,他的《虞山十二景》就是描绘家乡的一组佳作。他观察大自然的目的,还在于涵养心性,使画品产生灵动之气,即便是摹古之作,也力求融入自己的丘壑。

    此幅《秋山行旅图》是王石谷70岁时的一件力作。石谷题款表明是仿范华原(宽)之作,此画却与范宽的典型幅式不同,范惯作立式,而《秋》图卷是横式。然而就风格来看,确有范华原的笔意。梦禅居士瑛宝观此图卷后,曾题七律一首:关山叠叠水淙淙,渡水穿山几万重。群木萧萧黄叶落,远峰隐隐白云封。空亭日暝归巢鸟,野店风寒咽晚蛩。最是板桥霜露滑,马驰人过去来踪。大体上概括了图卷的画意和韵味。画幅中间部分的峰峦大气磅礴,俨然宋画风范,如果说,范宽作品因其立式而凸显气势之森严,王翚此图卷由于横式固然难及其嵯峨危耸,却能开张起伏,便于营造辽阔豁朗的境界,而疏密的铺排与对比,浓淡的施赋与反差,更拉开了咫尺千里之距,放眼观望,无限江山,千岩万木掩映下的板桥、舟楫、亭台楼阁、车马人物以及远帆飞鸟,则不仅为画品平添了生机,而且使主题升华到一个超凡的境域。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溪山无尽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702作   (583万元,2006年6月北京翰海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溪山无尽图  手卷 设色纸本 癸未(1703年)作   (212.75万元,2012年8月北京保利
     款识:溪山无尽图。康熙癸未夏仿黄鹤山樵笔王翚。钤印:山水清晖、又字石谷、上下千年、王翚之印、王翚之印、字石谷
     题跋:是卷为石谷子四月十四岁所作正进境时也,颐叟记。钤印:颐囗林泉、漱芳书屋

     题跋:王翚崇祯五年生于常熟,后世尊为虞山派不祧之祖也。此长卷溪山无尽图康熙癸未四十二年即公元一六八三年耕烟散人正五十一岁矣,予尝敬聆吴湖帆公曰石谷。四十以后至五十九岁为中年最精能之时,周亮工读画録谓翚仿临宋元无微不肖谓虽老于鉴别者,亦不知为近人笔并赞之,百年以来第一人也。予就此仿黄鹤山樵溪山无尽图,与石谷五十岁前所拟王叔明秋山草堂图、夏山图、関山萧寺图对勘则知翚用功能祥几转法华是以颇得益友恽南田之徒评曰:戏为三图笔意为一帧,芟荡陈趋囗挥新意,老缶赞石谷作如饮醇醪。予令展此亦当浮一大白欤石谷名言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吴梅邨,所以誉翚为画圣者,即因石谷综括曩贤而集大成,冲出南北宋论之藩,离尜酌造化三百年后,虞山法式微非翚法之遇也,室为后之来者,巧走囗径不请临古拟仿之门路,一味离经叛道鸣呼,天何言哉,幸此长卷长留人间,予亦乐为擎烛照焉。甲申岁腊月十八寅夜待旦未是草小梅景书屋主人,谨拜识于都门芍药居北里。钤印:彼得,小梅景书屋玺

    《溪山无尽图》手卷,为王翚仿王蒙笔法画,图绘南方山山水水,崇山峻岭,气势磅礴,蔚为大观,层峦叠嶂,林木翁郁,溪涧纵横,板桥斜跨,山径曲直,烟云浮动。构图以高远为主,采用元代画家的画法,多用披麻皴,小树以墨点点出,枫叶用朱黄绘制,颜色明丽,风格雅致。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山阴云雪  手卷 水墨纸本 癸未(1703年)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江贯道笔意  立轴 癸未(1703年)作     黄鹤山樵笔意  立轴 甲申(1704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李营丘山庄积雪  立轴 设色绢本 1703年作              仿赵松雪桃源图  立轴 绢本 1704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李成关山雪霁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703年作
    款识:李成关山雪霁图。岁次癸未小春,乌目山人石谷子王翚。钤印:石谷子(朱文)、王翚之印(白文)

    在王翚的传世作品中,雪景占了相当的数量,熟知的有《小中见大册》(上海博物馆藏)中的雪景图,《临范宽雪山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阴雪霁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这些临摹作品虽然名为临仿,实乃王翚自运,无不气韵高华,景物萧瑟,动人心目。

    王翚的这幅“李成关山雪霁图”,全景构图,上中下三段布局。近处山坡坡脚有老树数株,寒林掩映之中有茅屋数间,山脚小径有骑驴者携一小童在雪地之中蹒跚前行。山脚数间茅屋之后,又山间小路梯级而上,将人的视线引入中段,林木茂密,怪石横生,山径曲折,越级而至一山间平地,复有茅屋数间掩映于寒林之中,林木之外则雪岭逶迤,荒凉苍远。上段数峰雪岭之间,复有楼阁耸立,其后云烟淡漠,杳冥无际。

雪景寒林的绘制,最重要的是能够用手中画笔营造出一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荒凉寒寂。这种枯寂荒寒的境界,非有对山原冰雪的深刻体会,非有纯熟的笔墨技巧运用是难以呈现的。从这幅绘画看,王翚无疑从宋人雪景山水中汲取了精华,真正能够得古人神韵,传山水精神。李成的原作无法看到,王翚的这幅作品既然题为“李成关山雪霁图”,想其必有所本,绝非凭空自创。将传世的被定为李成作品的几幅宋代画作与此画相比,却又可以看出王翚的这幅作品与宋人雪景山水在用笔、构图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王翚自己的笔墨风格在作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临仿,实际上是师其心不师其迹,视为王翚的自创也许更加合适。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吴山积雪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705年作  (3696万元,2010年6月北京匡时)
    款识:青村先生客真定,雪中作长歌见怀,兼寄赴都述怀诗。诗中备述吴中林泉之胜,历历如画。余作此寄酬,写诗中画耳,若画中诗则何敢!康熙乙酉长至前三日,耕烟散人王翚。

    《吴山积雪图》是王翚70岁之后处于艺术巅峰时期的一件佳作。作者以平远、阔远和高远法交替展现吴中山水之秀美。“岗峦起伏,丘壑峥嵘,林泉蜿蜒,雪影披树,一路人迹、肩扛驴驮随山道有无,村寨瓦舍也是依风水择地。”胡西林如此描绘该件作品。在此件作品的题跋中,张伯驹直书:“《吴山积雪图卷》为石谷晚年精绝之作。”经胡西林考证,文中所提的“青村先生”为康雍时期活跃于江苏苏南地区的著名诗人群体“江左十五子”之一管,他是王翚的往年好友。此画为王翚有感于管的《雪中长歌》及《赴都述怀诗》所作。卷首为史恩绵所题篆书“吴山积雪”引首,并有多方题字者印章。卷末有陈豪、诸可权、徐宗浩、吴镜汀、张伯驹潘素夫妇、陶心如、惠孝同等九家题跋,其中更有晚清贵州著名书法家袁思题签。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松风鸣涧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丙戌(1706年)作
    此王石谷七十五岁所作,正是他名满天下,索画者应接不暇之时。但本幅却并不泛泛酬应,构图严密饱满,皴染也精缜淹润,一反平昔枯硬少韵的习气,是他七十前后十年中很精的一幅。曾经近代大收藏家庞莱臣收藏,著录于他的《虚斋名画续录》。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深山古寺  立轴 浅绛纸本 1707年作                     秋山行旅图  设色绢本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刘松年风雪运辆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707年作           雪山图  立轴绢本 1704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秋山萧寺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707年作
    题识:甲寅小春,仿王叔明秋山萧寺图,乌目山人王翚。钤印:石谷子,王翚之印
    在清初正统派“四王”中,王翚是功力深湛,面目众多而又能独出机杼的一位。此件题仿王蒙的《秋山萧寺图》山头皴法狡杂多变,凡卷云皴,解索皴乃至王蒙的牛毛皴都一一展现,弄笔染翰,组合于一幅之中,而令人丝毫不觉其乱,反显统一和谐,并能各助画意,显示出画家指挥如意的协调组合之能。据考王石谷仿王蒙秋山萧寺图作品尚不止一件。广西博物馆藏有一件,布局笔墨大致相当。画面用深远法布局,以繁狡茂密的笔墨层叠布置,表现出山峦起伏连绵,生生不息的气势,衬托以曲折的山涧、溪谷,回环的流泉,远浦以及深秋萧然矢矫的秋林霜叶。在派间山头掩映着古刹梵林,更增幽胜之趣,在高峻雄奇的主题中透露出纵逸灵秀的新面,借古人之形而写自家意会之山川,是石谷晚年的扛鼎力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燕文贵山水  手卷 绢本 1708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江翻石壁  手卷 1708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江山平远图  镜心 1709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起蛟图  设色绢本 己丑(1709年)作                   仿许道宁松竹幽居  立轴 设色绢本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拟李希古起蛟图  立轴 水墨绢本  (1430万元,2005年12月中鸿信)
    款识:李希古起蛟图。石谷王翚临。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

    这幅王石谷晚年巨作《拟李希古起蛟图》,以画题看,是从风格上追拟北宋末、南宋初的院派大家李唐的。李唐,字希古,河阳人。初以鬻画为生,后进入画院成为待诏。善画山水,笔法峭劲、犀利,自创侧锋粗笔削斫的“大斧劈”皴法,以表现坚硬厚重的岩石质感。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画家在表现山石岩块的技法里,虽参用了李氏带有刀劈斧凿意味的凌厉笔势,但却有意将那种粗壮、滞涩的笔触转而变化得更温文、洒脱、流畅、含蓄。这是他经由自身对古代绘画经典的认知、取舍后,所重新再造的“新古典主义”。是将南北二宗的不同特质予以调和、融会后形成的“自家法度”。
    画面磊磊迭起的苍岩和郁郁葱葱、随风舞动的群松也许会使人想起李唐的明作《万壑松风》,李希古作品中更多的是直接得自自然山水间的天机、朴茂,而王石谷画面里却更多流露出绘画高度成熟、自觉后特有的优游、从容甚至带些颓唐靡华的人文气息。

    《起蛟图》作为王翚糅合古人法度又自出机杼、成熟老辣的一幅晚岁得意巨制,风格鲜明,技艺精湛,气势恢弘,构图谨严。款书印鉴亦十分典型标准,能较容易的与他比较多见的代笔和混乱争议的一类作品中脱颖而出,予以区别。图中画家巧妙地合深远、平远、高远三种传统山水画的透视法为一体,悬诸素壁,直觉云岚涌动,松风飒飒,瀑泉淙淙,似有水腥及林野幽气挟风扑面而来者。观远峰高峨崔巍,其下云霓明灭掩映中幽谷依稀,丛林间梵宇宫阙引人神游,近景陂坂岩垒参差交错,古松若干高低排列自成分合向背,而枝桠盘曲皆从风势,石间飞泉若练,水花激荡,下方渊泽波澜洄荡,以浪涛涣涣而知渊深藏蛟焉……而那些苍松老干嶙峋浑若鳞甲,亦蛟龙所幻出耶?人间龙风才俊,写此崇山寒潭间虬螭潜藏待起而已风云际会之状,乃自喻耶?何需余多言!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大年水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709年作

    题识:点点沙鸥下渚田,荒荒渔舍隐溪烟。夕阳柳岸收渔网,秋水芦花放鸭船。仿大年水村图。岁次己丑春仲望后三日雨窗识。耕烟散人王翚。董文敏题大年湖庄卷称,王晋卿笔尚有蹊径而无淡荡之致,不若大年之超轶绝尘。盖大年用意简远,凡见真本,皆不为崇崖叠岭,只取烟林一曲,以淡荡胜。赵法出于惠崇,故兼师之。耕烟次日再识。钤印:王翚之印、耕烟散人时年七十有八、上下千年、石谷子、王翚之印、海虞、清晖老人、来青阁
    赵大年《水村图》,王时敏、王鉴都有仿作,而石谷仿作尤多。此帧写境严实,笔老思健,略似惠崇,而意境清旷,淡荡悠远则得大年逸趣,故自云:“兼师”二家。但笔墨风调,仍不离自家本色。康熙己丑,石谷七十八岁,正是功成名就,人生得意之时。故画中自有升平祥和之气,安闲明朗之色。世态与心境,焕然笔底。旧为怡亲王允祥所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溪桥峻岭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710年作  (352万元,2006年6月北京翰海
    款识:梅花庵主溪桥峻岭图。庚寅九月十三日,海虞王翚。梅花庵主墨精神,老我重修水墨因。只恐淋漓无冶艳,淡端不媚时人。石田翁自题其画句也。石田学仲圭,真有出蓝之新。余漫仿之,不审得窥一斑否。耕烟散人又书。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海虞,耕烟散人时年七十有九
    《溪山峻岭图》为王石谷七十九岁时所作,属晚期作品,此时王石谷已将诸家之长融会贯通了,笔墨变化以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风格苍老劲辣,以在临摹古的基础上重开生面,作品泛色以墨青,墨绿合染为主,是图技法博引五代荆浩,关,董源,元代黄公望,王蒙等名家笔意,山的近处以董源,巨然为主,巨然承董源一路遗法,以变法的短披麻,牛毛皴并举为胜,王石谷于此处参合二者圆润之笔,以繁密的皴法层层擦染,构建出溪桥,屋舍,浅汀,以平远之势拉大整幅画面的距离,形成可游,可居的真山形象,远处的山峰侧用于润相间的墨用侧峰勾点而成与山估皴法融为一体,尽得山峦之浑厚秀逸,山间以留白与洪染表现沙缈的雾云和远山,由山峰到田舍再到远山,使观者的空间感随景物依次递进而延伸,但画面的核心仍然伫立于中心,主次分明,有远有近,有虚有实,丰富多变。值得注意的是王石谷对主体山峰的处理过程中,渐入以“北宗”技法表现出崇山峻皴的北方山川景色。王石谷汲取了五代荆浩,及北宋燕文贵用笔的硬朗,皴染兼备的艺术风格,先以简劲的墨线勾勒出山石的大致轮廓,再以短条子皴和小斧劈皴突出石崇立的质感,对树的处理,也兼有郭熙,李成的风格,古干繵枝,尽寒茺寒之态,与近处的丛林平湖,田舍的温润,秀丽构成鲜明的对比,颇得余音绕梁之日来。此作属于借古开今并纯朴浑厚的晚年典型风貌,堪称王石谷的晚年精品。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临富春山居图  手卷 水墨绢本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松竹清荫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710年作
    题识:久与青松结岁寒,渭川潇洒数千竿。平生爱尔多清致,写向溪藤客座看。庚寅元旦试笔,海虞耕烟散人王翚。钤印:耕烟散人时年七十有九、王翚之印、太原
    宋葆淳(1748-1818)题:君子竹,大夫松,高标冰雪里,清节岁寒中。此卷还须添三友,更写芳梅花几丛。石谷子、七九翁,新正初试笔,点染墨华浓。由能入妙兼成逸,不与寻常庸史同。江南春二阙。嘉庆甲戌(1814年)七月望日,■陬宋葆淳题。钤印:宋葆淳印、宋氏帅初
  邵松年(1848-1923)题:耕烟翁画无所不仿,亦无所不能,而尤长于竹条。此卷为七十九岁元旦试笔之作,云山起伏,松竹参差,笔墨老苍,仍极清润淋漓之致,洵杰构也。向藏外舅瓶麓斋中,曩在都门,斋中所藏名迹大半寓目,独不记有此卷,是盖得于粤中,重付装池,犹未暇识一语也。余十年前曾得一卷,乃仿赵大年水竹幽居,长短与此略同,合之可称双璧。客夏陆某持一卷来,画与题句悉同,乃摹本,精神气韵相去不可以道里计矣。光绪丁酉(1897年)孟春,邵松年题识。钤印:兰雪主人审定真迹
  邵松年又题:相传耕烟晚年有一善篆刻者,每于岁底刻印二方。一曰,“耕烟散人时年七十有几”呈之,石谷酬画一帧以为度岁之资。此卷于元旦试笔,其二印刻画甚新,当即某所勒赠者无疑也。己酉(1909年)三月,雨窗展玩因记。钤印:息葊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夏山真逸图  手卷 设色绢本 庚寅(1710年)作
    题识:赵文敏体格高雅,为元画之冠。曩在燕台寓斋获见夏山真逸卷,尤属注意杰作。后入内府,不复再覩。暇日心慕手追,撮用大概,转赠芋田同学以供卧游之一助。庚寅九秋,海虞王翚。钤印:石谷子、王翚之印、上下千年、清晖老人、来青阁、耕烟散人时年七十有九、臞樵雅趣
    在清初山水画家中,王翚和他的老师王鑑是最善于画青绿山水的二人。王鑑作青绿,色墨相发,苍翠浑厚,一时无两;王翚虽浑厚不如,但亮丽恬净,清新秀雅,亦非馀子可及。此卷法赵文敏,写湖天空阔,群峦叠翠,乔松修竹之间,云泉相涌之处,有精舍围环于湖岸;河塘之中,绿杨堤畔,荷花正红,菡萏吐香。士人策马,山庄待客,一派熙和景象。画卷构境繁复,极尽挥洒磅礴之能事,而能实中见虚,艳丽中见文秀也。石谷作此已七十九高龄,故笔底有劲拙气,然以淡青绿中和之,愈觉清楚可人。是其晚年用心精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唐人诗意图  手卷 设色绢本 康熙庚寅(1710年)作 (1.265亿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一)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二)畅以沙际雁,兼之云外山。(三)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四)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七)回瞻山下路,但见牛羊群。(八)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九)烹茶邀上客,看竹到贫家。(十)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十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十二)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禹玉有长卷,宋理宗对景逐段标题,艺林传为胜事。余摘取唐句,仍用其法,汇成此卷。皴染位置,全师巨然,虽机趣未尽神肖,然构思经营,觉指腕间冲和自在,赏识者应能静会耳。康熙庚寅中秋,海虞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十二次)、石谷(十二次)、石谷子、王翚之印、耕烟散人时年七十有九、臞樵雅趣、澄怀、图史自娱、清晖老人、来青阁
    后纸跋:沈存中云,董北苑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抵多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覩异境。今观耕烟散人所作,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虽拟之营邱诸制,殆不是过。吴中石田老人气概雄远,墨晕神奇,于北苑、巨然尤得心印。王弇州每谓此老不惟隆准,亦时时出蓝。石谷为吴中后进,变化出入,凡北宋有元名笔一一得其妙蕴。此作但自云全师巨然,而不知工力之突过诸前人也。夏文彦论画三品曰: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刘道醇著《画继》,乃以巨然为能品,似非定论。石谷此卷,以元人之笔,写唐人之诗,体物穷神,无不得其真趣,即为之神也亦宜。乾隆三年端阳前三日,泉亭陈士璠题并书。钤印:士璠、粉署词人、画省星郎、銮禁挥毫风池染翰
    鉴藏印:仲宾(二次)、棠村后人、野石鉴定、野石居士、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干清宫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朱光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松乔堂图卷  克利夫兰美术馆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竹吹松风图  1711年作                                溪翁兀坐图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北苑万壑松风图  浅降绢本    仿大痴山水  立轴 设色绢本 1705年作         巨然山阴丘壑图 设色绢本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万木奇峰图  水墨绢本 1711年作
    款识:董北苑万木奇峰图载宣和画谱。神采奕奕气韵溢于缣素之外,为海内第一墨宝。福清叶相国家藏名迹也。国朝耿都尉以重资购得之。近归商丘宋大家,宰特命使者持过寒斋鉴赏,固畄摩挲旬日,抚成以志快幸。康熙辛卯中秋后二日,耕烟散人王翚。
钤印:海虞、王翚之印、石谷子、樊心赏

    从题识中可以了解到是临董北苑的《万木奇峰图》。此图原载于宣和画谱,此画藏于福清叶相国家的名迹,是国朝耿都慰以重金购,到了王翚这时期,此画藏于商丘宋大家家中,家中的主人命使者将画拿到王翚的家中,于是王翚画下了此中的《万木奇峰图》,此图从题识上看属王翚的“临”作。但以将其融合成为王石谷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石谷时年79,画技已臻于炉火纯青。虽自称“临”“仿”古人,事实上“笔墨”已为石谷所独有──用自己的话来说是“集古人之大成”。
    中国的傅统山水画,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审美要素便是和式化的”皴法;而所谓“南北宗”之别亦在“披麻皴”和“斧劈皴”的不同。但二者长期的对立状态却被王翚加以解化了。正如恽寿平所说“古来之笔至龃龉不能相入者,石谷则罗而置之笔端,融洽以出,神哉技手”《瓯香馆画跋》。这幅《万木奇峰图》除了具有“南宗”的笔意外,还有一些摹“北宗”的“皴法,而从总体上看二者又被化解成王翚自己独有的一种笔墨形式,已无“南北”之分。恐怕这是王翚自称“集大成”真正的涵义,也标致着“南北宗”分歧之趋于终结。可见其成就之高。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春山深秀图  立轴 设色纸本 辛卯(1711年)作
    题识:山径云深暗薜萝,松风吹送紫芝歌。苍苔满地芒鞵稳,不似人间荆棘多。零落苕华春雨旧,溪边昨夜涨新波。披图不尽怀贤意,谁为青山葺薜萝。青山曲径落花深,雨过林阴绿玉新。叫断子规春已老,画桥策杖是诗人。辛卯初夏,仿赵松雪笔意于来青阁中,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画禅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荷庄清夏图卷  设色纸本 1711年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款识:辛卯秋七月写于西湖翠雨阁。乌目山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文)、石谷子(朱文)

    题跋:元人青绿山水,瓯波明秀,痴翁苍横,品不一而神妙一也。石谷先生所绘此图,用笔趣在不夸不惠之间,可见用笔高妙也。寿平。钤印:寿平(白文)、正叔(朱文)

    引首有武进张惠言于碧崖山馆所题“荷庄清夏图”,钤朱文“皋文”印。图内有恽寿平题跋,图卷末有杨晋、胡节、朱彝尊、钱杜、稼轩、董诰、翁方纲、叶云谷、戴熙题跋及崇恩赏图题记。
    《荷庄清夏图卷》描绘江南七月景色。展开图卷,远山近湖呈现眼前,一大湖石,杂草丛生,竖立岸边,几株大树或立或斜列于陂陀,劲竹中半隐着一间吊脚楼房,一纳凉清夏者正面向荷塘依坐。木板桥与隔岸环绕的大湖塘相连,荷莲满塘,正是朱彝尊题跋云“活泼天机付笔端,莲花万倾叶接天。”游船载着游客在湖中轻慢荡漾。湖心之半岛与大湖南岸之亭台楼榭相连,瓦屋连楹相连,曲折可观,这里便是荷庄,是清夏纳凉的主要聚集之区,正如翁方纲所题,“莲叶莲花是化身,众香亭里纳凉新。须知六曲栏干外,有个科头曳杖人”。荷庄周围的苍松、翠柏、伸枝布叶,若有所思。翠竹丛生屋前屋后,庭院之中还有葱郁的芭蕉树。楼榭之中,有老者研究学问,桌上放有书籍,有妇女在为儿童讲故事,有持杖入屋者,还有步行在蜿蜒的林荫道上,也有在窗台垂钓者,童仆在打扫庭院及送水送茶,满湖一片花香,满屋一片清凉潇洒休闲之状。董诰赞曰:“雨过莲塘蹦菱船,道书读罢反消闲。卯外无数青山色。一片花香满湖间。”亭榭之西,远处无数青山重迭,还有不点小树之童山,且前后不分离,近山树木丛生,枝叶横斜,葱葱郁郁,湖面开阔深远,天空大雁展翅飞翔,钱杜题说:“晓吟身傍水天偎,忽见荷花满湖开。一片绿云吹不散,携琴访友过湖来。”图末几支蹦菱游弋于湖中,或划或停或作业。岸边有罾渔老者,老者身后垂柳翠竹掩映着一座亭榭,一妇女端坐门里等待客人。整个图卷用笔苍老劲秀,显为晚年杰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宋元山水  手卷 设色绢本 辛卯(1711年)作  (1955万元,2013年5月中国嘉德)
    题识:辛卯夏日,宿雨初霁,凉风袭人。适吴阊友人持宋元名迹,赏玩旬日,极人间清旷之乐,因成此卷。剑门樵客。钤印:八十老人王翚(白)、耕烟(朱)、上下千年(朱)、沧江白发(白)、耕烟散人(朱)

    王翚的绘画生涯,大致可以分作四个阶段:
    1.四十岁之前为其早期。王翚认真研习了山水画技法并大量研摹宋元诸家风格,逐渐探索出符合自己个性的笔墨形式,作品多秀润雅逸。
    2.四十岁至六十岁之间为中期。此一时期他在广泛临摹古代名迹的基础上,技法逐步成熟,形成了沉厚凝重的个人风格,并以其严谨的创作态度、精湛的绘画技法,博得世人赞赏。对于宋元名迹的研摹,构成了王翚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基础,而这种在研摹中重开新意也是他最为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

    3.六十岁至七十岁之间为王翚绘画创作的鼎盛时期。在这一阶段,王翚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实践,无论是其绘画技法还是声望地位,均达到了其一生的顶峰。康熙三十年(1691年)经宋骏业的推荐,王翚被康熙帝征召入宫主持《南巡图》的绘制。《南巡图》是康熙时期宫廷绘画创作的集大成者,王翚与服务于宫廷的画家一起,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幅巨制,王翚在其中主要担任山川、林木等自然景观的创作。是图囊括了康熙从北京至绍兴再折返北京的南巡历程,描绘了沿途社会生活以及山峦、丛林、河流等景色,场面宏大、内容繁复而秩序井然。此等长卷巨制不但对研究清初社会历史甚为重要,且可从中一窥王翚驾驭宏大场景的高超技巧以及深厚的写实功力。王翚凭在此图中的杰出表现获赐“山水清晖”四字,更是名噪朝野,煊赫一时。
    4.七十岁之后是王翚绘画创作的晚期,此时王翚已将诸家之长融会贯通,笔墨变化随心而动,风格苍老劲辣,所谓的临、摹已经重开生面。上海博物馆所藏王翚《仿古山水册》十二帧,其上有褚得彝跋,所言:“布局设色能得诸家之神髓,而本家笔法具在,仍不为临古所掩盖,其笔底融合唐宋名家法规,无不吻合”,道出王翚在其晚年时所达到的于“师法古人”中独辟生面,“从心所欲不愈矩”的艺术境界。
    此《仿宋元山水图》乃王翚晚年山水画佳作,通篇构图严谨,景物安排流畅自然,极具写实感。作品设色以淡赭为主,并以墨青、墨绿合染,色调温和,为典型的浅绛设色画。是图绘画技法博引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宋代李成、郭熙、刘松年,元代黄公望、王蒙等名家笔意。卷首处三座山峰呈“起”势,画法以南宗董源、巨然为主。巨然承董源一路遗法,以长、短披麻皴并举为胜,王翚于此处参合二者圆润之笔,以繁密的皴法层层擦写,构建出平缓厚润的山脉,山间丛树则用焦墨侧锋横点写成,与山体皴法融为一体,尽得山峦之浑厚秀逸。山间以留白与烘染表现淡缈的云雾和远水,由远水到云海再到近山,使观者的空间感随景物的依次递进而延伸,并进入画面的核心阶段。以画幅中部山径行旅为“承”,渐入以“北宗”技法表现之崇山峻岭、危谷劣岩的北方山川景色。王翚汲取了五代荆浩、关仝以及北宋燕文贵用笔硬朗、皴染兼备的艺术风格,先以简劲的墨线钩出山石的大致轮廓,再以短条子皴和小斧劈皴突出山石尖峭耸立的质感。树木画法仿郭熙、李成风格,古干虬枝,尽显荒寒之态。卷中至曲桥溪瀑处一“转”,又呈现出典型的王蒙山水风格。王翚以短促的牛毛皴细笔皴擦,山石的突出部和边缘处笔简而墨淡,凹陷及深暗处则笔密而墨浓,真切的表现出山峦的层次和质感,得南方山川植被丰茂、盛润清俊之美。在这一部分,随着山势的舒缓,渐次展现出平远开阔的江南景致。卷尾采用赵大年风格的湖山小景,为全图之“合”点,在描绘丛林平湖之余,将观者的思绪从峰回路转的峰峦中引出,挥向一片浩瀚而温润、秀丽的湖山之间,颇得余音绕梁之昧。
    此《仿宋元山水图》无论在绘画技巧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属于借古开今并纯朴浑厚的晚年典型风貌,体现了王翚愈老弥精、庥于化境的艺术功力。堪称王翚晚年之精品。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山水  立轴纸本 1712年作                             仿李营丘平林散牧图  立轴 1711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秋树昏鸦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712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小阁临溪晚更嘉,绕檐秋树集昏鸦,何时再借西窗榻,相对寒灯细品茶。补唐解元诗。壬辰正月望前二日,耕烟散人王翚。钤[王翚之印]朱文、[清晖老人时年八十有一]白文方印。引首钤[澄怀]、右下角钤[不二法]、[来青阁]朱文印。

    《秋树昏鸦图》是王翚81岁高龄时创作的佳品,以唐寅诗意构画境,将宋李成的寒林昏鸦、赵大年的湖天垂柳,元王蒙的修竹远山等典型图绘景物融置一图,体现出作者晚年特有的画风,为其一生师古、临古后演化所得。画面为高树垂柳,竹林小径,归鸦点点,楼屋临水。这幅画布局繁密,远近景用宽阔平静的水面隔开。远处一片群山,山势平缓。河流纵横交错,将峰峦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近处一片山坡,蒿草丛生,竹林中棵棵秀竹笔直挺立,十分齐整。此幅画笔墨苍老,墨色富于变化,人物形象生动,刻划较工细,属晚年作品,如此精密,可见王翚平生画风之一斑。画面上端右侧题诗道出了画中的情与景。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秋山云林  手卷 癸巳(1713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松壑幽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713年作
    题识:此余仿天翼吴好遗笔也,以王谢高标游艺绘事,然其生颇自矜贵,非遇赏识,不泛泛以应,故流传绝少。癸巳春正,紫湄先生出此见示,展玩数四,恍对故人面。余习其用意浑厚,未尝规规前人蹊径,可谓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非耶。海虞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清晖老人时年八十有二、我思古人、西爽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江山渔隐图  纸本设色 1713年作
    题识:吴山多近打鱼矶,矶上家家住翠微。晓日五竿人未起,查查山鹧绕檐飞。拟惠崇笔补唐解元题画句,癸已清明日寄赠铭劬道翁清玩,海虞王翚。钤印:耕烟、清晖老人时年八十有二、太原、来青阁、臞樵雅趣

图绘江南吴山水乡景色,平坡水汀之间,松竹茂密,庭院茅舍隐现其中,中景渔舟轻荡,良田千亩,蜿蜒而上的小路尽头楼阁耸立,远山缥缈,湖面平镜万里,景色秀丽,平和安静。运用古人技法结合真景,灵活多变化,无刻板堆砌之弊,成功表达了主题内容。景观丰富,草木丰茂,点景精细,墨色清而润,笔法苍而秀。笔与笔之间增加了连接,钩皴与渲染拉开了距离,笔中用墨与墨中用笔的浑融,这一类摄取近景突出嘉木茂蕤,远景步步深邃,层峦起伏,意境优闲的田园风光的描写是其晚年突出的优点。《江山渔隐图轴》是王石谷小青绿山水传于世中非常成功的作品之一。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夏五吟梅图  纸本设色 1714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成时王翬已是83岁高龄,然而画面丝毫看不出有衰老的迹象,线条细若游丝,劲如屈铁,笔力老练纯熟,画风细润明快,融合了众家笔法之长。构图布景显示出画家胸有成竹,景物的配置自然写实,气度不凡。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竹坞静山  立轴 1714年作                          秋山晓行  立轴 甲午(1714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王晋卿采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甲午(1714年)作
     题识:王晋卿采菱图。观王驸马真迹,笔法严重,全是摹仿唐人,设色古淡,不以浓丽为工。山麓小树,水面菱叶,点缀疏密,一一入妙,真墨苑之奇珍也。又见白石翁抚本,绝不露本家笔。皴法精简,用重色极清润,深见古人临抚苦心,所谓绚烂之极,仍归自然。石田有诗云,湖洲秋水玉泠泠,湖州女儿出采菱。梭船荡浆红泼剌,阿姊唱歌教妹应。隔溪小阁带醉凭,移坐下风宜远听。诗极新艳音节可,歌并书以为吟赏。康熙甲午小春望后三日,海虞石谷子王翚。钤印:耕烟、王翚之印、我思古人、耕烟散人年八十有三

    作为画史无出其右的一代临古宗匠,石谷对古代山水画作的临仿,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刻意描摹,而常常是带有自身理解的“别开生面”。王时敏曾有语褒扬曰“意韵出尘”,“独夺神抉髓,使之重开生面”。他的山水画创作并不为当时的“南北宗”观念所束缚,而是运古法为我所用,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见解。成熟时期的画作多数是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的高大深远之作。此图却一反常习,以江南水乡的闲适之景出之。

    题识中提及观宋代王晋卿的采菱图之后所仿作,从画面风格来看实际上是对王晋卿和沈周两家法度的融合而参己意所成。菱为夏花秋实的水生植物,图中写三名吴中女子,各驾小舟,采菱湖上。近处坡上,三四疏柳,几株枯树,已是秋深菱熟时节。远山不高,坡陀连绵,极尽江南水乡之美。石谷此作以平远与高远相结合的布局方法展开,构成了清丽明快,松秀润泽的笔墨基调。前景的数株大树顾盼生态,俯仰朝揖。树身不做苍劲老硬,而运用浓淡结合的笔墨写出,枝柯浓淡叠交而层层相映,突出了水乡的特色。树下土坡、岸沙并呈横列展开。对岸房舍数间,排列自然,中有临窗苦读一人。屋后则是菱塘深远,是全图的主题所在,曲折回环,极尽构图之妙。数间茅舍临水而立,菱叶菱花疏疏密密地漂浮于水面,几支小舟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一种动感,恰是一派江南水乡的深秋景色。远处山峦略施皴染,一股清流数叠而下。山头树木繁茂,用笔疏密有致而意蕴悠长。显示出作者对传统的博采众长和自身秀劲隽雅的画风。实为石谷晚年得意的铭心之品。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燕文贵山水  立轴绢本 甲午(1714年)作

    题识:客有携燕文贵画幅见示者。余心窃爱慕以重价购之不得。把玩累日不能舍。偶涤砚对临藏为蓝本,实未能得其万一。客旋从案头携前画而去。余不禁怅然久之,聊识数语以纪岁月。时康熙甲午夏日也。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时还读书图  绢本 青绿设色 甲午(1714年)作
    《时还读书图》,自识得观北宋燕文贵真本而仿其法,图中层岩雄踞,山势叠起,楼观错列,乔柯掩映,山崖下轩屋书堂,小径溪桥,其间幽人自闲,高士策驴,还有文士开卷读书,意境宁静清幽。此图画法,石谷融合南北两大流派为一体,他把巨然的披麻皴参以范宽的点子皴,用圆柔灵活的笔法,随画轮廓,随加皴擦,山石阴面及侧面略以淡墨渲染,然后在山石轮廓的周边和交界处用以浓淡疏密不等的苔点,更见苍茫浑厚。树的画法,先用淡润墨,再以復笔由淡入浓,由润入干,线条长短粗细,纹理自然,其笔墨爽健雄厚,开合有度,很好地表现了江南地区山势盘礡和自然环境中的人情风光。甲午为康熙五十三年(1714)王翚时年八十三岁,为石谷晚年的仿古作品。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惜竹爱松图  手卷 甲午(1714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松壑观泉  手卷 纸本设色 1714年作
    题识:松壑观泉图。康熙甲午长夏避暑清晖阁漫写。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耕烟、清晖老人、鱁樵佳趣
    王翚为清初“四王”之一,在世时受到朝野追捧,曾有“画圣”之目,声誉之隆,身价之高,一时罕有匹者。然名望大了,未免疲于应酬,故并不是每一幅画都是传世佳作,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显得精彩纷呈。吴湖帆如此评说他:“石谷自三十至四十颇见风韵,与南田绝相似,四十以后至六十为中年最精能之时,六十以后渐趋松懈,至七十左右为最退化时期……八十以后则老笔纷坡,复入佳境,愈简愈辣。此种功力,非他人能到矣!”所评极是。盖七十左右,画得太多太快,笔底日趋空疏,枯薄而少韵味。八十后世情看得淡了,名利之心渐远,画得少了慢了,厚朴之气重返笔底,于是苍中毓秀,拙处生韵,“此种功力,非他人能到”,吴湖帆一点没有夸张。此卷写于他八十三岁之时,树石勾皴,焦墨苍劲;淡墨晕染,浑厚而有清气。卷末的几抹远山,更是墨沉纸背,有精光溢出。是他暮年真迹中之精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  手卷设色纸本 乙未(1715年)作  (3520万元,2005年12月北京九歌
    题识:一、返照入江飞石壁,归云拥树失山师关仝法,补少陵句。钤印:壬申(朱文)、王翚之印(白文)、石谷(朱文)、樵雅趣(白文)、天放闲人(朱文)二、赵吴兴九夏松风图。钤印:上下千年(朱文)、王翚之印(白文)、石谷(朱文)三、仿李营丘秋涉图。钤印:王翚(白文)、石谷(朱文)四、两岸晚风黄鸟树,一陂春水白鸥天。仿惠崇小景。钤印:王翚(白文)、石谷(朱文)、来青阁(朱文)五、石林含雨气,山坞带寒溪。仿范华原笔。钤印:王翚(白文)、石谷(朱文)、耕烟(朱文)六、江干雪意图,临右丞本,康熙乙未春日,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文)、石谷(朱文)、吾思古人(朱文)、耕烟散人时年八十有四(白文)
    王翚是“四王”中名气及对後世影响最大的一位。此手卷共六幅,装裱成一纸,卷首有王翚自题签,上书:“王耕烟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下钤:“王翚之印”(白方)、“石谷”(朱方)二印。此图是王翚晚年最佳的仿古山水作品,构图及笔墨尽显大师风范。本手卷题材多样,岚影山色,山河浅渚,园林湖石,彼岸杂树,梵宫草舍,村落人烟,形形色色,尽收笔底。在王翚的存世作品中将风格各异的山水装为首卷,亦颇为罕见。画心部分分别画有仿王维、仿关仝、仿李成、仿范宽、仿惠崇、仿赵孟俯六位前代画家的山水画。画後有近代学者余绍宋题跋一段。王翚此图作於“康熙乙未”,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属於他很晚年的作品,笔墨十分精到,丝毫不见老态。总言,此手卷涵盖了各家体例。王翚临古功深,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精湛的传统技法,才能远承两宋写实传统,描绘出一个可观,可游,可居的绘画世界。在有清一代,王翚的画获得了上自帝王将相,下自文人百姓的追捧和热爱,被尊为一代画圣。王翚的画不同於董其昌提倡的文人笔戏,不同於清初四僧的忧愤傲世之作,也区别於同代王原祁的以笔墨为鹄的艺术追求,而是生动独特地反映出康熙盛世,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赞美和深切关爱。终其一生,王翚创作了一系列“仿古”作品。这件手卷与其中年名作“小中见大”可谓一脉相承,首尾呼应。王翚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古意中求新意,始以创作,此卷不愧为综合其一生成就的总结性作品。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鱼庄秋霁  设色纸本 1716年作                                春寒图  立轴 丙申(1716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江贯道江山秋霁图  手卷 设色纸本 丙申(1716年)作
    题识:江贯道专师巨然,其皴法不甚用笔,而以墨气浓淡渲运为主。余于二十年前娄东王氏曾获见云江秋霁图长卷,林峦映带,峰岭迂回,皴染位置悉仍巨然三昧,真平生之杰作也。山窗避暑漫为追拟,未识得管见一斑否耶!丙申六月既望,耕烟散人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石谷子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唐解元意  立轴 丙申(1716年)作                 仿黄鹤山樵笔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717年作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仿李营丘小景  立轴 丁酉(1717年)作  (336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丁酉冬日写营丘小景,奉寄麓村先生正之。王翚。钤印:耕烟、王翚之印、海虞、臞樵雅趣、耕烟散人时年八十有六
    此图写江乡日暮,倦鸟归林,秋叶尽脱。大概是丰收之后吧,农夫已暂时罢耕,或以鸡酒相邀,微醺中躬手送出于柴门之外;而策蹇郊游的士人,亦在新月初上时陆续归来,连打鱼翁亦准备回渔庄休息了。石谷画的虽已是深秋景色,但仍有一种丰足闲适的境象令人羡慕。笔墨是清淡的,但苍拙劲硬,趣味淳厚,可谓老笔纷披,已入自然之境了。这幅山水,应是石谷的绝笔。

 

清初六大家 <wbr>王翚作品欣赏
 山水  手卷 设色绢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