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乾隆进士。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阮元学问渊博,在经学、方志、金石学及诗词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尤以音韵训诂之学为长。著书180余种。 阮元藏书 阮元藏书极为丰富,藏书处为文选楼,楼在扬州文选巷。其下为私塾,其上祀隋代著名文选学家曹宪,并且以唐代著名文选学家李善等人相配。 阮元藏书处因藏宋版《文选》,且尊“曹李”,故名“文选楼”。 阮元和他同时代的藏书家一样,都喜欢把自己收藏的善本加以刻印,以利传播。他刻的书就取名为《文选楼丛书》。 《清史稿》对他的评价是:“元博学淹通……刊当代名宿著述数十家为《文选楼丛书》。” 阮元藏书、刻书、撰述带有一种普惠世人的色彩。 在抚浙时,于杭州创立“诂经精舍”,为纂辑《经辑纂诂》一书,四处网罗我国训诂学资料,搜集图书,藏于灵隐寺,设“灵隐书藏”。 后又于镇江设“焦山书藏”。作《杭州灵隐书藏记》、《焦山书藏记》、《焦山书藏书目》,并亲自参与修订具有近代图书馆之性质的《书藏条例》。 阮元在广州曾创立“学海堂”,汇刻《学海堂经解》一千四百卷。刊刻有《宋本十三经注疏》。精于鉴别,工金石考证。 阮元提督山东学政时,广交山东及寓鲁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主持编撰《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兴盛贡献颇巨。 阮元还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
阮元在人才培养上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与他在书院内实行的一套完善的读书训练法密不可分。阮元的读书训练是个完整的工程,阮元的四步读书法,是中国古代创造的读书原则——读思结合、读习结合、读行结合的发挥和运用。文献记载,它由四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算是一个步骤,循此四步建下去,即可学有所成。这四步是: 句读,要求学生分清书文的句读,即读通所读诗文。 评校,校是校雠、校正,即拿所读书文与其他版本进行对校,勘定正误。评是评点、评说,即在校订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评定其是非正误和优劣长短。 抄录,阮元要求在读通读懂文字后,将所读书文的精要加以抄写,以加深对它的理解,巩固对它的记忆。 著述,这是指对阅读所获的迁移运用。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读通、读懂、熟记所读书文,还要能将阅读所得撰成著作,公之社会,遗教后人,为社会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阮元好藏砚,并以“九十九砚斋”名其室。 阮元的砚铭是这样写的:“此恩平茶坑绿石,质润而坚,有黄龙气,与端溪北石之绿端,枯而无气不同”。 汪康年《庄谐选录》载:一代文宗阮元为浙江巡抚时,其门下弟子上京赶考,在通州购得烧饼一个,看背面斑驳成文。弟子穷极无聊,以纸拓印,绝类钟鼎铭文,寄给老师,称拓自通州古鼎。阮元参详良久,乃指《宣和图谱》某鼎为是,细考某字与图谱相合、某字剥蚀难识,某字因拓工不精以致漶漫云云。
藏书印有“雷塘盫主”、“亮功锡祜”、“墨庄藏书印”、“体仁阁大学士”、“五云多处是仙台”、“积古斋藏研处”、“扬州阮氏琅环仙馆藏书印”、“谱研斋著书处”、“泰华双碑之馆”、“家住扬州文选楼隋曹宪故里”、“阮氏伯元”等数十枚。
|
|
来自: 汐钰文艺范 > 《悦读汇书店、民宿》